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民主集中制的实质是社会主义民主制
- 1
-
-
作者
赵诗清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0期26-28,共3页
-
文摘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我们国家乃至整个社会的根本组织原则。但是对于民主集中制的实质究竟是什么,人们的理解和认识并不尽一致,再加上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民主集中制的诋毁和攻击,更增加了思想上的混乱。因此很需要就这个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以便澄清混乱、取得共识,使民主集中制得到更好地贯彻和坚持。
-
关键词
民主集中制
社会主义民主制
直接民主
实质
组织原则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无产阶级
民主主体
民主权利
民主形式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社会主义民主制建设问题刍议
- 2
-
-
作者
陈春子
-
出处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87-90,共4页
-
文摘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一向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但是近几年来由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严重干扰,导致一些人对这个问题的见解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本文拟就社会主义民主制建设问题浅述一己之见。一、社会主义民主比资产阶级民主要进步一个历史阶段民主是一定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形式,从根本上说,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制
建设问题
历史阶段
奋斗目标
根本任务
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
资产阶级民主
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法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础和障碍
- 3
-
-
作者
肖励锋
-
机构
湖北财经学院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1982年第3期2-6,共5页
-
文摘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这不仅指明了我们在政治体制方面所存在的差距;同时,也提出了我国政治制度发展和完善的基本方向。如果说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的话,那么,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能否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和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就成为关系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能否完满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否充分发挥,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能否得到实际保障,他们的聪明才智、政治积极性和劳动热情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的重大问题。我们只有这样去认识问题,并结合我们在政治体制方面不完善的地方去思考,才能领会《决议》的上述精神,并对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紧迫感。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制
无产阶级民主
社会主义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
无产阶级国家
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
建设
按劳分配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发展的制约因素浅析
- 4
-
-
作者
牛俊民
-
出处
《社会科学(甘肃)》
1987年第5期33-37,共5页
-
文摘
社会主义民主是人类历史上新型的和最高类型的民主,它与资本主义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具有无比的优越性。然而,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个阶段的社会主义民主制也是初级的,不成熟的、不发达的,其优越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在全面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必须把建设高度民主做为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为此笔者认为,只有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实际出发,首先在理论上弄清制约社会主义民主由初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种种客观因素,有的放矢的全方位努力,才可能进一步丰富民主内容,健全民主制度,扩大民主范围,完善民主形式,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发展的制约因素做些分析。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民主发展
制约因素
社会主义民主制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社会
人类历史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论罗莎·卢森堡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 5
-
-
作者
丛志杰
-
机构
内蒙古大学马列部
-
出处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0-23,共4页
-
文摘
罗莎·卢森堡是伟大的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同时又是一位善于独立思考、颇有真知灼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她在《俄国社会民主党的组织问题》、《论俄国革命》、《国民议会》、《斯巴达克同盟想要什么?》等文章中,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民主与专政的关系、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从而丰富和充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
关键词
罗莎·卢森堡
社会主义民主思想
社会主义民主制
无产阶级专政
斯巴达克同盟
资产阶级民主
国际共运
公共生活
民主与专政
苏维埃
-
分类号
D09
[政治法律—政治学]
-
-
题名试论作为政体的社会主义民主
- 6
-
-
作者
包心鉴
-
机构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理论研究室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7年第3期14-19,共6页
-
文摘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高度物质文明,高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三位一体,方能构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度社会主义民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从国体方面说,指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真正作了国家的主人,在国家政权中居于统治地位。二是从政体方面说,指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有效地组织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管理国家的政治形式。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制
人民群众
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个方面
资产阶级专政
国家制度
社会生活
物质文明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正确贯彻社会主义民主的原则
- 7
-
-
作者
张孝勋
-
机构
九江县委党校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20-20,共1页
-
文摘
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必须遵循如下几个原则。一是享受民主与履行义务一致的原则。公民只有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保征和发展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主义国家公民的民主权利是随着社会主义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扩大的,脱离了公民对各项同民主建设有关的社会主义义务的执行,则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二是享受民主与负有社会责任一致的原则。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条件
民主权利
民主建设
社会责任感
社会主义民主制
国家公民
法定的责任
建立和完善
社会主义经济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论列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探索
- 8
-
-
作者
辛庚
-
机构
陕西师大政教系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3期12-16,共5页
-
文摘
本文认为,列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增添了崭新的内容.1.探讨了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2.揭示了民主的本质涵义和现代民主发展的历史进程;3.发现和奠定了苏维埃这一适合俄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新形式;4.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途径。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制
列宁
苏维埃政权
资本主义
理论与实践
基本途径
马克思主义者
资产阶级民主
新形式
无产阶级革命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浅谈社会主义民主同资本主义民主的根本区别
- 9
-
-
作者
赵明国
-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1期7-10,共4页
-
文摘
什么是民主?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首先是指国家的民主制度,即作为国体的民主的同家制度和作为政体的民主的国家形式。列宁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即是说,民主包括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这是民主的本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常使用的民主,指的是民主作风和民主方法,即是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多数人的意见,贯彻执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民主的本义,而是民主的引申。至于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是对民主这一概念的借用,是民主的转意。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制
资本主义民主
根本区别
国家形式
马克思主义者
资产阶级民主
民主制度
劳动人民
民主方法
国家制度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反对无政府主义
- 10
-
-
作者
陈泰乾
-
出处
《求实》
1987年第2期13-14,共2页
-
文摘
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内容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是全体劳动人民在共同对生产资料享有不同形式的所有权和支配权的基础上,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最高权力,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
关键词
无政府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民主制
《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无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
无政府主义者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论社会主义的民主建设
- 11
-
-
作者
杨庚
-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S1期77-82,共6页
-
文摘
(一)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和轨道有领导有秩序地逐步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某些做法,但绝对不能照搬。我们必须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的界限”。这既是对建国40周年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为今后的民主和法制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针。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资本主义民主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民主制
无政府主义
极端民主化
社会主义法制
民主法制建设
建设经验
人民群众
-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论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性
- 12
-
-
作者
刘宝三
-
出处
《云南社会科学》
1987年第6期24-28,共5页
-
文摘
民主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还是被某些人弄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因此,从理论上正确地阐明这个问题,对于辨明是非,提高认识,加强民主建设,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要正确地阐明这个问题,需要多学科、多角度地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仅就民主的过程性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与关心这个问题的同志一起讨论。 一、民主过程的客观性 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一样,民主的发展也是有过程的。从总的历史看,民主发展已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原始民主、奴隶民主制、封建民主制、资产阶级民主制和社会主义民主制,将来还要向共产主义民主发展(非国家形态的民主)。就每一种类型民主来说,也是逐步发展的,分阶段的。
-
关键词
民主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制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国家形态
过程性
民主制度
民主知识
主过程
不利条件
政治制度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 13
-
-
作者
杨恒源
-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2期10-14,共5页
-
文摘
一民主含义是什么?有人说,民主就是让人讲话;它是一种方法,是一种作风。我认为这不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主范畴的科学、完整的观点。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列宁也说过:“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这就从本质上,从国体即各个阶级在国家的地位上,指出了民主的根本实质。因此,我们讲民主,不首先讲国家制度,就是没有抓住民主的本质。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制
国家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
马克思主义
国家形式
无产阶级革命
列宁
人民群众
人民民主专政
政治统治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主义一定要人民当家作主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云高
-
出处
《思想战线》
1981年第3期4-11,共8页
-
文摘
近年来,我国学术理论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日益深入的探讨,对社会主义的标志问题展开了自由的争鸣。有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标志主要是两条:一是公有制,二是按劳分配。有些同志又说还得加上一条,即消灭剥削。这三条,都是必要的。但是,我认为应当再加上一条,即人民当家作主。本文拟就社会主义的这一条根本标志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社会主义民主制
什么是社会主义
按劳分配
国家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
公有制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社会
-
分类号
D67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D64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是民主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鲍宗羲
-
出处
《求是学刊》
1979年第4期26-29,共4页
-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
民主与专政
无政府主义
基本特征
发扬民主
社会主义民主制
党内民主
无产阶级
劳动群众
劳动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談談中国近代民主思潮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爭
- 16
-
-
作者
杨堪
-
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0年第2期127-135,共9页
-
文摘
民主思潮同封建专制主义的斗爭,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一历史,对于进一步认识,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什么中国不可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制,而只能并且必须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制?是有其意义的。
-
关键词
封建专制主义
民主思潮
中国近代史
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专制政体
太平天国
封建专制制度
近代中国
社会主义民主制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议论我国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法律建设
- 17
-
-
作者
黄建武
-
机构
西南政法学院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4期48-51,共4页
-
文摘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绘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宏伟蓝图,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指明了方向。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十三大报告指出,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发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传统,提高领导机关活动的开放程度,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根据这一原则,可以把协商对话制的基本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重大决策让人民知道,让人民讨论;二是提高决策执行情况的开放程度,让人民评议、监督。建立这一制度,在我国整个民主制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制度
重大决策
整体功能
利益群体
法律建设
优良传统
社会主义民主制
政府机关
协商对话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坚持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 18
-
-
作者
刘培成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2期20-25,共6页
-
文摘
民主的本来涵义是指一种国家形态,民主形态的国家与其它形态的国家都具有阶级性,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资产阶级民主制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社会主义民主制保证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对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人实行专政。资产阶级的普选制、三权分立和多党制是维护资产阶级剥削和统治的“政治外壳”,任何照搬资产阶级民主制的企图都是行不通的。
-
关键词
民主
马克思主义民主观
社会主义民主制
资产阶级民主制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发扬人民民主必须从认识上澄清一些模糊观念
- 19
-
-
作者
薛克诚
-
机构
杭州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探索(浙江)》
1986年第5期29-29,共1页
-
文摘
首先,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通常看法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与封建主专制独裁相抗衡,起着积极的进步的作用,而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民主、自由则就完全成为虚假的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前后,对待民主、自由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但并没改变民主、自由不仅是反封建斗争同时能够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生产过程愈复杂,商品经济愈发展,也就愈需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愈需要实行人人平等自由原则。
-
关键词
模糊观念
人民民主
资产阶级民主
取得政权
平等自由原则
社会主义民主制
反封建斗争
资本主义民主
决策的民主化
社会生产过程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重温列宁关于一长制的论述
- 20
-
-
作者
何孝瑛
-
出处
《理论学刊》
1987年第5期16-19,共4页
-
文摘
国营企业逐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企业的生产指挥,经营管理由国家委托厂长(经理)全权负责,这是我国企业领导制度的一个根本性的改革,必将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大生产,必须建立集中统一的指挥。早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就提出对整个经济机构的管理要建立“一个指挥的意志”。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报告提纲中明确地指出:“
-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民主制
积极作用
当前任务
十月革命
苏维埃政权
实际工作
根本性
意志
共产主义
-
分类号
D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