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人工储层示踪试验研究
1
作者 朱贵麟 刘东林 +7 位作者 周殷竹 边超 曹月婷 冯庆达 张林友 许文豪 牛兆轩 邓志辉 《中国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6-424,共9页
【研究目的】干热岩是一种清洁、储量巨大的地热资源,从2019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持续实施中国首例干热岩发电并网工程。干热岩储层致密,需压裂形成一定渗透性的连通缝网,形成容纳一定规模换热、导水储层,但高温硬岩人工储... 【研究目的】干热岩是一种清洁、储量巨大的地热资源,从2019年开始,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持续实施中国首例干热岩发电并网工程。干热岩储层致密,需压裂形成一定渗透性的连通缝网,形成容纳一定规模换热、导水储层,但高温硬岩人工储层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方法】人工储层的成功建造和井间有效连通是干热岩成功开发的核心,示踪试验是研究上述问题、刻画储层水文地质条件的有效手段,本文以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试采场地为研究对象,选取荧光素钠、溴化钠作为示踪剂,分别在规模压裂改造前后开展示踪试验。【研究结果】规模压裂改造前示踪剂回收率、换热体积等均较低,改造后储层裂缝更复杂,储层连通性更好,示踪剂回收率达到14.14%,裂缝换热体积增大至27倍,裂隙相对均质,有效减少了热突破风险。【结论】示踪实验可以定量化评价干热岩人工储层压裂改造效果,研究成果对于干热岩示踪试验的开展和高温硬岩热储的科学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示踪试验 压裂改造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共和盆地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含水层区域注浆改造浆液扩散范围现场示踪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郭艳 桂和荣 +10 位作者 洪荒 陈永青 孙晓宇 胡荣杰 郭祥东 赵群 戴亚男 余浩 李俊 孙亮 高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45-2056,共12页
近年来,为解放底板高承压灰岩水上煤炭资源,华北煤田普遍采用地面定向钻技术,对太原组薄层灰岩进行区域性注浆加固改造(习称“底板区域治理”),以全面封堵灰岩岩溶裂隙并阻断垂向导水通道。该技术中,与浆液扩散范围(半径)密切相关的“... 近年来,为解放底板高承压灰岩水上煤炭资源,华北煤田普遍采用地面定向钻技术,对太原组薄层灰岩进行区域性注浆加固改造(习称“底板区域治理”),以全面封堵灰岩岩溶裂隙并阻断垂向导水通道。该技术中,与浆液扩散范围(半径)密切相关的“水平分支孔”孔间距设计问题,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皖北矿区底板区域注浆工程量大,特别是深部资源开采,将有数十亿元的注浆工程,有必要查清浆液扩散范围真实数据。为此,以皖北矿区恒源煤矿为研究基地,依托Ⅱ63采区底板区域治理工程,设计并实施浆液扩散范围示踪试验,在中间的水平分支孔(Z8-7)投放荧光剂(示踪剂),在两侧的水平分支孔(Z8-6、Z8-8)以及交叉分支检测孔(Z8JC)取岩屑样鉴别荧光水泥,以获得浆液扩散范围,进而在浆液扩散影响因素分析基础上,构建恒源煤矿底板区域注浆治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结果表明:①综合岩屑现场及室内鉴别结果分析,获得恒源煤矿Ⅱ63采区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为38.3~44.0 m,且水泥分布密集区在水平分支孔浆液扩散范围30 m以内,该区域内注浆效果最佳。②通过现场岩屑快速鉴别与室内岩屑精准鉴别,取得的浆液扩散范围基本一致,证明了荧光示踪浆液扩散范围的有效性。③通过对比分析,认为在计算参数、边界约束等符合实际注浆工况条件下,浆液扩散范围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示踪试验实测结果较为接近。④利用示踪试验过程中的压水试验及注浆参数、钻遇构造及水文地质响应等数据,考虑重力、构造、地下水径流等因素影响,借助SPSS非线性拟合软件,得到恒源煤矿Ⅱ63采区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⑤基于恒源煤矿受注层实际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拟合的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得出Ⅱ63采区Z8场地浆液扩散范围为37.8~42.9 m,与浆液扩散范围示踪试验实测结果相近,计算公式可在类似条件下推广应用。本次煤矿底板区域注浆浆液扩散范围现场示踪工程试验,不仅取得了浆液扩散范围的真实数据,而且阐明了浆液扩散与多种地质、水文地质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超深、超长定向钻注浆浆液扩散机理,构建了浆液扩散范围计算公式,为类似条件下底板区域治理工程水平分支孔孔间距的合理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区域治理 浆液扩散范围 示踪试验 浆液扩散计算公式 皖北矿区恒源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渗透性演化的示踪试验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伟豪 刘金辉 +4 位作者 阳奕汉 王如意 梁大业 闫学锐 何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2,共11页
铀资源既是核军工基石又是核电发展的粮仓,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与大力发展核电的时代,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地浸采铀的运行,矿层堵塞、铀浸出量下降等问题逐渐浮现。为探明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渗透性的... 铀资源既是核军工基石又是核电发展的粮仓,在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与大力发展核电的时代,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随着内蒙古巴彦乌拉铀矿地浸采铀的运行,矿层堵塞、铀浸出量下降等问题逐渐浮现。为探明地浸采铀过程中含矿层渗透性的演化特征,在巴彦乌拉铀矿床C10采区某试验单元开展了井间示踪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浸一年后含矿层砂岩孔隙度与渗透性降低,其原因与含矿层砂岩孔隙发生堵塞有关。地浸二年后各方向渗流通道溶浸液流速较地浸一年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下降幅度相较于前一年更大。但在试验单元三个渗流方向即KZ13238-KC13036、KZ13238-KC13038和KZ13238-KC13438方向均产生了优势渗流通道。表明随着采区的运行,含矿层孔隙堵塞情况日益严重,含矿层渗透性不断降低。研究结果可以为地浸中含矿层渗透性演化特征提供示踪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浸采铀 渗透性 演化特征 井间示踪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示踪试验分析隧道和岩溶泉的水力联系及介质特征——以关山隧道为例
4
作者 姚莎莎 张毅 +4 位作者 王新文 李先恒 许江坤 郭发贵 蒙彦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文章以关山隧道入口周围的岩溶泉及落水洞为研究对象,以钼酸铵为示踪剂进行落水洞与下降泉之间的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点与两处接收点均存在水力联系,示踪试验浓度曲线显示1#取样点的通道比较单一且与投放点的水力联系较好,2#取样点... 文章以关山隧道入口周围的岩溶泉及落水洞为研究对象,以钼酸铵为示踪剂进行落水洞与下降泉之间的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点与两处接收点均存在水力联系,示踪试验浓度曲线显示1#取样点的通道比较单一且与投放点的水力联系较好,2#取样点的通道比较复杂,与投放点之间的渗流途径较长、水力梯度较大,可能存在小型水池或溶潭;分别利用经验公式和Qtracer2软件计算回收率,两处接收点的回收率结果均较低,投放点与接收点之间可能存在更大的支流或者示踪区存在双层岩溶含水系统,地下水流向了更深层的岩溶含水层;结合隧道高程,判断处于低位的隧道存在涌水风险并有可能对岩溶泉产生不良影响。对比两种回收率计算方法,经验公式简便易算,但在示踪剂浓度低、地下水流量小的情况下误差较大,而Qtracer2软件通过对浓度和体积进行积分,克服经验公式缺点,计算结果更精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示踪试验 钼酸铵 回收率 Qtracer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示踪试验求解岩溶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被引量:45
5
作者 鲁程鹏 束龙仓 +3 位作者 苑利波 张蓉蓉 黄币娟 王彬彬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17-721,共5页
示踪试验作为重要的水文地质试验,长久以来以探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测定地下水流速为主要目标。针对岩溶地区地下水流速较快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对流稀释作用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导率与溶质浓度的正相关关系,可方便准确地计算示踪试验... 示踪试验作为重要的水文地质试验,长久以来以探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测定地下水流速为主要目标。针对岩溶地区地下水流速较快的特点,提出了一套基于对流稀释作用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导率与溶质浓度的正相关关系,可方便准确地计算示踪试验投源井的天然径流量和地下水中示踪剂的背景浓度。根据后寨地下河流域陈旗典型试验区的计算成果,投源井的天然径流量为0.241 4 m3/min,辅以必要的水文地质调查,即可估算地下水流速以及含水层的渗透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天然径流量 对流稀释 水文地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技术在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岩口落水洞至姜家泉段为例 被引量:70
6
作者 杨平恒 罗鉴银 +2 位作者 彭稳 夏凯生 林玉石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5-220,共6页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 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自动化荧光仪、人工取样和放置活性炭的方法,对青木关地下河系统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姜家泉是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主要出口,岩口落水洞投放的示踪剂在姜家泉的回收量为93.9%,初现时间为33.3h,地下水最大视流速为222.2m/h,平均视流速为176.6m/h,众数视流速为172.1m/h,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紊流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极不均匀,可能有规模较大且无岔道的岩溶管道存在;(2)岩口落水洞与大木水窝泉、纸厂泉没有直接的水力联系,出口姜家泉与纸厂泉也无直接的水力联系;(3)野外自动化荧光仪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携带方便,大大节约了试验成本,在我国西南岩溶区的地下水示踪试验中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技术 示踪试验 野外自动化荧光仪 青木关地下河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王开然 姜光辉 +3 位作者 郭芳 周文亮 陈国富 梁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54-459,共6页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 为查明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在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取样并采用高分辨率野外荧光仪,对桂林东区峰林平原区投放的示踪剂荧光素钠的接收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峰林平原区地下水的出露比较多,主要以沟渠、湖塘、民井等为主,其中1号点初现时间为第22天,最大视流速为19.5 m/d,平均视流速4.9 m/d,说明本试验段内地下径流为典型的面状流态,岩溶含水介质比较均匀。峰林平原区岩溶含水层结构岩溶化程度很高,呈网络状,存在统一的地下水位,岩溶发育较均一,同时也存在较大的裂隙甚至较大规模的管道和地下河系统,容易形成岩溶地下水优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林平原 地下水 岩溶含水层 示踪试验 桂林东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洞地下河岩溶管道展布及结构特征的示踪试验解析 被引量:24
8
作者 赵一 李衍青 +3 位作者 覃星铭 洪涛 程瑞瑞 蓝芙宁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6-233,共8页
运用高精度的示踪试验研究了南洞地下河流域部分岩溶管道的展布状况,并对暗河管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号暗河有一独立的含水系统,补给区为瓦白白一带,二号暗河主管道总体通往永宁和石洞方向,三号暗河通往城红寨方向,... 运用高精度的示踪试验研究了南洞地下河流域部分岩溶管道的展布状况,并对暗河管道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一号暗河有一独立的含水系统,补给区为瓦白白一带,二号暗河主管道总体通往永宁和石洞方向,三号暗河通往城红寨方向,二号暗河和三号暗河在南洞口附近有连通,枯季时二号暗河补给三号暗河。此外,一号暗河和二号暗河分别呈老年期和壮年期地下河形态,较为畅通;三号暗河则发育较晚,出口处有较多的裂隙。最后,结合现有的资料及流域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对流域内岩溶管道的大体分布位置进行了推断,绘制了岩溶管道的展布图,以期为南洞地下河流域的岩溶水文地质调查、物探、钻探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南洞地下河 岩溶管道 展布 结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中溶蚀丘陵区示踪试验——以湖南新化为例 被引量:28
9
作者 裴建国 谢运球 +1 位作者 章程 翁金桃 《中国岩溶》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6-371,共6页
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以亮晶颗粒灰岩、泥晶颗粒灰岩和颗粒泥晶灰岩为骨架 ,裂隙溶洞为含水空间的介质类型 ,在以湘中为中心的溶蚀丘陵区普遍存在 ,湖南新化大树——华山一带具有典型代表性。两次示踪试验表明 ,雨季的岩溶水流速快 ,滞后时... 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以亮晶颗粒灰岩、泥晶颗粒灰岩和颗粒泥晶灰岩为骨架 ,裂隙溶洞为含水空间的介质类型 ,在以湘中为中心的溶蚀丘陵区普遍存在 ,湖南新化大树——华山一带具有典型代表性。两次示踪试验表明 ,雨季的岩溶水流速快 ,滞后时间和延续时间短 ,而旱季正好相反 ,这是茅口组灰岩岩溶发育和岩溶水特征的反映。近南北向展布的茅口组灰岩东西两侧完整的隔水边界和谷间地块分水岭的存在 ,使每个谷地都具有完整的补径排体系 ,从而形成多个小型岩溶水系统。如果在这些岩溶谷地中修坝建库 ,只要坝址座落于龙潭组砂岩之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裂隙溶洞 氯化钠 钼酸铵 岩溶水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在线高分辨率监测和定量计算的岩溶地下水示踪试验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杨平恒 袁道先 +2 位作者 蓝家程 陈雪彬 张笑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为了定量研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将天来宝作为示踪剂,采用野外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变化曲线,输入Qtracer2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仪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 为了定量研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含水介质特征、获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将天来宝作为示踪剂,采用野外自动化在线监测技术,获取高分辨率的示踪剂质量浓度历时变化曲线,输入Qtracer2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仪器可靠,自动化程度高,经济便捷.Qtracer2模型可将获取的高分辨率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数据进行定量解译.试验段的岩溶含水介质较为发育,存在单一的洞穴—管道介质,地下水流为紊流流态,洞穴—管道平均直径达2.3m,储水量为30 604m3,纵向弥散系数为0.59m2/s,摩擦系数为0.29,雷诺兹数为48 671,舍伍德数为1 867,施密特数为1 140,分子扩散边界层厚度为1.23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高分辨率 定量计算 岩溶地下水 示踪试验 青木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热储回灌实验与示踪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王树芳 刘久荣 +5 位作者 林沛 李海奎 殷铭 庞菊梅 孙彩霞 高小荣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9-133,共5页
牛驼镇地热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热储压力大幅下降。为维持热储压力,地热田开始了回灌实验。回灌实验结果表明,热储的回灌能力可以达到180 m3/h,回灌系数可以达到8.72(L/s)/bar。通过示踪试验研究了回灌井与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示踪... 牛驼镇地热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热储压力大幅下降。为维持热储压力,地热田开始了回灌实验。回灌实验结果表明,热储的回灌能力可以达到180 m3/h,回灌系数可以达到8.72(L/s)/bar。通过示踪试验研究了回灌井与开采井之间的水力联系。示踪试验结果表明,示踪剂的回收率为0.19%,显示0.19%的回灌水被开采井捕获。回灌水的流动方向与地热田内地热水的区域流向一致,为NE-SW向。受水动力场与构造的叠加影响,回灌水的流速最快可以达到100 m/d以上。水平裂隙型介质模型预测结果表明,400m以内的井间距可能会导致开采井温度快速下降;而1500m的井间距是比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水资源 回灌实验 示踪试验 热储冷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野外示踪试验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博 栾海燕 +6 位作者 吴晗 熊文彬 陈鲁 何玮 张琼 闫江雨 郝宏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950-2956,共7页
为深入分析国内某拟选滨海核电厂址的大气扩散特征,在现场野外示踪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idyn-PANACHE,结合三维GIS、结构化贴体网格构建、区域加密等技术方法,创建了可模拟野外示踪试验的精细化大气扩散模拟系统... 为深入分析国内某拟选滨海核电厂址的大气扩散特征,在现场野外示踪试验的基础上,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软件Fluidyn-PANACHE,结合三维GIS、结构化贴体网格构建、区域加密等技术方法,创建了可模拟野外示踪试验的精细化大气扩散模拟系统.相比于高斯模式,CFD模式能够更好地模拟示踪剂在不同下风距离处的峰值浓度和烟羽宽度,对近场及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扩散模拟更贴合实际,且可在稳态模拟的基础上获得连续变化风场中接近实时模拟的仿真效果.模拟结果的偏差统计分析表明,CFD稳态模拟和高斯模拟的统计学评价指标均位于国际公认的可接受范围内,CFD模拟的随机偏差优于高斯模拟.因此,CFD模式可用于辅助和优化其他核电厂址的野外示踪试验工作,提高我国核安全审评的效率和针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烟羽模式 野外示踪试验 CFD PANACHE 实时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地下河浊度来源及对示踪试验影响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赵良杰 夏日元 +3 位作者 易连兴 杨杨 王喆 卢海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6,共6页
定量示踪技术是分析岩溶含水层水力特征和岩溶水系统结构的重要手段,地下河浊度是制约定量示踪试验精确性的关键因素。针对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以三次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示踪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浊度、流量及示踪剂浓度变化探讨... 定量示踪技术是分析岩溶含水层水力特征和岩溶水系统结构的重要手段,地下河浊度是制约定量示踪试验精确性的关键因素。针对西南典型岩溶地下河,以三次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示踪试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浊度、流量及示踪剂浓度变化探讨浊度来源及其对示踪剂和管道参数的影响。试验过程中,确定存在上、下临界流量使水流从层流过渡为紊流状态,浊度主要来源从管道内部再悬浮颗粒过渡为外源悬浮物,计算上、下临界流量分别为0.7 m^3/s和0.4 m^3/s。通过浊度与示踪剂的相关关系研究浊度对示踪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浊度大于25时,浊度与示踪剂浓度呈负相关关系,且浊度越大,对示踪剂的影响越大。最后通过对比确定,第一次示踪试验浊度影响较小,并估算了岩溶管道参数,为进一步水资源评价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示踪试验 地下河浊度 示踪 岩溶管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示踪试验的王寨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治政 朱恒华 +4 位作者 杨丽芝 彭俊峰 邢立亭 王孝勤 边农方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71-78,共8页
王寨盆地是大武富水地段的一个特殊补给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示踪试验对该区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次示踪试验采用钼酸铵作为示踪剂,历时75天,钼离子浓度历时曲线分为单峰型、... 王寨盆地是大武富水地段的一个特殊补给区,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相对较少,利用示踪试验对该区进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本次示踪试验采用钼酸铵作为示踪剂,历时75天,钼离子浓度历时曲线分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地下水视流速平均值为233.73m/d。通过试验揭示了王寨盆地岩溶发育特征为溶孔、溶隙、裂隙、管道、溶洞并存,地下水径流通道有单一管道型、单管道有水池型、多管道型和多管有水池型,具有多向性和复杂性;主要的地下水径流通道有3个,均汇入淄河断裂带;地下水流向以西南、东南、正东(东北)为主,整体流动较为缓慢,溶质的运移以正东(东北)方向最快;王寨断层和边河断层具有良好的导水性。因试验在枯水期进行,降雨量较小,地下水开采的日周期性影响也相对稳定,故试验时段地下水流场较稳定,试验结果所揭示的水文地质问题也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寨盆地 示踪试验 地下水 水文地质条件 钼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喀斯特渗漏示踪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邹国富 范柱国 +2 位作者 朱春蓉 李赛 鲍家亮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7,共6页
喀斯特渗漏是在碳酸盐岩分布区修建尾矿库常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地下水示踪试验工程实例中,通过对比使用染料示踪法与化学离子示踪法表明,化学离子示踪法更适用于碳酸盐岩分布区。由时间-浓度曲线及实验结... 喀斯特渗漏是在碳酸盐岩分布区修建尾矿库常遇到且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云南普朗铜矿尾矿库地下水示踪试验工程实例中,通过对比使用染料示踪法与化学离子示踪法表明,化学离子示踪法更适用于碳酸盐岩分布区。由时间-浓度曲线及实验结果确定了拟建尾矿库地下水运移方向、地下水流速,评价了地下喀斯特发育状况,为拟建尾矿库的防渗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渗漏 示踪试验 时间-浓度曲线 普朗铜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监测电导率在盐示踪试验中的应用——以云南八宝水库盐示踪试验为例 被引量:18
16
作者 汪进良 姜光辉 +1 位作者 侯满福 陈定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1-374,共4页
为了了解八宝水库库区地下河的连通性,评价蓄水后是否会发生渗漏,2003年12月底笔者在八宝水库进行了盐示踪试验。以此为例介绍了自动化监测电导率在示踪试验中的应用。实验证明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盐的浓度成正比,水溶液中电导率... 为了了解八宝水库库区地下河的连通性,评价蓄水后是否会发生渗漏,2003年12月底笔者在八宝水库进行了盐示踪试验。以此为例介绍了自动化监测电导率在示踪试验中的应用。实验证明水溶液的电导率直接和溶解盐的浓度成正比,水溶液中电导率的变化反映了溶解的NaCl的变化情况。本次试验通过自动化监测仪器记录水溶液中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反映水中溶解的NaCl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根据流量数据换算得出回收量和回收率等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NACL 电导率 云南八宝水库 自动化监测 水库库区 溶解盐 应用 云南 水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示踪试验在探查灰岩含水层突水通道中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满才 许光泉 +3 位作者 刘丽红 李之奋 窦春远 金修如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0-54,共5页
为了查明新庄孜煤矿63301工作面1组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的突水通道,分别从太原组灰岩、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投放NaCl示踪剂,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投放KI示踪剂,在工作面突水点间隔采集样品。经测试分析其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发现:底板... 为了查明新庄孜煤矿63301工作面1组煤层底板灰岩含水层的突水通道,分别从太原组灰岩、奥陶系灰岩含水层投放NaCl示踪剂,寒武系灰岩含水层观测孔投放KI示踪剂,在工作面突水点间隔采集样品。经测试分析其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曲线发现:底板太原组灰岩含水层中存在多条小通道和一条大通道,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存在多条小通道,而寒武系灰岩含水层存在2条通道,在不同灰岩含水层通道中,水流速度存在较大差异性,反映了其岩溶裂隙发育非均匀性特点。此外,利用本次突水资料,计算灰岩含水层的参数。为工作面底板太原组灰岩水害治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3301工作面 灰岩含水层 示踪试验 岩溶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监测仪在岩溶地下水示踪实验中的应用——广西临桂县罗锦地下水示踪试验 被引量:8
18
作者 邓振平 周小红 +2 位作者 邹胜章 罗英 孙骞 《水资源保护》 CAS 2009年第2期75-78,共4页
采用氯化钠作示踪剂在罗锦响水岩地下河开展示踪试验,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检测。根据回收率的大小判断天井洞地下河是马冲—源头地下河系统的唯一通道;但在投放点(响水岩)与天井洞接收点之间地下河局部存在几个小溶潭。此外,本次示踪试... 采用氯化钠作示踪剂在罗锦响水岩地下河开展示踪试验,以AgNO3标准溶液滴定检测。根据回收率的大小判断天井洞地下河是马冲—源头地下河系统的唯一通道;但在投放点(响水岩)与天井洞接收点之间地下河局部存在几个小溶潭。此外,本次示踪试验在天井洞地下河布置在线监测仪进行示踪离子检测,将检测结果与人工取样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线监测仪器在示踪试验回收率计算及示踪剂到达时间的判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踪试验 在线监测仪 相关性分析 地下河 罗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农耕地坡面侵蚀过程的^7Be示踪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杨明义 刘普灵 田均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8-30,104,共4页
定量研究坡面次降雨条件下不同侵蚀类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解决,利用7Be在土壤表层剖面中呈指数减少的趋势,且主要分布在0~10mm的表层范围内的特点,利用137Cs在耕层土壤剖面中分布比较均匀的趋势,运用复合示踪法定... 定量研究坡面次降雨条件下不同侵蚀类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利用传统研究方法很难解决,利用7Be在土壤表层剖面中呈指数减少的趋势,且主要分布在0~10mm的表层范围内的特点,利用137Cs在耕层土壤剖面中分布比较均匀的趋势,运用复合示踪法定量研究了坡面次降雨条件下不同侵蚀类型的发生、发展。研究结果表明,7Be可以更敏感地反映侵蚀过程中所发生的坡面片蚀状况,并将坡面片蚀和细沟侵蚀类型随时间的变化定量区分开来。另外,利用7Be示踪法计算了细沟侵蚀量,并与传统研究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耕地 坡面侵蚀 侵蚀过程 同位素示踪试验 次降雨 细沟侵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素在水平组件迁移的现场示踪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月娥 王志明 +6 位作者 刘春立 江洪 姜凌 李冰 李丹 姚来根 刘玉山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6,共7页
在水平组件中的迁移试验是核素在含水层迁移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地下研究设施 (URF)试验竖井中进行的水平组件试验的方法和结果。水平组件中装有示踪剂和在含水层采集的未扰动土壤 ,通过试... 在水平组件中的迁移试验是核素在含水层迁移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介绍在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野外试验场地下研究设施 (URF)试验竖井中进行的水平组件试验的方法和结果。水平组件中装有示踪剂和在含水层采集的未扰动土壤 ,通过试验竖井壁水平插入含水层 ,天然地下水通过与含水层介质紧密相连的一端流过组件 ,在接取样管的另一端接取水样 ;通过测量试验期间采集的水样和试验结束后切割的土壤样品中示踪剂的浓度 ,得到核素的迁移数据。试验结果表明 ,黄土对试验所用的90 Sr、2 3 7Np、2 3 8Pu和 2 41Am以及 Sr、Nd和 Ce都有较强或很强的吸附能力 ;核素迁移具有偏心现象 ;腐殖酸延缓了 90 Sr的迁移 ;3 H的迁移速度慢于 B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组件 核素迁移 现场示踪试验 地下研究设施 偏心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