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西部深水区中新世断控台缘生物礁生长演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黄鸿光 杜学斌 +1 位作者 陆永潮 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南海具有优良的成礁条件,但受限于资料品质,礁体结构刻画并不精细。借助新获取的高品质3D地震数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刻画技术,对南海西部深水区南部隆起断控台缘型生物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认为,礁体多具独立生长的丘状或透镜... 南海具有优良的成礁条件,但受限于资料品质,礁体结构刻画并不精细。借助新获取的高品质3D地震数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刻画技术,对南海西部深水区南部隆起断控台缘型生物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认为,礁体多具独立生长的丘状或透镜状外形,其内部礁脊和礁沟清晰可辨,垂向结构上以加积型和进积型为主。空间上,依据礁体的生长过程可归结为追补型、并进型和快步型3种类型,追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慢,且向陆退积生长,并进型和快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快,以垂直加积生长为主。礁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与生长速度受海平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变化和古地貌形态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深水区 台缘 礁体结构 生长演化 中新统 南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槽模型试验的人工鱼礁局部冲淤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佳美 唐振朝 +2 位作者 丁玲 贾晓平 张钟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8,共7页
为提高人工鱼礁建设选址和礁体设计的科学性,基于试验水槽对2种人工鱼礁在粉砂黏土上的局部冲淤情况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地形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5组不同流速条件下2种人工鱼礁礁体结构的局部冲淤情况。结果表明,在粉砂黏土底质上... 为提高人工鱼礁建设选址和礁体设计的科学性,基于试验水槽对2种人工鱼礁在粉砂黏土上的局部冲淤情况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地形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5组不同流速条件下2种人工鱼礁礁体结构的局部冲淤情况。结果表明,在粉砂黏土底质上,流速小于0.22 m·s^−1时,泥沙扰动小,2种礁体的周围局部冲刷小,冲淤形态以礁体底板附近浮沙堆积为主,且随速度增大而增高;流速大于0.22 m·s^−1时,洗掘现象较为明显,鱼礁周围冲刷坑范围及深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加,而礁体周围泥沙堆积高度随速度增大而减小。支撑结构较为复杂的A礁冲淤现象显著且复杂,冲刷坑深度最大值位于礁体中间底部,为−15 mm,且在礁后1倍礁高处出现长尾状泥沙堆积,其在0.27 m·s^−1流速时达到最大值5 mm;而B礁冲淤现象不显著,仅在底板附近出现少量堆积与冲刷坑,但由于底板开口比较大导致B礁发生沉降。因此今后的研究应结合建设选址海域的底质及水文特征对礁体支撑结构和底板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以避免礁体冲淤严重引起沉降、掩埋等现象,从而影响鱼礁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 局部冲刷 水槽试验 礁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