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礼县—罗家堡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兼论1654年礼县8级地震孕震机制
被引量:
34
1
作者
杨晓平
冯希杰
+5 位作者
黄雄南
宋方敏
李高阳
陈献程
张玲
黄伟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4-519,共16页
1654年7月21日甘肃省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复杂的构造几何特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向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为一条北东...
1654年7月21日甘肃省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复杂的构造几何特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向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为一条北东东向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错断了含有仰韶文化红色陶瓷片的一级阶地堆积物,阶地面上断层陡坎高约1.5m.沿断裂带发现冲沟的左旋位错量为3~10m,晚更新世黄土中残留的断层陡坎高4.5~8m.其中两条冲沟中发现裂点,高3.5~3.9m,距断层陡坎的距离为16m.礼县—盐关—罗家堡—天水镇一带发育大量的滑坡,长轴走向与礼县—罗家堡断裂一致,滑坡体后缘、侧壁陡峭,出露晚第四纪黄土,鲜有植被覆盖.礼县—罗家堡断裂为1654年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受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被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和岷县—宕昌断裂围限的礼县次级地块向南东滑动可能导致了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生.断裂北、南两侧地壳电性结构的差异为强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构造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县8级地震
活动断裂
地震
破裂
发震构造
南北
地震
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54年甘肃礼县8级地震发震断裂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晨爽
张元生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0-217,243,共9页
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区地处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发育多条活动断裂。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黄土覆盖区,距今约370年,受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地表破裂带和次生灾害现在已经难以分辨。为此,文章...
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区地处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发育多条活动断裂。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黄土覆盖区,距今约370年,受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地表破裂带和次生灾害现在已经难以分辨。为此,文章收集整理了1970年以来的地震台网和流动台网观测资料,基于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经过联合反演计算,研究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根据岷县—礼县—两当一线的小震活动分布,推测存在“岷县—礼县—两当断裂”,可能是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但仍需野外地质工作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县8级地震
地震
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发震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礼县—罗家堡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兼论1654年礼县8级地震孕震机制
被引量:
34
1
作者
杨晓平
冯希杰
黄雄南
宋方敏
李高阳
陈献程
张玲
黄伟亮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陕西省地震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4-519,共16页
基金
编制活动断层探察相关标准的研究(201308001)和特大地震危险区评估及灾情快速获取关键技术研发(2012BAK15B01-02)共同资助
文摘
1654年7月21日甘肃省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南北地震带的中北段,该地区的构造变形和构造活动与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密切相关,复杂的构造几何特征主要受控于东昆仑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和一系列北东向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为一条北东东向的左旋走滑活动断裂,错断了含有仰韶文化红色陶瓷片的一级阶地堆积物,阶地面上断层陡坎高约1.5m.沿断裂带发现冲沟的左旋位错量为3~10m,晚更新世黄土中残留的断层陡坎高4.5~8m.其中两条冲沟中发现裂点,高3.5~3.9m,距断层陡坎的距离为16m.礼县—盐关—罗家堡—天水镇一带发育大量的滑坡,长轴走向与礼县—罗家堡断裂一致,滑坡体后缘、侧壁陡峭,出露晚第四纪黄土,鲜有植被覆盖.礼县—罗家堡断裂为1654年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综合分析认为,受青藏高原向北东方向的扩展,被西秦岭北缘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和岷县—宕昌断裂围限的礼县次级地块向南东滑动可能导致了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生.断裂北、南两侧地壳电性结构的差异为强震的孕育提供了深部构造条件.
关键词
礼县8级地震
活动断裂
地震
破裂
发震构造
南北
地震
带
Keywords
Lixian M
8
.0 earthquake
Active fault
Seismic fracture
Seismogenic structure
South-North seismic belt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1654年甘肃礼县8级地震发震断裂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杨晨爽
张元生
张波
机构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甘肃兰州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出处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0-217,243,共9页
基金
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21ZD4FA011)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XH20060)。
文摘
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区地处新构造活动强烈的青藏高原东北缘,位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发育多条活动断裂。礼县8级地震发生在黄土覆盖区,距今约370年,受自然侵蚀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其地表破裂带和次生灾害现在已经难以分辨。为此,文章收集整理了1970年以来的地震台网和流动台网观测资料,基于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经过联合反演计算,研究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根据岷县—礼县—两当一线的小震活动分布,推测存在“岷县—礼县—两当断裂”,可能是1654年礼县8级地震的发震断裂,但仍需野外地质工作的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礼县8级地震
地震
层析成像
三维速度结构
发震断层
Keywords
Lixian M
8
earthquake
seismic tom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velocity structure
seismogenic fault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礼县—罗家堡断裂晚第四纪活动特征:兼论1654年礼县8级地震孕震机制
杨晓平
冯希杰
黄雄南
宋方敏
李高阳
陈献程
张玲
黄伟亮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1654年甘肃礼县8级地震发震断裂研究
杨晨爽
张元生
张波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