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 被引量:76
1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3 位作者 阿拉坦巴根 刘勇 李敏 刘桂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35-1447,共13页
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是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常被称作"社交网络成瘾"、"病理性社交网络使用"或"社交网络过度使用",概念和界定标准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青少年合理的... 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是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常被称作"社交网络成瘾"、"病理性社交网络使用"或"社交网络过度使用",概念和界定标准还没有达成一致看法。青少年合理的社交网络使用对促进社交关系的建立、维持和发展有积极意义,但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却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对青少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发生机制的探讨,将为问题性社交网络的干预引导提供依据。未来的研究应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概念和界定标准进行澄清,用多维视角的方法开展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发生机制的深入研究,加强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理论建构和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社交网络使用 消极影响 发生机制 存在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基于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高峰青 龚勋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考察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轨迹及二者间的关系。采用简版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774名大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每年施测一次的追踪调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及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 考察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与睡眠质量的变化轨迹及二者间的关系。采用简版社交网站成瘾倾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774名大学生进行了连续三年每年施测一次的追踪调查,使用交叉滞后模型及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3年期间学生的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slope value=1.052, p<0.01)及睡眠质量(slope value=0.992,p<0.01)均呈恶化趋势;三年中上一年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可以正向预测下一年的睡眠质量,反之则不能;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初始水平可显著预测睡眠质量的初始水平(β=0.445, p<0.01),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发展速度可显著预测睡眠质量的发展速度(β=0.303, p<0.01)。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初始水平及发展是其睡眠质量恶化的推动因素,为大学生睡眠质量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社交网络使用 睡眠质量 交叉滞后模型 平行潜变量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云祥 娄骥 +1 位作者 张鹏 刘翔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探究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北京市269名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大学生中筛查出11名问题性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分析转录文本。结果: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主要表现在行... 目的:探究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反应特点。方法:采用定性研究方法,从北京市269名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大学生中筛查出11名问题性使用者进行深度访谈,采用解释现象学方法分析转录文本。结果: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主要表现在行为偏差、自身状态、受损的社会功能、不良情绪、戒断反应、耐受性6个方面。结论:本研究归纳总结了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表现,为其测评工具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社交网络使用 研究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及效果 被引量:10
4
作者 姜永志 白晓丽 七十三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19-223,226,共6页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出具有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者60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五因素心智觉... 目的:探讨正念认知训练对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筛选出具有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者60人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团体正念认知训练,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处理。采用五因素心智觉知量表(FFMQ)、孤独感问卷(UCLA)、多维状态无聊量表(MSBS)和交往焦虑量表(IAS)进行干预过程评估,采用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行为评估问卷(AQPMS)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在SQPMS筛查率由100.0%下降到33.3%,且FFMQ总分显著高于干预前,UCLA总分、MSBS总分、IAS总分、AQPMS总分显著均低于干预前;干预组FFMQ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UCLA总分、MSBS总分、IAS总分、AQPMS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团体正念认知训练能有效改善大学生问题性移动社交网络使用,并能降低负性情绪对个体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正念认知 问题移动社交网络 效果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新生网络社会排斥对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5
作者 李佳霖 张野 张新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8-122,132,共6页
目的:探讨网络社会排斥、错失焦虑和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错失焦虑问卷、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问卷和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28份。结果: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网... 目的:探讨网络社会排斥、错失焦虑和网络社会支持对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网络社会排斥问卷、错失焦虑问卷、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问卷和网络社会支持问卷进行调查,得到有效问卷728份。结果:在控制性别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排斥显著正向预测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t=10.03,P<0.001);错失焦虑在网络社会排斥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均不含0);网络社会支持在错失焦虑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间起调节作用(β=0.06,P<0.05)。结论:网络社会排斥通过错失焦虑影响大学新生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网络社会支持调节了大学新生错失焦虑与问题性社交网络使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会排斥 问题社交网络使用 错失焦虚 网络社会支持 大学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图书馆与新信息技术的运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魏书娟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0,共3页
论述未来几年将在教育领域运用的六大新的信息技术:用户自生成内容、社交性网络、手机、虚拟世界、新型学术交流及出版模式、大型多人在线教育游戏程序,探讨这六种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作出的相应... 论述未来几年将在教育领域运用的六大新的信息技术:用户自生成内容、社交性网络、手机、虚拟世界、新型学术交流及出版模式、大型多人在线教育游戏程序,探讨这六种技术与高校图书馆的关系,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应该作出的相应对策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用户自生成内容 社交性网络 虚拟世界 新型学术交流及出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