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基于知识修正理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松涛 张卫东 陈希鹏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9,共17页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社交媒体辟谣的要素对错误信息的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确定改善CIE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知识修正等相关理论,以遏制信息疫情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知识修正理论为基础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交媒体用户进... [目的/意义]通过研究社交媒体辟谣的要素对错误信息的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确定改善CIE的关键因素,进一步完善知识修正等相关理论,以遏制信息疫情的影响。[方法/过程]以知识修正理论为基础模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社交媒体用户进行回溯调查。从用户个人因素和辟谣信息因素两个维度构建了社交媒体辟谣对用户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因素模型。为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采用Smart PL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网络辟谣信息对社交媒体用户持续影响效应(CIE)的影响主要受7个因素的影响:辟谣信息的频次、辟谣响应速度、个体的自信水平、辟谣信息的详尽程度、辟谣信息的来源、定向推理动机和辟谣信息内容认知能力。这7个因素共同调节了社交媒体用户的知识修正全过程。其中,辟谣信息的来源、定向推理动机和辟谣信息内容认知能力3个因素对用户消除CIE的效果起到相对主导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辟谣信息 错误信息持续影响效应(CIE) 社交媒体用户 知识修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实证研究——以微信平台为例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侯 李佳纯 《现代情报》 CSSCI 2020年第3期169-177,共9页
[目的/意义]为研究中国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影响机制,为隐私设置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以微信活跃用户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隐私设置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 [目的/意义]为研究中国情境下社交媒体用户隐私设置行为的影响机制,为隐私设置功能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本文以微信活跃用户为研究对象,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构建了隐私设置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隐私设置行为主要受到隐私设置意愿和感知控制影响;隐私关注、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正向影响隐私设置意愿;感知易用性、信任、交互公平正向影响感知控制;隐私关注和感知易用性都正向影响感知有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用户 隐私设置行为 计划行为理论 技术接受模型 微信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交媒体用户“小号”使用行为定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程诗语 余来辉 《传媒论坛》 2022年第11期36-38,共3页
针对社交媒体平台普遍存在的“小号”现象,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运用半结构化访谈,质性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小号”使用行为与需求满足情况。发现社交媒体用户“小号”使用行为可分为匿名性参与、工具性使用、情感性表达和仪式性展演... 针对社交媒体平台普遍存在的“小号”现象,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运用半结构化访谈,质性探究社交媒体用户“小号”使用行为与需求满足情况。发现社交媒体用户“小号”使用行为可分为匿名性参与、工具性使用、情感性表达和仪式性展演四种类型,分别满足在公共领域“隐身”需求、“双号并行”便利需求、“情感树洞”倾诉需求以及“私我”网络表露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用户 “小号” 使用与满足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户跨社交媒体信息行为研究——概念界定、主题归类与未来展望
4
作者 毕达天 黄伟鑫 +1 位作者 王雨菲 王传清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15,共12页
[目的/意义]通过对过去10余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把握用户跨社交媒体信息行为研究的特征和不足,并提出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发展和理论突破提供助力。[方法/过程]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质量评估筛选文献,再通... [目的/意义]通过对过去10余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把握用户跨社交媒体信息行为研究的特征和不足,并提出值得关注的研究方向,为该领域的发展和理论突破提供助力。[方法/过程]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根据研究目的和质量评估筛选文献,再通过内容分析的方式从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和主题归类等方面进行总结整理。[结果/结论]用户跨社交媒体信息行为研究具有用户类型多样性、社交媒体异质性、信息线索一致性、行为模式协同性等概念内涵,理论基础聚焦在研究背景、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等维度,研究主题可归类为不同用户在不同社交媒体中的信息行为和同一用户在不同社交媒体中的信息行为。未来研究应当进一步扩展概念特征的外延,构建专有的理论模型和深挖其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信息行为 用户社交媒体信息行为 异质性 一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容生产及评论视角下的社交媒体关键用户识别 被引量:6
5
作者 安璐 周亦文 《现代情报》 CSSCI 2022年第10期3-14,共12页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关键用户识别有助于构建健康舆情环境。[方法/过程]构建内容生产者识别指标体系和内容评论者识别指标体系,利用层次聚类分别进行用户画像,并结合用户在两个识别体系中的用户画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知乎平... [目的/意义]社交媒体关键用户识别有助于构建健康舆情环境。[方法/过程]构建内容生产者识别指标体系和内容评论者识别指标体系,利用层次聚类分别进行用户画像,并结合用户在两个识别体系中的用户画像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然后,选择知乎平台中含“恐怖袭击”标签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结论]综合两个体系下用户画像结果,用户可划分为积极内容评论者、风险用户、高风险用户、中坚用户、潜在优质用户和优质用户。研究结果有助于舆情引导,维护社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用户识别 用户画像 社交媒体用户 内容生产者 内容评论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消费文化”视角的社交媒体“小众退潮者”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嘉仪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22年第1期61-75,共15页
以微信"朋友圈"的"小众退潮者"为例,文章从"消费文化"的理论视角出发,借助深度访谈的方式对14位减少/停止/从不使用"朋友圈"的微信用户进行调研,针对"为什么减少/停止/从不使用微信‘朋... 以微信"朋友圈"的"小众退潮者"为例,文章从"消费文化"的理论视角出发,借助深度访谈的方式对14位减少/停止/从不使用"朋友圈"的微信用户进行调研,针对"为什么减少/停止/从不使用微信‘朋友圈’"以及"减少/停止/从不使用微信‘朋友圈’对用户带来的影响"两个问题进行讨论,重点分析"消费文化"如何对"小众退潮者"的社交媒体使用心态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从FoMO到JoMO的社交媒体使用心态转变过程中,"消费"作为一种手段,由一种身份认同的构建手段转变成一种重塑生活的形式。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出发,微信"朋友圈"的"小众退潮者"行为动因大体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基于"晒消费"而建构起来的身份认同可能会对微信用户造成需要持续消费才能维持的经济压力和心理负担,加大他们的身份焦虑;二是消费信息过载,导致部分微信用户信息检索效率下降;三是微信"晒消费"的行为使部分用户产生社会比较的心理压力,部分用户通过退出使用"朋友圈"的行为来减少比较压力;四是商业广告"入侵"微信"朋友圈",激发了部分用户产生抵抗的心态和行为。从影响来看,远离社交媒体能帮助部分用户构筑一种新的消费生活,并促使用户重建真实社交形象,满足自我真实需求,获取个人真实认同。此外,结合深度访谈材料可以发现,关于从FoMO到JoMO的社交媒体使用心态转变现象分析,同样可以从传播心理学、流行文化、数字鸿沟等视角出发进行阐释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朋友圈” 社交媒体用户 FoMO JoMO 消费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使用倦怠的成因及对策
7
作者 杨沄瑛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第15期105-106,共2页
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社交媒体的频繁使用也带来社交媒体使用倦怠。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定义、社交媒体使用倦怠的成因以及用户产生社交媒体使用倦怠后会出现的心理及表现行为进行研究和总结,... 技术的发展使得社交媒体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是社交媒体的频繁使用也带来社交媒体使用倦怠。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定义、社交媒体使用倦怠的成因以及用户产生社交媒体使用倦怠后会出现的心理及表现行为进行研究和总结,并提出了在社交媒体使用倦怠影响下的媒体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倦怠 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视频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反复机理及优化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文韬 宋天骁 +2 位作者 唐思捷 钱鹏博 余艺凡 《现代情报》 CSSCI 2023年第12期51-62,共12页
[目的/意义]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对其用户的间歇性中辍行为进行全流程解构,研究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明晰弱关系社交媒体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流程、内在机理、发生规律,对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优化策略。[方法/过程]基于理性行为理论... [目的/意义]以抖音短视频为例,对其用户的间歇性中辍行为进行全流程解构,研究其行为的影响因素及规律,明晰弱关系社交媒体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流程、内在机理、发生规律,对相关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优化策略。[方法/过程]基于理性行为理论,结合相关文献构建模型;采用移动经验取样法获取抖音用户间歇性中辍行为的原始数据;利用PLS-SEM对数据进行模型验证,揭示影响因素之间的路径效应。[结果/结论]用户的间歇性中辍行为表现为“中辍—再次采纳—(中辍—再次采纳—……)中辍”这一循环往复的过程。其中感知成本、系统质量、群体规范刺激用户产生中辍意向,进而产生中辍行为;社交需求、感知愉悦性、转换障碍、群体规范刺激用户产生再次采纳意向,进而产生再次采纳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间歇性中辍行为 社交媒体用户 抖音 理性行为理论 移动经验取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