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应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一平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38-42,共5页
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握其精神实质,划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封建主义法治理念、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界限,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健全和完善大... 在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必须帮助大学生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握其精神实质,划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封建主义法治理念、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界限,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体系,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走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道路,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高校取得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湘明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6期57-59,共3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内核。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中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文章就大学生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神内核。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在大学生中进行法治理念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文章就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高校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研究——基于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认识论
3
作者 徐敬灏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8-61,共4页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公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建设法治公安的起始点和着力点。公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和特殊性,但也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定位法治理念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加强公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建设法治公安的起始点和着力点。公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显现出独特的价值和特殊性,但也存在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科学定位法治理念教育的最终目标,并结合社会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认识论,探索出"一个中心和三个基点"的公安院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路径,即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点,培养公安院校学生的法律素质和政治素养,进而全面提升综合执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理念教育 公安院校 社会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 被引量:31
4
作者 靳玉乐 张铭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0,I0001,共7页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精神指引和实践遵循。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精神指引和实践遵循。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和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九个坚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理念。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务必紧抓“九个坚持”的理念,将其精神实质与教育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推进教育强国目标实现,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教育思想体系 核心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中国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从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谈起 被引量:2
5
作者 占红沣 李志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2,共5页
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容易遭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是因为指导理论错误;客观上是因为利益关系严重失衡与国家能力欠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容易遭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是因为指导理论错误;客观上是因为利益关系严重失衡与国家能力欠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对于当前中国民主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提供了指导理论,及时地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确立了中国民主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还有利于缓解不利于民主建设的客观因素,创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发展中国家 民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兼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共6页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经历了四个里程碑:以《论人民民主专政》和1954年宪法为代表是第一个里程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1982年宪法为代表树立了第二个里程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1999年、2001年宪法...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经历了四个里程碑:以《论人民民主专政》和1954年宪法为代表是第一个里程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1982年宪法为代表树立了第二个里程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1999年、2001年宪法修正案为代表树立了第三个里程碑;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是第四个里程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新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18,共5页
加强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同时,只有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才能取得成效。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是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的出发点,严格执法是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的基础,公正执法是执法机关公... 加强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必然要求,同时,只有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才能取得成效。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是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的出发点,严格执法是执法机关公信力建设的基础,公正执法是执法机关公信力得以确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执法机关 公信力 以人为本 执法为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发展的时代特征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光宇 牛保忠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62,共4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实践历程突出地表现出了三大时代特征:发展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一统性与多元性的有机...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实践历程突出地表现出了三大时代特征:发展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一统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统一。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性的"理论自觉",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发展性与实践性 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统性与多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效力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现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小萍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28,共5页
法律效力是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关键性的概念,它包括强制和自由两个维度,而价值和规范是其核心。法治理念在法制建构中的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引导法律价值的选择和规范的确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引领着中国特... 法律效力是法学理论和实践的关键性的概念,它包括强制和自由两个维度,而价值和规范是其核心。法治理念在法制建构中的最突出的功能就是引导法律价值的选择和规范的确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引领着中国特色的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律价值 法律规范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龙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49-149,共1页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法学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最新成果 中国化 《论人民民主专政》 1954年宪法 毛泽东同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创新社会管理的现实条件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娟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2期12-22,共11页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理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更...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是创新社会管理的前提和理由,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要素更加符合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为创新社会管理创造现实条件。先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再提创新社会管理,在逻辑上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创新社会管理 现实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马振清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第6期25-28,共4页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视域下,增强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成员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社会生...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然选择。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视域下,增强社会成员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成员自觉遵纪守法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促使社会生活更加规范、社会氛围更加和谐、法制化建设更加完备,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价值,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功能,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银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3,共6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中国特色与分析借鉴的统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基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中国特色与分析借鉴的统一;总结经验与与时俱进的统一等几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传统法律文化的差异与暗合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传表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共5页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既存在根本的差异,又存有种种暗合之处;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必然会有根本的差异,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着鲜明的特征,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功绩。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间既存在根本的差异,又存有种种暗合之处;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的变迁决定二者之间必然会有根本的差异,而文化的惯性力量和传统法律文化自身的一些积极特征,又使得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然对传统法律文化有所继承,这使得二者存在暗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法律文化 差异 暗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意涵内核和价值核心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薇薇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52-153,共2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以人为本 价值核心 内核 科学内涵 现实的人 社会历史 人的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5-7,共3页
我国正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手段;社会主义法治国... 我国正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现阶段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辅相成,密切联系,不可分割。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要手段;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后盾。因此,在实践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中要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种知识形态的考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喻中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3期3-14,共12页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成三种类型:理论知识、实用知识、制造知识。三者对应于后来所说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技艺。按照这样的知识分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具有实践理性的属性,也具有技艺的属性,但是,它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具有纯... 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划分成三种类型:理论知识、实用知识、制造知识。三者对应于后来所说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技艺。按照这样的知识分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具有实践理性的属性,也具有技艺的属性,但是,它在通常情况下,并不具有纯粹理性的属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这种知识属性,有助于辨析当代中国法律人的社会角色及其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知识形态 纯粹理性 实践理性 技艺 知识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判例法援用的可行性分析——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视角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雅萍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7-109,共3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判例法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并非没有判例法传统,古代法律中也有类似于判例法的制度和原则。判例法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弥补法律漏洞,填充法律空白...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篇章。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判例法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中国并非没有判例法传统,古代法律中也有类似于判例法的制度和原则。判例法的灵活性可以更好地弥补法律漏洞,填充法律空白。在中国的法治环境下存在着判例法生存的空间与土壤,因而应改变过去对判例法的看法。判例法并没有扩大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它是在严格权力运行程序下法官自由裁量权的一种回归。应该在成文法框架内,确立制定法为主、判例法为辅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例法 制定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形态学透视 被引量:1
19
作者 喻中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41,共6页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形态学理论,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人的依赖性阶段、自由个性阶段。与之相对应,依次出现了三种社会形态:自然经济所支撑的农耕社会、商品经济所支撑的工业社会、知识经济所支撑的信息...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文化形态学理论,人类社会的演进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物的依赖性阶段、人的依赖性阶段、自由个性阶段。与之相对应,依次出现了三种社会形态:自然经济所支撑的农耕社会、商品经济所支撑的工业社会、知识经济所支撑的信息社会。与这三种社会形态相对应的法治形态,分别是国家本位的法治形态、个体本位的法治形态、社会本位的法治形态。这三种依次出现的法治形态及其演进规律,既见于西方,也见于中国。晚近的社会本位的法治形态,在中国亦可称为社会主义法治,它的正式表达即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所指称的法治形态,是信息社会与知识经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形态学 法治形态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本位 历史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两点本质区别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雅丽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资本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唯物史观 民主与法制 唯心史观 上层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