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婚礼的起源和演变 被引量:3
1
作者 秋浦 《云南社会科学》 1986年第6期45-50,共6页
关于婚礼,《礼记》中有一段话:“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婿亲御授,亲之也。出乎大门,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 关于婚礼,《礼记》中有一段话:“夫婚礼万世之始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男女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婿亲御授,亲之也。出乎大门,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所说的嫁从夫,夫死不嫁,夫死从子,认为这才合乎夫妻关系的准则,显然是阶级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但把婚礼说成是万世之始,则未免有些荒唐了。 实际上,婚礼不是从来就有的。占时的所谓吉、凶、宾、年、嘉五礼,其中吉礼又分为十二种,宾礼分为八种,凶礼、年礼各分为五种,嘉礼分为六种,这一切的礼,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郎 新娘 礼的起源 从妻居 男家 婚姻关系 男子 从夫居 个体婚 迎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的发展脉胳及其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姚伟钧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4期72-77,共2页
礼的发展脉胳及其价值姚伟钧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也使中国赢得了“礼义之邦”的美称。在传统中国,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冠婚丧祭,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 礼的发展脉胳及其价值姚伟钧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不仅培养了炎黄子孙高尚文雅、彬彬有礼的精神风貌,而且也使中国赢得了“礼义之邦”的美称。在传统中国,上自朝廷的军国大政,下至民间的冠婚丧祭,无不是在礼的规范下进行,礼成为社会生活最有权威的制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活 嫡长子继承 道德规范 伦理道德 表现形式 礼的起源 中国文化 孔子 脉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荀子思想中的礼、法、刑 被引量:2
3
作者 胡泽君 《河北学刊》 1986年第4期62-66,共5页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伟大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思想,就其思想体系讲,不是法家,而是儒家.他的思想体系中各类学科思想都很丰富,尤其着重从论“礼”出发,阐述法律理论、法律制度,以及国家制度,更具有前人所不及... 荀子是战国末期的伟大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思想,就其思想体系讲,不是法家,而是儒家.他的思想体系中各类学科思想都很丰富,尤其着重从论“礼”出发,阐述法律理论、法律制度,以及国家制度,更具有前人所不及的精到见解.他的隆礼重法的礼法观,对中国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封建法制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前期法家 韩非 与法 法观 新兴地主阶级 孔子 法律思想体系 度量分界 礼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先秦诸子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4
作者 黄茂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47-51,38,共6页
试论先秦诸子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黄茂林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上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而国家问题是诸子特别注目的课题之一。由于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不同,观察国家的角度和研究方法不... 试论先秦诸子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黄茂林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上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诸子百家探讨的问题十分广泛,而国家问题是诸子特别注目的课题之一。由于他们各自的政治主张不同,观察国家的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同,所以对国家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起源学说 先秦诸子 起源 墨子 历史唯心主义 自然状态 社会动乱 小生产者 中央集权 礼的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述论荀子“帝王之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宋绍光 《学海》 1998年第4期94-100,共7页
荀子一生的重要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98-238年之间。此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已经强大起来,尤其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后,地主阶级取得了政权,并运用连横政策极力兼并东方六国,秦统一中国的大局已定。荀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 荀子一生的重要活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98-238年之间。此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已经强大起来,尤其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后,地主阶级取得了政权,并运用连横政策极力兼并东方六国,秦统一中国的大局已定。荀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一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礼乐学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帝王之术 尚贤使能 述论 新兴地主阶级 为政者 士大夫 礼的起源 荀子·修身 长远利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