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的当代意义和路径选择
1
作者 徐永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6期1-6,共6页
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它表征的是区别于野蛮社会的城邦政治共同体或者工商业活动。在17-19世纪,它具有鲜明的经济领域属性,用以解释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它主要表征的... 公民社会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它表征的是区别于野蛮社会的城邦政治共同体或者工商业活动。在17-19世纪,它具有鲜明的经济领域属性,用以解释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关系。在当今时代,它主要表征的是区别于国家领域、经济领域的非营利的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不应将公民社会视为资产阶级话语的专利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之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模式创新、社会支持和社会团结体系构建的现实意义,积极有序地推进公民社会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当代意义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的途径初探
2
作者 曾广垣 刘海涛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5期58-60,共3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重申,要“大力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这是当前和以后一个长时期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必须从基础做起。早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就指出:“要在全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重申,要“大力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这是当前和以后一个长时期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笔者认为,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必须从基础做起。早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就指出:“要在全体人民中坚持不懈地普及法律常识,增强社会主义的公民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民 十三届四中全会 法制建设 法律常识 政治素质 《决议》 法制观念 文化环境 集体观念 组织纪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特征及基本规范
3
作者 张民耕 《人文杂志》 1986年第6期68-72,共5页
公民道德这一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这一概念是指法国公民对大革命的热情和忠诚。经过历史演变,后来公民道德这一概念是指作为一国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一个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着... 公民道德这一概念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当时这一概念是指法国公民对大革命的热情和忠诚。经过历史演变,后来公民道德这一概念是指作为一国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在一个国家中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着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总要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要求自己的公民在承担一定的政治法律义务的同时。承担一定的道德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 我国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道德 基本规范 中国公民 公德 社会主义中国 道德要求 道德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育公民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 被引量:8
4
作者 钟民援 王冠群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 公民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个成熟而健全的公民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它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培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申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价值立场 被引量:2
5
作者 杜时忠 闫昌锐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30-33,共4页
文章根据人类民主实践的历史成就,特别是中国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艰难历程,指出普通中国人获得的公民身份来之不易。公民意味着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与公民对等、公民与公民平等,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称,它具有法律、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的丰... 文章根据人类民主实践的历史成就,特别是中国仁人志士浴血奋斗的艰难历程,指出普通中国人获得的公民身份来之不易。公民意味着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与公民对等、公民与公民平等,以及权利和义务对称,它具有法律、政治和社会诸多层面的丰富内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市场经济、信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富有时代精神的中国教育特色。促进中国人从臣民到公民的转变,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教育的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民 公民身份 公民资格 公民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潘宛莹 张澍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确立道德规范的基本引领,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德育的重要依据。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认同现状与培育目标之间的关系表明,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 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公民确立道德规范的基本引领,同时也是高校进行德育的重要依据。而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认同现状与培育目标之间的关系表明,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任重道远。实现新时代研究生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建构全员育人的培育体系,是一条较为科学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研究生 公民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社会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向——基于上世纪90年代市民社会大讨论 被引量:1
7
作者 丁晶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4期36-45,共10页
公民社会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古希腊开始至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公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公民社会概念逐渐引入到我国,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市民社会的大讨论,为此,形成了我国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从古希腊开始至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公民社会概念的内涵及其相关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公民社会概念逐渐引入到我国,在学术界引发了一场关于市民社会的大讨论,为此,形成了我国公民社会研究的热潮。经过二十多年的探讨和研究,应重新思考公民社会的未来发展趋向,可以通过结合我国的社会现实,逐步构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社会 历史发展 未来趋向 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公民素质
8
作者 曲连波 王顶恩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33-35,共3页
近几年来,在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讨中,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构成民主政治实体酌要素方面,诸如健全法制,完善制度等。但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 近几年来,在有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探讨中,人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构成民主政治实体酌要素方面,诸如健全法制,完善制度等。但实践告诉我们,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那么,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注重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公民素质培养,将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素质 政治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 政治实体 行为方式 理论探讨 现代制度 社会主义公民 参与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成人的继续社会化和职工教育中的心灵美塑造
9
作者 陈荣安 《成人教育》 1988年第2期19-20,22,共3页
乌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要存在和发展下去,不能不持续地预备新一代人去接替由于老一代人的退伍和死亡所发生的缺位。作为社会新一代人中的个体,他如何才能取得社会成员的身份,来逐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这就发生了... 乌克思主义的社会学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它要存在和发展下去,不能不持续地预备新一代人去接替由于老一代人的退伍和死亡所发生的缺位。作为社会新一代人中的个体,他如何才能取得社会成员的身份,来逐步接替老一代人的工作,这就发生了个人社会化的问题——就是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发展自己的社会性的过程,也就是把一个自然人塑造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作为成人教育重要方面的职工教育,是“对已经走上各种生产或工作岗位的从业人员进行的教育”,起着“直接有效地提高劳动者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工教育 继续社会 个人学习 个人社会 社会主义公民 心灵美 社会角色 现代化建设 工作岗位 理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爱国主义:永恒的主题——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10
作者 孟凡值 马蕊芳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1992年第1期10-12,15,共4页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 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语文教学新大纲强调指出:“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列宁语)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不仅是一种政治标准,而且也是一种道德规范。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和崇高美德,是我们这个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召唤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强大而献身的旗帜,因而具有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学语文 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主义公民 文学科 中学语文教材 社会主义道德 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精英 思想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伦理的层面剖析与伦理道德观的积极因素 被引量:3
11
作者 邵龙宝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6期1-8,共8页
儒家伦理是一个多层面的理论结构,它从末被“用世”至被“用世”的发展流变中其五个层面在性质、功能与作用等诸方面均在动态中发生了变化,随着儒家伦理的理论形态日渐完备,元典儒学的真精神却被扭曲,致使精华与糟粕更加复杂地揉合在一... 儒家伦理是一个多层面的理论结构,它从末被“用世”至被“用世”的发展流变中其五个层面在性质、功能与作用等诸方面均在动态中发生了变化,随着儒家伦理的理论形态日渐完备,元典儒学的真精神却被扭曲,致使精华与糟粕更加复杂地揉合在一起。洞悉它的理论结构才能辨明儒家伦理的积极因素,确定它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伦理道德观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社会责任感 宋明理学 元曲儒学 整体主义价值取向 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与课程建设的初探
12
作者 许雅君 《现代教育管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24-126,共3页
根据1987年国家教委规定,全国高校相继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三年来,我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农电、作物、兽医等11个专业29个班级的法律基础课教学任务,讲了九个循环。在教学过程中并结合调查研究,就教学环节、教材内容、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问... 根据1987年国家教委规定,全国高校相继开设了法律基础课。三年来,我担任沈阳农业大学农电、作物、兽医等11个专业29个班级的法律基础课教学任务,讲了九个循环。在教学过程中并结合调查研究,就教学环节、教材内容、课程建设方面的一些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基础课教学 思想教育 公共必修课 教学环节 思想政治觉悟 大学生特点 任课教师 法制教育 社会主义公民 沈阳农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校常规管理与思维科学化
13
作者 余茂管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5-19,共5页
管理思维科学化,是抓好学校常规管理的重要条件。中小学常规管理工作的特点,也需要学校管理者掌握科学的管理思维。
关键词 学校常规管理 学生管理 思想教育 教育内容 系统的要素 社会主义公民 教学管理 教育教学秩序 繁杂性 指向未来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及其教育探讨
14
作者 丁成标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87年第1期56-59,75,共5页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任何一门学科的正确理论,都产生于科学工作者对该学科自身内在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一种真理都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概莫例外。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科学,自然...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分析任何一门学科的正确理论,都产生于科学工作者对该学科自身内在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一种真理都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概莫例外。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科学,自然也在其中。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做到科学化,而要做到这样,必须建立在对教育客体——大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探讨 心理特征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解放 道德教育 高度民主 现代化人才 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意识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劳动课教学初探
15
作者 戴明恩 王桂云 《当代教育科学》 1992年第6期69-70,共2页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环境中,认真上好劳动课,把学生培养成为...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的主要方法。因此,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环境中,认真上好劳动课,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和建设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教育 劳动教育 社会环境 社会主义公民 和谐发展 经济改革 任课教师 活动基地 思想教育 自我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衔接”和“两个分化点”的实验研究
16
作者 王文堂 徐景信 《当代教育科学》 1988年第4期28-31,37,共5页
为使学生在幼儿、小学、初中三个教育阶段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我们从1986年开始,在县实验学校(八年一贯制)及其附近的二轻幼儿园结合进行“一条龙”整体性教学改革试验。
关键词 三个教育 实验学校 初中教育 社会主义公民 写话 教学改革 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低年级 教学容量 识字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期高等学校教书育人问题
17
作者 毛文恒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88年第2期57-60,69,共5页
教书育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教书育人问题,在根据地办学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讲过,老师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要转变学生思想。建国后,提出又红又专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后又反复强调教师要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 教书育人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教书育人问题,在根据地办学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讲过,老师要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要转变学生思想。建国后,提出又红又专作为培养学生的目标。之后又反复强调教师要管教管导,既教书又育人。当前我国已进入搞四化建设,发展生产力的新的历史时期,由于对培养合格人才的迫切需要,要求各级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责任感,搞好教书育人。这是新时期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光荣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有”人才 教学效果 历史感 文化水平 学校培养目标 历史时期 社会主义公民 信服力 育人工作 道德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极探索中小学校管理的科学规律
18
作者 张健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2,共1页
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开发人的智力、提南民族素质、培养合格人才,不断地促进经济建设(社会生产力)、政治民主、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国防巩固、社会发展——即综合国力的增强。
关键词 社会功能 政治民主 事业接班人 中小学管理 经济发展战略 科技进步 社会主义公民 客观实践 学校各项工作 精神鼓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农村学校办学思想的评价
19
作者 李同生 《中小学管理》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6-48,共3页
当前社会上对农村学校的评价,主要是看学校升学人数的多少,家长对子女唯一的要求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相当一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是拼命抓升学率;不少学生是一心追求“高分”,考入理想的学校。全社会必须都来关心农村教育。
关键词 学校办学思想 农村教育 农村学校 教育工作 升学考试 文化课学习 片面追求升学率 社会主义公民 劳动技术 指导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中学政治课与德育教育一体化
20
作者 覃尊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1991年第3期37-40,共4页
政治课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从来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时至今日,它被作为一个新课题提出来,是因为在新的情况下的的确确有一系列亟待我们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自政治课和德育相继产生以来,大体经历了一个二者趋于协调的曲折发展过程。新... 政治课与德育的关系问题,从来就是学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时至今日,它被作为一个新课题提出来,是因为在新的情况下的的确确有一系列亟待我们回答和解决的问题。自政治课和德育相继产生以来,大体经历了一个二者趋于协调的曲折发展过程。新中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无疑使我国学校政治课、德育教育发生了根本性质的改变,特别是十年改革,政治课和德育教育进入了改革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育教育 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 中学政治课 思想政治教育 曲折发展过程 社会主义公民 道德教育 道德品质 自我教育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