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绝地天通”到“感而遂通”:感通观念的起源及嬗变 被引量:1
1
作者 董春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147,共9页
“感通”作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人们多从《系辞传》中的“感而遂通”一词展开阐述。而这一观念之源头最早可追溯至上古之际,颛顼为扭转“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之弊而“绝地天通”,至此有了人神之别,由此方有“感通”之需求,这一... “感通”作为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观念,人们多从《系辞传》中的“感而遂通”一词展开阐述。而这一观念之源头最早可追溯至上古之际,颛顼为扭转“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之弊而“绝地天通”,至此有了人神之别,由此方有“感通”之需求,这一时期感通的对象及实现依据均依赖于神秘的鬼神。至三代之际,随着人类理性的启蒙,人与神的感通方式和内涵都发生了转变,虽然这一时期“感通”所采用的是祭祀及巫卜等种种手段,但是人之德性的重要作用开始凸显。而到春秋战国之际,“感通”在《易传》中方作为一个哲学观念正式出现,随着后世学者的诠释而被赋予宇宙论、本体论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通 绝地天通 礼乐占卜 感而遂通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