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主义民生观的三个理论特质 被引量:2
1
作者 龙佳解 罗泽荣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3-46,共4页
社会主义民生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关于如何认识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等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及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三大理论特质,即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观的思想... 社会主义民生观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关于如何认识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等问题上所形成的一系列理论观点及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三大理论特质,即中国传统民生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社会主义民生观的理论依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原则是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哲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社会主义民生观 理论特质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理解并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明松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6,共5页
深入研究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生价值观的比较,阐述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民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并就当前学界对于民生观... 深入研究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与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民生价值观的比较,阐述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以及社会主义民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并就当前学界对于民生观理解的偏差和失误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 科学的 社会主义民生观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方彬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包含既相互区别又紧密关联的两个层面内容,一是怎么样认识社会主义民生,二是怎么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整体框架结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反复证明:确立并坚持科... 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包含既相互区别又紧密关联的两个层面内容,一是怎么样认识社会主义民生,二是怎么样保障和改善社会主义民生。两个层面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民生观的整体框架结构。历史和现实的实践反复证明:确立并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对于革命、改革和建设事业都至关重要。不断向别人、向前人学习,向老祖宗请教,在实践中学习,在破中立,并力求持续优化,进行学理探讨,创立中国特色的民生学等,是确立并坚持科学的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生观 基本问题 社会主义民主 整体框架结构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 被引量:4
4
作者 贺方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4-30,共7页
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本真精神的内在要求。改善民生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改善民生的过程要尊重人,改善民生的价值旨归是解放人。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继承了以民为本、人本主义的思想精华,同时又克服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实现了... 改善民生是以人为本本真精神的内在要求。改善民生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改善民生的过程要尊重人,改善民生的价值旨归是解放人。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民生价值观,继承了以民为本、人本主义的思想精华,同时又克服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实现了对他们的超越和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改善民生 民生价值 社会主义民生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中山民生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变迁及意义
5
作者 许碧晏 朱世陆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2-95,共4页
本文以“二次革命”前 ,“五·四”运动后为界 ,从社会实践、思想变化、理论成因、理论内容等方面对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的变迁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民生主义 民生主义社会主义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潮百年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朱世陆 《东南学术》 2001年第6期99-105,共7页
本文把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潮放在国内传统经济思潮与国外经济思潮变迁激荡的大背景下 ,阐述其发生、发展与变化历程。重点阐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动态发展 ,指出其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然后简述其后续的几种社会... 本文把二十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潮放在国内传统经济思潮与国外经济思潮变迁激荡的大背景下 ,阐述其发生、发展与变化历程。重点阐述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动态发展 ,指出其是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起步 ,然后简述其后续的几种社会主义对其继承与扬弃关系 ,特别是它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潮 孙中山民生主义社会主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