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夕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54-60,共7页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是在两种含义上进行讨论。一是广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把我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是用“工业化”的概念来代表替“现代化...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人们通常是在两种含义上进行讨论。一是广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即把我国引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一般是用“工业化”的概念来代表替“现代化”的。二是狭义上的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其含义仅指如何处理好农轻重之间的关系,以加速实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更多的是在后一种含义上使用“工业化”这一术语的。本文仅就后一种意义上的工业化道路作以简要的回顾。一 1944年5月,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势已定,为了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毛泽东首次向全党提出了中国的工业化问题。他说:“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需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需工业化,我们共产党员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一年后,在毛泽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这一思想得到系统化。至建国前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业生产 农村发展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城市化 建成投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及其历史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令金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4-60,共7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和紧张的国际环境。当时的中国国情不容许中国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搞工业化,而只能仿照苏联采取与西方国...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和紧张的国际环境。当时的中国国情不容许中国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过的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的道路搞工业化,而只能仿照苏联采取与西方国家相反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搞工业化。这条工业化道路的实施,其成就非常突出,但弊端也很多。总体来看,前者是主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选择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历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少奇经济思想研讨会述略
3
作者 薛承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刘少奇经济思想 新民主主义经济 天津讲话 研讨会 企业管理思想 国有工业 对外开放思想 中国工业化道路 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