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1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卿凯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探索政社互动的新型举国体制,打造竞技体育多元协同治理体系;联动政社多元主体,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青训体系;强化科技助力,提升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统筹赛事安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强化思想引领,促进竞技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竞技体育 实践路径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机理探赜 被引量:5
2
作者 刘远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62,共11页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是被实践所证明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本质要求。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全...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它是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是被实践所证明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本质要求。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探索和创新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能切实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人民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坚强政治支撑,推动形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强大合力,拓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广阔空间,进而从深层次驱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并使之行稳致远。新征程中,通过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发挥好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大力完善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的制度体系,切实优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运行过程,这样才能在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优越性的同时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塑造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过程人民民主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政治发展 政治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冬冬 齐卫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6-36,共11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分别表现为:以完成工业国转型为追求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指向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愿景的现代化国家目标话语。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进程,从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实践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有助于扎实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总体来看,其经验与智慧可以概括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根本保证;实现人民利益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价值旨归;对现代化内涵的准确认知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科学依据;对发展阶段的系统谋划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战略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目标 话语 小康社会 民族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逻辑进路、内涵特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占斌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0,246,共11页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源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价值逻辑的深刻统一,其科学内涵与重要特征为七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社会全面进步,践行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以及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潮走向复兴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实现路径展现为:以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为时代主题,以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原则,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基本路径,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制度重点,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为前进方向,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形成逻辑 科学内涵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旭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8-1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论断是新时代十年非凡法治成就基础上的战略升级,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个论断是新时代十年非凡法治成就基础上的战略升级,是完成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必然要求。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科学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开辟法治中国建设理论与实践新境界;需要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全领域加强法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轨道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要论述研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钟贞山 王希金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19,174,共11页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内核,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独...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迫切要求,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内核,总结中国共产党领导独立自主科技攻关的宝贵经验,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系统全面、科学深刻的论述,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以内涵特性论、短板论、战略论、主体论等为核心要义的重要理论,从建立权威决策、发挥制度优势、加强基础研究、优化主体协同机制、激发人才活力五个方面指明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实践路径,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 被引量:3
7
作者 迟福林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4-28,共5页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既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又肩负深化发展的重大任务。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以新的战略眼光看待改革、...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最鲜明的旗帜。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既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又肩负深化发展的重大任务。面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重任,我们要以新的战略眼光看待改革、开放、转型,要以新的战略思维看待改革、发展、安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充分释放十四亿多人潜在的增长动力和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高水平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整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被引量:2
8
作者 逄锦聚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16-24,共9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百年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提出的最重要、最主要的理论和理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站...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发展理论百年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提出的最重要、最主要的理论和理念。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站在新起点,面对新目标、新任务,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要贯彻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观,在为人民谋幸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取得实质性进展;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抓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协调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区域城乡协调发展;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阶段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统筹安全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2-48,共7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从法治中国建设角度看,开启新征程具有以下法治意蕴:一是标志着以往"法治小康"建设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从法治中国建设角度看,开启新征程具有以下法治意蕴:一是标志着以往"法治小康"建设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十四五"时期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的发展目标。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新征程上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三是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又是法律保障,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四是更好地发挥法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促进和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奋力开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法治 新发展阶段 “四个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内涵
10
作者 辛世俊 王鑫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4,共8页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准确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的关键一步。准确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科学内涵,对于进一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动性、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的演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正确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正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认识新时代“四个全面”的辩证关系,坚持问题导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逻辑理路
11
作者 冯留建 马雪梅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8,共7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成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它大致经历了革命为现代化创造前提、"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现代...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历史、理论、实践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生成逻辑。从历史逻辑看,它大致经历了革命为现代化创造前提、"四个现代化"的提出和发展、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步骤,贯穿于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始终;从理论逻辑看,它蕴含着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要素;从实践逻辑看,它体现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实践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立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向和坚持中国发展与人类发展相互统一的实践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视域下相对贫困治理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陈健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13,共9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表明尽管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相对贫困治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石。对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表明尽管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然存在。相对贫困治理是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石。对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现实难点,相对贫困治理的路径应为:一是创新贫困治理的体制机制,建立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化的对接机制、相对贫困的认定标准和识别体系、相对贫困治理的长效对标机制;二是坚持内扶与外扶协同联动,建立一体化“扶智”体系,在乡村合作社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增强其获得感,破解“等靠要”意识,强化内扶的动力之源;三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相对贫困群体的就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支撑体系,为相对贫困群体提供可持续发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相对贫困治理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国家治理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牢把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的重大原则 被引量:3
13
作者 秦龙 李维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9,共9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项重大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项重大原则。“五大原则”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由谁领导”“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立场”“活力来自哪里”“保持什么精神风貌”等基本问题的系统明确回答。深刻认识“五大原则”,对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 重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践行初心使命 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夺取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跃跃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0,共5页
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妇女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战场,奋力... 妇女事业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广大妇女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投身构建新发展格局主战场,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征程巾帼华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半边天”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妇女事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之“全面”的深刻意蕴 被引量:1
15
作者 米亭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4-161,共8页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上,迈向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现代化从“工业化”...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上,迈向更加全面、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为安全、更可持续的现代化发展新阶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中国现代化从“工业化”到“四个现代化”再到“全面现代化”的演进逻辑突出体现在“全面”二字的深刻意蕴。之于“全面”,从广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容布局的系统性;从深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模式的高质量性;从跨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空间布局的协调性;从维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性;从高度看,体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内容布局 高质量 区域布局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时代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皇凤 杨婧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19,共9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政后的不懈追求。在70多年长期执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构想不断明确,行动方略愈渐清晰。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贯彻...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政后的不懈追求。在70多年长期执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构想不断明确,行动方略愈渐清晰。新时代10年,中国共产党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持续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正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积累了宝贵经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人民至上、改革创新、统筹发展和安全,则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时代新征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颜晓峰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2,共5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的创新实践。要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伟大历史创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历史任务、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视野,看待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在新的历史方位中的创新实践。要从科学社会主义进入21世纪伟大历史创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历史任务、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大发展重大历史机遇的视野,看待历史方位和重大意义。全面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怎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时代课题的深入和展开,需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研究、领域研究、问题研究等方面整体推进。党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目标,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域。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全面系统总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颜晓峰 《毛泽东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2,共9页
党的现代化理论,依据的是党领导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呈现出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基于对新时代新阶... 党的现代化理论,依据的是党领导的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造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呈现出新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是基于对新时代新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特点新要求的准确把握,是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最新发展,为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新篇 谋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的整体性解读 被引量:20
19
作者 卢黎歌 李华飞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5,共15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从文本整体来看,《建议》坚守人民立场,依据两个重大判断来...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纲领性文件。从文本整体来看,《建议》坚守人民立场,依据两个重大判断来制定远景目标,按照三大板块十五部分结构的思路来设计"十四五"规划与远景目标,依据新阶段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新表述,遵循五个原则保障规划顺利实现,设定"十四五"期间的六个主要目标,实现"十四五"期间七个重点问题的突破。《建议》是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制定的,对实现新阶段高质量发展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整体性地正确认识、科学理解《建议》的内容与精神,有助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开好局、起好步,推动《建议》的贯彻落实,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五”规划 远景目标 整体性 高质量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的规范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小建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6-125,共10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融贯社会主义、文化传统和现代化三种价值的公共性实质载体,内含“国家—社会—个体”的合法性证成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是回应转型困境、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由路径。其中,枢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融贯社会主义、文化传统和现代化三种价值的公共性实质载体,内含“国家—社会—个体”的合法性证成结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是回应转型困境、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必由路径。其中,枢纽在于宪法作为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的转介平台的论证和转介原理分析,由此可构建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国家治理理论框架,亦可提炼核心价值观融入国家治理的规范逻辑。在此基础上,梳理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调整的制度需求,明确适应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国家治理体系调整的具体指向,思考核心价值观对治理目标、治理体制、领域制度、治理效果的融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国家治理 宪法 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