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个全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新推进
1
作者 刘卓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3,共5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几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通过艰辛探索,不断深化了对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包括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它的理论源头是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中国共产党人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几十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通过艰辛探索,不断深化了对规律的认识,形成对规律认识的理论成果。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党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当前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做出新思考,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全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执政党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大政策
2
《求实》 1985年第3期41-35,共2页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远见卓识地提出了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并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重申,这一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实际出发,远见卓识地提出了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依靠辛勤劳动先富起来,并指出:“这是一个大政策”。《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再次重申,这一政策,“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是整个社会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长期以来,在我们这个社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平均主义 按劳分配规律 共同富裕 马克思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一部分人 按劳分配理论 辛勤劳动 按劳分配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3
作者 李宗阳 《人文杂志》 1983年第3期15-18,共4页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其核心就是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的开幕词中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具有中国... 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纲领,其核心就是邓小平同志在这次大会的开幕词中所指出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呢?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党中央就提出并反复强调,必须进行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党的十二大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客观要求 上层建筑 直接动力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社会力量 对抗性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结历史经验 研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新经济政策理论研究》评析
4
作者 宋汝峰 尹吉成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12-112,共1页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列宁 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论》《再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积极探索
5
《毛泽东研究》 2016年第3期122-123,共2页
周显信、华文倩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一论》《再论》虽然是针对1956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而写的,但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 周显信、华文倩在《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撰文认为,《一论》《再论》虽然是针对1956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而写的,但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索,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留下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社会科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发展 大学学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揭示的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 被引量:1
6
作者 赵明义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2期20-23,共4页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的理论结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其基本特点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科学地坚持和科学地发展相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的理论结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其基本特点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科学地坚持和科学地发展相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进行了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揭示了十条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时代价值
7
作者 雷儒金 俞玲 《理论月刊》 2004年第4期19-21,共3页
邓 小 平 社 会主 义 本 质 理论 是 在 社 会主 义 多 样 化实 践 中 形 成、发 展和 完 善 的 ,为 社 会 改革 、人 的 全 面 发展和 社会 生 产力 的发 展 开辟 了现 实 道路 ,是“ 三个 代表 ”重 要思 想 的 直接 思 想 理 论来 ... 邓 小 平 社 会主 义 本 质 理论 是 在 社 会主 义 多 样 化实 践 中 形 成、发 展和 完 善 的 ,为 社 会 改革 、人 的 全 面 发展和 社会 生 产力 的发 展 开辟 了现 实 道路 ,是“ 三个 代表 ”重 要思 想 的 直接 思 想 理 论来 源 ,提 供 了 坚 持 和发 展 马 克思主 义的 方 法论 指导 ,因 而 具有 重大 的 理论 价值 和现 实 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三个代表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主义自由问题的思考
8
作者 杜国辉 《学习论坛》 1997年第10期23-24,共2页
自由问题,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不断探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获得和达到较大程度的自由,更是我们党努力争取实现的一个目标。全面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 自由问题,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一直都是人们关注和不断探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获得和达到较大程度的自由,更是我们党努力争取实现的一个目标。全面领会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本思想,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自由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运用 政治自由和哲学自由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各自具有独特的内在规定性,不能将二者混淆起来。但是,一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条件下 自由问题 政治自由 哲学自由 社会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 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纪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
9
作者 张少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4-,63,共2页
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张少华《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是冯深教授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研究课题,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 评《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张少华《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5月出版),是冯深教授承担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八五”规划研究课题,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研究、尤其是研究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主义 中国国情 毛泽东思想 新的历史条件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广西民族学院 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基本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形成的宝贵成果
10
作者 水涛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1-82,共2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逐步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不同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程中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所作出的历史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中国共产党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重要思想 战略思想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几点根据
11
作者 朱仁鹏 《社会科学家》 1988年第2期7-10,共4页
总起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是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建国后几十年实践经验作依据的,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的。首先一条最基本的依据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工... 总起来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的提出,是有着它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建国后几十年实践经验作依据的,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的。首先一条最基本的依据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基础上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是一个工业化程度很低、商品经济很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也很低的半自然经济社会。它既不同于马克思主张的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脱胎出来的典型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同于苏联、东欧那种初步工业化的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脱胎出来的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社会,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是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社会。因为按照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来讲,社会主义社会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基础 历史背景 商品经济 半殖民地 社会化程度 马克思 实践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从哲学上研究社会主义
12
作者 陈章亮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0年第4期30-35,共6页
哲学要加强应用的研究,社会主义的研究应当深化,这已引起世人的重视,但从哲学的高度研究社会主义,揭示两者在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与有机统一,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因此,开展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哲学要加强应用的研究,社会主义的研究应当深化,这已引起世人的重视,但从哲学的高度研究社会主义,揭示两者在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与有机统一,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注意。因此,开展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推动我国现代化和改革的发展,都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内在联系 相结合 发展过程 复杂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 具体途径 现实生活 发展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社会主义审计的现代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罗青育 何建群 《财经理论与实践》 1988年第1期40-42,37,共4页
1 社会主义审计的现代化是设计和规划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作用的前提。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现代化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审计,而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确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审计体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审计现代... 1 社会主义审计的现代化是设计和规划社会主义审计模式,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作用的前提。我国社会主义审计的现代化不能照搬西方的现代审计,而应当从我国国情出发,确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审计体制。我们认为,社会主义审计现代化的概念是:适应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要求,按照审计工作的规律,借助各种现代技术和方法,合理有效地组织、协调和规划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各个因素和各项功能,使之最大限度地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自身要求相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审计程序 现代化 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 审计体制 审计机关 地组织 现代审计 国家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学发展观与刑事诉讼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的认同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佑平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2006年第6期138-141,共4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 世界发展趋势 诉讼规律 以人为本思想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刑事 经济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与20世纪中国社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怀祺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4,共10页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实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说,坚定了中国人民对历史前途的信念,引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实践,直接影响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学说,坚定了中国人民对历史前途的信念,引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深化了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探索走向胜利的道路。列宁、毛泽东成功运用这一理论,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并取得了胜利。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有了深刻的认识,恢复实事求是的路线,首先在农村进行改革,又把农村改革的经验运用到城市,进行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改革;注意改革的复杂性、不平衡性,不断前进。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 历史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讲 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出发点应是满足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6
作者 关其学 《南方金融》 1983年第6期53-58,共6页
在计划工作中,出发点问题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科学,即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在一些同志看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出发点问题,似乎早已解决了,再来讲这个问题已属多此一举,浪费笔墨了。我认为事实... 在计划工作中,出发点问题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是否科学,即是否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在一些同志看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出发点问题,似乎早已解决了,再来讲这个问题已属多此一举,浪费笔墨了。我认为事实并非如此。不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存在这个问题,就是目前来说,有的同志只讲速度,不讲经济效益,不能正确处理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同样说明计划的出发点问题并没有解决好,仍然有明确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计划 人民生活水平 出发点 社会主义生产 生产建设 文化需要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正确处理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经济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的拓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荣海 《求实》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6-30,共5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内容、体系框架等诸方面的革新均有着启示性价值。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社会性和党性相统一特点的哲学形态 ,具有具体的接受对象。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其对象要研究人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对象、内容、体系框架等诸方面的革新均有着启示性价值。历史唯物主义是具有社会性和党性相统一特点的哲学形态 ,具有具体的接受对象。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 ,其对象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但在此基础上研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 ,这才是这一学科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和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实现由一大规律向三大规律的转换 ,符合马克思对哲学的理解 ,使其具有了明晰的研究对象和接受对象 ,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历史唯物主义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共产党执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科学发展观的领导学思考
18
作者 周振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5-27,共3页
发展观是人们对于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回答了我们党怎样领导... 发展观是人们对于发展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科学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回答了我们党怎样领导发展的根本问题。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指导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领导学角度讲,也是对马克思主义领导学在新形势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无论是对领导科学理论建设,还是对新时期的领导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 领导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 学思 科学道路 经济社会 根本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多快好省方针与邓小平加快发展理论的关系
19
作者 戴安良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6-39,共4页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期间的建设经验而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在毛泽东多快好...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是毛泽东总结我国建国以来特别是“一五”期间的建设经验而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时期作出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在毛泽东多快好省这一方针提出3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其进行反思和再认识,研究这一方针和邓小平加快发展理论的关系,对于我们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邓小平 加快发展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阶级斗争 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发展生产力 抓住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八千万人脱贫致富
20
作者 张宗斌 汤安中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5年第6期34-36,共3页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八千万人脱贫致富张宗斌,汤安中小平同志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理论的提出与贯彻执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沿海不少地区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我们又不...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与八千万人脱贫致富张宗斌,汤安中小平同志的“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一理论的提出与贯彻执行,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沿海不少地区人均收入大幅提高。但是我们又不能不看到我国目前尚有8000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一部分人 欠发达地区 社会主义发展规律 “共同富裕”思想 平均主义 通货膨胀 脱贫致富 效率优先 思想创新 创造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