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试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
作者
肖勇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6期47-50,共4页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开放政治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论”,我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现实
社会主义
理论基础
经济
体制
改革
马克思
政治
体系
二元化
资本
主义
社会
发展
历史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简述
2
作者
林梓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2-62,共1页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该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去年11月24日在上海召开。有的学者指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路相当明晰:这...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该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去年11月24日在上海召开。有的学者指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路相当明晰:这一改革依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需要而逐步推进。其基本特点是:(1)服从“两个规律”,即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政治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邓小平一方面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另一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理论与实践
经济
体制
改革
研讨会
邓小平改革思想
毛泽东思想
民主
政治
经济发展规律
基本特点
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切内涵
3
作者
麟鹤
《社会科学(甘肃)》
1988年第1期119-119,共1页
《理论学习》1987年第6期发表于建文同志的文章《应当清除人为附加给政治体制的某些内容》,认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切内涵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理论学习
生产力
构成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4
作者
包心鉴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8,共6页
当前我国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敏感性极强、影响面极广的社会变革。要使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前进,必须把改革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视野中加以考虑,高屋建瓴地选择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政治变革道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社会主义
现代化
现代化发展
社会
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社会
生产力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中国
社会主义
历史经验
社会
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列宁论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建设
5
作者
刘义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1-46,共6页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在批判第二国际考茨基之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攻击时,写了大量的文章,系统地深刻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卓越的思想。列宁首先肯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在批判第二国际考茨基之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攻击时,写了大量的文章,系统地深刻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卓越的思想。列宁首先肯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民主化”,“使工人成为这个制度的主人”;同时也教导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后,必须把“彻底发展民主,找出这种发展的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作为社会革命的一项根本的任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只有在民主的政治中才能迅速达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民主的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民主管理中才会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奋斗目标;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民主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
理论问题
奋斗目标
世界
社会主义
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
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
国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
6
作者
吴卫生
《学习与实践》
1988年第5期5-8,共4页
了解、剖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产生和确立的前提,形成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它的发展进程,是分析认识其特征必不可少的基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武装斗争打出来的,经过二十余年的革命斗争,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
了解、剖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产生和确立的前提,形成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它的发展进程,是分析认识其特征必不可少的基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武装斗争打出来的,经过二十余年的革命斗争,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带有浓厚法西斯专制色彩的蒋家王朝反动政权,在一个经济上没有成熟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政治上没有资本主义民主传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落后国家里,创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资本
主义
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主义
性质
武装斗争
革命斗争
党的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努力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建设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恩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4-67,共4页
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
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三个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已成为新时期行政决策体制的总体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及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深入进行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优化或改善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质量,尽快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形成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宏观调控机制,切实实现、完善、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决策系统
民主化
法制化
决策科学化
管理建设
内在要求
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
民主
政治
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公共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党校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初探
8
作者
严鑫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4-87,共4页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人事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一...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人事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组织人事管理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校
政治体制
改革
劳动制度改革
分类管理
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1
作者
肖勇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科学社会主义专业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8年第6期47-50,共4页
文摘
在苏联、东欧以及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中,都出现了与经济体制改革相反的迹象,那就是其进程的相对缓慢性。这除了政治体制改革较之经济体制改革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外,缺乏正确的理论基础,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中,各社会主义国家都提出了不少理论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依据。如苏联的“社会主义开放政治论”,南斯拉夫的“社会主义自治政治论”,我国的“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现实
社会主义
理论基础
经济
体制
改革
马克思
政治
体系
二元化
资本
主义
社会
发展
历史地位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简述
2
作者
林梓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2-62,共1页
文摘
由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该院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去年11月24日在上海召开。有的学者指出,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是邓小平改革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思路相当明晰:这一改革依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需要而逐步推进。其基本特点是:(1)服从“两个规律”,即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政治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邓小平一方面强调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在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另一方面。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理论与实践
经济
体制
改革
研讨会
邓小平改革思想
毛泽东思想
民主
政治
经济发展规律
基本特点
法学研究
分类号
D9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D0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切内涵
3
作者
麟鹤
出处
《社会科学(甘肃)》
1988年第1期119-119,共1页
文摘
《理论学习》1987年第6期发表于建文同志的文章《应当清除人为附加给政治体制的某些内容》,认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切内涵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理论学习
生产力
构成形式
分类号
D60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4
作者
包心鉴
机构
山东省社科联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8,共6页
文摘
当前我国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敏感性极强、影响面极广的社会变革。要使政治体制改革稳步前进,必须把改革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大视野中加以考虑,高屋建瓴地选择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政治变革道路。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社会主义
现代化
现代化发展
社会
现代化
经济现代化
社会
生产力
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中国
社会主义
历史经验
社会
变革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列宁论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建设
5
作者
刘义泉
出处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1-46,共6页
文摘
列宁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过程中,在批判第二国际考茨基之流对社会主义民主的攻击时,写了大量的文章,系统地深刻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提出了许多卓越的思想。列宁首先肯定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彻底实现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民主化”,“使工人成为这个制度的主人”;同时也教导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以后,必须把“彻底发展民主,找出这种发展的形式,用实践来检验这些形式”,作为社会革命的一项根本的任务。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证明,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只有在民主的政治中才能迅速达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民主的生活中才能充分体现,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在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民主管理中才会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奋斗目标;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心。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民主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无产阶级专政
列宁
理论问题
奋斗目标
世界
社会主义
发展
资产阶级民主
社会主义
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
国家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
6
作者
吴卫生
机构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出处
《学习与实践》
1988年第5期5-8,共4页
文摘
了解、剖析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产生和确立的前提,形成的条件和特点以及它的发展进程,是分析认识其特征必不可少的基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是武装斗争打出来的,经过二十余年的革命斗争,我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带有浓厚法西斯专制色彩的蒋家王朝反动政权,在一个经济上没有成熟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政治上没有资本主义民主传统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落后国家里,创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体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资本
主义
民主
人民民主专政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主义
性质
武装斗争
革命斗争
党的领导
分类号
D082 [政治法律—政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努力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建设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恩文
机构
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校
出处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64-67,共4页
文摘
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和目标,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制的内在要求,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三个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方面:民主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基础,科学化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主导,而法制化则是现代化公共决策的保证。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已成为新时期行政决策体制的总体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及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基本任务,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我们必须深入进行行政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优化或改善公共决策系统及其运行,提高公共政策制定与执行质量,尽快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与法制化,形成与市场机制相配套的宏观调控机制,切实实现、完善、推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建设。
关键词
公共决策系统
民主化
法制化
决策科学化
管理建设
内在要求
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
民主
政治
建设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改革
公共财政
分类号
D62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党校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初探
8
作者
严鑫根
出处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84-87,共4页
文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要“加快人事劳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健全符合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组织人事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实现党的基本路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建设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组织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组织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关键词
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组织人事管理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校
政治体制
改革
劳动制度改革
分类管理
体制
分类号
D630.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试论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肖勇
《社会科学研究》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简述
林梓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确切内涵
麟鹤
《社会科学(甘肃)》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政治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
包心鉴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列宁论社会主义民主及其建设
刘义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试论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
吴卫生
《学习与实践》
1988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努力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管理建设
李恩文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党校组织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初探
严鑫根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199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