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礼情司法”模式及启示——以清代基层司法判牍为材料 被引量:3
1
作者 任海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68,共8页
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研究发现,清代基层司法官员不是依据法律、判例判决案件,而是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这种"礼情司法"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传统文化、司法体制、社会结构、法官知识... 通过对242个真实判例研究发现,清代基层司法官员不是依据法律、判例判决案件,而是依靠"礼(儒家伦理)、情(案情、常理)"来断案。这种"礼情司法"模式的形成并不是偶然的,它与传统文化、司法体制、社会结构、法官知识结构、民众素质有密切联系,这五大因素决定了当时的司法不可能过多引用律文法条判案。"礼情司法"模式有利于化解矛盾、实现国家解决纠纷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基层司法 州县判牍 礼情司法 司法结构 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