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范式
1
作者 王文科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1-54,共4页
“放眼世界大势”、“立足发展生产力”、“以实践为最高标准”是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范式的最大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运用其思维范式在观察、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放眼世界大势”、“立足发展生产力”、“以实践为最高标准”是邓小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维范式的最大特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邓小平运用其思维范式在观察、分析、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思想体系和逻辑结构是邓小平思维范式的展开。正是这种独具魅力的思维范式和思维艺术 ,使邓小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第一作者”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当之无愧的核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生产力 社会主义实践思维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 被引量:5
2
作者 储著源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7-173,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主要经历了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酝酿和开启阶段、"创新思维"概念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是中共党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坚持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主动构建的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模式和方法,主要经历了倡导"摸着石头过河"的酝酿和开启阶段、"创新思维"概念正式提出的初步形成阶段、科学创新思维观构建的基本定型阶段、"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的转型升级阶段等四个历史时期,主要包括人文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思维并重、理论创新思维与实践创新思维兼顾、精英创新思维与大众创新思维互补、个体创新思维与集体创新思维并举、"顶层设计"思维与"摸着石头过河"思维结合等五个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维范式 历史逻辑 结构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理论思维 深化教学改革——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教学改革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伟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4-27,共4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一门为硕士生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有着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特点,即教学目的的达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定位不应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与...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为一门为硕士生开设的政治理论课,有着不同于一般课程的教学特点,即教学目的的达到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不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这就决定了该课程的定位不应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及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受与否,而应该把提高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放在首位。本文作者在教学实践中确立了教学内容改革的“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实施了激发学生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 理论思维能力 深化教学改革 理论知识 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硕士研究生 思维方式 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史反思视角——理论思维及其范式的耦合演进
4
作者 蒋国林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1-4,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维演进是以思想路线发展行程为轴心和脉络的。两者紧紧嵌套、耦合发展,其关系问题是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重要视角。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耦合发展 演进 思维 范式 反思 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变革看科学社会主义观的内在整体性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艳秋 赵坤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18-220,共3页
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扬弃了旧哲学思考世界的方式,从实践的内在矛盾中来理解和把握整个感性世界。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出发,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观必须坚持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现状不断变革、人的自由全面... 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扬弃了旧哲学思考世界的方式,从实践的内在矛盾中来理解和把握整个感性世界。从马克思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出发,正确把握科学社会主义观必须坚持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现状不断变革、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一体。这一解读科学社会主义观的视角为当前避免对马克思教条化理解、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 科学社会主义 整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科学的思维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6
作者 姜爵一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14-17,共4页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它是怎样发展运动的?有些什么运动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与认识它?对于这些问题,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个时期,我们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今天看来,还有重新思考、研究和认识的必要。一在... 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它是怎样发展运动的?有些什么运动特点和规律?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与认识它?对于这些问题,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各个时期,我们都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今天看来,还有重新思考、研究和认识的必要。一在过去较长时期中,一些人对上述问题的认识,今天看来,不是时而过“左”,就是时而过右,几乎是始终处在“左”、右摇摆的认识之中。在过去人们多半是按列宁说的:社会主义是一个过渡时期,它是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社会形态。我们因此就以“过渡”二字来理解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思考 社会主义社会 科学思维方法 相适应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实践 观察分析 思维过程 社会发展 社会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改革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深入探索——读《改革与哲学》
7
作者 陈远宁 《河北学刊》 1988年第6期92-93,共2页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与哲学》,是一本论文集。它收集了荣开明同志近年来撰写的三十篇文章,按照改革与观念更新、改革与思维方式的改变、哲学自身的改革、改革与“再认识”、改革与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改革与人的自由、如何正确... 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改革与哲学》,是一本论文集。它收集了荣开明同志近年来撰写的三十篇文章,按照改革与观念更新、改革与思维方式的改变、哲学自身的改革、改革与“再认识”、改革与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改革与人的自由、如何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改革中的错误、如何加强辩证思维、如何促进矛盾转化等十个问题进行编排,形成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方式 辩证思维 哲学 社会主义 实践问题 出版社 矛盾转化 改革理论 河南 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选拔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8
作者 盖永华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4-85,共2页
一在人才选拔问题上,识才是选才的前提,用才是选才的目的。要识别和选拔好人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应当学会运用“普遍联系观”、“发展变化观”和“实践第一观”。 ... 一在人才选拔问题上,识才是选才的前提,用才是选才的目的。要识别和选拔好人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思维方法。当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应当学会运用“普遍联系观”、“发展变化观”和“实践第一观”。 (一)坚持普遍联系观,实现人才识别与选拔的全面性 人才的成长与其他事物一样,既受其内在因素的制约,又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选才时必须学会运用普遍联系观从内在的和外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选拔 思维方法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 选拔人才 选才方法 普遍联系 领导与群众 实践第一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柱:振兴中华的社会主义科学思维求索者
9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96-96,共1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科学思维 邓小平理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唐家 资本主义 中国近现代历史 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龙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72-175,共4页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效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离不开对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与现实路径的剖析。通过解构传统思维方式、保持多样性与主导性之间适当的张力、协... 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把双刃剑 ,具有积极与消极的双重效应。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离不开对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运行机制与现实路径的剖析。通过解构传统思维方式、保持多样性与主导性之间适当的张力、协调法治与德治双重维度、超越初级阶段的全球化与建构高级阶段的全球化等 ,才能明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多样性与主导性 实践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外社会主义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差异
11
作者 文翔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1-24,共4页
在清算思辨思维方式以批判空想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马克思把实践思维方式确立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目前,国内学者正不知不觉地背离了这一方法论原则,而国外学者却从不同路径通达和接近它的意义域。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方法论 实践思维方式 思辨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次历史性超越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自身否定性
12
作者 王庆五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7-12,共6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必经之路吗?本文以其逆向思维认为,如果寻求和坚持正确道路,初级阶段这一可能本可以避免成为现实。其思维、观点均有不同凡响之处。
关键词 历史性超越 自身否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再认识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能本 逆向思维 正确道路 高屋建瓴 为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拓展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几点意见
13
作者 张翼星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9-11,共3页
拓展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就应在以下方面下功夫:扩大视野,拓宽研究领域;尊重实践,认真总结分析经验;面向现实,敢于突破理论难题;继承传统,深入发掘优秀遗产。
关键词 社会主义辩证法 几点意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实践 历史经验 中国传统哲学 遗产 辩证思维 大视野 理论难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14
作者 曹玉文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8-13,共6页
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哲学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容,而社会主义的前途又决定了哲学的命运。 哲学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发展阶段,而社会主义... 哲学与社会主义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哲学是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哲学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社会主义学说的内容,而社会主义的前途又决定了哲学的命运。 哲学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发展阶段,而社会主义也相应地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实践性,而社会主义也经历了由理论变为现实的过程。目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深入地探索二者的关系,是非常需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社会主义 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 变革性 科学性 旧唯物主义 空想性 实践 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的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
15
作者 张江明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0-23,28,共5页
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这门新兴哲学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统观全局的根本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特点、实质及其关系,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这门新兴哲学科学的重要内容,是统观全局的根本问题。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特点、实质及其关系,既是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理论研究的需要,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重要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 客观辩证法 主观辩证法 社会主义实践 辫证法 客观规律 逻辑思维 社会主义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战略自信及其意义
16
作者 李斌 《毛泽东研究》 2020年第1期79-88,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坚定的战略自信和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引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他以高远的战略眼光擘画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和目标,以深远的前瞻性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和方略,以充分的战略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以坚定的战略自信和全面系统的战略思维引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他以高远的战略眼光擘画社会主义建设蓝图和目标,以深远的前瞻性谋划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划和方略,以充分的战略自信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应对艰难险阻,以敏锐的战略思维辩证分析各种矛盾,解决各种问题,团结人民,凝聚人心,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动性建设社会主义。毛泽东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自信和高超的战略战术,维护了社会主义政权,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的实践逻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胜各种风险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为坚定"四个自信"提供了科学理论遵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实践逻辑 建设蓝图 战略战术 四个自信 战略思维 战略定力 辩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走出两极分化的困惑
17
作者 黄洪斌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9-24,共6页
“两极分化”这一长期被视为“瘟疫”而讳莫如深的现象正咄咄逼人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本文以新的思维回答了这一挑战性的论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再认识 中国社会主义实践 南漳县 新的思维 论题 瘟疫 高屋建瓴 宣传部 挑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社会主义再认识方法论初探
18
作者 李高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3期105-107,共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它集中反映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十二个理论观点。这...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基本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它集中反映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概括的十二个理论观点。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十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根本成就,是我们党和人民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是我们党对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进行深刻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再认识 方法论 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 理论思维 生产力标准 实践标准 社会实践 科学社会 决定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论初探
19
作者 齐卫平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42-47,共6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关系到本世纪末和下半个世纪中国命运的战略决策。形成这一战略决策的前提,首先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对社会主义...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关系到本世纪末和下半个世纪中国命运的战略决策。形成这一战略决策的前提,首先是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思考以及形成的新思路、新思想,新观点,值得认真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 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主体论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实践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思维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本原则
20
作者 王立胜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0-14,共5页
人类历史的进程,既不是纯粹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人类意识的单纯实现,而是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合目的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这种辩证法的观点表明,创造历史的人们,虽然面对着必须服从的规范自己的历史法则,但又能够在历史现实的... 人类历史的进程,既不是纯粹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也不是人类意识的单纯实现,而是历史客观规律性与人类合目的性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这种辩证法的观点表明,创造历史的人们,虽然面对着必须服从的规范自己的历史法则,但又能够在历史现实的基础上在思维中能动地超越现实,从而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出“应然”的要求。人类对自身未来蓝图的合理性设计,就应体现这种历史尺度与人的价值尺度的统一。因为这种设计本身,既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实质上是一种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整体把握。所以,对于设计者来说,有没有正确的总体哲学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由此可见,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克思主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基本原则 立足现实 客观规律 发展道路 毛泽东 实践过程 哲学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