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改造礼俗思想——以国民政府时期陈果夫的相关论述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湛晓白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6,共14页
礼俗是考察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国民党政要陈果夫,在国民政府时期发表了大量有关礼俗改造的著述和言论,为我们认识礼俗互动的近代形态提供了个案。作为"标准党人",陈果夫礼俗改造的设想首先是官方本位的——他试图... 礼俗是考察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国民党政要陈果夫,在国民政府时期发表了大量有关礼俗改造的著述和言论,为我们认识礼俗互动的近代形态提供了个案。作为"标准党人",陈果夫礼俗改造的设想首先是官方本位的——他试图最大限度地利用礼俗的社会教化和意识形态功能,以日常政治的方式配合新生活运动,参与国民党三民主义儒家化意识形态的建构;然而,另一方面,由于教育经历、从政经验及其所信奉的"中体西用"文化观等原因,陈果夫的礼俗观又相当"接地气",他对民间信仰和风俗的价值认同远大于批判,对民众的非理性精神需求有着充分的共情。对礼俗政治文化功能的积极利用和改造,使他区别于一般知识界的启蒙思路,而礼俗改造中坚定的民众立场,又使他与主流政治话语有所分殊,这正是陈果夫礼俗观的个性所在。就实际功效而言,在以社会整合和政治动员为急务的民族国家建构时代,陈氏的礼俗改造计划因现实针对性不强不可避免地被边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俗改造:国民政府时期 陈果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教育社研究》
2
作者 周慧梅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0,共1页
本书是中国社会教育社的专题研究。该社为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界的专业学术社团,1931年12月成立,事业开展集中在1932—1937年,1947年复社。该书援引大量第一手档案资料,从中国社会教育社社务活动入手,具体考察了民国社会各界对社会教育决... 本书是中国社会教育社的专题研究。该社为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界的专业学术社团,1931年12月成立,事业开展集中在1932—1937年,1947年复社。该书援引大量第一手档案资料,从中国社会教育社社务活动入手,具体考察了民国社会各界对社会教育决策的参与及其影响,以及政府与民国社团、各学术社团之间的博弈关系,以此观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学术社团与政府教育权力布局的演变态势。本书突破既往学术社团研究中‘国家—民间社会’框架,对参与中国社会教育社的人物和活动、其时政治、学术和教育中的权力关系进行梳理,得出如下结论:该社为政学两界提供了一个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诠释、转换平台,训政、党治文化、地方自治、新生活运动、保甲运动、新县制、总理诞辰纪念等被轮番嵌入社会教育,由此,社会教育由普通意义上的教育改造运动升华为社会改造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教育 中国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新生活运动 学术社团 社会改造运动 民国时期 国家话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