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6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杨黎华 孙海根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7,共7页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我们改革经济体制,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生产力发展 上层建筑 经营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 增强企业活力 社会主义社会 生产力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作者 李小辉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3期118-121,共4页
我国1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却仍然存在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说明了公有制的破产,只能走私有化的道路;有的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即走既不同... 我国10年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然而,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却仍然存在不同的甚至是尖锐对立的观点.有的人认为改革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说明了公有制的破产,只能走私有化的道路;有的人认为改革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即走既不同社会主义也不同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也就是所谓的人道或民主的社会主义.对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我国十年改革的过程、成就和经验,进一步阐明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计划调节 非公有制经济 市场调节 根本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 私有化 共同富裕 价值规律 承包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
作者 雍涛 《江汉论坛》 1984年第10期32-34,共3页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 在当前的改革中,有人问道:改革既然是一场革命,而且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那末,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革命?它的目的是什么?它同过去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什么区别?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加深对改革的认识,对于促进改革的顺利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自我完善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无产阶级专政 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改造 具体制度 阶级斗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
作者 林建公 《江淮论坛》 1985年第2期49-53,共5页
今年元旦,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问世了。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它抓住了时代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 今年元旦,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一书问世了。这是新的历史时期的经典著作。它抓住了时代的主题,表达了人民的意愿,对于我们深刻领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当前正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 经济体制改革 中国特色 历史时期 现实意义 经典著作 邓小平同志 路线 正在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5
作者 蔡彦士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0年第7期42-45,22,共5页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明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更替的历史,也就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出发,深刻地揭示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主义正是从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动的基础上,阐明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更替的历史,也就是通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交互作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指明无产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 改革 人类社会发展 社会存在 生产方式 矛盾运动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以“制度过程”为分析框架
6
作者 赵凌云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共15页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理论与实践中,可以提炼出“制度过程”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制度过程,即制度实践过程,包括制度设计、制度建设、制度运转、制度优势转化、制度评价五个环节组成的完整周期。用这一概念和分析框架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过程,可以辨识出三个完整的制度过程。三个制度过程接续递进,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制度过程创立社会主义制度并完善和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制度过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实现路径,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分析的一个“标识性”概念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过程 制度实践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 制度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和完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体系 被引量:2
7
作者 周绍东 刘阳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4,169,共15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中,作为“制度一般”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建立起完善健全的制度体系。在这一制度体系中,作为“制度一般”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运行基石,作为“制度特殊”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根本保障,作为“制度个别”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效发展的关键支撑。研究认为,必须不断健全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着力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持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体系 基础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定型的政党领导逻辑
8
作者 张等文 刘绍覃 《求实》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17,M0003,共15页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 任何具有生命力的制度都必然经历从萌芽探索到成熟定型的发展过程。制度体系是否完备、制度优势能否充分彰显、治理效能能否有效释放,是衡量一项制度是否成熟定型的关键维度。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改革、完善与成型,始终遵循着政党领导的独特发展逻辑。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缔造者和引领者,既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健全和完善注入强大动力,也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行稳致远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奠基到成熟定型的全过程,既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政治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政治保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理论优势等源源不断地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稳步迈进,不断开拓“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成熟定型 制度体系 制度优势 治理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系统性论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吕晓琴 吴学琴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5-31,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具有鲜明优越性的先进制度,而建构一套制度优势话语体系是廓清制度认知误区,提升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是推动话语与制度的良性互动,提高治理效能的题中之义;是消除“他者”制度偏见,增强制度话语权的客观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话语体系建构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结构阐释性话语呈现制度的层级构成优势;以价值衡量性话语展现制度的评价标准优势;以方向统领性话语突显制度的领导主体优势;以实然描述性话语彰显制度的运行效能优势;以应然规范性话语昭示制度的自我完善优势。进一步建构和完善我国制度优势话语体系,需聚焦体系化建构与学理性阐释,优化话语内容体系;注重标识性概念打造与创新性议题设置,优化话语表达体系;统筹纵向性分析与横向性对比,优化话语叙事体系;彰显民族性特色与世界性意义,优化话语传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优势 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西方现代化理论批判
10
作者 段学慧 高延春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9,共9页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 任何现代化都是以一定的经济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体制基础。中国式现代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西方现代化理论进行辩证分析和扬弃。这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在高质量发展中行稳致远的保障,也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唯物史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式现代化 西方现代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政治学阐释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雪松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3-134,共12页
制度创新与发展反映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涉及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秩序性保障,其实质内容在于党领导人民不断... 制度创新与发展反映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目标指向涉及通过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协调发展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提供秩序性保障,其实质内容在于党领导人民不断总结制度建设经验且坚持务实取向与精准施策,其时代意蕴包含依据体制转型与制度改革的客观趋势以增强适应能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复合动力来源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政治制度的动态适应与持续创新。在新时代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健全与发展进步,需要促进党的领导制度和国家政治制度体系深度融合,加强政治制度的韧性建设与协同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国家治理 自我完善 制度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能力的四维构成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艳娥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20,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演化变迁的基本逻辑形态,这在根本上是基于社会主义制度适应于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而具有的内在优越性。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已经从一种对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应然状态的吁求,成为一种实然状态的客观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内化生成了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对基本制度的坚定自信和自觉是其自我完善能力的前提条件,基于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而形成的创新性意识形态是自我完善能力的思想保证,党群互动的主体格局奠定了自我完善能力的重要支柱,而社会主义制度初始框架蕴含的一系列包容性机制提供了制度自我完善的良性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自我完善能力 构成机制 成熟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述要与展望
13
作者 黄晓娟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5,共8页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理论问题。学术理论界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科学内涵、形成历程、显著特征、优势建构、重大意义等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为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应在理论上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基础理论研究、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层次多重逻辑关系、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视野、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改革中的社会主义制度成长
14
作者 孙力 田志轩 《党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97,127,共8页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制度是充满活力的生命体,制度成长最鲜明、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制度的改革创新。马克思和恩格斯最早阐述过社会主义需要在改革中前进的宝贵思想,列宁领导的新经济政策拉开了社会主义制度改革的帷幕,中国的改革开放激活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基因,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成长性。新时代改革更加聚焦制度体系的完善,更加注重改革的内在逻辑,更加强调完善制度与推进治理的统一,并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成长的内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 全面深化改革 二十届三中全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超越性特征和历史优势
15
作者 郑丽娟 何友鹏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5,共11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根基,造就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奇迹,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就不会有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经济建设需要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个根基,不断巩固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经验和发展智慧的制度凝结,有着明确的问题导向性、整体的目标合理性、鲜明的人民主体性、切实的希望可得性、科学的系统自洽性等诸多层面的超越性特征。这种超越性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持续发挥巨大政治制度能量,越来越显示出其“全面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代表全体人民利益”“凝聚最大社会共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自我纠错的勇气和魄力,渐进改革的智慧和使命担当”“立足世界历史的格局,怀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信念”的系统性力量和独特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使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呈现鲜明的样态异质性和道路差异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社会主义属性的政治保证,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历史之根、优势之源、制度之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制度 超越性特征 历史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哲学思考
16
作者 王进 黄绍辉 孙启祥 《人文杂志》 1984年第3期52-54,51,共4页
赵紫阳同志在谈到我国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时指出:“这种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但它当然不是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不是要动摇、背离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社会主义自身基础上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赵紫阳同志的这段话。
关键词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哲学思考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 自我改进 自由王国 紫阳 动物界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剥削阶级 物种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制度探究
17
作者 王心宇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89-92,共4页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近些年来,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但是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更好地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乡村振兴不仅要使人民的口袋富裕,更要使人民的脑袋富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挖掘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主旋律和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推进乡村制度创新,实现更加有效的乡村治理,在推进乡村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全面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建设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乡村 精神文明建设 创新发展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技术、文化多层面协同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银兴 耿智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1,共11页
市场机制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水平的评价标准。从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分析,“放得活”体现在完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管得住”体现在完善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放活和管住市场不仅要求在制度层面的改革,还... 市场机制既要“放得活”又要“管得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水平的评价标准。从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分析,“放得活”体现在完善产权保护和市场准入;“管得住”体现在完善市场秩序和社会信用。放活和管住市场不仅要求在制度层面的改革,还要求市场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为“放得活”和“管得住”市场提供现代技术手段和平台。通过市场文化建设提高市场文明程度,则能弥补制度层面的不足,降低放活和管住市场的成本。制度、技术和文化多层面形成合力协同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体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制度 技术 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价值动力探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建兵 高镜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8-75,共8页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 自我完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其实现过程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主要架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人民性”的价值属性中衍生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动力,将人民立场作为价值取向、人民群众作为价值主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价值目标,在长期实践中实现了制度及其变迁“为人民服务”的落脚点。从实现机制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锁定制度设计的理论和实践基点,坚持群众路线、发挥人民群众推动制度自我完善的主体作用,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群众主体作用相统一、持续推进制度自我完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历史过程,新时代需要在增强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变迁的人民性,坚守党的初心,巩固和拓展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继续挖掘价值动力资源,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优势 人民立场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群众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演进、理论逻辑和现实进路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夏恒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300,共14页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论断。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历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又...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论断。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变历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其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又分为建设阶段与完善阶段。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经历了经济管理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演化历程,最终形成了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本经济制度、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作为理论支撑。为更好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应从政府效能、市场主体与生产要素层面理清工作重点与实施举措,进而释放出政府治理效能、市场主体活力及要素乘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中全会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基本经济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