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为个人主义奠定社会基础——读涂尔干《宗教生活基本形式》 被引量:5
1
作者 潘建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81-87,共7页
《宗教生活基本形式》是涂尔干超越早年的"社会本体论",向"社会个人主义(道德个人主义)"转变的一部重要作品。涂尔干从"澳洲的图腾制度"入手,考察了一个类似于《圣经.利未记》的部落社会。他在坚持"... 《宗教生活基本形式》是涂尔干超越早年的"社会本体论",向"社会个人主义(道德个人主义)"转变的一部重要作品。涂尔干从"澳洲的图腾制度"入手,考察了一个类似于《圣经.利未记》的部落社会。他在坚持"社会统摄个人"的基本立场的同时,也在讨论灵魂问题时贯彻了"社会只有通过个体意识才能存在"的原则,试图能为现代处境中"失范"的个人主义重新找到"社会化"和构建新的社会秩序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个人主义 社会本体论 集体欢腾 灵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分工条件下的社会团结如何实现——论涂尔干《社会分工论》的主旨 被引量:4
2
作者 潘建雷 李海荣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07,共5页
涂尔干的思想是19世纪晚期资本扩张、政权动荡与道德乏力的总体危机下的产物。《社会分工论》则是涂尔干社会重建方案的"草图"。通过社会史的考察,涂尔干提出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经验性统一"乃是社会团结的普... 涂尔干的思想是19世纪晚期资本扩张、政权动荡与道德乏力的总体危机下的产物。《社会分工论》则是涂尔干社会重建方案的"草图"。通过社会史的考察,涂尔干提出了"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经验性统一"乃是社会团结的普遍形式的观点,据此反证市民社会的过度功利主义与失范分工是一种"病态"。进而,现代个人与抽象社会融合的可能性必须以"经验有效"的价值理念为基础,即职业伦理、公民道德与人性宗教的有机统一,这也是现代社会科学配置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基础,唯此才能避免自由任意的市民风气与强制约束的社会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分工 道德失范 社会个人主义 涂尔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