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在现阶段的实现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文晓明
-
出处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1期3-6,共4页
-
文摘
马克思主义要求人们将公平及其实现问题置于具体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下进行考察,并将能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评估社会公平及其实现程度的根本标尺;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并呈现三级渐进的基本走向;我国当前应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重塑新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机制,争取社会主义公平原则在现阶段中国最大限度地实现。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社会公平
公平观
分配制度
人格平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收入差距
权利平等
马克思主义
公平竞争
-
分类号
F124.7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
-
题名社会主义公平理论探讨
- 2
-
-
作者
钟坚
-
机构
华中师大科社所
-
出处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3-28,共6页
-
文摘
社会公平,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说它古老,是因为这是一个自古希腊、古罗马以来在西方政治思想发展史中一直在探讨和争论的问题。在人类思想的历史演变中,虽然政治思想体系更迭交替,但公平的原则则始终存在于政治思想的深层结构之中。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些较为著名的思想家在其著作中几乎都涉及过这一问题,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阿奎那·托马斯,以及近代的卢梭、孟德斯鸠、葛德文和现代的约翰·罗尔斯。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公平理论
公平观念
平均主义
社会公平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等级制
西方政治思想
均平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三级渐进式
- 3
-
-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89年第9期62-62,共1页
-
文摘
社会主义公平是价值尺度与社会优化进程和结果的统一。作为一种价值标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是客观世界经人脑的抽象而形成的非随意性的观念形态,反映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对现实和未来社会利益分配的美好愿望和要求:作为社会优化的某种进程和结果,社会主义公平的实现进程蕴涵着社会经济、
-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文明
渐进式
公平竞争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社会主义国家
价值尺度
价值标准
优化进程
利益分配
社会经济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从传统公平走向现代效率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潘自勉
-
机构
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
出处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9-21,共3页
-
文摘
从传统公平走向现代效率潘自勉(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我们所能选择的,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道德等方面,都面临着一个历史已经给定的事实,即社会主义原则的胜利和由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各种社会性短缺,尤其是市场化程度不发达所导致的制度性短缺。这一事实...
-
关键词
公平与效率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公平观
规则平等
等价交换
提高效率
社会现代化
市民社会
改革思路
现实的社会主义
-
分类号
F046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政府调控分配水平费用法律化研究
- 5
-
-
作者
苏明
禾子
-
机构
江苏省丝绸总公司
南通高社科联
-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5-20,共6页
-
文摘
社会分配不公的调节费用,从费用主体分析,可分为政府费用、社会费用和个人费用。政府开用由三项内容构成:一是增强政府分配机制的力士所需机构人员及管理的费用;二是调整资源配置,产业结构所需的物质手段及时迁费用;三是对贫困地区、低收入者的资助费用。政府调控分配水平费用法律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有:(1)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的原则,(2)国家对多种分配形式和分配方法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则,(3)按劳分配原则。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主要有:行政干预、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大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政府费用不仅涉及主体费用,屯涉及客休费用。
-
关键词
政府调控
法律化
市场分配机制
基本原则
社会分配不公
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法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行政干预
非物质财富
-
分类号
F014
[经济管理—政治经济学]
-
-
题名标准·问题·选择
- 6
-
-
作者
钟朋荣
-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1988年第6期18-20,7,共4页
-
文摘
如果说实践标准是作为真理的标准,则生产力标准是作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标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我们通常把它统称为“制度”,所以生产力标准也就是检验制度的标准。一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初期,因反对者甚多曾遇到很大阻力。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人们发现生产责任制比以前那种一大二公的制度的确更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于是拥护者也逐渐增多,这一制度终于普遍推行。在拥护者看来,“既然农业生产责任制比以前的制度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说它不好,有什么理由不积极推广!”这种根据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来判断制度好坏的作法,可称为生产力标准论。
-
关键词
生产力标准
农业生产责任制
促进生产力
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实践标准
生产力发展
既得利益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
分类号
D6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伦理特色
- 7
-
-
作者
乔洪武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3年第1期35-41,共7页
-
文摘
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管理活动都是一个价值实体,其中包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的伦理特色进行研究:(1)社会主义经济管理的根本任务不是片面维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纯洁性,而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经济管理的根本手段是经济手段以及法律手段,而非道德和政治手段;(3)经济管理的根本道德要求是尊重个体及其正当利益,实现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4)经济管理的价值原则是实现公平与效率的动态统一;(5)新一代管理者的人格特征。
-
关键词
宏观经济管理
邓小平经济管理思想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
邓小平文选
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经济手段
解放生产力
个人利益
资本主义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