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1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征性”与“方向性”两种路径的博弈及其整合——总结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诗柱 《扬州大学税务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们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存在着"方向性"和"特征性"两种不同的路径。如何处理两种路径的关系是影响社会主义运动成功与曲折交替变化... 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们在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存在着"方向性"和"特征性"两种不同的路径。如何处理两种路径的关系是影响社会主义运动成功与曲折交替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通过改革开放开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就是在正确认识中国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基础上,通过对两种路径进行科学整合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特征性路径 方向性路径 科学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陈云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理论贡献
2
作者 罗九平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9,共3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陈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和和科学论断,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陈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观点和和科学论断,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理论贡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两个发展趋向之窥见
3
作者 曾宪凯 赵泉钧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5-60,共6页
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八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正确路线,探索有了正确... 党在探索中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两个发展趋向,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从1956年八大一次会议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段历史时期所发生的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从内容上来说,是指八大一次会议确定了正确路线,探索有了正确的开端之后,对八大正确路线是坚持和发展,还是背离和否定这样两个发展趋向。因此,它是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路线方针的根本问题,而不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发展趋向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文化大革命 毛泽东 理论观点 一届三中全会 阶级斗争扩大化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个人崇拜 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阈下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良明 林立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4,共12页
继成功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改造道路之后,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社会主义若不能建成,中华民族“就要受到绝大的灾难”的重要论断。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为鉴... 继成功开辟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中国特色改造道路之后,毛泽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社会主义若不能建成,中华民族“就要受到绝大的灾难”的重要论断。以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为鉴戒,毛泽东构建了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以体制改革为抓手、以政治建设为保障、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主题的道路布局,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成功破题。此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阶段划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价值法则、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和社会主义建设指导思想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一系列独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华民族阔步赶上时代发展潮流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道路就是党的生命,回顾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对坚定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 当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与启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关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及实践 被引量:2
5
作者 彭大成 周树辉 《湖湘论坛》 2011年第6期28-36,共9页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它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在《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社会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光辉文献。它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开始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首先提出要"以苏为鉴",并在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七大关系中提出了与苏联不同的方针政策,同时在其他三大关系中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遗憾的是,毛泽东后来严重背离了《论十大关系》中所提出的一系列正确思想,逐渐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轨道,给党和国家带来重大损失。然而,《论十大关系》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正确的宝贵思想被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所继承并发扬光大。可以说,《论十大关系》对于今天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 启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和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陈雪薇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2-47,共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从探索到确立,经历了一个长过程,这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它集中了全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凝聚了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也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评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对这条道路的探索,科学地阐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创新道路的标志和内涵,将有助于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地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届三中全会 基本路线 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识、差异与启示:1956-1957年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再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泽学 张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9,共10页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 在1956—1957年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中央领导层和社会精英阶层在社会主义建设目标、执政能力建设、学习苏联及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均有共识,但由于各自的社会位置不同而各有侧重。中央领导层的探索富于理论性和系统性,是一种自觉的理论活动。而社会精英层则是在贯彻"双百方针"、帮助中共整风的"感召"下提出的"批评和建议",在"鸣放"和"反右"运动初期曾得到中央领导层的肯定。两个层面的理论探索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模式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 “双百方针” 反右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起点——毛泽东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曾胜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7-70,共4页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关于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和理论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创造性、指导性和历史性的理论贡献。对... 毛泽东作为我们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关于文化建设的主要思路和理论观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做出了创造性、指导性和历史性的理论贡献。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追根溯源于毛泽东对于中国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探索。无论是从理论贡献还是历史事实的角度,毛泽东关于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都应该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历史起点 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创性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文志 《探索》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17,共3页
在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以后 ,毛泽东带领全党开始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毛泽东对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度中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成果及其现实意义 ,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总结。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少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法论原则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东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2-76,共5页
论刘少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法论原则吴东华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同志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其他同志一起,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共同制订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线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以及一系... 论刘少奇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法论原则吴东华新中国建立后,刘少奇同志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其他同志一起,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共同制订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线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以及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少奇 中国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 方法论原则 群众运动 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 党的群众路线 工作方法 人民群众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心路
11
作者 范湘涛 范贤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7-61,共5页
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实际和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既受国际国内客观形势的影响,也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制约,更有其自身文化性格的积淀。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改变中国落后状况的责任意识... 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实际和已经积累起来的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既受国际国内客观形势的影响,也有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制约,更有其自身文化性格的积淀。从而形成了毛泽东改变中国落后状况的责任意识,追求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和跨越式发展的激越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 心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理论创新
12
作者 李敬煊 屠静芬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79-81,共3页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理论创新能力的伟大的无产阶级政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探索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1956至1966年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如军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56-63,共8页
一、毛泽东探索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1956至1966年的10年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错误逐渐占了上风的过程。 1956年至1957年夏是探索的开始时期。探索是从突破苏联模式开始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和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 一、毛泽东探索的曲折历程 毛泽东在1956至1966年的10年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错误逐渐占了上风的过程。 1956年至1957年夏是探索的开始时期。探索是从突破苏联模式开始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党和毛泽东及时提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弊端和我国经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在八大前后分别作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重要思想。这一时期,他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是初步的,实际上也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但是,他的立足点是建立在走自已路的基础上,方向是正确的,他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政治发展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基本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 阶级斗争 建设道路 发展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人民公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云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卓越贡献的原因探析
14
作者 薛建立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9,共5页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陈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很少出现失误。之所以如此,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陈云拥有辩证求实的思想方法,始终强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15字箴言;第二... 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陈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很少出现失误。之所以如此,从主观方面来看,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陈云拥有辩证求实的思想方法,始终强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的15字箴言;第二,陈云具有缜密敏锐的思维能力,考虑问题总是深思熟虑,把问题的各方面都尽可能考虑到,而且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第三,陈云具有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极为重视调查研究,注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反复权衡利弊,慎重决策,力求稳妥;第四,陈云具有无私无畏的政治品格,在工作中不讲面子讲真理,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他都会不计个人荣辱和得失,毫不动摇地干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功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对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探索
15
作者 毕剑横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41,共6页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征,也是毛泽东的独特风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消灭了“三大敌人... 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既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特征,也是毛泽东的独特风格。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式民主革命道路,消灭了“三大敌人”,建立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毛泽东仍是在“相结合”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合作化和国家资本主义的中国式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了“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继续在“相结合”的过程中,艰苦地探索在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他为寻求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回顾毛泽东这一艰苦探索的历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以历史为镜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艰苦探索 相结合 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式 建设社会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发展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16
作者 荣开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3-9,16,共7页
本文站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联系《正处》发表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阐明《正处》在初期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巨大贡献和某些不足,既批评了将《正处》和“左”的... 本文站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联系《正处》发表前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阐明《正处》在初期探索中的历史地位、巨大贡献和某些不足,既批评了将《正处》和“左”的错误等同起来,视《正处》为“文革”理论基础的谬误,又实事求是地运用唯物史观指出了《正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期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周恩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
17
作者 杨颖奇 《学海》 1998年第1期20-25,共6页
论周恩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杨颖奇周恩来在同毛泽东等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诸多方面的重要思想。这既丰富了作... 论周恩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思想杨颖奇周恩来在同毛泽东等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诸多方面的重要思想。这既丰富了作为全党集体智慧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 探索社会主义 实事求是原则 中国国情 学习外国 所有制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在八大前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8
作者 余茂笈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A04期8-12,共5页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的贡献在于,他是看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严重缺点和错误的第一人,率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并进行了不倦的探索。他在中共八大... 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毛泽东的贡献在于,他是看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有严重缺点和错误的第一人,率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要走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道路,并进行了不倦的探索。他在中共八大前后的探索,是全方位、多侧面的,所取得的思想成果,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萌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八大前后 邓小平 有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 社会主义改造 探索 社会主义理论 建设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大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9
作者 陈国庆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3-15,共3页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最早认识到苏联模式的种种弊端,认为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他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先河。他在八大前后探索所取得的理论成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理论探索──罗郁聪教授理论经济学研究述评
20
作者 苏振富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研究述评 理论探索 不发达国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