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时空跃迁特征与驱动因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杜钟婧 丁正山 +1 位作者 穆学青 郭向阳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5-124,133,共11页
韧性思想为实现城市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LISA时空跃迁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200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时空跃迁特征与驱动因素... 韧性思想为实现城市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途径。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7个核心城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LISA时空跃迁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200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韧性的时空跃迁特征与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韧性基本呈现稳步增长态势,整体呈现为“一极独大、东部趋增、西部低平”的东高西低空间分异格局,空间集聚性显著。②LISA时间路径表明,系统韧性整体空间结构与局部空间依赖方向具有较强稳定性,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表现为“以竞争为主导,协同共存”的态势,空间整合性不强;LISA时空跃迁表明,系统韧性具有较强转移惰性和空间锁定特性。③劳动力供给度、技术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系统韧性影响较强,解释力总体呈上升态势,政府支持力度和气候环境质量对系统韧性影响较弱,解释力总体呈下降态势,因子间交互作用对系统韧性具有显著增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 韧性 LISA时空跃迁 驱动因素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旅游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弹性研究——以湖南省张家界市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贺小荣 刘源 阴姣姣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9-266,共8页
[目的]对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市社会—生态系统弹性特征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为张家界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和脆弱性、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张家界市社会—生态系统弹性评价体系,运... [目的]对典型旅游城市湖南省张家界市社会—生态系统弹性特征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为张家界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社会、经济、生态3个子系统和脆弱性、应对能力两个方面构建张家界市社会—生态系统弹性评价体系,运用集对分析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10—2019年的弹性变化特征及主要障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1)张家界市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指数从0.4570上升到0.5535,应对能力指数从0.2295上升到0.7694,弹性指数从0.3788上升到0.6276。(2)影响总系统弹性的主要障碍因子有第三产业就业比重等8项,子系统平均障碍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社会子系统、经济子系统、生态子系统。[结论](1)张家界社会—生态系统弹性指数虽然不断上升,但始终处于中等弹性阶段,有待进一步提高。(2)单项因子和子系统的障碍度在不断变化,要监测好其变化趋势并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弹性 障碍因子 旅游城市 张家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3
作者 孔伟 任亮 +2 位作者 刘璐 李艳龙 刘海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1-218,共8页
[目的]对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区旅游地降低脆弱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构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时,... [目的]对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区旅游地降低脆弱性,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社会、经济、生态子系统构建京津冀生态涵养区旅游地脆弱性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引入线性加权法、自然断点法、障碍度模型对2017年京津冀生态涵养区23个县域单元旅游地脆弱性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区综合脆弱性指数均值为0.2710,呈现轻度脆弱状态;各研究单元的社会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生态脆弱性指数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且较为集中;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城乡收入差距比、产业结构多样化指数、人均可支配收入、乡村从业人员是阻碍涵养区旅游地脆弱性降低的主要因素。[结论]目前,研究区整体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好,通过对其脆弱性影响因素的有效识别,提出紧抓发展机遇,缩小城乡差距,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区域联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脆弱性 京津冀生态涵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荒漠化治理与社会-经济-生态高质量发展耦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秦涛 朱庆福 +3 位作者 朱彩霞 李娜 梁佳乐 王瑞雪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1-208,共8页
立足干旱区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新疆荒漠化治理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引入耦合协调模型以及GM(1,1)预测模型测度系统耦合协调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情况,构建荒漠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立足干旱区乡村振兴战略关于“生态宜居”与“生活富裕”协调发展的总要求,以新疆荒漠化治理社会经济系统耦合协调为研究对象,引入耦合协调模型以及GM(1,1)预测模型测度系统耦合协调状况以及未来趋势情况,构建荒漠化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探索荒漠化治理与社会经济内在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研究发现,通过荒漠化工程的实施,新疆地区的社会—经济—生态系统逐步发展到协调发展阶段,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仍处于不断协调过程中。GM(1,1)模型预测表明,未来5年三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化治理 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耦合效应 协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传统生态智慧的江南水网空间韧性机制及实践启示 被引量:19
5
作者 王敏 侯晓晖 汪洁琼 《风景园林》 2018年第6期52-57,共6页
传统江南水网空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其韧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压力—冲击动态(PPD)模型,以平江府为典型代表,研究传统江南水网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 传统江南水网空间是一种典型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文社会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之间的良性互动对于其韧性构建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基于柯林斯等人提出的压力—冲击动态(PPD)模型,以平江府为典型代表,研究传统江南水网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桥梁搭建水网物质空间与人类社区发展之间的联系,从而厘清社会—生态系统在此过程中如何培育、优化和提升江南水网空间韧性。在此基础上,创新性地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的角度提出社会—生态韧性构建的生态智慧,并倡导以恢复力、适应力与变革力韧性机制培育为导向的、江南地区构建现代社区实践的若干启示,旨在引导江南水网空间实现具有韧性的社会—生态系统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智慧 生态系统服务 韧性 江南水网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遗产地社区居民适应性驱动机制研究--以平遥古城旅游开发为例
6
作者 张琳 李富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2-68,共7页
研究古城在旅游影响下居民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聚焦文化遗产型古城——平遥古城的在地群体,解析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空间博弈过程,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下的感知、态度及其响应行为,重点揭示社区群体在旅游开发下的适应... 研究古城在旅游影响下居民适应性机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聚焦文化遗产型古城——平遥古城的在地群体,解析在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空间博弈过程,遗产地居民对旅游发展下的感知、态度及其响应行为,重点揭示社区群体在旅游开发下的适应策略选择及其驱动要素。结果表明:古城社区居民正负面感知均强烈,但总体持支持态度,且参与意愿决定其参与行为;“旅游经营+常年务工”这种复合型生计模式成为古城居民在旅游经济发展下的主要适应性策略;物质资本、区位因素、劳动力和认知能力是影响居民适应的关键因素;适应能力决定适应选择,决定社区居民的适应效果,居民参与意愿是不同适应模型形成的内在动因,政府、社区的发展政策是外在推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世界文化遗产地 人地关系 社会—生态系统 旅游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旅游地恢复力研究
7
作者 沈苏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861-19862,共2页
将恢复力的概念引入生态旅游地的研究,分析了生态旅游地是不可预测的、具有适应性循环能力的、多稳定态的社会-生态系统,在此基础上指出研究生态旅游地恢复力的一般思路是界定系统、分析系统、估算恢复力以及建立未来情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地 恢复力 社会—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思路:广东万里碧道规划建设探讨 被引量:50
8
作者 马向明 魏冀明 +2 位作者 胡秀媚 申龙 袁涵蒙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26-34,共9页
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影响了区域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兼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结合广东... 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影响了区域国土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需兼顾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开放后,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也遇到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文章结合广东绿道网建设中既关注生态网络的连接功能,又注重其社会服务功能的成功实践,回顾了广东生态修复从单一要素治理向追寻社会—生态多目标综合治理的演化历程,重点分析了现阶段以万里碧道建设为抓手推进流域生态系统的修复和岸边带社会系统功能的提升,并通过治水、治产、治城的联动优化国土空间功能的新举措,旨在提出以流域为单元、以水系为抓手,促进社会—生态系统耦合的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优化方式,为新时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社会—生态系统耦合 绿道 万里碧道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类型变化对耕地系统韧性影响的关键阈值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祝锦霞 潘艺 +3 位作者 张艳彬 邱乐丰 徐保根 兰德举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9-58,共10页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 研究目的:构建基于恢复力指数的耕地系统韧性分析的理论框架,探讨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的变化、关键阈值、适应性治理路径,为存量”非粮化”耕地的刚性管制与弹性调控提供依据。研究方法:状态空间矢量模法、非参数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等。研究结果:(1)根据耕地系统种植类型变化产生的“内部”和“外部”效应,构建“内部”本底质量保障和“外部”资源环境支撑为基础的耕地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2)根据耕地系统自组织性决定其韧性特性的理论,松阳县扦插茶叶耕地系统恢复力指数0.74和0.75是系统塑性变形阶段和非稳定态变形阶段划分的关键指数,需要在关键时间节点(7年)适时回流保证粮食生产,保持系统韧性有效应对外部冲击。研究结论:(1)耕地系统韧性变化具有阶段性,种植扦插茶叶的耕地在种植7年前后应及时复耕,保护耕地粮食生产能力;(2)存量”非粮化”耕地系统韧性变化的阈值效应显著,建议优先治理已达到或即将达到耕地系统恢复临界点的存量”非粮化”耕地,避免造成耕地功能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社会—生态系统 状态空间模型 韧性 非参数检验 韧性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适应性循环的丹江口库区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玉娇 曾杰 +1 位作者 陈万旭 黄成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49-360,共12页
库区是流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综合生态风险,对库区生态风险适应与缓解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忽视了库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库区生态系统与社会系... 库区是流域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厘清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和综合生态风险,对库区生态风险适应与缓解的决策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忽视了库区生态系统的自组织动态演化过程,有必要进一步考虑库区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的时空交互过程,对库区生态风险进行更为综合性和针对性的评价,弥补库区生态风险定量化评价研究空缺。基于此,以丹江口库区为例,综合考虑库区生态环境、景观结构及人类活动等要素,构建基于适应性循环理论框架的“潜力—连通度—韧性”三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1990—2018年7个年份的数据,对研究区7个县(市、区)的生态风险适应性循环周期进行刻画。结果表明:(1)丹江口库区整体生态风险水平呈波动状下降趋势,生态风险变化趋势存在地域差异,淅川县、茅箭区、张湾区为生态风险上升地区;(2)适应性循环的阶段特征能够为判断库区生态风险现状提供依据,适应性循环释放阶段、重组阶段及僵化阶段表现出生态系统风险上升的趋势。修正后的适应性循环模型对系统僵化风险的指示作用更加明显,2015年以来,丹江口库区社会—生态系统处于重要的转折阶段,有效防止生态风险的进一步扩大是当前库区生态系统管理的关键所在,对于维持库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社会—生态系统 适应性循环 丹江口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及其实践成效——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何茜 王晓军 +1 位作者 谌利民 庄优波 《风景园林》 2023年第10期42-48,共7页
【目的】适应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适用于国家公园社区复杂系统的治理理论,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 【目的】适应性协同治理是一种适用于国家公园社区复杂系统的治理理论,对协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有裨益。【方法/过程】基于相关研究构建了一个具有操作性的国家公园社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并以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A社区的适应性协同治理实践为例,采用跟踪调查和访谈等方法,考察了A社区的治理成效及其背后的驱动机制。【结果/结论】适应性协同治理框架分为准备、过程、更新3个阶段,每个阶段包含了相应的适应性治理环节和协同治理关键变量;A社区的实践结果验证了该框架的有效性,能够在动态条件下可持续地推进多方协作共同达成治理目标。研究对中国国家公园社区治理实践具有理论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国家公园 社区治理 社会—生态系统 适应性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性与数字化:区块链驱动的循环农业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奕延 李晔 +1 位作者 李存金 李群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3-133,共11页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可溯源性等特征,它可以完善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认证、优化农产品的物流体系结构、革新农业组织的分工合作模式,但目前关于区块链应用于循环农业的研究尚不多...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颠覆性的数字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共享性、匿名性、可溯源性等特征,它可以完善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认证、优化农产品的物流体系结构、革新农业组织的分工合作模式,但目前关于区块链应用于循环农业的研究尚不多见。论文研究搜索并梳理了相关文献知识,根据循环农业以及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以北京留民营生态农场为案例,提出了一个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化循环农业框架,详细阐述了分布式账本、共识算法、代币机制、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核心技术在框架中的应用。该框架将区块链的“数字化”赋能与循环农业的“可持续性”内涵相融合,能够解决留民营有机蔬菜以次充好、农药残留、生产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最后探讨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进一步深入探析区块链在循环农业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循环农业 区块链 区块链驱动的循环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重点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适应力测度研究——以黔东南州4个村为例 被引量:13
13
作者 蒋焕洲 尚海龙 +3 位作者 韩学阵 肖冬冬 杨廷锋 吴显春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3-91,共9页
农户生计适应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扶贫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以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黎平肇兴侗寨和榕江三宝侗寨4个重点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主成分分析和改进熵值法,对贵州省乡村旅游... 农户生计适应性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及扶贫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以黔东南州西江千户苗寨、郎德上寨、黎平肇兴侗寨和榕江三宝侗寨4个重点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主成分分析和改进熵值法,对贵州省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模式和生计适应力状况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乡村旅游地农户生计模式主要分为5种,即旅游专营型、旅游主导型、兼业旅游型、务工为主型和务农为主型;从比重分析,务农为主型与旅游主导型处于支配地位,旅游专营型居中,兼业旅游型和务工为主型相对滞后.②乡村旅游地农户选择农旅兼营为主;农户生计适应性值处在中等水平,总体表现为一般适应,存在较大的提升和改进空间.③乡村旅游地发展扰动了民族村寨原生村落社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景区基础设施和现代服务设施建设.本研究可为乡村旅游地农户最大化获取旅游产业收益和建设美丽乡村,优化乡村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计适应力 乡村旅游地 社会—生态系统 主成分分析 改进的熵值法 黔东南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