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金属物质的热容
1
作者 麻英 郭瑞荣 尉志武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z1期290-292,共3页
热容是金属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在此介绍一种用DSC测定热容的方法.以锌粉为样品,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热容,回归出了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并用积分法对实验温度范围内热容实验曲线和理论曲线之间的符合程度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扫描量法(dsc) 经验公式 回归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低场核磁和差示量热扫描的面条面团水分状态研究 被引量:95
2
作者 刘锐 武亮 +4 位作者 张影全 张鹤岭 张波 黄柏林 魏益民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294,共7页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 为了解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明确真空度及和面时间对水分状态的影响,该研究以3个小麦品种(济麦20、宁春4号、济麦22)磨制的面粉为材料,采用真空和面制作低水分面条面团(含水率35%),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F-NMR,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和差示量热扫描(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2种技术,测定不同真空度(0、0.06、0.09 MPa)和搅拌时间(4、8、12 min)下面团中水分的形态和分布,并进一步分析2种技术测定水分形态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低水分面条面团中,水分主要以弱结合水形态存在。不同品种的小麦粉面团的水分形态及分布存在差异,强筋小麦粉(济麦20)制作面团的水分自由度较低。真空和面(0.06 MPa)可以促进水分与面筋蛋白的相互作用,降低面团中水分子流动性,促进水分结构化;而非真空或过高真空度均会导致面团中水分自由度增加。济麦20、济麦22小麦粉和面时间为8 min时,面团水分流动性较低;而宁春4号小麦粉面团在4 min时,水分自由度较低;继续搅拌,深层结合水减少、弱结合水增多。LF-NMR和DSC测得面团水分状态的结果具有一致性。LF-NMR测得的弱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DSC测得的可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695),且深层结合水峰面积百分比与非冻结水百分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r=0.564)。研究结果为认识制面过程中水分的作用,优化和面工艺和调整产品特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 和面 核磁共振(NMR) 扫描(dsc) 低水分面条面团 水分形态和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分含量对淀粉糊化和老化特性影响的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 被引量:56
3
作者 周国燕 胡琦玮 +1 位作者 李红卫 袁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89-92,共4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化温度提高,糊化热焓变化明显,且不同淀粉完全糊化所需的水分含量也不同。同时,水分含量不同,淀粉发生老化的程...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和马铃薯淀粉热力学行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含量的增加,淀粉糊化温度提高,糊化热焓变化明显,且不同淀粉完全糊化所需的水分含量也不同。同时,水分含量不同,淀粉发生老化的程度不同,水分含量对不同淀粉老化的延缓作用也存在差异,水分含量对大米淀粉老化的影响较马铃薯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量法(dsc) 糊化 老化 水分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量热扫描法分析紫胶蜡的热性质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汝国 郑华 +3 位作者 张弘 甘瑾 于连松 张雯雯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137-140,共4页
为了研究紫胶蜡的热性质,该实验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分别测定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熔点、熔化热焓及结晶热焓、比热容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存在较大差异,熔点最高为84.84℃,最低为67.10℃;熔化热焓最高为201.50J/g,最... 为了研究紫胶蜡的热性质,该实验用差示量热扫描法(DSC)分别测定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熔点、熔化热焓及结晶热焓、比热容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方法处理的紫胶蜡存在较大差异,熔点最高为84.84℃,最低为67.10℃;熔化热焓最高为201.50J/g,最低为158.90J/g;结晶热焓最高为191.80J/g,最低为157.05J/g;熔化热焓和结晶热焓与熔点呈正相关,且结晶热焓小于熔化热焓;比热容变化(ΔCp)最低为10.212J/g·K,最高为16.716J/g·K,且与熔点高低没有相关性。DSC可以用于紫胶蜡的热物理特性的定性及定量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胶蜡 扫描法(dsc)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对金枪鱼鱼油热氧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刘书成 章超桦 洪鹏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1-44,共4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动力学。通过对DSC曲线的分析表明,金枪鱼鱼油的酰基甘油组成复杂,脂肪酸种类比较多。用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动...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动力学。通过对DSC曲线的分析表明,金枪鱼鱼油的酰基甘油组成复杂,脂肪酸种类比较多。用Flynn-Wall-Ozawa法和Kissinger法计算金枪鱼鱼油的热氧化反应动力学参数,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动力学参数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枪鱼鱼油 扫描量法(dsc) 氧化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含能化合物的比热容(英文) 被引量:7
6
作者 孙翠娜 乔小晶 +2 位作者 张同来 张建国 于文广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1-183,217,共4页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含能化合物-3-硝基-1,2,4-三唑-5-酮(NTO)和碳酰肼(CHZ)在340~410K温度区间内、苦味酸(PA)和二硝基苯酚(DNP)在330~360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对所测温度区间内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了含能化合物-3-硝基-1,2,4-三唑-5-酮(NTO)和碳酰肼(CHZ)在340~410K温度区间内、苦味酸(PA)和二硝基苯酚(DNP)在330~360K温度区间内的比热容,对所测温度区间内物质的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进行了拟合,NTO和CHZ的比热容在所测温度区间内比热随温度变化符合一次函数:Cp=a+bT,而DNP和PA符合三次函数:Cp=a+bT+cT^2+dT^3。NTO、CHZ、DNP、PA拟合曲线的相关度分别是0.9591、0.9730、0.9968和0.99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扫描量法(dsc) 3-硝基-1 2 4-三唑-5-酮(NTO) 碳酰肼(CHZ) 二硝基苯酚 (DNP) 苦味酸(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的隔震支座用橡胶材料低温结晶试验
7
作者 杜永峰 王光环 +1 位作者 李元 张超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为分析低温下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劣化机理,对无应变状态下我国隔震支座所用橡胶材料的低温结晶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两家典型企业用于生产隔震支座的天然硫化橡胶开展了玻... 为分析低温下橡胶隔震支座的性能劣化机理,对无应变状态下我国隔震支座所用橡胶材料的低温结晶性能开展了试验研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两家典型企业用于生产隔震支座的天然硫化橡胶开展了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等温结晶熔融试验.结果表明:无应变状态下,随着在低温下保持时间的延长,隔震支座的结晶度会逐渐增大;且受产地、生长环境及硫化工艺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硫化天然橡胶的结晶性能不同;仅环境温度低于-60℃时,用于本文研究的橡胶材料所生产的橡胶隔震支座才会丧失工程实用价值.考虑到实际服役过程中隔震支座会受低温和应变的双重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揭示其低温下力学性能劣化机理、理解力学行为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量法(dsc) 隔震支座 橡胶材料 结晶 熔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AFP914 TXT基序对抗冻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杜荣俸 刘忠渊 毛新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0-217,共8页
研究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 AFP914及其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推测TXT基序的突变对昆虫抗冻蛋白抗冻活性的影响。通过定点突变新疆荒漠昆虫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afp914基因TXT基序的规则位点个数,并亚克隆至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 研究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 AFP914及其突变体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推测TXT基序的突变对昆虫抗冻蛋白抗冻活性的影响。通过定点突变新疆荒漠昆虫光滑鳖甲抗冻蛋白apafp914基因TXT基序的规则位点个数,并亚克隆至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Ni-NTA纯化得到融合蛋白Trx A-Ap AFP914及3种突变体蛋白;利用Swis S-Model服务器预测分析了Ap AFP914蛋白的三维结构;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Trx A-Ap AFP914及其突变体的热滞活性。结果显示,4种融合蛋白分子量均在30 k D左右;且突变蛋白Trx A-A19T具有最高的热滞活性,而突变体Trx A-T33F和Trx A-T33&45F的热滞活性显著低于未突变的Trx A-914。研究结果表明昆虫抗冻蛋白的TXT基序越规则其具有的热滞活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滑鳖甲抗冻蛋白 TXT基序 扫描量法(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新戊二醇纯度 被引量:7
9
作者 邵妃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59-62,共4页
介绍了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新戊二醇纯度的基本原理(熔点降低定律)和实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密封式铝坩埚封装样品,升温速率约0.5℃/min,样品量约2—3mg,N2流速为20-40mL/min。从DSC曲线可直接判断样品的纯度高低,应用... 介绍了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定新戊二醇纯度的基本原理(熔点降低定律)和实验方法。该方法采用密封式铝坩埚封装样品,升温速率约0.5℃/min,样品量约2—3mg,N2流速为20-40mL/min。从DSC曲线可直接判断样品的纯度高低,应用相关纯度软件,纯度测试拓宽至99.5%(摩尔分数)。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适用于新戊二醇的纯度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描量法(dsc) 纯度测定 新戊二醇 熔点 Van’t Hoff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热重法评估植物油氧化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春华 惠菊 +2 位作者 王翔宇 于雷 王满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1,共4页
对植物油氧化机理及影响因素做简要概述,综述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法(TG)在评价植物油氧化稳定性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植物油氧化过程中的物性变化,为植物油的质量控制和货架期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扫描量法(dsc) 重法(TG) 植物油 氧化稳定性 货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DSC测定小鼠看家基因β-actin的PCR反应体系的比热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国燕 陈唯实 +3 位作者 冉姝 林舒律 卜剑鸣 华泽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48-351,共4页
本实验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测量了不同反应循环数的以PCR内参小鼠看家基因β-actin为目的序列的扩增体系在30~94℃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容。实验发现,在扩增的初期(3~15个循环),反应体系的比热随着循环数的增加,变化不大;在扩增的指数增长... 本实验用差示扫描量热技术,测量了不同反应循环数的以PCR内参小鼠看家基因β-actin为目的序列的扩增体系在30~94℃温度范围内的比热容。实验发现,在扩增的初期(3~15个循环),反应体系的比热随着循环数的增加,变化不大;在扩增的指数增长期(>20个循环)比热先降低后增加。同一循环,比热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未经过PCR扩增的反应体系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5.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看家基因 扫描量分析(dsc) 玻璃化转变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分析的Al-7Si-1.5Cu-0.5Mg合金热处理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跃文 侯击波 +1 位作者 毛红奎 刘洪斌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9-142,145,共5页
示差热(DSC)分析通常用于合金相变温度点的确定。针对Al-7Si-1.5Cu-0.5Mg合金,将DSC吸收峰面积与θ相(Al_(2)Cu)的数量相联系,并辅之以SEM+EDS对DSC分析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00℃下固溶4 h后DSC吸收峰面积从铸态的0.6 J/g降低至0.1 ... 示差热(DSC)分析通常用于合金相变温度点的确定。针对Al-7Si-1.5Cu-0.5Mg合金,将DSC吸收峰面积与θ相(Al_(2)Cu)的数量相联系,并辅之以SEM+EDS对DSC分析结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500℃下固溶4 h后DSC吸收峰面积从铸态的0.6 J/g降低至0.1 J/g,且随着固溶时间的增加,吸收峰面积无明显变化,与扫描电镜下对θ相溶解检测结果一致。均说明了在500℃下保温4 h后Al_(2)Cu基本溶入基体中,达到了良好的固溶效果。证明了示差热(DSC)可用于检测相的固溶程度,亦证明其具有进一步应用于热处理工艺制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7Si-1.5Cu-0.5Mg合金 (dsc) 固溶处理 Al_(2)Cu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肉冻融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的DSC热学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肖宇 古明辉 +1 位作者 张昊阳 刘永峰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0-36,共7页
为探究羊肉在冻融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新疆羊肉在未冻融(NFT)、-20℃冻融1次(TFT1)、-20℃冻融2次(TFT2)、-80℃冻融1次(EFT1)共4种冻融程序下的变化,并分析了冻融次数、最低冻融温度和制样到测样之间时长对... 为探究羊肉在冻融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研究新疆羊肉在未冻融(NFT)、-20℃冻融1次(TFT1)、-20℃冻融2次(TFT2)、-80℃冻融1次(EFT1)共4种冻融程序下的变化,并分析了冻融次数、最低冻融温度和制样到测样之间时长对DSC热焓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融后蛋白质变性温度发生偏移;相较于NFT组,TFT1组和EFT1组的肌球蛋白热吸收峰焓值分别降低了57.0%和89.6%(P<0.05),TFT1组、TFT2组和EFT1组的肌动蛋白热吸收峰焓值分别降低了47.0%、68.8%和59.6%(P<0.05),TFT1组和TFT2组的水分迅速蒸腾热吸收峰焓值分别升高了1.3%(P>0.05)和降低了11.9%(P<0.05),EFT1组的水分迅速蒸腾热吸收峰焓值升高了15.6%(P<0.05);在PCA分析中,制样到测样之间时长和肌动蛋白热吸收峰焓值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样品质量对其他指标影响不明显。因此,冻融次数增多使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变性程度均增加,且对肌球蛋白的影响更大;相同降温速率条件下,DSC冻融程序的最低温度降低,蛋白质变性加剧,但冻融过程中样品水分散失降低;制样到测样之间时长与肌动蛋白变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 扫描量法(dsc) 蛋白质 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C的小麦秸秆比热容分析与曲线拟合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兵海 牛智有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5268-5272,共5页
为了研究和探讨小麦秸秆的比热容特性并建立比热容预测模型,采集44个小麦秸秆样本,使用DSC200F3型差式量热扫描仪,采用参比法测定了样本不同温度的比热容,对测定结果和DSC曲线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用MATLAB工具箱中高斯函数(Gaussian)、... 为了研究和探讨小麦秸秆的比热容特性并建立比热容预测模型,采集44个小麦秸秆样本,使用DSC200F3型差式量热扫描仪,采用参比法测定了样本不同温度的比热容,对测定结果和DSC曲线进行了统计分析,使用MATLAB工具箱中高斯函数(Gaussian)、多项式函数(Polynomial)和有理数函数(Ra-tiond)对样本的DSC曲线进行拟合,建立了小麦秸秆比热容拟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结果表明,在30~200℃温度范围内,小麦秸秆比热容介于0.5831~6.483 5 J/(mg·K)之间,温度对比热容有很大影响,同时受地域、品种和生长环境的影响也较大;小麦秸秆DSC曲线的变化规律及形状基本一致,DSC曲线是近似于正态分布曲线,并有明显的“拖尾”现象;小麦秸秆比热容曲线可以采用高斯函数进行描述,其比热容测试均值与拟合模型预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为0.9988;和方差SSE以及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8312和0.0514,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秸秆 扫描量法(dsc) 曲线拟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和热结合处理对牛肉蛋白质变性和脂肪氧化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马汉军 王霞 +1 位作者 周光宏 徐幸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3-65,68,共4页
以不同压力(从200~800MPa)和温度(20、40和60℃)结合处理20min对牛肉蛋白质的变性和脂肪氧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温度扫描图谱显示胶原蛋白对压力十分稳定,只有在60℃下压力处理才部分变性;而肌球蛋白对热和压力都... 以不同压力(从200~800MPa)和温度(20、40和60℃)结合处理20min对牛肉蛋白质的变性和脂肪氧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温度扫描图谱显示胶原蛋白对压力十分稳定,只有在60℃下压力处理才部分变性;而肌球蛋白对热和压力都不稳定,并且在压力变性的同时形成新的结构,这个新的结构对热表现出较低的稳定性。在较高温度(60℃)下,压力对温度引起的蛋白质变性起到部分抑制作用。压力和热以及两者结合处理都能加速脂肪的氧化过程,尤其是在400MPa及其以上压力。处理后的冷藏过程中,除20℃和40℃0.1MPa两个处理外,其它处理的TBA值均呈现快速增加。压力和热处理后蛋白质结构的破坏和变性,导致铁的释放在脂肪氧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铁离子是脂肪氧化的主要催化剂之一。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扫描结果也显示,在400MPa及其以上压力时大部分蛋白质发生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和结合处理 牛肉 扫描量仪(dsc) 蛋白质变性 脂肪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热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6
作者 林莹 辛志平 +2 位作者 古碧 查春月 刘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2,66,共5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4种不同种类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热力学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冰晶融化特性和可冻结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面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左右,不同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玻璃化转变基本无明显影响;添加5%...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4种不同种类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热力学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冰晶融化特性和可冻结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面团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在-30℃左右,不同变性淀粉对冷冻面团玻璃化转变基本无明显影响;添加5%马铃薯羟丙基淀粉、木薯羟丙基淀粉和木薯醋酸酯淀粉可以显著降低冷冻面团冰晶融化范围,面团中形成的冰晶大小更加均匀;冷冻面团可冻结水含量随着马铃薯醋酸酯淀粉和马铃薯羟丙基淀粉添加量的增加呈降低趋势,添加10%木薯羟丙基淀粉时,面团可冻结水含量显著低于空白组,而木薯醋酸酯淀粉对面团可冻结水含量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面团 变性淀粉 扫描量法(dsc) 玻璃化转变温度 可冻结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及氯离子对高温硝酸铵水溶液热危险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陈网桦 陈利平 +2 位作者 吴燕 彭金华 Daniel Freiner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5期101-105,共5页
国内外学者对硝酸铵的危险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水溶液的危险性至今开展不多。笔者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e)对高温状态下的硝酸铵水溶液的热分解危险性、杂质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纯硝... 国内外学者对硝酸铵的危险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其水溶液的危险性至今开展不多。笔者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及全自动反应量热仪(RC1e)对高温状态下的硝酸铵水溶液的热分解危险性、杂质离子对其稳定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纯硝酸铵和90%硝酸铵水溶液的DSC实验表明,90%硝酸铵溶液和分析纯硝酸铵具有相似的热爆炸危险;90%硝酸铵水溶液在140~180℃之间的RC1e试验表明:硝酸或氯离子单独存在时,对硝酸铵分解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同时存在时则大大降低体系的热稳定性。该结果对保障硝酸铵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铵(AN) 硝酸 氯离子 扫描量仪(dsc) 全自动反应量仪(RC1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硝基并哌嗪(TNAD)与推进剂组分相容性的DSC法评估 被引量:13
18
作者 严启龙 李笑江 +2 位作者 廖林泉 张晓宏 刘子如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309-314,共6页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四硝基并哌嗪(TNAD)与奥克托今(HMX)、黑索今(RDX)、二硝基哌嗪(DNP)、1.25/1-NC/NG混合物、3-硝基-1,2,4-3-己基铅(NTO-Pb)、铝粉(13.8μm)和吉钠(D INA)等含能组分的相容性;同时也研究了TNAD与聚乙二醇...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四硝基并哌嗪(TNAD)与奥克托今(HMX)、黑索今(RDX)、二硝基哌嗪(DNP)、1.25/1-NC/NG混合物、3-硝基-1,2,4-3-己基铅(NTO-Pb)、铝粉(13.8μm)和吉钠(D INA)等含能组分的相容性;同时也研究了TNAD与聚乙二醇(M=10000)、二异氰酸酯(N-100)、2-硝基二苯胺(2-NDPA)、1,3-二甲基-1,3-二苯基脲(C2)、炭黑(C.B.)、三氧化二铝(A l2O3)、2,4-二羟基苯甲酸铜(β-Cu)、己二酸铜(AD-Cu)和邻苯二甲酸铅(φ-Pb)等惰性材料的相容性。研究表明:TNAD与NC+NG、RDX、NTO-Pb和PET相容性较好;与D INA、HMX轻微敏感;而对2-NDPA,φ-Pb,-βCu,AD-Cu和A l2O3等惰性材料敏感,与DNP、PEG,N-100,C2和C.B.等不相容。由此可见,TNAD能与推进剂主要组分相容,可在NC+NG体系的改性双基推进剂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相容性 含能材料 扫描量法(dsc) 四硝基并哌嗪(TN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芋葡苷聚糖及其与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化作用的DSC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龚加顺 彭春秀 +1 位作者 幸治梅 刘勤晋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2,共4页
利用DSC研究了魔芋葡苷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及两者的混合物凝胶在升、降温过程中的热效应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单独的魔芋葡苷聚糖(15%)在水溶液中或加入弱碱或强碱性凝固剂后所形成的凝胶均表现出放热效应;而单独的大豆分离蛋... 利用DSC研究了魔芋葡苷聚糖、大豆分离蛋白及两者的混合物凝胶在升、降温过程中的热效应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过程中,单独的魔芋葡苷聚糖(15%)在水溶液中或加入弱碱或强碱性凝固剂后所形成的凝胶均表现出放热效应;而单独的大豆分离蛋白水溶液(15%)所形成的凝胶没有产生热效应,但加入0.1mol/L的NaoH后却产生了明显的放热效应。对于魔芋葡苷聚糖与大豆分离蛋白所形成的混合凝胶,在碱性条件下,随魔芋葡苷聚糖含量的增加其放热温度升高,但大豆分离蛋白含量较高的凝胶,在高于85℃处有较强的放热效应;而在弱碱(0.1mol/L的Na2CO3)条件下,KGM(≥13%)含量较高的凝胶产生放热效应,其它凝胶基本没有热效应产生。实验还表明,所有的凝胶样品在降温过程中基本没有出现吸热和放热峰,表明所形成的凝胶为热不可逆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葡苷聚糖 大豆分离蛋白 凝胶作用 扫描量法(d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甲乙酮的热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田映韬 吕家育 +3 位作者 陈网桦 陈利平 卫水爱 陈谷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4-129,共6页
为研究过氧化甲乙酮(MEKPO)在运输与储存中的热危险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质量分数为52%的MEKPO溶液(以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为溶剂)进行测试,得到其起始分解温度T0约为40℃,比放热量ΔH约为1.24 kJ/g。运用加速量... 为研究过氧化甲乙酮(MEKPO)在运输与储存中的热危险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质量分数为52%的MEKPO溶液(以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为溶剂)进行测试,得到其起始分解温度T0约为40℃,比放热量ΔH约为1.24 kJ/g。运用加速量热仪(ARC)对3种MEKPO溶液(40%,45%和52%)及MEKPO纯品(化学纯)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了热分解测试,并在此基础上,借助Semenov热爆炸模型,计算得到上述样品在50 kg包件下的自加速分解温度(TSADT)分别为65.64,63.72,55.88和51.17℃。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稀释稳定剂是降低MEKPO热危险性的有效途径,且MEKPO混合物中其质量分数越大,其危险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 过氧化甲乙酮 扫描量仪(dsc) Semenov模型自加速分解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