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新型城镇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晓山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6-100,2,共15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受到现行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配置格局以及行政管理体系等宏观制度性因素的制约,焦点是农民的土地。土地财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受到现行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资源配置格局以及行政管理体系等宏观制度性因素的制约,焦点是农民的土地。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已成为地方政府谋发展的重要财源,近年来全国各地农村以建设新农村为名进行的大规模村庄整治与地方政府的"造城运动""圈地运动",其深层次的共同原因就是为地方政府推行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创造条件,在实践中有可能使农民在村庄整治上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被剥夺,从而导致地方政府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失衡。传统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入死胡同,土地财政与土地金融不可持续,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让农民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乡关系 新型城镇化 土地财政 土地金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国新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3-78,共6页
胡锦涛关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只有巩固... 胡锦涛关于“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概括,科学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在我国的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只有巩固和发展这种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 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全面小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辩证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牟世晶 张伟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48-153,共6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于对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基于对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比较考察可以发现,二者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当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任务来说,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应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来说,民族精神又具有超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说对于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具有更为重要与深远的意义。鉴于二者间的内在联系与具体差异,在弘扬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应该具体任务具体分析、各有侧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价值体系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银企新型关系构造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周维富 《金融与经济》 1996年第2期40-42,共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银企新型关系构造探讨周维富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基本特征建立国有专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新型经济关系,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顶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转换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银企新型关系构造探讨周维富一、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银企关系基本特征建立国有专业银行与国有企业间的新型经济关系,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顶重要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有企业 新型关系 国有专业银行 商业银行 新型银企关系 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化经营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预算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型两制关系与世界社会主义前景
5
作者 余金成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26-35,共10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时代主题从过往“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两制关系相应从“你死我活”敌对性质演变为“你劣我优”竞争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胜之道在于,不仅运用竞争之“看不见的手”,而且启动分工之“隐蔽中的脚”;中... 20世纪中后期以来,时代主题从过往“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两制关系相应从“你死我活”敌对性质演变为“你劣我优”竞争性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胜之道在于,不仅运用竞争之“看不见的手”,而且启动分工之“隐蔽中的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借助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实践上聚集更多国家合作,通过“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共同原则吸引整个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两制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世界社会主义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6
作者 何晓芳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23-28,共6页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关系一直被看作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商品经济各种基本原则,如竞争原则、效益原则等与民族关系的诸种讨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长期忽视商品生产,...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关系一直被看作民族问题研究的重要议题。围绕这个议题,展开了商品经济各种基本原则,如竞争原则、效益原则等与民族关系的诸种讨论。由于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长期忽视商品生产,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受到传统意识的种种束缚,在研究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商品经济 民族自治地方 基本形式 民族 关系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产品经济 资本主义 等价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徐凤月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6-99,共4页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基本国情,如何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找出解决民族问题...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基本国情,如何处理好中国的民族问题,实现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进步,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认真分析现阶段中国民族问题的现状,找出解决民族问题,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方法路径,对于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和谐社会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原则与民族关系原则的统一
8
作者 张运德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6,共5页
本文从平等、繁荣。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民族关系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关系中的民族利益问题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广研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8-22,共5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是依据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利益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要求。 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发展及国际关系的演变,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中对...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具有明显的双重性。一方面是依据社会主义国家的阶级利益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另一方面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的整体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要求。 社会主义运动的现实发展及国际关系的演变,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中对民族利益问题作出进一步的研究,否则就不能够对社会主义国家在现阶段自身需要和发展的多样性以及适应和参与国际关系进程中所出现的极为复杂的现象作出符合现实的解释。 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同国家内部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以往的观点侧重于这种联系。而今我们还要看到不能用对内政策去代替给予对外关系的全部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利益 社会主义国家 对外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 阶级利益 问题探讨 社会制度 主权国家 国际关系 社会主义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社会主义时期云南的民族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其荣 杜国林 《思想战线》 1984年第1期47-56,5,共11页
关于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实现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党中央对国内民族关系问题非常重视,并且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关系问题 民族 少数民族 解决民族问题 社会主义时期 新时期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平等 江青反革命集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基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视角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清玲 程美东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1-24,共4页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者的差异性,文化这一双重基本属性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资源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两者关系的科学把握,还需结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四对矛盾关系进行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在关系 民族 时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权力的分享和分配与民族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矛盾政治原因分析之一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鸣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2,共5页
新中国建立之后 ,我国的国家权力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掌握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分享国家权力。这种国家权力的共同掌握和分享不仅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而且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充分的体现。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权力在民族间的... 新中国建立之后 ,我国的国家权力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共同掌握 ,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分享国家权力。这种国家权力的共同掌握和分享不仅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而且在社会实际生活中有充分的体现。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国家权力在民族间的分享和分配 ,仍然有可能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族矛盾 民族问题 民族关系 国家权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几个认识问题
13
作者 熊锡元 《思想战线》 1983年第1期33-38,15,共7页
胡耀邦同志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有关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几个认识问题,谈一些粗... 胡耀邦同志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拟就有关发展我国民族关系的几个认识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其一:民族问题是革命问题一部分的提法并未过时。在现时我国条件下,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总问题的一部分。把民族问题看成“全局性”问题,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它不利于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问题 民族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总问题 民族平等 不同民族 不平等 历史趋向 发展社会主义 民族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理论的形成
14
作者 赵云华 邓张明 郎嘎达娃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6-58,共3页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把“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原则之一提了出来,这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把“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条原则之一提了出来,这对于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着重考察这一理论是怎样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民族关系理论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平等互利 七中全会 团结合作 民族歧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15
作者 张宝三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4期17-20,共4页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24个少数民族11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13个民族在国境线上与三个国家的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同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24个少数民族111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13个民族在国境线上与三个国家的同一民族毗邻而居。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同结、互助的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社会安定,边防巩固、保证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在云南,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各族人民之间保持了不同程度的交往和联系。但是因为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政策,又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废除了民族压迫制度,各民族都成了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共同繁荣 少数民族 民族 社会主义改造 民族压迫 民族分布 民族地区 云南 四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关系
16
作者 卢红飚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39-44,共6页
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决定着多民族国家的兴衰安危。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沿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道路不断前进,各民族大团结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但是,在我国民族... 能否处理好民族关系决定着多民族国家的兴衰安危。建国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沿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道路不断前进,各民族大团结已经成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但是,在我国民族关系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特别是近年来,某些问题和矛盾还有激化的表现。要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的繁荣和进步,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中的矛盾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干部 少数民族地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正确认识和处理 民族平等 我国社会主义 民族团结 民族 风俗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7
作者 都淦 《西藏研究》 1983年第2期46-50,共5页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并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并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提高我们对民族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民族 民族压迫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 根本任务 民族平等 重要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民族关系是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8
作者 浩帆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6年第3期59-64,共6页
不论是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还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如果离开了这个总目的,来研究民族关系,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建国以来,历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关于我国的民族关... 不论是研究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还是研究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如果离开了这个总目的,来研究民族关系,那就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建国以来,历史学界、民族理论界和民族学界,关于我国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表了很多文章,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经过讨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消除了分歧,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和看法。如我国各民族的祖先自古就劳动、生息、繁衍在祖国这块土地上;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并开拓了祖国的边疆;我国自古代就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民族很早就逐渐形成了交错杂居的局面;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方面等等。这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 民族自治地方 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民族学家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国家 祖国 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19
作者 浩帆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3年第4期9-15,共7页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更加...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更加具体地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说,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研究解决这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和理论问题,是我们从事民族工作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 进一步发展 民族团结 民族平等 发展社会主义 民族压迫 我国社会主义 被压迫民族 马列主义民族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法律调节
20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12期27-27,共1页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九一年第四期陈曼蓉的文章认为,在用法律调整民族关系时,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般』与『特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范畴。在用法律调整民族关系时,要遵循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一九九一年第四期陈曼蓉的文章认为,在用法律调整民族关系时,必须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关系: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一般』与『特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对范畴。在用法律调整民族关系时,要遵循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的要求。社会主义法律一经制定和颁布,在法律规定的辖区内的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平等性』、『权威性』,也是它的『一般性』。我国的宪法又规定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现在,除了《民族区城自治法》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法律调整 法律调节 民族自治地方 当地民族 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 特殊性 民族区域自治法 权力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