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理论再思考
- 1
-
-
作者
李笠农
-
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系
-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5-59,共5页
-
文摘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理论再思考李笠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各种经济核算制度逐步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际通行的核算制度靠拢和接轨,已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一过程至今仍受到许多因素的阻碍。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受到我们传统的国民收入基本理论的束缚...
-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国民收入
收入分配
-
分类号
F047.2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创造、分配和再分配
- 2
-
-
作者
邱大振
-
机构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
-
出处
《经济科学》
1985年第3期9-15,共7页
-
文摘
在现行政治济经学教科书里,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创造和分配问题,理论和实践存在着很大矛盾。矛盾之一: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无论是南方本还是北方本,或是任何其他本子,都无倒外地认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收入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创造的,都排除了非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的创造。不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这么讲,而且政治经济学辞典、辞海和其他辞书的经济条目也都这么说,看来这已是一条无可争辩的定型理论了。然而实践中,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仅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而且所有其他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制度
科技劳动者
剩余价值
资本主义制度
非物质生产领域
再分配
初次分配
个人消费
资本家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第三讲 财政在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叶振鹏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3年第2期79-85,64,共8页
-
文摘
财政是社会再生产中社会产品分配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模式下,财政在社会产品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制度,使国家财政分配成为国家有计划地组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有计划地组织、调节和控制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枢纽作用。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财政分配
国家财政
价格分配
社会主义公有制
社会再生产
企业财务
国家财力
再分配
工资分配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谈谈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参与者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王云志
-
出处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1982年第2期32-36,共5页
-
文摘
国民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面很广且又十分复杂。这里,我仅就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参与者问题,作一些初步探讨。马克思指出:“在任何社会生产……中,总是能够区分出劳动的两个部分,一个部分的产品直接由生产者及其家属用于个人的消费,另一部分即始终是剩余劳动的那个部分的产品,总是用来满足一般的社会需要。”(《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992页)
-
关键词
收入初次分配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参与者
剩余产品
物质生产部门
城镇集体企业
国民收入分配
生产资料所有制
劳动者
生产资料所有权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搞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
- 5
-
-
作者
廖烈坤
-
出处
《学术研究》
1982年第1期19-22,共4页
-
文摘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与国民收入的分配,是两个密切相关的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进行生产,国民收入分配回答的是新创造的价值(或体现这部分价值的产品)分别用于哪些方面。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对国民收入的分配起着决定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同国民收入分配的关系,搞好国民收入的分配和使用,这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有重要的意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斯大林指出:“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不是利润,而是人及其需要,即满足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生产
国民收入分配
正确认识
人民生活
扩大再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
再分配
国家行政管理
社会主义国家
劳动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民收入分配调控机制
- 6
-
-
作者
季建林
-
机构
江苏省南通市社联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21-24,共4页
-
文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国民收入分配调控机制季建林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中,我们要把实现对国民收入的均衡有序分配,建立国民收入分配调控机制,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构建起一个与之相适应...
-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分配调控
调控机制
分配政策
分配计划
宏观分配
调节手段
市场秩序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差异的比较
被引量:4
- 7
-
-
作者
曾国安
胡伟业
胡晶晶
-
机构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5,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项目(2008JYJ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05※ZD047)的支持
-
文摘
国民收入再分配公平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虽然存在一些共性,但在公平的具体含义、具体内容、政府干预机制、实现机制、结果平等的地位、功能、具体判断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两者差异的存在意味着要同时实现再分配公平与初次分配公平,政府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应该在坚持公平原则的条件下,根据两者的差异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促进公平的具体政策。
-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再分配公平
初次分配公平
差异
-
分类号
F047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论国民收入市场性再分配
被引量:7
- 8
-
-
作者
王忠民
仲伟周
-
机构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63-66,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经济学与社会学相结合的全新角度,透视并分析了传统国民收入分配理论没有论及和不能解释的一系列新问题,如赞助、捐助、赠予等。作者通过对这些社会现象的实证研究,将其本质概括为国民收入市场性再分配机制;接着着重将其与国民收入行政性再分配机制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国民收入市场性再分配机制的九大主要特点及如何缓解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外部性矛盾和更能体现国民收入分配的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对策;从而指出,在当前新旧体制转轨的中国社会,应积极倡导国民收入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市场性再分配
福利
注入效应
漏出效应
-
分类号
F014.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机制新解
- 9
-
-
作者
陈小玉
石大健
-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系
桂林市建设银行人事科
-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1998年第S2期37-38,共2页
-
文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特别是党的十五大的召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理论得到了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使得我们必须再度认真审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理论,坚决抛弃违背现代市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不切实际的观念,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生产要素所有者
收入分配机制
社会公平
按生产要素分配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再分配
国有企业
资本市场
国有资产流失
利润最大化
-
分类号
F04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分配经济学应当成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
被引量:1
- 10
-
-
作者
刘凤岐
汤贡亮
郭振方
林秦平
-
机构
延安大学
浙江财经学院
牡丹江师范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
-
出处
《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89年第3期57-62,共6页
-
文摘
分配,是社会各利益主体占有社会产品和劳务的活动。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这种活动会体现出分配主体之间不同的社会经济关系。由于分配直接关系到各类利益主体经济目标的实现和利益获取程度,因此,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分配是一个异常灵敏的问题。我国四十年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历程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分配问题解决得好一些,经济就发展;什么时候分配问题解决得不好,经济发展就遭挫折。进一步审视十年改革,可以说,从批判平均主义、大锅饭开始,到放权让利、贯彻按劳分配等方面的分配革命,成为冲击传统体制的第一推动力,极大地调动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以产权关系明晰和计划——市场机制趋向强化为核心的新体制一旦形成。
-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分配经济学
经济运行
分配理论
经济学科
再分配
分配问题
利益主体
社会主义分配
按劳分配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1
- 11
-
-
作者
郑四华
陈运财
郑文君
-
机构
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农商银行
-
出处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7-50,共4页
-
文摘
本文通过构建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传导机理模型,采用控制变量的控制实验法和费雪方程式,对货币政策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传导关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根据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分析,提出了可以有效实现货币政策促进国民收入不公平问题得以解决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国民收入
再分配
传导机理
-
分类号
F820.2
[经济管理—财政学]
-
-
题名建立社会主义分配统计学再议
- 12
-
-
作者
苏东荣
许鹏
胡学锋
肖立凡
-
出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7年第6期75-79,74,共6页
-
文摘
一、分配统计学的特点 分配统计学是一门新学科,它具有一些什么特点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先阐明分配的涵义及其基本特征。这里所指的分配,是指产品的分配,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重要环节。产品生产出来后,必须通过分配和交换,才能最后进入消费,因而,分配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分配包括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
关键词
统计学
国民收入
再生产过程
再分配
产品生产
社会主义分配
基本特征
生产基金
中间环节
统计指标体系
-
分类号
F0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 13
-
-
作者
岳巍
-
出处
《统计研究》
1984年第2期9-14,共6页
-
文摘
如何进一步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问题,已经提到我国统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我们要提高统计工作的科学水平,逐步实现统计工作的现代化,必须有一个适合我国情况的完整的统计指标体系,大力开展综合分析研究工作,系统地反映我国国民经济比例,效益和速度,反映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
-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社会主义再生产
社会总产品
核算制度
社会再生产
统计资料
国民收入
统计工作
综合平衡
专业核算
-
分类号
C8
[社会学—统计学]
-
-
题名按劳分配的实现:按要素分配与国民收入再分配
- 14
-
-
作者
兰卫东
唐平
-
机构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
出处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7-19,共3页
-
文摘
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所有制内部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有助于理顺收入分配关系,调整和规范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由于'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因此,本文立足于对全民所有制内在矛盾的分析,提出了按劳分配的二层次实现论.
-
关键词
中国
按劳分配
按要素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
分配制度
全民所有制
劳动力
企业
平等所有权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和发展财政分配职能
- 15
-
-
作者
项镜泉
-
机构
财政部科研所
-
出处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CSSCI
1993年第4期15-22,共8页
-
文摘
一、社会化分配: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更高阶段,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不仅生产环节是如此,流通环节也是如此。那么分配环节是不是社会化的大分配呢?我们认为也是。这是生产决定流通和分配的原理。所谓社会化大分配,就是对整个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都要从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的客观要求出发,即从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出发,而不仅仅是从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客观要求出发,进行统筹社会全局的有序分配。例如,国家要履行其管理社会和发展经济的职能,必须对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首先进行“六项扣除”。
-
关键词
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
分配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财政分配
市场经济要求
财政政策
预算分配
国民收入
社会再生产
-
分类号
F7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关于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再认识
- 16
-
-
作者
于天义
-
机构
山东财政学院
-
出处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5-17,共3页
-
文摘
我们之所以要对“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加以重新认识,是因为理论界对这一问题还存在诸多不一的见解。尽管有些见解不乏合理之处,但仍不免存在一些不能让人苟同的地方。所以,有必要再讨论、再认识,以取得大家的共识。在“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问题上,理论界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造成了国家财力分散,削弱了国家客观经济调控力。我们承认,近年来由于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的确造成了国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下降。例如,“七五”时期,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16.2%、22.7%和61.1%,与“六五”
-
关键词
国民收入分配
倾斜
个人
国内生产总值
企业
扩大再生产
国家财力
比重
理论界
国家宏观经济调控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问题
- 17
-
-
作者
陈铁
-
机构
广东省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6-8,共3页
-
文摘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问题文/陈铁国民收入的分配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的分配概括起来讲是要分给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在旧的经济体制下,国家代表社会把全民所有制经济所创造的净产值(这在旧体制下是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都收上来,再分配给企业和个人...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国民收入分配
财政收入
国有企业
市场经济条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要素
企业和个人
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
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关于社会主义财政分配内容和形式的探讨
- 18
-
-
作者
左彤舢
-
出处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7年第1期25-28,共4页
-
文摘
财政分配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强制性分配。它的分配对象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产品价值,至于究竟是哪一部分产品或产品价值?虽然现在还有争论,但不影响本文讨论的主题。本文只就至今仍在财政分配的这部分社会产品所构成的分配内容及其分配形式上的一些误解,谈些粗浅意见。近几年来。不少财政学教科书及其它文章把社会主义财政的定义表述为:1,“…利用价值形式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2,“…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分配社会产品。”3,“…直接对一部分社会产品和国民收入进行的分配活动。”
-
关键词
财政分配
社会产品
财政学
性分配
国民收入
再分配
社会主义
分配关系
国家财政
分配形式
-
分类号
F8
[经济管理]
-
-
题名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区际效应分析
- 19
-
-
作者
胡武贤
-
机构
常德师专地理系
-
出处
《工业技术经济》
1998年第2期95-97,共3页
-
文摘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区际效应表现为国民收入的自东向西转移。近年来,这种区际效应的不断减弱,平抑东西差距的能力不断削弱,是造成东西差距急剧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
关键词
国民收入
再分配
差距
区际效应
东西部地区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试论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几个问题
- 20
-
-
作者
田纪云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1981年第2期59-65,共7页
-
文摘
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并表述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根据我国三十年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确实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基本经济规律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并且影响着、制约着其他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和特点。我们要搞好社会主义建设。
-
关键词
国民收入再分配
国民收入分配
财政收入
企业基金
国民经济
中央与地方
基本建设支出
财政困难
资金分配
综合平衡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