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努力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本领
1
作者 刘海藩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4-6,共3页
关键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党员领导干部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培训工作创新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马建新 杨丽坤 《理论月刊》 2007年第12期173-176,共4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培训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构建起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以企业和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农民培训工作,要紧密结合农民的培训需求,构建起一个与农村经济发展规模和要求相适应的,以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为主体,以高、中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以企业和民间科技服务组织为补充,以县乡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培训方式方法先进、机制灵活高效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农民 培训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良性互动机制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资本理论的启示 被引量:2
3
作者 任亮 张达 《求实》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53-55,共3页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它强调合作互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强调共同体成员共同受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挥社会资本各种形式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我们应区分出社会资本理论反映资...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分析范式,它强调合作互动和交往关系的发展,强调共同体成员共同受益。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应该发挥社会资本各种形式的作用,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同时我们应区分出社会资本理论反映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容并防止这些内容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资本 交往关系 互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视野中的法律信仰 被引量:4
4
作者 邢国忠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4-99,共6页
法律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它是关于人类世俗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信仰,其核心信念是公平正义。法律信仰具有物质利益性、普适性、公开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法治和谐,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契约文化得到高度统一的集中表... 法律信仰不同于宗教信仰,它是关于人类世俗社会生活秩序与规则的信仰,其核心信念是公平正义。法律信仰具有物质利益性、普适性、公开性的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和谐是法治和谐,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契约文化得到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法律信仰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确立法律信仰的过程中,需要正确把握好三大关系:相信与怀疑的关系;希望与失望的关系以及爱与理智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法律信仰 公平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特点与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燕霞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1-53,共3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相对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特点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有资本”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凯林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19,共3页
公有资本是中国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正式提出见于党的十五大报告。从《资本论》的逻辑看,公有资本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私有)资本的扬弃。从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看,公有资本对我内政、外交、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有重要意... 公有资本是中国改革实践中的创新,正式提出见于党的十五大报告。从《资本论》的逻辑看,公有资本是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对(私有)资本的扬弃。从今日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看,公有资本对我内政、外交、经济、政治等多方面有重要意义。公有资本的建构是一复杂的社会工程,既实现于最后完成之时,又存在于建构过程之中。该过程充满矛盾和风险,需要相关操作者高度的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有资本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中国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宗教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胡尊东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7-88,共2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浩繁的事业,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奋斗。宗教教义中蕴涵许多有关和谐的思想资源,我们应积极挖掘这些资源,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动员信教群众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关键词 宗教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积极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8
作者 杨存昌 刘兆彬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1,共5页
和谐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又是美学的终极追求。美学以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审美关系质的规定性即和谐自由,因此构建社会和谐是美学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关于社会状态的审美判断,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质上是社会美审美理想指... 和谐既是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又是美学的终极追求。美学以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审美关系质的规定性即和谐自由,因此构建社会和谐是美学追求的题中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关于社会状态的审美判断,和谐社会建设在实质上是社会美审美理想指导下的审美创造,美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培养和谐的审美人格、树立和谐的审美理想并将这种理想付诸实践的使命。通过审美教育、审美创造等审美活动,美学将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和谐社会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9
作者 戈世平 《华东经济管理》 2005年第5期57-60,共4页
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内涵 重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扎实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0
作者 王建国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07年第3期4-7,共4页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农民数量多,农业比重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强“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现代化 农业综合开发 社会建设 和谐 “三农”工作 农村建设 城乡协调发展 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繁荣发展政治学研究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政治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在哈尔滨举行
11
作者 罗维维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F0004-F0004,共1页
中国政治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12月21日至23日在哈尔滨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黑龙江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第六次代表大会 中国政治学会 和谐社会建设 哈尔滨 政治学研究 繁荣发展 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2
作者 王凤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年第6期85-86,共2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及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并指出应注重的几个方面。
关键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内涵 必要性 注重方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综述
13
作者 李立纲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云南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于2007年5月30日住昆明召开。与会专家学者60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贺圣达、任佳、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张乔贵、云南省哲学社会科...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云南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研讨会”于2007年5月30日住昆明召开。与会专家学者60余人。会议共收到论文30余篇。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贺圣达、任佳、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张乔贵、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靳昆萍出席会议并作了讲话,最后,贺圣达副院长作了会议小结。研讨会上,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和云南省委党校、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们,就各自的研究领域所涉及到的问题,作了深入和有特色的发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 和谐文化 云南省 研讨会综述 云南民族大学 社会科学院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牢牢把握新闻出版政治导向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14
作者 王立英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新闻出版工作 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 和谐 政治导向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六届四中全会 意识形态属性 纪检监察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
15
作者 田兵兵 辜德宏 卿凯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65,共8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梳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目标、价值和功能定位,并据此提出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实践路径。研究认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背景下,我国竞技体育发展应探索政社互动的新型举国体制,打造竞技体育多元协同治理体系;联动政社多元主体,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青训体系;强化科技助力,提升竞技运动训练科学化水平;统筹赛事安排,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化竞赛体系;强化思想引领,促进竞技体育文化健康繁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竞技体育 实践路径 新征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逻辑
16
作者 孙成武 盛莉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 “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两个重大命题,为新时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文化上的战略设计和路径。虽然党内政治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价值功能分别服务于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是两种各自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但两者又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具有高度的历史和现实的内在统一性。在生成逻辑上,二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在价值逻辑上,二者都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内容,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取向;在发展逻辑上,二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引领和推动着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的建设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探究
17
作者 王心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89-92,共4页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乡村制度创新,实现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建设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 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发展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创新 被引量:5
18
作者 孙成武 吴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着眼于中国文化建设具体实际,适应文化发展新要求,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阐述,提出和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 习近平文化思想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着眼于中国文化建设具体实际,适应文化发展新要求,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理论阐述,提出和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总目标总任务、文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基本方针和战略举措等,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了对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理论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庚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3-37,共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发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在文化领域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战略部署。这是基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面临历史性变革作出的科学研判和整体谋划,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战略意蕴。全会从四个方面展开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任务部署,既有前期改革举措的延续和深化,也有创新举措的设计和安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心任务加强系统整体设计,以思想价值引领凝聚改革共识,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强化技术赋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安洁琳 李彦昭 +1 位作者 胡椿 赵金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884-885,888,共3页
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 在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含义的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5个方面。建设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前提,发展乡村经济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加强文化建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人居环境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