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本中的“社会主义新人”塑造——1950年代乡村扫盲文献中的政治认同建构 |
满永
|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2
|
“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与其关涉的传统文化因素——以《创业史》与《艳阳天》为例 |
赵修广
|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
|
|
3
|
中国文学之路何在?——从文艺大众化到塑造社会主义新人的一些断想 |
马驰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4
|
“社会主义新人”谱系演化释证——以高大泉、梁生宝、萧长春为人物表 |
吴娱玉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5
|
社会主义新人:一个历史的概念,一个动态的形象体系 |
罗俊华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6
|
论列宁的社会主义新人思想 |
周建超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7
|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学习邓小平教育思想 |
厉以贤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1994 |
3
|
|
8
|
“社会主义新人与道德建设”理论研讨会述要 |
吴心
干亚平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1994 |
0 |
|
9
|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困境与柳青的启示 |
李琦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2021 |
1
|
|
10
|
试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塑造的特征 |
赵增锴
|
《社会科学研究》
|
1983 |
1
|
|
11
|
关于唐克新的小说《沙桂英》——兼论“社会主义新人”“中间人物”的写作及其限度 |
谢保杰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2
|
时代·理想·个性——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散论 |
李安恒
|
《学习与探索》
|
1982 |
0 |
|
13
|
文明·道德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
戢克非
|
《学习与探索》
|
1983 |
0 |
|
14
|
略论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塑造 |
孙子威
|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3 |
1
|
|
15
|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 |
|
《社会》
北大核心
|
1992 |
0 |
|
16
|
“社会主义新人”与少年儿童形象塑造——20世纪80年代初儿童文学人物形象的讨论 |
王一典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新人观蕴含的辩证逻辑 |
栾淳钰
张梦瑶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8
|
对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的思考 |
川涛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1 |
0 |
|
19
|
对“社会主义新人”的有益探索——读《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新人》 |
项光勤
|
《学海》
|
1992 |
0 |
|
20
|
塑造社会主义新人 抵制精神污染 |
周哲民
|
《河北学刊》
|
1984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