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2篇文章
< 1 2 1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1
作者 何国文 《广东社会科学》 1985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物质利益是从经济上调动劳动者生产和企业经营积极性的基本动力,它要求实行多劳多得,同时兼顾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它要通过分配来贯彻,但其着眼点不在分配,而在于如何通过物质鼓励,更好地发展生产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物质利益是从经济上调动劳动者生产和企业经营积极性的基本动力,它要求实行多劳多得,同时兼顾国家、企业、劳动者个人三方面的利益.它要通过分配来贯彻,但其着眼点不在分配,而在于如何通过物质鼓励,更好地发展生产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它首先是一个经营管理的原则.本文要进一步探讨的是:这样理解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否属于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这个问题很重要,值得认真讨论.这首先是因为过去在“左”的错误思想影响下,曾经把实行物质鼓励当作修正主义的物质刺激来批判.现在虽然拨乱反正,但看来在这个问题上流毒还未清,同时又还有如何同资本主义的物质刺激划清界限,以及如何同目前我们社会中还存在着的所谓“一切向钱看”这种腐朽思想与行为划清界限这些实际问题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共产主义思想 物质利益关系 劳动者 物质刺激 物质鼓励 “一切向钱看” 多劳多得 兼顾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必须和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
2
作者 陈士奎 《云南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28-33,共6页
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它就构成了人们的物质利益。占有物质资料,追求物质利益,就成为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 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因而在社会生活中,它就构成了人们的物质利益。占有物质资料,追求物质利益,就成为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归根到底是物质利益关系。在阶级社会中,这种物质利益关系表现为阶级关系,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所进行的阶级斗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个人物质利益 思想政治工作 劳动者 物质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马克思主义 物质鼓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3
作者 许耀桐 李健 《社会主义研究》 1983年第5期21-27,共7页
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然而,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中的作用,探索... 在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没有什么异议的。然而,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之间的有机联系,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中的作用,探索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内容,这些问题还不能说已经圆满解决。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结合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贯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动力是什么?我们认为:既有物质动力,也有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 物质利益原则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物质利益关系 共产主义思想 个人利益 集体利益 国家利益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人民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同一切向钱看的根本区别
4
作者 艾世倫 《探索》 1986年第1期51-52,共2页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同一切向钱看,有着根本的区别。搞清楚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对于纠正一切向钱看的错误倾向,正确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充分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根本区别 社会主义社会 物质利益原则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物质利益关系 本质区别 按劳分配原则 个人利益 客观要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一切向钱看”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5
作者 郝岗竹 《社会科学(甘肃)》 1984年第2期53-58,共6页
正确全面地认识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弄清“一切向钱看刀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的根本区别,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 物质利益原则 社会主义 “一切向钱看”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不是产生资产阶级思想的根源
6
作者 何国文 《南方经济》 1985年第5期68-72,共5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先在农村中广泛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农业连年大发展的巨大成功,于是党就将其基本经验应用于城市,按照具体的经济条件,在工商企业内部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农村和城市的这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先在农村中广泛地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农业连年大发展的巨大成功,于是党就将其基本经验应用于城市,按照具体的经济条件,在工商企业内部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农村和城市的这些经济改革,其基本精神是使生产经营单位和劳动者的物质利益同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整个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以克服普遍存在的吃“大锅饭”的弊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 思想意识 物质利益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 多种形式 大发展 思想认识 经济责任制 劳动者 正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原则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楚学娟 毕景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要命题,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仅是应对新征程中重大风险挑战、维护意识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要命题,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仅是应对新征程中重大风险挑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为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深植于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性与人民性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国情为其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更是其生动彰显与有力强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价值性、前提性与总体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应将提升公信力、增强解释力、加强亲和力、固化保障力作为其主要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原则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与思想政治工作
8
作者 张泽元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2期19-20,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思想 物质利益关系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个人利益 劳动者 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利益原则的实现
9
作者 郑礼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6期23-27,共5页
物质利益原则作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一条重要准则,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的过程中,能否得以正确地贯彻落实,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在现阶段准... 物质利益原则作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一条重要准则,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搞活的过程中,能否得以正确地贯彻落实,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我们在现阶段准确地把握物质利益原则,进而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原则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物质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按劳分配原则 劳动者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经济效益 经济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国实践
10
作者 柴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42,共4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揭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显著优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强国建设,必须遵循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两创”和坚定人民立场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文化... 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揭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求坚定文化自信,是建成文化强国的显著优势。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强国建设,必须遵循坚持“两个结合”、坚持“两创”和坚定人民立场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贯彻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必须落实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等重点任务,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砥砺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显著优势 原则遵循 现实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
11
作者 吴涛 乔洪武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4-51,共8页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指人的物质利益实现及其过程对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所具有的杠杆作用,这一原则落实到道德领域则是指物质利益对人的道德发展和社会道德进步的撬动作用。因为对“现实的人”而言,物质利益是“第一性”的、道...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是指人的物质利益实现及其过程对整个社会发展进步所具有的杠杆作用,这一原则落实到道德领域则是指物质利益对人的道德发展和社会道德进步的撬动作用。因为对“现实的人”而言,物质利益是“第一性”的、道德是“第二性”的,物质利益具有根本性。道德就是在调节与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过程中产生并发挥作用的。然而,并非任何性质的物质利益都能够成为撬动道德进步的根本力量,唯有“正确理解的利益”,才能真正催生道德,撬动道德的发展和进步。就当下的我国而言,正当物质利益对公民道德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杠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催生公民的道德理性,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培育公民的诚信观念,启发公民的正义精神,提升公民的共情能力。而要进一步发挥与凸显正当物质利益的基础作用,则需要在推进高质量发展、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努力实现利益整合、建设“勤劳致富文化”等方面深入着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 物质利益杠杆 公民道德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
12
作者 赵文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年第2期15-20,共6页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新长征中;正确认识和实行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对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物质利益原则 物质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 正确认识 劳动者 个人利益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国家利益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荣廷 韩文彩 《陕西财经学院学报》 1984年第4期14-19,共6页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调整各个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调动各个方面的积积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因而它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经济规律。...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调整各个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从而调动各个方面的积积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而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正是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里劳动人民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因而它是指导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的经济规律。我们在这篇文章里,将对社会主义物质利益规律及其在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中的作用,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希望能有益于提高对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规律 社会主义制度 物质利益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化大生产 企业自主权 劳动者 根本利益 经济责任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利益矛盾及其调整
14
作者 袁惠民 舒日中 《学术研究》 1988年第4期8-12,共5页
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是在现实可能的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之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文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物质利益矛盾的客观性、特殊性及调整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物质利益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社会 物质利益关系 社会主义制度 劳动者 经济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生产力发展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则
15
作者 郭娇 秦泽洪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82,共12页
党一以贯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既保证了中... 党一以贯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经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是政治经济学发展史上的伟大创举。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既保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又是正确处理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原则。从历史维度看,党带领人民经历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从理论维度看,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从实践维度看,党在领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根据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面临的主要矛盾,持续改革,不断突破,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守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以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为目的,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经济理论则是遵循资本逻辑,最大限度攫取剩余价值,这是二者的本质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领导 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根本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理论是对马列主义的伟大贡献
16
作者 吴荣延 韩文彩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4-11,共8页
关于物质利益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毛主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将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不仅... 关于物质利益问题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毛主席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理论,将它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去,深刻而全面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问题,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不仅指导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且对发展马列主义理论作出了伟大贡献。今天,深入学习和领会毛主席关于社会主义物质利益问题的理论,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经济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物质利益关系 物质利益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利益问题 马克思主义 伟大贡献 毛主席 根本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什么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
17
作者 高平 《企业经济》 1984年第4期56-57,共2页
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人类只有首先解决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才能从事其它活动。在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的对抗关系,但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仍存在着社会主义... 人们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物质利益。人类只有首先解决吃、穿、住等基本生活需要,才能从事其它活动。在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了人们之间的物质利益的对抗关系,但劳动仍是谋生的手段,仍存在着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以及相互关系,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就是正确处理这些物质利益关系的准则。要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首先必须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三方面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关系 发展社会主义 物质利益原则 正确处理 社会主义社会 劳动者 什么是社会主义 相互关系 生产活动 劳动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关系与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 被引量:1
18
作者 郝国印 刘增录 《经济问题》 1980年第3期11-15,共5页
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从苏联学来的。二十多年来虽有多次改变,但计划上高度集中、财政上统收统支、物资上统购统销、外贸上统进统出的管理体制基本未变。现在大家都感到这种体制弊多利少... 我国现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从苏联学来的。二十多年来虽有多次改变,但计划上高度集中、财政上统收统支、物资上统购统销、外贸上统进统出的管理体制基本未变。现在大家都感到这种体制弊多利少,非改不可。但对于如何改,看法不一。经济体制玫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必须认准方向和确定好起步。这就要搞清楚经济本制改革的实质,经济体制改革和物质利益的关系以及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等三个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利益原则 社会主义革命 物质利益关系 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体制改革 个人利益 劳动者 高度集中 社会主义社会 集体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观与物质利益思想
19
作者 廖宝光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17,共4页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观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利益思想,共同富裕作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邓小平考察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在社会主义本质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物质利益的基础;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物质利益实行的社会制度原则;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三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物质利益 社会主义本质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物质利益的矛盾
20
作者 陶远华 《理论月刊》 1986年第11期30-33,41,共5页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矛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处理党内、国内事务的一贯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把人民内部矛盾单纯地当作一个思想政治概念,因而把“团结——批评——团结”当成处理这类矛盾的万能公式... 关于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矛盾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处理党内、国内事务的一贯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把人民内部矛盾单纯地当作一个思想政治概念,因而把“团结——批评——团结”当成处理这类矛盾的万能公式。在这种看法的影响下,长期以来总是把社会主义时期人和人的关系政治化、伦理化;或者,把人民内部矛盾看成带有阶级斗争色彩的政治关系,或者看成是田园牧歌式的温情脉脉的伦理关系。其结果是,对于复杂的社会主义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要么用阶级斗争的方式来处理,要么用宗教式的“感化方式”来解决。我们认为,要真正把握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实质,必须从物质利益关系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时期 物质利益矛盾 物质利益关系 矛盾学说 社会主义条件下 阶级斗争 根本利益 毛泽东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