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的地方立法创新 被引量:24
1
作者 吴天昊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9,共8页
地方立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在地方事务管理中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地方立法创新的方式和内容应作相应的调整,先行性立法的创新空间受到挤压,实施性立法、自主性立法的创新大有可为。地方立... 地方立法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处于附属地位,在地方事务管理中又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地方立法创新的方式和内容应作相应的调整,先行性立法的创新空间受到挤压,实施性立法、自主性立法的创新大有可为。地方立法创新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的重要生长点,地方立法应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突出内容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立法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宪法及其相关法——以基本权利的立法完善为视角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广辉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24,共7页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 我国宪法与基本法律之间的效力关系使得现行宪法制度的正当性只能依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也就是说,我国的宪法制度只是作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部分而存在,宪法的根本法权威不能超越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权威。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正当性是立足于"议会至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是来自于"法律至上"的宪法制度。在我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下,民主的价值要高于法治的价值,这也就决定了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能忽视民意和政策因素的影响。为了充分探讨这一问题,本刊编辑部特邀一批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比较积极的回应。本刊编辑部以"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总标题进行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态度,本刊对于受邀专家的来稿,只要政治立场正确,符合通常的学术规范,不论其所表达的学术观点如何,均一律照登,所以,本专题所有观点均不代表本刊之立场。<正>一、宪法的保障人权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相一致,以宪法为统帅和根本依据,由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协调、体例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立法完善 基本权利 宪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人权精神 基本国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季卫东 《东方法学》 2011年第3期126-128,共3页
今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不妨归结为技术重构,即立法技术、解释技术、行政技术以及法庭技术的实实在在的改良。我们固然不能离开体制或权力结构以及社会价值来片面地奢谈纯粹的法律技术问题,但却还是应该适当地将两者分而... 今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不妨归结为技术重构,即立法技术、解释技术、行政技术以及法庭技术的实实在在的改良。我们固然不能离开体制或权力结构以及社会价值来片面地奢谈纯粹的法律技术问题,但却还是应该适当地将两者分而治之。即使在那些没有制度上的根本变革就无法进展的地方,有关操作手段上的成熟度也还是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结局、决定胜负。正是技术和手段可以把法律体系从内在矛盾的困境里解救出来并加以改进,与此相应地推动实用的法解释学发展便是大势所趋。显而易见,中国正在迎来一个“解释者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法治国家 法解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性质探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本志红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3期119-124,共6页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根源本质、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目的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第... 论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简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论文第二部分从根源本质、阶级本质、社会本质和目的本质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性质。第三部分指出进一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性质时注意的几个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方便法门 被引量:1
5
作者 江必新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65,共2页
设计得良好的程序,可以"架着"或者"逼着"行为人走向公平和正义。两害相权,在立法资源相对有限而且有冲突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门 立法资源 程序法 行为人 正义 相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基本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伊士国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这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陈俊 《湖湘论坛》 CSSCI 2017年第3期115-121,共7页
彭真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主持宪法修改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促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他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的领导、主张立法需要正确... 彭真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主要奠基人,他主持宪法修改工作,领导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促进和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框架基础。他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立法的领导、主张立法需要正确政策的指导、立法中新的问题需要探索试验,以及关于制定民法、刑法、经济法的思想观点,产生了积极影响。他关于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关于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权的思想观点,对促进地方立法的发展,对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对发展中国立法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值得继承发展和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真 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构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安群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7-80,共4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政治核心和制度灵魂。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过程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政治核心和制度灵魂。中国共产党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且直接领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法律体系形成的立法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治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关于立法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被引量:1
9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34-34,共1页
(一)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 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凳去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宪法实施 宪法监督制度 立法 全国人大 程序机制 宪法解释 宣誓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特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云 《现代法学》 1983年第3期10-12,共3页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国内现行法的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基础是法律规范,它的组成部分是按一定标准将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以宪法为中心的若干部门法,并要求每个部分之间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是指一国国内现行法的有机整体。构成这个有机整体的基础是法律规范,它的组成部分是按一定标准将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以宪法为中心的若干部门法,并要求每个部分之间内容和谐一致,形式完整统一。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要使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更加科学化,从而有计划地对各方面的社会关系进行法律调整,更好地发挥法律对经济基础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促进和保证作用。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新民主主义 法律规范 社会主要矛盾 有机整体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四项基本原则 社会关系 发展变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认识和体会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适时 《行政管理改革》 2011年第11期15-19,共5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以宪法为统帅,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统一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学习 地方性法规 中国国情 改革开放 人民意志 法律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一个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2
作者 齐乃宽 《政治与法律》 1983年第6期13-21,共9页
法律体系,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一国国内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多种法律部门,从而形成内部结构严密、外部形式统一、彼此有机联系的法律规范整体。本文试就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统一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和谐统一 法律规范 法律部门 内部结构 形式统一 有机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的讨论综述
13
《政治与法律》 1983年第6期157-161,共5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立法活动的蓬勃开展,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关于如何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日益受到政法实际工作部门和法学界的重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立法活动的蓬勃开展,国家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民主化与法制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关于如何建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问题,日益受到政法实际工作部门和法学界的重视。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通过探索建立法律体系的规律,可以进一步明确法制建设的方向,加强法制建设的自觉性,避免立法与司法的盲目性与主观随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讨论综述 立法活动 社会生活 法制建设 法制化进程 主观随意性 工作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
14
作者 宋方青 《东南学术》 CSSCI 1993年第4期66-69,78,共5页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与之相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就势在必行。本文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特征、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快建立社会... 党的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体制的建立过程中,与之相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也就势在必行。本文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特征、建立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等问题作一些探讨,以期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部门法 涉外经济法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要求 经济法规 必要性 民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释论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建宗 董政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45,共10页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 1978年以来的全方位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变迁与转型,中国也开始了被称为"中国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法治实践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初步建立起了自己的法律体系,从而也就内在地蕴涵了与中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境况即中国国情直接相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在宏观上,这一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当代最新成果为思想指导的法律概念论、法律渊源论、法律价值论、法律责任论、法律运行论和法律发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原理表达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将法律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方式的政治智慧,是其对自身执政合法性的合乎文明发展基本规律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我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基本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16
作者 肖方扬 《学海》 1993年第6期58-62,共5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是指有关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门类的法律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整体。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体系的框架,是依据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并为其服务的。党的十四大已经明确指出。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市场经济体制 宏观调控 经济主体 调节手段 法律规定 经济体制建立 所有制性质 经济活动 合同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17
作者 姚成林 于学芳 刘荣娥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6-58,共3页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直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因而没有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就不可能形成正常的市场秩序。抓紧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促进市场经济运行的规... 由于社会主义法律直接规范、引导、制约和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因而没有完善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就不可能形成正常的市场秩序。抓紧建立健全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和执行监督体系,促进市场经济运行的规范化和法制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法律规范 社会主义法律 市场主体 法律法规 保险法 建立健全 信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访武汉大学法学院凌相权教授
18
作者 乐思 李成发 《学习与实践》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32-33,共2页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年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列出“加快经济立法”一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今年全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列出“加快经济立法”一节,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日前,记者就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问题,走访了著名经济法学家、武汉大学凌相权教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 经济立法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武汉大学 法律法规 经济法学家 市场经济关系 社会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标准
19
作者 陈处昌 王光仪 《江海学刊》 1984年第3期53-56,共4页
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标准,认识不一。有的同志主张是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有的同志则认为,这种标准是客观的;还有的同志认为,这种标准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我们认为,研究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必须区别两个既是不同... 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标准,认识不一。有的同志主张是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有的同志则认为,这种标准是客观的;还有的同志认为,这种标准应该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我们认为,研究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必须区别两个既是不同的但又有密切联系的问题:一是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客观依据;一是划分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指导原则。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属于主观意识的范畴。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划分法律部门的过程中,应该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划分 标准 主观意识 主观与客观 客观依据 同志 范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律意识的更新
20
作者 黎国智 《现代法学》 1988年第3期2-7,共6页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伟大理论,要求我们法学界运用这一理论,重新思考和探索我国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在充分肯定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两个明显的事实:一... 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伟大理论,要求我们法学界运用这一理论,重新思考和探索我国法制建设的一系列问题。回顾建国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在充分肯定我国法制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不看到两个明显的事实:一是建国头三十年,认真搞法制建设的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年,十分之八九的时间不搞或严重忽视法制建设;二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九年来,加快立法步伐,立了许多法律、法规,但时至今日,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情况,屡见不鲜,俯拾皆是。若问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特的现象?原因当然很多,就总体而言,从领导到亿万群众缺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法学 资产阶级 三十年 法律思想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