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8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
作者 肖勇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6期47-50,共4页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开放政治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论”,我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现实社会主义 理论基础 经济体制改革 马克思 政治体系 二元化 资本主义 社会发展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概览(下) 被引量:3
2
作者 师泽生 王英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2-55,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走过了艰辛的30年历程。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可分为起步阶段、继续推进阶段、全面配套改革阶段、调整和继续推进阶段、突破阶段和深化阶段等六个阶段。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走过了艰辛的30年历程。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可分为起步阶段、继续推进阶段、全面配套改革阶段、调整和继续推进阶段、突破阶段和深化阶段等六个阶段。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共十七大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将继续深化,前景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概览(上) 被引量:2
3
作者 师泽生 王英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7-62,78,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走过了艰辛的30年历程。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可分为起步阶段、继续推进阶段、全面配套改革阶段、调整和继续推进阶段、突破阶段和深化阶段等六个阶段。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走过了艰辛的30年历程。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可分为起步阶段、继续推进阶段、全面配套改革阶段、调整和继续推进阶段、突破阶段和深化阶段等六个阶段。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共十七大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必将继续深化,前景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简述
4
作者 林梓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2-62,共1页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该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去年11月24日在上海召开。有的学者指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路相当明晰:这...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该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去年11月24日在上海召开。有的学者指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路相当明晰:这一改革依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需要而逐步推进。其基本特点是:(1)服从“两个规律”,即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政治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邓小平一方面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理论与实践 经济体制改革 研讨会 邓小平改革思想 毛泽东思想 民主政治 经济发展规律 基本特点 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逻辑 被引量:1
5
作者 姬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100,160,共12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当前阶段的改革更加强调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改革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发生了变化。不能将全面深化改革理解为仅仅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西方市场经济的渐进实现版本。新时代,面对更加复杂的内外部环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重在克服增量改革的局限性和过度市场化的风险,通过优化存量带动增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改革原则上,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政府与市场力量的相互增强;在改革面向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为全球市场竞争、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健康有序和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在改革的具体着力点上,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要重点着眼于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探索协同联动机制和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核心要义及推进路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忆天 朱浚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研判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基础上,提出的重大经济发展战略,其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高度肯定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为深化认识和把握其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做提供了崭新坐标。从核心要义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效彰显了其独特价值优势、目标优势和调控优势。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落脚点在资本增殖不同,人民立场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价值之“高”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目标之“高”的核心内容,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是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控手段之“高”的基础内容。从价值意蕴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适配新质生产力的战略举措。激活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生动力,是以增强内功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核心策略,是以塑造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优化环境的重要思路。从推进路径看,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统筹顶层制度设计和基层实践,有效兼顾新生产力和旧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协同融合落实法治思维和德治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7
作者 包心鉴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8,共6页
当前我国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敏感性极强、影响面极广的社会变革。要使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前进,必须把改革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视野中加以考虑,高屋建瓴地选择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政治变革道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现代化 现代化发展 社会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社会主义 历史经验 社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被动调整”到“主动求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构与调适
8
作者 张少峰 陈诗一 方凌影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8-135,共8页
从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破旧立新主动求变谋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初启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从社会历史条件下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破旧立新主动求变谋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初启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全面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演变揭示了我国经济体制的建构过程与调适逻辑,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啃下难啃的硬骨头”,从问题产生后不得不解决到希望能够做得更好,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从“危机驱动型被动调整”向“战略导向型主动求变”的范式转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标志着党和国家不断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守正创新中把握历史主动,实现了建构与调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被动调整”与“主动求变”的系统集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面深化改革 建构 调适 历史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实语境、内涵特征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刘衍峰 涂良川 《经济问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0,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中央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旨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运行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国内社会主要矛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党中央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要战略规划,旨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运行机制。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求、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全球化竞争加剧的时空方位。其高水平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统一的发展理念、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深度治理、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开放理念、建设现代化流通体系的宏观布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共同富裕实现;推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激活资源高效流动;科学优化政府职能,提升经济治理能力;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与风险防范机制,确保经济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 全面深化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被引量:9
10
作者 陈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37,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蕴。全会从四个方面展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部署,既有前期改革举措的延续和深化,也有创新举措的设计和安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加强系统整体设计,以思想价值引领凝聚改革共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技术赋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视野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思考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军 田晓玉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论断,既表明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同时也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是党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要有效地发展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民主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论断,既表明党领导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同时也表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将是党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前进方向。要有效地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还必须着力破解体制上存在的参与渠道不畅、表达机会失衡、协商主体地位不够平等、协商程序不够规范、协商民主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诸多问题,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性安排,努力在推进协商渠道多样化、协商主体平等化、协商程序制度化、协商制度法律化等方面下功夫,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达成具有合法性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3
12
作者 文正邦 文培阳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8,共6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既是中国宪法理论与实践的焦点和发展目标及方向,又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实质内容和重要突破口,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有待于宪政建设的切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与亟待推进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具有深刻的内在必然联系,这种必然联系决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是深化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应该成为当前全社会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建设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党执政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新拓展——对越南政治体制改革的审视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晓燕 张艺博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78,共5页
20多年来,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越南政治体制改革颇为引人注目。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围绕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以其中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点来对一党执政条件下的越南政治... 20多年来,在越南共产党领导下的越南政治体制改革颇为引人注目。亨廷顿的《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围绕政治稳定和政治秩序论述了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以其中的相关理论作为基点来对一党执政条件下的越南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审视,可以收获的认识是:一党制的生命力在于政治体系内制度化的竞争机制和民主机制;政治组织的适应性在于其制度化程度;政治体制改革要注重系统性,具体策略上实行渐进与飞跃的结合。此外,越南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瞩目成就表明,一党执政条件下同样具有民主政治的拓展空间,一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决于众多因素,但关键在于执政党在引领改革进程中,是否敢于面对竞争,是否有充分的自信将自己交付给人民评判和选择,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听取民意、争取民心,从而将高涨的民众参与纳入积极、有序的轨道,成为改革的最大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党执政 一党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政治体制改革 越南共产党 越共十一大 亨廷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运宏 何隆德 《湖湘论坛》 2003年第2期4-6,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小康社会水平的本质要求和客观需要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体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环节 ,体...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小康社会水平的本质要求和客观需要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题中应有之义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途径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体制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环节 ,体制问题是政治生活中带根本性的问题 ,要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要求 ,加大政治体制改革的力度。在改革中 ,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标 ,明确历史方位、价值取向和主要任务 ;要从我国国情出发 ,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同时 ,既要积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小康社会 现代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惠岩 麻宝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7-8,共2页
政治体制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行使政治权力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专制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力;二是用民主方式行使政治权力。采用什么方式,是由政权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求... 政治体制的实质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行使政治权力的方法基本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专制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力;二是用民主方式行使政治权力。采用什么方式,是由政权性质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然要求采取民主方式行使政治权力。我国的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民主政治 政治权力 社会主义政权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民主性质 民主程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 生产力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成长
16
作者 孙力 田志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127,共8页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基因,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成长性。新时代改革更加聚焦制度体系的完善,更加注重改革的内在逻辑,更加强调完善制度与推进治理的统一,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现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4
17
作者 袁玉立 《学术界》 2002年第6期12-17,共6页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是理论创新 ,也是制度创新。这一理论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工作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高成就 ,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在当代的最新成果 ;这一理论还...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不仅是理论创新 ,也是制度创新。这一理论主张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工作 ,这不仅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最高成就 ,也是人类政治文明在当代的最新成果 ;这一理论还主张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这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 人类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民主 依法治国 体制改革 理论创新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有望迎头赶上——要切实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放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41-43,共3页
只要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观的具体任务今后都能切实贯彻落实,那么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会迎头赶上经济体制改革,并且给予经济体制改革以良好的先导。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 经济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现实任务 被引量:1
19
作者 包心鉴 《学习与实践》 2008年第7期60-66,共7页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再一次历史性地被提到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上来。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再一次历史性地被提到深化改革的重要位置上来。在我国现阶段,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同大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增强相适应,同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新要求相适应,又要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和科学内涵相吻合。这两个方面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在适应时代新变化、实践新发展和人民新期待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体制改革 民主政治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理论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艺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5-96,共2页
2014年4月12日“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讨会以推进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中心,在全面贯彻中... 2014年4月12日“政治体制改革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讨会以推进2011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中心,在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精神基础上,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武汉大学等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杂志等媒体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省、市、县等各级党政机关的决策者和研究者,共73人参加会议。研讨会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参政党建设、选举民主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政治体制改革 研讨会综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华中师范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