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酞菁铁/MXene复合阴极的制备及电芬顿降解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1
作者 刘会来 李志豪 +1 位作者 孔德峰 陈星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69,I0006,I0007,共11页
研发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的电极材料,是实现电芬顿体系高效降解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物的关键。本工作以MXene材料作为载体负载酞菁铁(Fe Pc),制备了Fe Pc/MXene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其作为阴极催化剂构建的电芬顿体系对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 研发具有高活性和高稳定的电极材料,是实现电芬顿体系高效降解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物的关键。本工作以MXene材料作为载体负载酞菁铁(Fe Pc),制备了Fe Pc/MXene纳米复合材料,并利用其作为阴极催化剂构建的电芬顿体系对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进行降解。负载Fe Pc后,纳米复合材料依然保持手风琴状的片层结构,并且表面略粗糙,层间间距变小;Fe Pc/MXene中Fe Nx的配位数约为4,且Fe Pc与MXene之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电极表面的电子转移。在构建的电芬顿体系中,Fe Pc/MXene电极在50 min内对SDM的降解率达到97.2%,且在较宽的p H范围内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降解性能显著提高主要归因于复合材料中引入Fe N4增强了O_(2)电催化还原为H_(2)O_(2)的活性。电芬顿体系主要通过自由基(·OH和·O_(2)^(–))与非自由基(1O_(2))共同降解SDM。利用前沿轨道理论和Fukui函数阐明了SDM被不同活性物种攻击的位点,降解途径主要有苯环的羟基化、苯环上氨基的氧化、C–S和S–N键断裂。此外,循环和离子浸出实验证明所制备的阴极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芬顿 FePc/MXene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活性物种 降解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纳米抗体免疫磁珠的制备及其鉴定
2
作者 程小容 赵琳 +4 位作者 王迪 王雅婷 杨雅匀 古少鹏 何金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230,共8页
基于纳米抗体(nanobody,Nb)和磁小体(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的免疫磁珠在污染物分离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长度柔性连接肽(linker)对免疫磁珠性能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探究柔性连接肽长度对免疫磁珠的... 基于纳米抗体(nanobody,Nb)和磁小体(bacterial magnetic particles,BMPs)的免疫磁珠在污染物分离分析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不同长度柔性连接肽(linker)对免疫磁珠性能的影响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探究柔性连接肽长度对免疫磁珠的性能影响,本研究使用pET-28a作为载体,在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SDM)Nb基因上融合了不同长度的柔性连接肽,分别为pET28a-SDM-Nb-(G4S)1-Cys和pET28a-SDM-Nb-(G4S)4-Cys,并使用大肠杆菌BL21(DE3)作为重组工程菌进行表达,最终获得Nb-(G4S)1-Cys和Nb-(G4S)4-Cys重组蛋白质。利用异源双功能试剂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l)propionate,SPDP),分别将重组蛋白质与BMPs进行偶联,构建了免疫磁珠。利用免疫印迹对偶联结果进行了初步鉴定,并对偶联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使用透射电镜和Zeta电位分析仪对免疫磁珠的水合粒径、Zeta电位和分散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PDP能有效地将Nb-(G4S)1-Cys和Nb-(G4S)4-Cys定向固定在BMPs表面。通过差值法计算发现,Nb-(G4S)1-Cys与BMPs的偶联效率高于Nb-(G4S)4-Cys与BMPs的偶联效率。进一步表征结果显示,BMP-(G4S)1-Nb的Zeta电位绝对值更高,水合粒径更小,并且具有较低的多分散性指数,说明其在水相体系中具有更强的胶体稳定性。综上所述,利用BMPs和Nb-(G4S)1-Cys构建的免疫磁珠性能优于BMPs和Nb-(G4S)4-Cys构建的免疫磁珠。这为今后选择合适长度的连接肽构建高效的免疫磁珠分离分析SDM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磁小体 连接肽 纳米抗体 免疫磁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人工抗原的合成与鉴定 被引量:2
3
作者 鲁晓翠 朱金凤 +5 位作者 张改平 邓瑞广 侯玉泽 王自良 彩鸿翔 王青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5期4544-4545,4587,共3页
用重氮化方法将SDM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合成免疫抗原BSA-SDM和包被抗原OVA-SDM,通过紫外扫描(UV)、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BSA-SDM和OVA-SDM的UV与BSA、SDM的相比均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峰。这表明半抗原和载体... 用重氮化方法将SDM偶联于载体蛋白BSA和OVA上,合成免疫抗原BSA-SDM和包被抗原OVA-SDM,通过紫外扫描(UV)、SDS-PAGE凝胶电泳试验。结果显示:BSA-SDM和OVA-SDM的UV与BSA、SDM的相比均发生了改变,出现了明显的特征峰。这表明半抗原和载体偶联成功。用BSA-SDM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测定多抗上清(pAb)效价。结果表明,获得了高效价的pAb,为SDM残留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人工抗原 合成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吸附法处理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生产废水 被引量:4
4
作者 程岳山 云志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81-83,共3页
利用自行制备的吸附树脂处理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考查了吸附和解吸的工艺条件,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吸附时,废水的pH值为7,流速为2 BV/h;解吸时,解吸液用6%的NaOH溶液,流速为2 BV/h。原废水的CODC r为18 100 mg... 利用自行制备的吸附树脂处理磺胺间二甲氧嘧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机废水。考查了吸附和解吸的工艺条件,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吸附时,废水的pH值为7,流速为2 BV/h;解吸时,解吸液用6%的NaOH溶液,流速为2 BV/h。原废水的CODC r为18 100 mg/L,经吸附处理后,CODC r可以降低到2 900 mg/L,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树脂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5
作者 何方洋 罗晓琴 +3 位作者 李静 刘琳 冯才伟 万宇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3期322-323,共2页
用磺胺间二甲氧嘧啶人工免疫原(BSA-SDM)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磺胺间二甲氧嘧啶单克隆抗体(SDMmAb)杂交瘤细胞,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DM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蛋白亚型... 用磺胺间二甲氧嘧啶人工免疫原(BSA-SDM)免疫Balb/c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磺胺间二甲氧嘧啶单克隆抗体(SDMmAb)杂交瘤细胞,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SDMmAb,并鉴定其免疫学特性;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3株杂交瘤细胞,单克隆抗体的蛋白亚型为IgG1;分子量为178.1KDa,染色体数目为76~87条。与其他7种磺胺药(SD、SMM、SMZ、SQ、ST、PST、SMT、SPD)有很高的交叉反应性,可用于推广磺胺类药物多残留快速检测试剂盒的研制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ELISA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驱动的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法同时检测环境水体中磺胺类药物 被引量:10
6
作者 常安刚 周凯 +2 位作者 江静 吴向阳 张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301,共7页
以l-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离子液体([C8MIM][PF6])为萃取剂,利用温度驱动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2种磺胺类化合物: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SDM)和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 以l-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离子液体([C8MIM][PF6])为萃取剂,利用温度驱动离子液体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结合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2种磺胺类化合物: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ulfadimethoxine,SDM)和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对影响萃取效果的一系列因素(萃取剂、分散剂、萃取剂和分散剂的体积、pH、温度、萃取时间、盐度和离心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在最优条件下,该方法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2—200μg.L-1)、较低的检出限(SDM,1.22μg.L-1;SMZ,0.50μg.L-1)、良好的重现性(RSD:SDM,1.94%;SMZ,1.9%;n=7)和较高的准确性(回收率,SDM,88.7%;SMZ,101.3%;n=7).以该方法对几处环境水样进行测定,获得了良好的回收率(63.0%—124.0%;RSD:2.1%—4.9%;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间二甲氧嘧啶 磺胺噁唑 分散液-液微萃取 离子液体 环境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