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膏盐岩变形下的礁体识别与有效储层预测技术——以阿姆河盆地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玲 张研 +2 位作者 马晓宇 刘杏芳 吴蕾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F07期127-130,共4页
生物礁与膏盐岩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中最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受古地貌、沉积相带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生物礁类型和膏盐岩变形程度有所不同。膏盐岩的分布一方面受控于生物礁的发育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膏盐... 生物礁与膏盐岩是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中最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受古地貌、沉积相带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生物礁类型和膏盐岩变形程度有所不同。膏盐岩的分布一方面受控于生物礁的发育程度;另一方面.由于后期构造运动的作用使得膏盐岩发生形变,影响盐下礁体的识别。该文以阿姆河盆地中油合作区块为例.对台缘以及斜坡带大量分布的生物礁与上覆膏盐岩变形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相带礁体与膏盐岩的地震响应特征;结合测井资料.探索出一套基于膏盐岩变形下的不同类型礁体识别方法;优选层序格架约束稀疏反演方法,并将其与岩石物理分析相结合,确定了储层门槛值,有效地消除了膏盐岩变形对生物礁储层的影响,并指出台缘斜坡带具有一定规模的点礁群是潜在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下构造 礁体特征 礁体识别 阿姆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制四方台型人工鱼礁礁体设计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0
2
作者 钟术求 孙满昌 +1 位作者 章守宇 张硕 《海洋渔业》 CSCD 2006年第3期234-240,共7页
针对台州大陈海域的波流状况、水深等设计了钢制四方台型礁体。礁体的基本尺寸为底座3.5m×3.5m×0.3m,顶面2.5m×2.5m,高3.5m,重7.19。t根据波流动力学理论对此礁体在实际投放海域所受到的最大作用力、抗漂移系数以及抗倾... 针对台州大陈海域的波流状况、水深等设计了钢制四方台型礁体。礁体的基本尺寸为底座3.5m×3.5m×0.3m,顶面2.5m×2.5m,高3.5m,重7.19。t根据波流动力学理论对此礁体在实际投放海域所受到的最大作用力、抗漂移系数以及抗倾覆系数等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钢制四方台型礁体在波流共同作用下的最大受力为32255N,作用力矩为48642 N.m,抗漂移系数和抗倾覆系数分别为1.44,2.23。与礁体受到的静摩擦力、重力矩相比,满足礁体稳定条件,即礁体在海底不会发生滑移或翻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 四方台型钢制礁体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3
作者 陶峰 贾晓平 +3 位作者 陈丕茂 唐振朝 余景 王宏 《南方水产》 2008年第3期64-69,共6页
从水动力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动力学与礁体设计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构筑材料、水动力学、生物因素和配置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中国南海区人工鱼礁事业提供... 从水动力学、生物学和材料学等角度介绍了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水动力学与礁体设计间的相互作用,并从构筑材料、水动力学、生物因素和配置等方面对人工鱼礁礁体设计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以期为中国南海区人工鱼礁事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 礁体设计 构筑材料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缘斜坡带变形膏、盐岩下的礁体识别技术 被引量:5
4
作者 王玲 张研 +2 位作者 马晓宇 吴蕾 孙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21-628,667+497-498,共8页
阿姆河盆地中石油合作区块在中、晚侏罗世沉积时期在台缘斜坡带发育大量的生物礁与巨厚的膏、盐岩沉积,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由于后期受西南吉萨尔山逆冲的影响,膏、盐岩地层发生了形变与塑性流动,影响了盐下礁体的识别。针... 阿姆河盆地中石油合作区块在中、晚侏罗世沉积时期在台缘斜坡带发育大量的生物礁与巨厚的膏、盐岩沉积,形成了该区重要的储盖组合类型。由于后期受西南吉萨尔山逆冲的影响,膏、盐岩地层发生了形变与塑性流动,影响了盐下礁体的识别。针对台缘斜坡带大量分布的点礁与上覆膏、盐岩变形关系,本文从地震正演模型入手,分析两者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时差厚度方法进行生物礁的识别;探索出古地貌与相干振幅属性相结合的方法预测生物礁储层的分布;利用优选层序格架约束稀疏反演方法,有效地消除膏、盐岩变形对生物礁储层的影响。形成了一套基于膏、盐岩变形下的礁体识别方法,提高了礁体识别精度,发现一批可供钻探的生物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姆河盆地 盐下 礁体 古地貌 地震响应特征 测井响应特征 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新生代礁体下伏构造的校正浅析
5
作者 周静毅 陈茂根 +2 位作者 朱立新 马建德 段文豪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1期7-10,共4页
通过正演模型,认识到海底礁体的形态和充填速度是引起下伏地震同相轴整体上拉的原因。在不清楚礁体速度的情况下,选取四种不同的速度对构造进行了校正分析;随着礁体充填速度的增加,构造的幅度和面积都在不断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确定... 通过正演模型,认识到海底礁体的形态和充填速度是引起下伏地震同相轴整体上拉的原因。在不清楚礁体速度的情况下,选取四种不同的速度对构造进行了校正分析;随着礁体充填速度的增加,构造的幅度和面积都在不断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确定构造时要考虑礁体的真实速度和厚度,才能给地震勘探解释带来正确的方向,从而减少勘探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礁体 正演模型 速度 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礁体区三维地震勘探方法研究
6
作者 刘景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02X期201-204,共4页
澳大利亚帝汶海区域以往二维地震和新开展的海水深度观测成果证明,探区内存在多个礁体,一方面不规则的礁岩水深与地震勘探设备的作业深度相似,给勘探设备通行带来难度。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另一方面礁岩水深浅,而观测系统的最小最大... 澳大利亚帝汶海区域以往二维地震和新开展的海水深度观测成果证明,探区内存在多个礁体,一方面不规则的礁岩水深与地震勘探设备的作业深度相似,给勘探设备通行带来难度。存在安全环保隐患;另一方面礁岩水深浅,而观测系统的最小最大偏移距大,近偏移距反射信息严重丢失,导致水底多次波消除困难。为此,基于三维地震采集处理一体化的思路科学,在澳大利亚帝汶海区域新部署了1000多平方千米的三维地震勘探:地震采集前实施了海水测深调查、潮汐与洋流观测;在地震资料处理时引入了针对礁岩体的潮汐静校正、与表层相关的多次波去除(sRME)方法及浅层水底多次波衰减(SWD)方法等。该方法除了保障采集装备安全、实现覆盖次数最大程度均匀外.明显地改善了地震资料反射品质和处理效果,有效消除了浅层水底多次波,获得了清晰的地震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 礁体 三维勘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礁体布置形式对水流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丁洁 田鹏 沈雨生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1,43,共6页
为满足生态需求,生态礁群内需要营造具有特定要求的水动力环境,且结构内部不能淤堵。在淤积型潮间带,需要通过合理的礁体布置,并在波浪作用下实现。针对生态礁体格栅面迎浪对齐摆放、中空面迎浪对齐摆放和交错摆放3种布置方式,通过断面... 为满足生态需求,生态礁群内需要营造具有特定要求的水动力环境,且结构内部不能淤堵。在淤积型潮间带,需要通过合理的礁体布置,并在波浪作用下实现。针对生态礁体格栅面迎浪对齐摆放、中空面迎浪对齐摆放和交错摆放3种布置方式,通过断面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生态礁体场内水流形态、流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在波浪作用下,礁体结构内外侧流场均呈三维特征,礁体群内各点流速衰减总体上呈均匀递减的形态。2)在平常波浪条件下,中空迎浪对齐摆放方式流速衰减至0.5~1.0 m/s,较好地符合了生态礁体场内流速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礁体 布置形式 水流形态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米沙鄢群岛中新世礁体的沉积模式和储集层性能
8
作者 A.V.Carozzi 周平 《海洋地质译丛》 1995年第5期75-80,F003,共7页
1 前 言 广泛的野外工作和海底勘探为建立米沙鄢群岛中新世礁体的沉积模式和把这种礁体构造描述为狭长陆架上的陆架边缘复合堡礁、及伴生在盆地斜坡上的环礁和尖头礁提供了基础。在岩芯和详细的岩石相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这个较完... 1 前 言 广泛的野外工作和海底勘探为建立米沙鄢群岛中新世礁体的沉积模式和把这种礁体构造描述为狭长陆架上的陆架边缘复合堡礁、及伴生在盆地斜坡上的环礁和尖头礁提供了基础。在岩芯和详细的岩石相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这个较完整的礁体沉积模式,并解释了沉积相和成岩相的发育过程,尤其是关于孔隙性。2 地质背景 菲律宾群岛由于晚白垩世到早渐新世受区域板块构造控制的造山运动作用,而发展为活动的火山岛弧体系(图1)。浅海碎屑岩夹皱形礁体的早中新世沉积层是以不整合关系超覆在各种老岩石上面的。在陆相环境中广泛沉积了煤层。中中新统浅海相粒粒-中粒碎屑岩,及渐变的深水相页岩上覆在这些岩性之上。当时,酸性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及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沉积非常普遍。中中新世,在盆地边缘广泛发育典型的堡礁,虽然再沉积的安山质火山碎屑岩不断地干扰礁体的生长,但它仍控制了广大地区的沉积型式(图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 米沙鄢群岛 中新世 礁体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尾市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工程顺利通过礁体投放前验收
9
《科学养鱼》 2015年第2期49-49,共1页
日前,广东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汕尾市开展2013年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工程礁体投放前验收工作,工程建设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代表参与验收。验收组一行首先前往礁体制作现场对礁体数量、质量进行勘察核对,并召开... 日前,广东汕尾市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对汕尾市开展2013年海洋牧场示范区人工鱼礁建设工程礁体投放前验收工作,工程建设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代表参与验收。验收组一行首先前往礁体制作现场对礁体数量、质量进行勘察核对,并召开验收会议。会议听取了工程业主、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代表的相关工作汇报,审阅了工程设计、监理和施工建设有关资料,并进行了现场质疑答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工程 海洋牧场 人工鱼 汕尾市 示范区 礁体 投放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近海牡蛎礁方案设计和施工方法
10
作者 胡林军 《港口科技》 2024年第9期35-39,共5页
为了修复港口近海牡蛎礁生态系统,在分析牡蛎礁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混凝土礁体及废弃牡蛎壳作为构建材料,将附有牡蛎幼苗的废弃牡蛎壳用棕绳绑扎于礁体上的方案及其相应的施工方法,并应用到港口近海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结... 为了修复港口近海牡蛎礁生态系统,在分析牡蛎礁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混凝土礁体及废弃牡蛎壳作为构建材料,将附有牡蛎幼苗的废弃牡蛎壳用棕绳绑扎于礁体上的方案及其相应的施工方法,并应用到港口近海实际工程项目中。应用结果表明:将混凝土礁体及废弃牡蛎壳作为构建材料,可提高牡蛎幼苗的附着率和生长速度;修复后的牡蛎礁为底栖生物提供生息场所,在改善水质、防止海岸线侵蚀等方面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增强礁体的消浪弱流等减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口 牡蛎 混凝土礁体 废弃牡蛎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构型分析的多级相控反演技术在礁、滩复合体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11
作者 柴辉 汪文 +3 位作者 文光耀 龚幸林 董建雄 牛志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70-76,共7页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缓坡礁、滩体储层内部结构复杂,井间储层厚度变化大、井间连通差、相邻井产能差异大、储采矛盾突出等影响气藏高效、稳定开发。为此,通过正演模拟识别礁、滩体外形,利用相位变换处理刻画礁滩体... 阿姆河盆地侏罗系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缓坡礁、滩体储层内部结构复杂,井间储层厚度变化大、井间连通差、相邻井产能差异大、储采矛盾突出等影响气藏高效、稳定开发。为此,通过正演模拟识别礁、滩体外形,利用相位变换处理刻画礁滩体内幕、研究储层沉积微相,建立了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构型模式,形成了多级相控地质统计学反演技术。获得以下认识:①模型二(生物礁、滩上覆厚石膏层夹薄层盐岩,生物礁、滩厚度较小)地震响应的界面间能量相对关系与过井资料吻合,礁、滩体呈“底平顶凸”、内部反射杂乱、振幅相对减弱、厚度较大的地震反射特征,可以利用模型二精细刻画无井区生物礁、滩体。②经相位变换处理的地震资料较原始地震资料更利于分析礁、滩体内幕结构,同相轴振幅的变化反映了礁、滩体内幕结构的岩性变化。③结合现代礁、滩体沉积,在正演模拟、相位变换、地震属性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礁、滩体储层内部构型;受古地形及水动力能量的控制,优质的高能礁、滩体储层主要分布于礁、滩体边部。④基于储层构型分析的多级相控反演精细刻画了礁、滩体储层内幕结构,并与生产特征吻合,提高了储层预测精度,对开发方案的调整、储量动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构型 、滩 正演模拟 相位变换 多级相控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侧扫声纳方法的框架式人工鱼礁测量 被引量:11
12
作者 佟飞 唐振朝 +1 位作者 贾晓平 陈丕茂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4,共6页
为研究应用侧扫声纳技术评估已建人工鱼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行性,于2017年4月应用侧扫声纳技术对已建1年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区进行现场勘测,随机选取AR1与AR2 2种人工鱼礁各15个,通过分析软件处理侧扫声纳实测数据,可获人工鱼礁的高度... 为研究应用侧扫声纳技术评估已建人工鱼礁工程建设质量的可行性,于2017年4月应用侧扫声纳技术对已建1年的资源保护型人工鱼礁区进行现场勘测,随机选取AR1与AR2 2种人工鱼礁各15个,通过分析软件处理侧扫声纳实测数据,可获人工鱼礁的高度、沉降量、礁体布局等状态信息。结果显示,勘测礁区AR1型礁体高度为3.74~4.76 m,平均为4.44 m,沉降率为13.52%~32.20%,平均为19.20%;AR2型礁体礁体高度为2.57~3.45 m,平均为2.85 m,沉降率为13.67%~35.75%,平均为28.66%。截至调查时间为止,2种混凝土礁体结构较完整,个别礁体倾倒,实际礁体布局与预设布局有一定偏差。2种礁体沉降度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种礁体在投放海区的抗沉降能力差异显著,AR1型礁体抗沉降能力优于AR2型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 侧扫声纳技术 礁体沉降量 快速勘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气藏特征及开发对策 被引量:30
13
作者 武恒志 李忠平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19,共9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世界上已发现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超深,礁体小、散、多期,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直井产量低等特点;气藏开发面临礁相白云岩储层时空展布规律研究需不...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是世界上已发现埋藏最深的高含硫碳酸盐岩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具有埋藏超深,礁体小、散、多期,储层薄、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流体分布复杂,直井产量低等特点;气藏开发面临礁相白云岩储层时空展布规律研究需不断深化,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困难,水平井部署与优化设计影响因素众多,长水平段水平井长穿优质薄储层难度大等诸多难题。为实现对该气田的高效开发,开展了生物礁储层分布规律与发育模式研究、小礁体精细刻画与薄储层定量预测、条带状小礁体气藏水平井优化设计、超深薄储层水平井轨迹实时优化调整等技术攻关。相关系列攻关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元坝气田的开发建设,建成了我国首个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混合气产能可达40×10~8m^3/a。该气田的成功投产,一方面奠定了我国在高含硫气田开发领域的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对保障"川气东送"沿线六省两市70多个城市的长期稳定供气,对促进中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和沿江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元坝气田 晚二叠世 生物气藏 储集层 发育模式 礁体刻画 水平井设计 轨迹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人工鱼礁选型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磊 唐衍力 +2 位作者 黄洪亮 姜昭阳 李灵智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8-315,共8页
人工鱼礁的选型优化包括对礁体材料和礁体构造的选择。参考目前现有人工鱼礁结构类型,选取混凝土为设计礁体材料,计算各礁体实体体积、空方体积、表面积及其重量,通过计算找出礁体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引入礁体每体积混凝土产生的空... 人工鱼礁的选型优化包括对礁体材料和礁体构造的选择。参考目前现有人工鱼礁结构类型,选取混凝土为设计礁体材料,计算各礁体实体体积、空方体积、表面积及其重量,通过计算找出礁体各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引入礁体每体积混凝土产生的空方体积(ε)和表面积(η)两个优化参数,来衡量礁体的性能。结果表明:框架形礁ε值相对较高,而异体形或组合鱼礁η值相对较高,说明框架形礁体单位体积混凝土产生流态效应最好,异体形或组合结构礁体单位混凝土附着面积较多。同时引入有效空方体积概念,进一步说明礁体结构与流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 礁体材料 性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发育模式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33
15
作者 武恒志 吴亚军 柯光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5-657,共13页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主体为埋藏超深的缓坡型台缘生物礁气藏,为解决气藏开发评价面临的生物礁发育模式复杂多样、储层分布规律不清、超深薄储层精确预测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探讨了海平面升降变化与生物礁发育模式的关系,分析了礁相白云岩... 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主体为埋藏超深的缓坡型台缘生物礁气藏,为解决气藏开发评价面临的生物礁发育模式复杂多样、储层分布规律不清、超深薄储层精确预测难度大等问题,本文探讨了海平面升降变化与生物礁发育模式的关系,分析了礁相白云岩储层发育主控因素,提出了生物礁储层预测的思路与方法,明确了生物礁储层平面展布特征。研究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地层中共发育4期生物礁,受古地貌和海平面升降变化控制,单礁体可分为单期礁和双期(多期)礁两种模式。礁群可分为纵向进积式、纵向退积式、横向迁移式、横向并列式、复合叠加式5种模式;元坝地区生物礁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背景、海平面升降变化、建设性成岩作用及构造破裂作用控制,垂向上储层主要发育于礁盖,横向上主要发育于礁顶,礁后次之,礁前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礁体刻画 储层预测 长兴组 元坝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深水区中新世断控台缘生物礁生长演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鸿光 杜学斌 +1 位作者 陆永潮 陈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南海具有优良的成礁条件,但受限于资料品质,礁体结构刻画并不精细。借助新获取的高品质3D地震数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刻画技术,对南海西部深水区南部隆起断控台缘型生物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认为,礁体多具独立生长的丘状或透镜... 南海具有优良的成礁条件,但受限于资料品质,礁体结构刻画并不精细。借助新获取的高品质3D地震数据,利用地质—地球物理精细刻画技术,对南海西部深水区南部隆起断控台缘型生物礁进行了精细解剖。研究认为,礁体多具独立生长的丘状或透镜状外形,其内部礁脊和礁沟清晰可辨,垂向结构上以加积型和进积型为主。空间上,依据礁体的生长过程可归结为追补型、并进型和快步型3种类型,追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慢,且向陆退积生长,并进型和快步型生物礁生长速率较快,以垂直加积生长为主。礁体的空间展布形态与生长速度受海平面升降、可容纳空间变化和古地貌形态联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深水区 台缘 礁体结构 生长演化 中新统 南海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长兴组超深层高含硫生物礁底水气藏持续稳产关键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郭彤楼 王勇飞 柯光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101,共9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为高含硫生物礁底水气藏,具有礁体多期叠置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特征,开发初期部分气井底水锥进迅速,产量、压力下降快,预测天然气稳产期短,且存在部分小礁体储量动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实现...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为高含硫生物礁底水气藏,具有礁体多期叠置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气水关系复杂的特征,开发初期部分气井底水锥进迅速,产量、压力下降快,预测天然气稳产期短,且存在部分小礁体储量动用不充分等问题。为实现气井见水时间预测与防控、剩余气精准高效挖潜、压降控制和硫堵防治,梳理了气田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复杂生物礁底水气藏控水稳气、剩余气高效动用及保压稳产等系列气藏持续高产稳产关键技术,并提出了气藏持续稳产的攻关技术方向。研究结果表明:①控水稳气技术可实现产水井采侵平衡和水气比总体稳定,可有效提高气藏开发效果;②剩余气高效动用技术可对剩余气进行精细描述和潜力评价,实现了调整井的高产高效,夯实气藏稳产基础;③保压稳产配套技术可有效控制气藏压降速率,保障了气田长期稳定生产;④综合应用上述多项技术,元坝气田高产稳产年限由方案设计的6年延长至9.7年,气藏采收率提高了12.8%,持续稳产效果显著。结论认为,该技术能够有效解决储层高含硫、强非均质性、气水关系复杂、底水锥进迅速、剩余气区礁体分布“小、散、薄、深”、压降速率过快和井筒硫沉积等方面的难题,对实现同类气田长期高效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坝气田 长兴组 生物底水气藏 多期叠置礁体 控水稳气 剩余气动用 保压稳产 硫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坝气田超深高含硫生物礁气藏地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柯光明 吴亚军 徐守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42-47,共6页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分布范围广,但白云岩储层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早期直井产能偏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该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从分析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在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及地震剖面上的反映... 四川盆地元坝气田上二叠统长兴组生物礁气藏分布范围广,但白云岩储层厚度薄、纵横向变化大,气水分布复杂,早期直井产能偏低的问题一直制约着该气藏的高效开发。为此,从分析元坝气田长兴组生物礁在岩性剖面、测井曲线及地震剖面上的反映特征等入手,探究该区长兴组生物礁发育与储层分布模式,系统总结了该气藏地质综合评价过程中的关键做法:①以"分区""等时""相控""震控""确定性结合随机性"等建模原则为基础,充分结合生产动态资料,以礁群为单元,采用"多级双控"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建立气藏精细地质模型;②以井型优选、井轨迹优化为核心设计井网,气田开发以水平井为主。在水平井实施过程中,采用超深薄储层水平井轨迹实时优化调整技术,确保水平段长穿优质储层。结论认为,该项技术成果不仅为该气田长兴组气藏40×108m3混合气/年产能建设及投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为海相深层及超深层高含硫气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模式 礁体刻画 储层预测 地质建模 水平井设计 轨迹优化 生物 元坝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槽模型试验的人工鱼礁局部冲淤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佳美 唐振朝 +2 位作者 丁玲 贾晓平 张钟哲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38,共7页
为提高人工鱼礁建设选址和礁体设计的科学性,基于试验水槽对2种人工鱼礁在粉砂黏土上的局部冲淤情况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地形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5组不同流速条件下2种人工鱼礁礁体结构的局部冲淤情况。结果表明,在粉砂黏土底质上... 为提高人工鱼礁建设选址和礁体设计的科学性,基于试验水槽对2种人工鱼礁在粉砂黏土上的局部冲淤情况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通过地形测量和理论分析,研究了5组不同流速条件下2种人工鱼礁礁体结构的局部冲淤情况。结果表明,在粉砂黏土底质上,流速小于0.22 m·s^−1时,泥沙扰动小,2种礁体的周围局部冲刷小,冲淤形态以礁体底板附近浮沙堆积为主,且随速度增大而增高;流速大于0.22 m·s^−1时,洗掘现象较为明显,鱼礁周围冲刷坑范围及深度随流速的增大而增加,而礁体周围泥沙堆积高度随速度增大而减小。支撑结构较为复杂的A礁冲淤现象显著且复杂,冲刷坑深度最大值位于礁体中间底部,为−15 mm,且在礁后1倍礁高处出现长尾状泥沙堆积,其在0.27 m·s^−1流速时达到最大值5 mm;而B礁冲淤现象不显著,仅在底板附近出现少量堆积与冲刷坑,但由于底板开口比较大导致B礁发生沉降。因此今后的研究应结合建设选址海域的底质及水文特征对礁体支撑结构和底板进行优化设计并进行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以避免礁体冲淤严重引起沉降、掩埋等现象,从而影响鱼礁建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 局部冲刷 水槽试验 礁体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台地边缘生物礁、滩发育特征 被引量:113
20
作者 顾家裕 张兴阳 +2 位作者 罗平 罗忠 方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77-283,共7页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 塔里木盆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台地边缘可划分为低能、相对低能、相对高能、高能4种类型。不同的台地边缘发育不同的生物礁、滩组合:1)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早期台缘灰泥丘、含泥滩相组合为代表;2)相对低能台地边缘型,以巴楚露头区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大湾沟组)沉积期障积礁、含灰泥滩组合为代表;3)相对高能台地边缘型,以轮南中奥陶统一间房组沉积期障积礁、滩相组合为代表;4)高能台地边缘型,以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晚期骨架礁、滩相组合为代表。高能台地边缘骨架礁、滩组合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海平面上升、构造升降和碳酸盐产率是控制台地边缘迁侈和台地边缘类型的主要因素,并进一步控制了台地边缘生物礁、滩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台地边缘 生物、滩复合 碳酸盐岩储层 奥陶系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