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时间银行养老的礼物交换逻辑与分歧廓清
1
作者 徐智华 王旭 《现代经济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至关重要。时间银行养老作为一种契合农村现状的养老模式,其内在的礼物交换逻辑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相契合,两者皆以信任为纽带,以道德性回礼义务为约束。目前学界对农村时间银行养老还存在理论分歧,... 乡村振兴背景下,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至关重要。时间银行养老作为一种契合农村现状的养老模式,其内在的礼物交换逻辑与农村社会的风土人情相契合,两者皆以信任为纽带,以道德性回礼义务为约束。目前学界对农村时间银行养老还存在理论分歧,如等时兑换引发投机行为、有偿性与志愿活动无偿性相悖以及非特定互助中动力缺失等误解。礼物交换理论可为分歧的澄清提供新思路,如对投机行为的误解是由于理性-非理性的判断标准差异;又如时间银行养老的有偿性被价值混融所消解,即便具有有偿性也应属于志愿活动的范畴;最后,缺乏动力的问题亦受到总体呈献的集体规则约束。分歧的澄清提高了农村时间银行养老的适切性并有助于其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农村互助养老 时间银行养老 礼物交换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医疗导向的经济激励与医生利他行为——基于礼物交换博弈实验
2
作者 李心言 刘文婷 +2 位作者 张悦 李倩 韩优莉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3,156,共13页
本文构建医生、患者、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间接互惠利他框架,设计价值医疗导向的质量激励模式,并以传统的数量激励模式为对照,运用礼物交换博弈实验检验不同激励模式下的互惠相容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激励模式与质量激... 本文构建医生、患者、管理者之间“委托-代理”关系下的间接互惠利他框架,设计价值医疗导向的质量激励模式,并以传统的数量激励模式为对照,运用礼物交换博弈实验检验不同激励模式下的互惠相容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量激励模式与质量激励模式下均存在互惠机制;质量激励模式具有促使医生、患者、管理者三方目标趋向统一的长期效应,更有利于实现互惠利他和激励相容;质量激励模式对利他程度较高的医生群体具有更强的激励效应。本研究为价值医疗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思路,也为构建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医生薪酬制度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激励 互惠 礼物交换博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信息、产出风险与劳资互惠行为——基于礼物交换博弈的实验研究
3
作者 赵俊 董志强 佘哲 《南方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115,共19页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和产出风险是道德风险问题的核心。标准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通过薪酬激励设计解决风险共担问题;但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互惠动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风险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外生产出冲击会降低委托...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和产出风险是道德风险问题的核心。标准委托代理理论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通过薪酬激励设计解决风险共担问题;但行为经济学研究发现互惠动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风险问题。已有研究发现外生产出冲击会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互惠动机,但鲜有实验研究考察产出风险是内生可控的情形。文章基于经典的两阶段礼物交换博弈实验,探讨内生产出风险和努力不可观察对雇佣双方互惠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努力可观察时,存在内生产出风险未显著影响雇主的工资决策,但促使员工提高努力水平;当存在内生产出风险且努力不可观察时,雇主显著提高员工工资,员工的努力水平与努力可观察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内生产出风险增加雇佣双方的互惠动机,努力不可观察降低互惠动机,降低员工努力水平。面对努力不可观察但产出风险内生可控的情形,雇主采用高工资策略激励员工,可以部分缓解努力不可观察所带来的道德风险问题,促使员工将努力程度维持在较高水平。文章的结论有助于深化理解内生产出风险对互惠动机和激励设计的影响,对企业薪酬管理制度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出风险 努力不可观察 互惠行为 礼物交换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塞尔·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对民俗体育的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冯强 涂传飞 熊晓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19,共5页
莫斯的礼物交换理论对反思民俗体育研究和发展实践具有启发意义。民俗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总体呈献体系,民俗体育的功能主要有教育功能、经济功能、建构社会关系功能、心理认同功能及建构社会秩序的功能。因此,要综合化发展民俗体育。
关键词 马塞尔·莫斯 礼物交换理论 总体呈献体系 民俗体育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劳动、礼物交换与网络消费——中国网络直播经济研究反思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宇 杨素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3-101,共9页
近年来,中国学者主要围绕网络直播的文化形态、亲密关系、情感劳动、直播主体、带货营销等主题展开讨论。从经济视角出发,网络直播的研究囊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重要环节,并且聚焦数字劳动的生产与分配、互动交往中的礼物交换... 近年来,中国学者主要围绕网络直播的文化形态、亲密关系、情感劳动、直播主体、带货营销等主题展开讨论。从经济视角出发,网络直播的研究囊括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重要环节,并且聚焦数字劳动的生产与分配、互动交往中的礼物交换、网络营销与消费促进中的社会关联三大方面。对网络直播经济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然有待于通过不同学科理论之间的相互借鉴,尤其是在注重实证数据和民族志案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该领域理论分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经济 数字劳动 礼物交换 网络消费 民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的礼物交换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指挥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0-95,共6页
在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确立起了以礼物交换为核心的外交体系。近东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大国势力范围的边界、宫廷控制社会财富,造就了大国间繁盛的礼物交换。礼物交换本质上是披着礼物外衣的商品贸易。在礼物交换中,近东大国采取了... 在阿马尔那时代,近东大国确立起了以礼物交换为核心的外交体系。近东地区的资源分布不均、大国势力范围的边界、宫廷控制社会财富,造就了大国间繁盛的礼物交换。礼物交换本质上是披着礼物外衣的商品贸易。在礼物交换中,近东大国采取了拖欠策略,来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在礼物交换博弈中,拖欠只是大国间的小摩擦,不会动摇阿马尔那时代礼物交换体系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马尔那时代 近东 大国 礼物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惩罚、奖励与合作行为——基于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骆欣庆 刘剑锋 谢骏杰 《经济与管理》 CSSCI 2019年第3期26-35,共10页
引入惩罚和奖励机制的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研究惩罚和奖励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进而判断利用惩罚和奖励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预期激励效果。通过基准实验局、惩罚实验局、奖励实验局、惩罚奖励实验局四种不同实验的对比分析,证实了惩罚... 引入惩罚和奖励机制的礼物交换博弈实验,研究惩罚和奖励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进而判断利用惩罚和奖励是否真的可以达到预期激励效果。通过基准实验局、惩罚实验局、奖励实验局、惩罚奖励实验局四种不同实验的对比分析,证实了惩罚和奖励确实影响人们的合作行为。研究发现: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企业拥有惩罚权利时,更愿意提供较高的工资;相比于单纯的惩罚或奖励机制,同时拥有惩罚和奖励双重机制时,企业提供的工资水平对工人的努力程度影响更大。从工人的角度来说,存在惩罚和奖励双重机制时,工人提供的努力程度对工人的收益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惩罚 奖励 合作行为 礼物交换博弈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雇佣关系中互惠的触发机制和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礼物交换实验结果的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武志伟 殷明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9-101,共13页
劳动力市场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隐性互惠偏好能够导致雇佣关系中互惠行为的发生,但现有文献缺乏对这种互惠行为触发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双边礼物交换实验检验了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中互惠的触发机制以及影响互惠关系的因素... 劳动力市场中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隐性互惠偏好能够导致雇佣关系中互惠行为的发生,但现有文献缺乏对这种互惠行为触发条件和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双边礼物交换实验检验了劳动力市场雇佣关系中互惠的触发机制以及影响互惠关系的因素,并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着稳健的互惠行为倾向,但在不同条件下双方的互惠程度存在差异;损失风险下雇佣双方互惠的触发需要二重条件,既需要赠礼水平的提高,也需要互惠能够提高自身收益;雇主和雇员交流的效率会影响互惠程度的变化;重新匹配有利于雇主和雇员在新的雇佣环境中采取更为主动的互惠行为;雇员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于互惠程度的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本研究拓展了劳动雇佣关系中关于互惠行为的学术探讨边界,研究结论丰富了劳动雇佣关系和互惠偏好理论方面的相关文献,对于通过互惠机制解决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摩擦问题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雇佣关系 互惠 触发机制 礼物交换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需要、礼物交换与自愿性雇员福利
9
作者 史振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5-79,共5页
交换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现象。雇佣关系既是经济交换关系也是社会交换关系,又经常被描述为礼物交换关系。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考察人的需要、福利及礼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雇主为雇员提供自愿性雇员福利项目以满足雇员... 交换是经济社会生活中最基本和最普遍的现象。雇佣关系既是经济交换关系也是社会交换关系,又经常被描述为礼物交换关系。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考察人的需要、福利及礼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明,雇主为雇员提供自愿性雇员福利项目以满足雇员的不同福利需求,能够在雇主与雇员之间建立和维系以互惠为基础的礼物交换关系,从而发挥雇员福利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多样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需要 礼物交换 自愿性雇员福利 雇佣关系 互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营爱情:大学生情侣礼物交换的实践逻辑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大为 郭瑞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0-46,共7页
大学生恋爱问题近来引起热议,关注点主要聚焦在所衍生的负面结果,对于过程少有涉及。作为主观意义的客观化呈现,礼物是研究情感性议题的媒介,是社会科学分析人际关系互动过程的经典路径。对大学生情侣礼物交换实践进行追踪调查,运用扎... 大学生恋爱问题近来引起热议,关注点主要聚焦在所衍生的负面结果,对于过程少有涉及。作为主观意义的客观化呈现,礼物是研究情感性议题的媒介,是社会科学分析人际关系互动过程的经典路径。对大学生情侣礼物交换实践进行追踪调查,运用扎根理论编码方式进行资料分析,梳理出大学生恋爱不同阶段礼物交换方式中的策略性考量和象征意义建构,超越工具与价值的二元框架,将主观象征意义和客观交换功能的差距进行机制分析,过程化呈现恋爱关系的生产与维系,试图揭示消费主义社会中亲密关系构成的现实境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恋爱关系 礼物交换 实践逻辑 象征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群体的数字交往与新礼俗建构:微信礼物的交换机制研究
11
作者 陈爽 梁思璇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81,共11页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社交平台依托技术可供性深刻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礼俗观念与交往实践。以“微信礼物”为代表的平台化赠礼实践,借助界面交互设计、智能算法推荐与自动化服务系统等技术架构,展现出双重逻辑:一方面,平台的规则逻辑与技术...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社交平台依托技术可供性深刻影响了青年群体的礼俗观念与交往实践。以“微信礼物”为代表的平台化赠礼实践,借助界面交互设计、智能算法推荐与自动化服务系统等技术架构,展现出双重逻辑:一方面,平台的规则逻辑与技术架构建构了新的交换规则,并最终指向社会文化机制与互动方式的深刻变革;另一方面,平台化赠礼是数字媒介逻辑与传统礼俗观念的协商融合,使青年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跳脱出传统仪式框架下的礼俗重负、债务枷锁与社交压力,并催生出轻量化、符号化与游戏化的数字交往模式。而这种深度嵌入熟人社交网络的数字化实践,实质上是技术逻辑与文化惯习的动态协商过程。这不仅为理解青年数字社交提供了新路径,更揭示了平台社会中社会关系技术化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信礼物 礼物交换 社交平台 数字交往 青年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关系与地方宗教:当代华北多村落的仪式联合 被引量:8
12
作者 徐天基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39,共7页
基于华北多村落仪式联合的民族志研究,本文主张以村落间礼物交换及关系生产的视角重新界定地方宗教,即将礼物交换、关系的生产视作华北民众宗教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此种关系/往来的模式主导着村际关系的维系和调整,也是地方宗教尤其是... 基于华北多村落仪式联合的民族志研究,本文主张以村落间礼物交换及关系生产的视角重新界定地方宗教,即将礼物交换、关系的生产视作华北民众宗教生活的一种基本形式。此种关系/往来的模式主导着村际关系的维系和调整,也是地方宗教尤其是多村落仪式联合形成的前提和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宗教 多村落的仪式联合 礼物交换 关系的生产 礼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交际的符号修辞及其表意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星植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3-60,共8页
"符号修辞"可以作为礼物符号表意特征的观察窗口。仪式性与交际性礼物表意过程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修辞主型:前者以符号明喻与符号曲喻为主;后者以符号转喻与符号提喻为主。两类修辞主型的存在使得仪式性/交际性礼物符号呈现... "符号修辞"可以作为礼物符号表意特征的观察窗口。仪式性与交际性礼物表意过程中存在着两类不同的修辞主型:前者以符号明喻与符号曲喻为主;后者以符号转喻与符号提喻为主。两类修辞主型的存在使得仪式性/交际性礼物符号呈现着截然不同的表意特征及其功能:仪式性礼物符号偏重于文化社群共有的象征意义,礼物表意为仪式的文化认同感的建构功能服务;交际性礼物符号转向其自身的实用价值,礼物表意则以人际关系中互惠式的"功利性目的"之达成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修辞 礼物交换 修辞主型 表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殖民地时代北美东部林地印第安人与白人礼物互赠活动及其意义
14
作者 梁立佳 赵文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4期262-266,共5页
交换礼物是印第安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殖民地时代,随着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交流的深入,双方创造出一些彼此都能够接受的礼仪,赋予其"共同意义"。印第安文化中的礼物赠予习俗逐渐为殖民地白人接受,成为双方交往的重要礼... 交换礼物是印第安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美殖民地时代,随着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交流的深入,双方创造出一些彼此都能够接受的礼仪,赋予其"共同意义"。印第安文化中的礼物赠予习俗逐渐为殖民地白人接受,成为双方交往的重要礼节。这种礼物互赠活动不仅有助于双方文化交流规模的扩大,而且对双方关系后来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文化 印第安人 北美 白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贿赂与关系:布迪厄的社会资本再思考 被引量:5
15
作者 司马雅伦 郭慧玲 熊春文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9-91,共13页
布迪厄探索包括各种资本间的转化在内的实践经济学的努力是极富洞见的,但同时这种探索却建立在了一组界定相互矛盾的不同资本的基础上。在这里,我将尝试鉴定符号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这四种资本的核心意义,并通过思考礼... 布迪厄探索包括各种资本间的转化在内的实践经济学的努力是极富洞见的,但同时这种探索却建立在了一组界定相互矛盾的不同资本的基础上。在这里,我将尝试鉴定符号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这四种资本的核心意义,并通过思考礼物或贿赂等交换形式的社会建构来考察各种资本间相互转化的实践过程。文章的探讨建立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地研究和已发表的礼物交换相关著作的回顾的基础上。通过考察可以发现,礼物和贿赂的界线并不在于交换是否有工具性动机,而在于能否有效地赠送一个东西,使它被认为是把发展和保持一种社会关系而不是获得短期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基于这种探讨的需要,文章考察了香港企业家的投资策略背景下的关系这个中国概念。在对现存政治系统很大程度上不信任的情况下,这些企业家们更多地选择了通过培养社会关系来建立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资本转换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地区 关系 外国投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价值交换理论的人力资本培训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芳兵 孙健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9-40,共2页
在对组织实施人力资本培训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应该按照经济交换的方式从绝对的成本收益方面考虑。但国外一些学者从相反的礼物交换角度考虑,认为应该淡化成本收益,从而用情感约束员工。鉴于以上角度,为了验证组织在实施人力资本培训中... 在对组织实施人力资本培训的研究中,有学者认为应该按照经济交换的方式从绝对的成本收益方面考虑。但国外一些学者从相反的礼物交换角度考虑,认为应该淡化成本收益,从而用情感约束员工。鉴于以上角度,为了验证组织在实施人力资本培训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本文提出了全新的价值交换理论,从该理论模式入手,运用对比方法分析其与上述两种理论的不同之处,并指出采用这种理论指导有何特点,并会产生何种影响,从而对我国在人力资本培训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礼物交换 价值交换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承与变迁:一个苗族村庄礼物流动的人类学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韦志均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26,共5页
根据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某苗族村庄L村的田野调查,收集该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婚礼、葬礼、满月、乔迁、打同年等重大仪式活动的礼物交换记录账本,并参与观察L村仪式活动和进行人物访谈,从中笔者发现,L村二十多年来礼物形式和流... 根据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某苗族村庄L村的田野调查,收集该村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婚礼、葬礼、满月、乔迁、打同年等重大仪式活动的礼物交换记录账本,并参与观察L村仪式活动和进行人物访谈,从中笔者发现,L村二十多年来礼物形式和流动体系在形势和内容上经历了很大变化,交换网络因交通工具的发展在不断扩大,交换的礼物内容因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实物不断被现金所代替,但是礼物交换的核心意义不变,它是维系L村不同个体之间关系以及L村与周边村庄关系的重要纽带,它体现了邻里守望与相互帮助的精神,体现L村人的生活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苗族 村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研究与物的崛起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眉钧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5-102,共8页
礼物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礼物研究引发了人们在礼物交换中对复杂的物我关系、社会交往、主体与客体边界、文化象征、人性基石等话题的深刻思考。与此同时,物脱颖而出,从以心役物到与物为春,物体现出主导性和能动性特点,不断追求... 礼物是物质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礼物研究引发了人们在礼物交换中对复杂的物我关系、社会交往、主体与客体边界、文化象征、人性基石等话题的深刻思考。与此同时,物脱颖而出,从以心役物到与物为春,物体现出主导性和能动性特点,不断追求物与人,物性与人性的动态平衡。物在礼物交换的过程中不但凝聚了整体交往、道德情感等社会的一整套生活方式,同时也形成物质文化中物自身从出场到崛起的轨迹,与当今文化现象不断交织叠合、辨析与互动,不断丰富以物为核心的礼物研究的当代动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人性 物质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供给的制度设计——以公共物品属性与交换模式的交互为视角 被引量:3
19
作者 曾凤辰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6-64,共9页
不可分性是公共物品的实质。受拥挤影响的相对效用需要控制消费规模以维持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在契约式与礼物式交换模式下所起的作用不同,制度设计也应有别。知识异质性的引入会修正、完善契约模式下的制度设计。契约模式避开偏好... 不可分性是公共物品的实质。受拥挤影响的相对效用需要控制消费规模以维持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在契约式与礼物式交换模式下所起的作用不同,制度设计也应有别。知识异质性的引入会修正、完善契约模式下的制度设计。契约模式避开偏好显示难题,却始终要面对复制技术制造的排他挑战。反对法定产权不可或缺的自生自发秩序理论由于没有考虑到信息悖论而使其说服力遭到削弱。知识产权的"垄断"成本不应包括租值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供给 不可分性 相对效用 偏好显示 契约式/礼物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力回报的义务——论收受礼金行为的性质及规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烁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2-128,F0003,共8页
礼物是公权力外公民自发组织社会的工具,是社会的必然存在。礼物并非不需回报的馈赠,而是蕴含着回报的义务。接受礼物即认可了回报的义务,这是礼物交换的根本。中国的礼物交换建立在人情的基础之上,是发展和维持人情的手段。感情交往的... 礼物是公权力外公民自发组织社会的工具,是社会的必然存在。礼物并非不需回报的馈赠,而是蕴含着回报的义务。接受礼物即认可了回报的义务,这是礼物交换的根本。中国的礼物交换建立在人情的基础之上,是发展和维持人情的手段。感情交往的礼尚往来是表达性礼物交换,权钱交易的受贿行为是实用性礼物交换。而收受礼金的行为则是用表达性礼物交换的形式来进行实用性礼物交换的实质的混合性礼物交换。收受礼金意味着国家工作人员接受权力回报的义务,本质为权钱交易,笔者认为应当作为犯罪处理。对其较为合适的刑法规制方式为增设收受礼金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交换 反腐败 收受礼金 受贿 刑法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