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4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党的八大和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理论
1
作者 戴开尧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S2期175-177,共3页
党的八大和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理论戴开尧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理论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以及“台阶式发... 党的八大和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理论戴开尧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邓小平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理论是一个完整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它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重点以及“台阶式发展”的战略发展方式、共同富裕的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 发展战略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 发展方式 社会主义工业化 战略目标 战略步骤 国民经济 战略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探究
2
作者 王心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89-92,共4页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乡村制度创新,实现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建设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 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发展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逻辑定位、发展指标与战略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昊光 李力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8,共10页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 从概括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出发,按六个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指标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标准。围绕已有中等发达国家长期预测和现代化水平标准两条技术路线,通过科学测算,研判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和人的现代化上的具体体现,为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参考依据。同时,系统分析中国现代化的基础和优势,在战略转型上提出三个创新路径: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构建国家创新体系,实现第二次科技立国;二是促进国际安全发展,有效化解现代化风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全面实现人的现代化,着力提高全民基本素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指标 标准 战略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下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 被引量:22
4
作者 于军 姜玉泽 杨永明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2-26,共5页
以"山东省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平台,对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山东省农村体育的... 以"山东省农村体育"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社会调查、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农村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平台,对山东省农村体育发展战略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山东省农村体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体育 影响因素 社会主义新农村 山东省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旅游的责任及发展战略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庆雷 唐跃军 李秋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8,共3页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肩负着新的责任,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新渠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旅游肩负着新的责任,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新渠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形式、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载体、树立民主管理理念的新途径。新时期的乡村旅游发展必须坚持协同规划、地方控制、政府引导、社区参与、产品升级、生态保护等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乡村旅游 责任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 不断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
《中国注册会计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8,共2页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下午就建设文化强国进行第十七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不断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中央总书记 集体学习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信息技术发展 文化强国战略 锚定 根本指导思想 文化根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逻辑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耀彬 彭峰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1-147,共7页
深入研究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体系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引入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环境—认知—实践"的系统分析框架,结合现代化经... 深入研究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对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发展理论体系和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有着重要意义。引入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方法,构建了"环境—认知—实践"的系统分析框架,结合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进程,深入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逻辑。这一战略与特定的时代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历史使命、基本方略和战略目标上深化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认知,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内容框架和实现机制。因而,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都有着鲜明的新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环境 认知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美玲 滕翠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108,共7页
生态文化的兴起,源于现代化进程中生态危机的加剧以及对现代文化生态缺失的反思与批判。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培育生态文化价值观、凝聚和谐社会力量等将发挥积极的作... 生态文化的兴起,源于现代化进程中生态危机的加剧以及对现代文化生态缺失的反思与批判。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对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培育生态文化价值观、凝聚和谐社会力量等将发挥积极的作用。树立和弘扬生态价值观、创新生态文化建设的制度体系、加强生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构建生态文化教育与传播体系、建立全球生态文化的合作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化 绿色发展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选择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冠文 王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53,共6页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它表征着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进步状态。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理论层面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经过五年气势磅礴的伟大实践之后,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理论思考和实践举措上均有了重大创新。文章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揭示了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新时代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指出了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困境,由此提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三点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新时代社会主义 战略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发展战略:现实背景、价值立场与实施路径
10
作者 周作宇 李传宗 杜瑞军 《高校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1-82,共12页
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发展战略面临逆全球化浪潮冲击、地缘政治博弈增加国际交流合作变数和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等严峻挑战,而势不可挡的全球化历史发展趋势、全球性问题治理需求上升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全球发展战略面临逆全球化浪潮冲击、地缘政治博弈增加国际交流合作变数和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等严峻挑战,而势不可挡的全球化历史发展趋势、全球性问题治理需求上升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又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应当推行责任驱动的全球发展战略,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导下,遵循世界主义取向的发展理念和“美美与共”的文化立场,通过推进人、制度和技术三个维度的全球化转型,在谋求全球公共福祉的过程中实现大学的全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等教育国际化 全球发展战略 人类命运共同体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模式 壮大农村职业教育 发展生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河北省开展送教下乡实施“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综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席东梅 李术蕊 +1 位作者 张志增 史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8-25,共8页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 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提出了“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明确要求,强调“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把解决好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职业教育发展 创新模式 培养工程 送教下乡 大农村 带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由革命“序幕”到建设“榜样”——列宁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一次重要转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俞敏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2-121,共10页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面对西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形势,提出俄国革命是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序幕”的思想,这是进行世界革命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时,他鉴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的事... 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面对西欧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的形势,提出俄国革命是全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序幕”的思想,这是进行世界革命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1920年底国内战争结束时,他鉴于苏维埃共和国一个国家能够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包围中的事实,提出苏俄进行新制度建设并在欧洲树立建设“榜样”的思想。为了达到苏俄树立“榜样”的目的,他提出了实现全国电气化、开展对外贸易、实施新经济政策等手段和途径。这是一个新的社会主义战略思想,即以苏俄新制度建设的成就对欧洲各国施加社会主义影响的思想。上述列宁社会主义战略思想的转变对于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具有思想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社会主义战略 战略转变 革命“序幕” 建设“榜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与习近平的继承和发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23周年 被引量:5
13
作者 苏伟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1,共7页
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基本战略,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 毛泽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有以下重要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并举的基本战略,确立了速度与规模并举的现代化"赶超战略",确立了以农轻重为序、工农业同时并举的"中国工业化发展战略",确立了"党治"与法制并举的政治现代化战略,确立了"鸣"(百家争鸣)"放"(百花齐放)并举的文化现代化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的战略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这些战略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中国民主建设中的作用——从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历史经验教训谈起 被引量:2
14
作者 占红沣 李志明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52,共5页
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容易遭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是因为指导理论错误;客观上是因为利益关系严重失衡与国家能力欠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发展中国家民主建设容易遭遇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质上是因为指导理论错误;客观上是因为利益关系严重失衡与国家能力欠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产生,在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这一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同时,对于当前中国民主建设的指导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提供了指导理论,及时地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确立了中国民主建设的正确方向,而且还有利于缓解不利于民主建设的客观因素,创设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法治理念 发展中国家 民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5
作者 鲍岚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5-57,共3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发展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 邓小平理论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取向 被引量:5
16
作者 任俊英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51,共4页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社会主义发展既带来了一些有利条件 ,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此 ,社会主义国家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注意把握好一些重要原则 ,并采取有效...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 ,对社会主义发展既带来了一些有利条件 ,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对此 ,社会主义国家要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就必须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 ,注意把握好一些重要原则 ,并采取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社会主义 发展战略 国家民族利益 对外开放 社会主义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觉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推动优化人口发展战略落实落细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胜慧 贺丹 张刚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37,共6页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以党的二十大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为基础,立足中国人口发展基本特征和趋势,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以党的二十大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论述为基础,立足中国人口发展基本特征和趋势,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等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优化人口发展战略的方向和重点,提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政策建议,走出中国特色的人口发展道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六个坚持 人口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畜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被引量:9
18
作者 申秋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8-30,33,共4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畜牧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新农村建设呼唤着现代畜牧业,为此,要正确处理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畜牧业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举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问题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锦坤 杨立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2,共5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 ,并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这无...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涵 ,并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党的十六大报告将其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这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推进人在政治上的全面发展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中国政治现代化和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战略系统有其特定的内涵要素 ,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保障是多方面的 ,除了经济建设、人的发展这些根本保障外 ,主要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政治家的培养与干部队伍建设 ,以及科技革命、社会结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中国 政治现代化 政治发展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探索 被引量:2
20
作者 孔祥利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3,共7页
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9—1958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1978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探索时期,1978—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时期,2... 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为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49—1958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新中国成立初期,1958—1978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探索时期,1978—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改革开放时期,2012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时期。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懈探索和与实践成就,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必须坚持党的全面正确坚强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经济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上;必须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必须坚持把发展生产力和科技创新放在首位,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宝贵经验和财富,是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智慧与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发展战略 变迁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