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原则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楚学娟 毕景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5,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要命题,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仅是应对新征程中重大风险挑战、维护意识形...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重要命题,为我们在新时代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新时代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不仅是应对新征程中重大风险挑战、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也是为奋进新征程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与引领力深植于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科学性与人民性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实国情为其生成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更是其生动彰显与有力强化。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价值性、前提性与总体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应将提升公信力、增强解释力、加强亲和力、固化保障力作为其主要优化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凝聚力 引领力 原则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生成的三维探赜
2
作者 谢玉进 于裕华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50-54,共5页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是多重动力耦合、多元能力协同、多维效力转化的动态过程。其中,内生性动力提供理想目标与理论支撑,外源性动力反映现实需求与斗争压力,运行性动力确保制度保障与组织效能;媒体公信力提塑能力、议... 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生成是多重动力耦合、多元能力协同、多维效力转化的动态过程。其中,内生性动力提供理想目标与理论支撑,外源性动力反映现实需求与斗争压力,运行性动力确保制度保障与组织效能;媒体公信力提塑能力、议程设置能力与内容生产能力是引领力生成的保障;而受众认同度与主流意识形态主导力则是检验引领成效的主要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 生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三个结合”
3
作者 沈江平 《湖湘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3,共10页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塑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主”与“次...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旗帜、事关道路、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引导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塑造。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一项强基固本、凝心聚力的重大战略部署。正确处理“主”与“次”结合、“内”与“外”结合、“实”与“虚”结合的关系,有助于将主导意识形态持续向主流意识形态转化的制度化,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有助于统筹两个大局,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对外传播效应;有利于促进意识形态工作思维方式的转变,形成网上网下意识形态同心圆。归根到底,“三个结合”能够凝心聚力、统筹大局,推动思维方式转变,推动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战略工程的逐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新征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的发挥及其提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虹曼 王永友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能否有效发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能否有效发挥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巩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能否提升的重要因素。身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必须要满足全面引领的一般性要求、持续引领的隐含性要求以及强大引领的规定性要求,方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目标的实现。但在这些要求的实现过程中,信息共享、价值冲突和需求更新分别构成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技术阻力”“他者阻力”和“自我阻力”,严重影响了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全面引领、持续引领和强大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必须要聚焦当前引领力发挥的阻力因素,破解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现实困境,致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力发挥的对策精进与优化,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引领作用更好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新征程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引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及其经验析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孙绍勇 任雯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159,共11页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 意识形态作为观念上层建筑,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新时代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深谋远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创新发展。洞察时代大势科学研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坐标定位、聚焦本质规律辩证认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原则导向、把握历史主动系统优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举措,深入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创新发展,以及所积累创造的经验,对于党在新征程上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力和凝聚力,进而统一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思想,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创新发展 宝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6
作者 钟一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3,共4页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凝聚和引领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国际传播的话语争夺、代际传承的圈层壁垒...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凝聚和引领功能,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国际传播的话语争夺、代际传承的圈层壁垒、人际传递的话语阻滞、网际传输的多元激荡等风险挑战。为此,应统筹好意识形态国际和国内传播、组织和个人链接、线上和线下联动、传承和创新发展等四对关系,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国家治理 凝聚力 引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及其建设研究 被引量:36
7
作者 王涛 姚崇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9,共11页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所塑造的网络虚拟空间,开拓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观念和意识的世界,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主战场"、"主阵地"和"最前沿"。在网络虚拟空间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困境之根本和实质在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流失。网络虚拟空间通过再塑意识形态的传播范式,使得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表达、分布和实现随着传播机制、传播形式和传播路径的不同而改变,从而造成网络虚拟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斗争中流失,在公众的认同障碍中流失,在网络虚拟空间功能性建设的弱势下流失。有鉴于此,必须努力探索和进行互联网逻辑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生态重构:传播系统的"共生性"重构、媒介系统的"诗意化"重构、受众系统的"生命力"重构。通过坚守根本话语方式、锻造建设理念张力、增强传播认同效应、保障意识形态安全等建设路径,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虚拟空间的吸引力和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网络虚拟空间 话语权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被引量:8
8
作者 曾长秋 凡欣 朱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9-42,共4页
在大调整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时代重大课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意识形态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 在大调整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成为时代重大课题。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在社会整合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意识形态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是维护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挑战 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新特点 被引量:18
9
作者 曾长秋 曹挹芬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50,共4页
在网络环境下,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与传统社会有不同特点,即环体由现实世界转向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结合,主体由国家垄断信息转向网络信息多元,客体的认同方式由外界灌输为主转向自我选择为主,载体也由唯一性转向多样性。根据民众... 在网络环境下,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与传统社会有不同特点,即环体由现实世界转向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结合,主体由国家垄断信息转向网络信息多元,客体的认同方式由外界灌输为主转向自我选择为主,载体也由唯一性转向多样性。根据民众的认同规律,我们应优化网络环境,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生产权、推荐权、选择权和异质话语的批驳权,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凝聚力,并发挥其载体的传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环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空间生产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众传播 被引量:13
10
作者 揭晓 王永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7-64,共8页
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普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交往、日常传播实践的空间化场所。新媒体不断以新的方式占有空间,不仅构造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而且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社会的生产模式... 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普遍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日常交往、日常传播实践的空间化场所。新媒体不断以新的方式占有空间,不仅构造了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交往模式,而且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社会的生产模式和政治现实,成为形塑日常生活空间的重要力量。在新媒体传播时代,需要积极构建空间性思维、优化拟态环境、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及增强消费文化产品的传播功能等,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牢牢掌握对新媒体空间的主导权,生产和塑造新的空间形态,避免出现新媒介空间的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大众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主导作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传光 王逸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99,共5页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是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而形成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具有直接的主导作用,这种... 中国的法治发展不能脱离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客观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思想是基于对社会存在的客观分析而形成的科学的意识形态,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具有直接的主导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法治发展的合法性源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其二,中国共产党通过意识形态领导中国的法治发展;其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塑造了当代中国法治发展的自主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法治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爱邦 彭新东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07-209,共3页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已影响到各个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在思想碰撞最为激烈、意识形态最易激荡的高校不得不正视全球化的隐形影响,为了抵御全球化变质为西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已影响到各个民族、社会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文化。在思想碰撞最为激烈、意识形态最易激荡的高校不得不正视全球化的隐形影响,为了抵御全球化变质为西化、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大力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论调1.过时论。这种论调认为,在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多样性的经济联系的国际背景下倡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有违于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有悖于时代的发展主题,是一种思想的僵硬、盲目的灌输,不合符时宜的。“过时论”似乎立足学生的特点,大张旗鼓地呐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不合乎80后和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他们思想开放、意识敏锐、个性张扬,对政治、对意识形态表现出淡漠。据此,“过时论”者认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适合于改革开放之前的学生,现在老调重弹,是一种教育的倒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全球化背景 教育问题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发展趋势 政治格局 过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列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三大贡献 被引量:4
13
作者 田春艳 吴佩芬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9-23,共5页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坚定维护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了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性跨越,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社...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坚定维护者。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列宁根据所处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实现了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概念的历史性跨越,全面深刻地阐释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灌输理论,将意识形态的阶级性拓展到了党性原则,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意识形态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13
14
作者 顾洪英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0-82,共3页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机遇 挑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要规律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正芬 董海浪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6-88,共3页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事物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遵循规律展开教育实践。其主要规律包括立足存在规律、适应超越规律、协调控制规律和双向互... 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和事物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一定要善于发现规律,利用规律,遵循规律展开教育实践。其主要规律包括立足存在规律、适应超越规律、协调控制规律和双向互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域发展 被引量:18
16
作者 郑永廷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面向国际领域、经济与科技领域 ,以及社会心理领域拓展 ,改变并发展作用方式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领域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及特点 被引量:9
17
作者 郑永廷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6,共5页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 ,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全面、深入向前发展 ;并呈现继承性与超越性相结合、协调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中心发展与边缘渗透相结合的发展特点。
关键词 中国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发展 和平 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 三个代表 继承性 超越性 协调性 综合性 中心发展 边缘渗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论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樊瑞科 李彩华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8-12,共5页
正视微博的主要功能和鲜明特征是探讨微博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前提。微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厘清微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利弊影响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社会... 正视微博的主要功能和鲜明特征是探讨微博时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前提。微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厘清微博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利弊影响的同时,还应积极探索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对微博时代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影响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网络化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志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6-49,共4页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在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严峻挑战。信息网络化条件下,有效应对信息网络传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的挑战,应从加强网上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建立规范有序的网络信息传播秩序等方面入手,切实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化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机遇 挑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大众文化”中的转化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徐海波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3-145,共3页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成为大众主要的消费和娱乐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原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具备了必要性。“民族心理”的客观存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 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成为大众主要的消费和娱乐方式、以及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等这些原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具备了必要性。“民族心理”的客观存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转化有了可能性。“文化商品”承载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文化商品”的转化有非常现实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文化产业 文化商品 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