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源磷对镉和磺胺甲恶唑复合污染下的香根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1
作者 殷寿延 杨思林 孙仕仙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61,共11页
以温室盆栽模拟湿地环境种植香根草,通过添加0.3 mg/kg的镉(Cd)和10 mg/kg的磺胺甲恶唑(SMX)形成复合污染湿地环境,再以60、120、180、240、360 mg/kg的外源磷添加设置5个不同磷水平的Cd-SMX复合污染组(CS1、CS2、CS3、CS4、CS5),以未... 以温室盆栽模拟湿地环境种植香根草,通过添加0.3 mg/kg的镉(Cd)和10 mg/kg的磺胺甲恶唑(SMX)形成复合污染湿地环境,再以60、120、180、240、360 mg/kg的外源磷添加设置5个不同磷水平的Cd-SMX复合污染组(CS1、CS2、CS3、CS4、CS5),以未添加污染物和磷的为对照组(CK),试验持续42 d,分别于试验1、2、3、5、7、14、28、42d时测定香根草地上部和地下部鲜质量、叶绿素质量分数、光合作用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研究外源磷对Cd-SMX复合污染下的香根草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前期(1~7d时),在外源磷添加和Cd-SMX复合污染下的香根草较CK的呈现一定“毒性兴奋效应”,复合污染促进香根草净光合速率(Pn)和表观光能利用效率(LUE)的提高,而后,因Cd和SMX累积,造成毒性作用,在处理后期,复合污染降低了香根草的光合作用能力,在42 d时,复合污染处理的香根草的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潜在光化学效率(F_(v)/F_(o))、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淬灭系数均显著低于CK的;磷的“生长促进效应”能维持香根草光合作用稳态,香根草叶的P_(n)、F_(v)/F_(m)、F_(v)/F_(o)、表观CO_(2)利用效率和LUE均能在42d时恢复至1 d时水平,其中,42d时CS4的香根草叶Pn为19.55μmol/(m^(2)·s),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同时CS4的香根草茎叶丙二醛含量在复合污染下也最低,为0.93nmol/g。综合来看,在Cd-SMX复合污染的湿地环境下,Cd-SMX复合污染胁迫对香根草光合作用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而添加240mg/kg的磷能促进香根草地上部茎叶的生长、增强其光合作用能力以抵抗Cd-SMX复合污染的双重胁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根草 外源磷 磺胺 复合污染 富营养化 污染修复 光合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滤-纳滤去除磺胺甲恶唑效能及影响因素
2
作者 杜昕芮 孙丽华 +3 位作者 张钼晞 许茂繁 李志远 吴泽舟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02-208,共7页
以磺胺甲恶唑(SMZ)为代表的磺胺类抗生素在污水厂二级出水中频繁出现,为再生水回用带来风险。该研究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分析了慢滤-纳滤组合工艺对SMZ、有机物和离子浓度的去除效能及机制,并分析了不同初始浓度、有机物浓度、p... 以磺胺甲恶唑(SMZ)为代表的磺胺类抗生素在污水厂二级出水中频繁出现,为再生水回用带来风险。该研究以污水厂二级出水为处理对象,分析了慢滤-纳滤组合工艺对SMZ、有机物和离子浓度的去除效能及机制,并分析了不同初始浓度、有机物浓度、pH值和Ca^(2+)离子浓度等水质条件对SMZ的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膜慢滤-NF组合工艺在去除SMZ、溶解性有机物和离子强度方面效果最佳;在慢滤表面生物膜中存在优势菌属,优势微生物种群能对SMZ的降解起到积极作用;当SMZ初始浓度为600 ng/L、COD浓度为20~60 mg/L、pH值为8、Ca^(2+)浓度为2 mmol/L时,生物膜慢滤-NF组合工艺对SMZ的去除效果最佳。综上,生物膜慢滤-NF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去除二级出水中的SMZ,可以作为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二级出水 纳滤 慢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催化剂Co/CH的制备及其催化臭氧降解磺胺甲噁唑的机理
3
作者 程婷 邵圣娟 李镇镇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57-1462,共6页
为解决磺胺甲噁唑(SMX)废水降解不完全的问题,以泡沫陶瓷(CH)为载体,过渡金属为活性组分制备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SMX的催化剂。在4种过渡金属中,Co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效果。Co(NO_(3))_(2)浓度为0.05 mol/L,煅烧温度为350℃,浸渍时间为1 ... 为解决磺胺甲噁唑(SMX)废水降解不完全的问题,以泡沫陶瓷(CH)为载体,过渡金属为活性组分制备用于催化臭氧氧化降解SMX的催化剂。在4种过渡金属中,Co表现出最好的催化效果。Co(NO_(3))_(2)浓度为0.05 mol/L,煅烧温度为350℃,浸渍时间为1 h时为最佳Co/CH制备条件,此条件下SMX的矿化率(η_(TOC))达到最大值73.5%。表征分析结果显示:活性组分成功、均匀的负载在载体表面,且主要以Co_(3) O_(4)形式存在,Co/CH保持了CH的介孔结构,且比表面积增大,平均孔径增大。通过对比不同体系对SMX的矿化程度和对体系中活性物种的检测发现:Co/CH-O_(3)体系对SMX的矿化程度最高,反应60 min内分别比O_(3)和CH-O_(3)体系增大29.2%和24.2%,且通过电子顺磁共振(EPR)实验证实了·OH的存在,说明催化效果的提高是由于过渡金属Co的氧化物存在所导致的,催化剂表面高度分散的活性组分为臭氧的吸附分解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促进了·OH的生成,提高了体系对SMX的矿化程度,增强了对SMX的降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H 臭氧 磺胺甲噁唑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南泉域岩溶水中磺胺甲噁唑分布及运移规律
4
作者 邢学睿 毛玉洁 +2 位作者 邢立亭 黄林显 王玉铮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324,共12页
针对抗生素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以济南泉域为研究区,以抗生素磺胺甲噁唑(SMX)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质分析、室内等温吸附实验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SMX在岩溶水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分布区不同土壤类型... 针对抗生素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以济南泉域为研究区,以抗生素磺胺甲噁唑(SMX)为研究对象,采用水质分析、室内等温吸附实验以及数值模拟方法,研究SMX在岩溶水中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分布区不同土壤类型对SMX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过程,呈线性吸附。玉符河流域下游,兴济河流域下游以及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泉群(四大泉群)附近为三大SMX重污染源区;SMX经上游污废水入渗及地表水渗漏补给岩溶水、直接补给区地下水最终汇入四大泉群,污染羽沿着河流渗漏带及地下水流向向下游扩散。岩溶水中SMX浓度分布受水动力场、断层构造裂隙、含水层埋藏条件及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尤其是地下水流向、流速控制SMX的运移方向和扩散速度,此外低pH、高含量SO42-促进SMX的降解。在渗流场作用下玉符河流域、兴济河流域污染带将汇流至四大泉群排泄区,并在山前形成强径流带SMX污染晕;若对兴济河污染源进行治理,研究区岩溶水将不会出现大的污染羽;若对兴济河和玉符河污染源同时管控,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岩溶水中SMX质量浓度将小于5 ng/L,及时管控污染源是防止岩溶水水质恶化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噁唑 污染物运移 岩溶水 济南泉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四氧化三钴活化过氧单硫酸盐去除磺胺甲恶唑
5
作者 卢孜 向钤 +4 位作者 张珺 胡晶晶 覃建军 杨安平 吴来燕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185-2197,共13页
基于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Co_(3)O_(4)的复合催化剂(N-CNT-Co_(3)O_(4)).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了催化剂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并通过降解动力学和循环实验考察了N-CNT-Co_(3)O_(4)活... 基于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纳米管负载Co_(3)O_(4)的复合催化剂(N-CNT-Co_(3)O_(4)).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等表征了催化剂化学组成和形貌结构.并通过降解动力学和循环实验考察了N-CNT-Co_(3)O_(4)活化PMS降解SMX的性能,分析了催化剂和PMS投加量、磺胺甲恶唑(SMX)初始浓度、pH等条件对N-CNT-Co_(3)O_(4)/PMS催化体系的影响,并探究了N-CNT-Co_(3)O_(4)活化PMS的机理及对SMX的降解途径.结果表明,N-CNT-Co_(3)O_(4)/PMS能在10 min将20 mg·L^(−1)SMX完全降解,4 h矿化率可达71%,经4次循环实验后催化剂稳定性良好.自由基测试及电化学表征表明,N-CNT-Co_(3)O_(4)/PMS/SMX体系存在自由基(SO_(4)^(·−),·OH)和非自由基(^(1)O_(2),电子转移)两种途径,Co_(3)O_(4)和氮原子的掺杂显著增强了催化剂的电子传递能力.N-CNT-Co_(3)O_(4)/PMS可将SMX氧化、裂解反应形成多种降解产物,最终矿化成CO_(2)、SO_(4)^(2−)和H_(2)O,且该催化体系在SO_(4)^(2−)、NO_(3)^(−)和HA(<10 mg·L^(−1))条件下仍能高效活化PMS降解SM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钴氧化物 过一硫酸盐 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可见光驱动的缺陷型Bi_(2)WO_(6)用于光催化降解磺胺甲恶唑
6
作者 左卫元 谭微 +3 位作者 陀丽媚 梁敏 仝海娟 欧阳辉祥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1,共6页
开发高性能催化剂是光催化降解技术的核心议题之一。本研究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氧缺陷的Bi_(2)WO_(6)光催化材料。以一系列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以磺胺甲恶唑(... 开发高性能催化剂是光催化降解技术的核心议题之一。本研究以CT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简单的溶剂热法合成了一种具有氧缺陷的Bi_(2)WO_(6)光催化材料。以一系列表征手段对所合成的催化剂的结构、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以磺胺甲恶唑(SMX)为模拟污染物,评估了所制备的缺陷型Bi_(2)WO_(6)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缺陷型Bi_(2)WO_(6)为微球形貌,相比Bi_(2)WO_(6),其具有更大的光响应范围。在可见光照射100 min条件下,其对SMX的降解率为90.2%。经6次循环使用后,缺陷型Bi_(2)WO_(6)对SMX的降解率仍未表现出明显下降。机制分析表明缺陷型Bi_(2)WO_(6)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可归因于其内部存在的氧缺陷提升了催化剂的光吸收范围以及光生电荷的分离能力。本研究可为新型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合成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_(2)WO_(6) 磺胺 光催化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中磺胺甲恶唑电氧化降解技术研究——基于多孔Ti_(4)O_(7)电极的连续折流电催化氧化装置
7
作者 葛旭 钱煦斌 +3 位作者 徐磊 骆竹君 唐少宇 牛军峰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387-4397,共11页
通过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成功制备多孔Ti_(4)O_(7)电极,并构建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以实现水中磺胺甲恶唑(SMX)的有效降解.考察了操作条件对SMX降解效率的影响,计算了体系能耗,并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际废水处理效果,同时推测了... 通过真空等离子体喷涂技术成功制备多孔Ti_(4)O_(7)电极,并构建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以实现水中磺胺甲恶唑(SMX)的有效降解.考察了操作条件对SMX降解效率的影响,计算了体系能耗,并评估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实际废水处理效果,同时推测了SMX的电催化降解机理.结果表明,在10mg/L SMX初始浓度、5mmol/L电解质浓度、5mA/cm^(2)电流密度、27mL/min溶液流速的反应条件下,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对SMX的去除效率可达82.0%、降解能耗13.1kWh/m^(3)、矿化效率34.2%、矿化电流效率0.7%. SMX的主要降解机理为间接氧化,·OH和SO_(4)^(·-)在SMX降解反应中的贡献效率分别为76.1%和5.8%,其主要降解路径主要为羟基化、断键、氧化和耦合,最终生成小分子物质.对实验配水和实际废水的长期处理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SMX降解性能和运行稳定性,实际废水中SMX去除效率、TOC去除效率和COD去除效率等分别为100%、19.8%、72.2%,且经过电氧化处理后废水毒性降低.因此,基于多孔Ti_(4)O_(7)电极的连续折流式电催化氧化装置可实现对水中SMX的有效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氧化 磺胺 多孔Ti_(4)O_(7) 连续折流反应器 间接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PC-CNT中空纤维膜对磺胺甲噁唑的电芬顿降解研究
8
作者 乔森 季子轩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637-3646,共10页
研究利用铁-多孔碳-碳纳米管(Ferrum-Porous Carbon-Carbon Nanotube,Fe-PC-CNT)中空纤维膜作为过滤中心和电化学阴极构建电芬顿体系,该体系能够将模拟废水中的溶解氧在膜表面还原成过氧化氢(H_(2)O_(2)),进而在Fe~(2+)的催化下产生羟... 研究利用铁-多孔碳-碳纳米管(Ferrum-Porous Carbon-Carbon Nanotube,Fe-PC-CNT)中空纤维膜作为过滤中心和电化学阴极构建电芬顿体系,该体系能够将模拟废水中的溶解氧在膜表面还原成过氧化氢(H_(2)O_(2)),进而在Fe~(2+)的催化下产生羟基自由基(·OH),以达到降解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的目的。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对电芬顿膜形貌及元素价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膜内部存在微孔结构,膜表面存在铁离子,利于H_(2)O_(2)的产生及活化。通过试验探究,发现在施加电压为-1.0 V(vs.SCE)、pH值为3、SMX初始质量浓度为600μg/L的条件下能够去除96.5%的SMX。根据猝灭试验和电子顺磁共振测试,得知·OH是反应中存在的主要活性物种。此外,Fe-PC-CNT中空纤维膜在4个循环后仍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研究可为去除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提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电芬顿 羟基自由基 膜过滤 磺胺甲噁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塑料PVC与磺胺甲恶唑联合暴露大型溞引发的急慢性毒理效应 被引量:3
9
作者 修文洁 闫淼 +2 位作者 顾冀海 柳峰松 张玉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3-425,共13页
为研究微塑料和抗生素的联合毒性效应与机制,文章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为代表性污染物,开展污染物吸附互作和联合暴露实验(包括48h急性和21d慢性... 为研究微塑料和抗生素的联合毒性效应与机制,文章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为受试生物,以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和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Z)为代表性污染物,开展污染物吸附互作和联合暴露实验(包括48h急性和21d慢性毒性实验),关注污染物暴露对大型溞的生长生殖、氧化应激、肠道损伤和行为运动指标变化。结果显示,PVC对SMZ具有物理吸附作用;在48h急性毒理实验中,PVC(1 mg/L)的存在减少了大型溞体内SMZ的含量,从而降低了SMZ的致死率;在21d慢性毒理实验中,SMZ单独或者与PVC(1 mg/L)联合暴露对大型溞致死率、蜕皮数和体长无明显影响,但均会引发大型溞氧化应激和肠道损伤,降低其运动能力,并且PVC会加剧SMZ诱发的上述毒性效应。研究发现,与短期暴露(48h)相比,慢性毒性实验(21d)更能真实反馈PVC和SMZ的联合毒性;两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长期共存时,微塑料对抗生素的毒性增强作用需引起重视。研究可为微塑料-抗生素共存时的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微塑料 大型溞 肠道损伤 运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氯降解磺胺甲恶唑的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蔡永鑫 陈汉棱 +4 位作者 赵思佳 李楠 黄俊杰 韦安磊 马海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515-3526,共12页
磺胺甲恶唑(SMX)作为新型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广泛检出,现有水处理工艺难以降解去除,二氧化氯(ClO_(2))作为高效氧化剂和消毒剂能有效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为探究ClO_(2)降解SMX的反应路径,本研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模拟ClO_(2)降解SMX... 磺胺甲恶唑(SMX)作为新型污染物在水环境中广泛检出,现有水处理工艺难以降解去除,二氧化氯(ClO_(2))作为高效氧化剂和消毒剂能有效降解磺胺类抗生素.为探究ClO_(2)降解SMX的反应路径,本研究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分析模拟ClO_(2)降解SMX的反应历程,结合反应产物的实验测定结果,确定二者反应的产物结构并提出反应路径.研究结果表明,ClO_(2)通过非离子化水解和单电子转移过程产生·OH并对SMX进行氧化降解,在SMX的异恶唑环和苯环上发生加成反应,其中,C21位点最易发生加成,势垒仅为5.1 kcal·mol^(−1);SMX的C3位点先发生加成反应,得到反应中间体,再进一步发生C(3)-N(11)键的断裂,两步反应的势垒分别为16.3 kcal·mol^(−1)和16.9 kcal·mol^(−1);C16位点发生的加成反应与S(13)-C(16)键的断裂存在协同效应,势垒为9.7 kcal·mol^(−1);SMX磺酰基S13位点与ClO_(2)发生取代反应,反应使N(11)-S(13)键断裂,势垒为18.9 kcal·mol^(−1).ClO_(2)降解SMX的主要产物为对氨基苯酚、对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酰胺和5-甲基异恶唑-3-醇等.通过分析比对ClO_(2)降解SMX产物的质谱数据,验证了降解路径的合理性.本研究通过量子化学模拟结合实验结果分析反应机理及降解路径的方法合理可靠,可为ClO_(2)氧化降解复杂结构有机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氯 磺胺 量子化学 反应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Cu双金属氧化物活化过一硫酸盐去除水中磺胺甲噁唑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建彪 常宇 +6 位作者 吴佳琪 郭欣婷 司宁 马霖轩 刘海津 曹治国 高士祥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42-649,共8页
采用钴铜双金属氧化物(Co-Cu)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水中的磺胺甲噁唑(SMX).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和PMS浓度、... 采用钴铜双金属氧化物(Co-Cu)为催化剂,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水中的磺胺甲噁唑(SMX).使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的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考察了催化剂和PMS浓度、无机阴离子和富里酸(FA)对Co-Cu/PMS体系降解SMX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为7.0时,在催化剂用量为50 mg·L^(-1),PMS浓度为0.5 mmol·L^(-1)条件下,50 mg·L^(-1)的SMX在30 min内去除率为95.6%,增加PMS浓度或提高催化剂用量均可加快SMX的降解速率.水中FA与HCO3-对SMX的去除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Cl^(-)和SO_(4)^(2-)对反应无影响.淬灭实验与电子顺磁共振(EPR)结果显示,硫酸根自由基(SO_(4)^(·-))和单线态氧(^(1)O_(2))为Co-Cu/PMS体系中主要的活性氧物种(ROS).XPS分峰结果表明,在钴铜双反应活性中心中Cu^(+)/Cu^(2+)循环是活化PMS的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U 过一硫酸盐 磺胺甲噁唑 活性氧物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噁唑对绿藻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潜在毒理学机制
12
作者 熊倩 田斐 +3 位作者 刘芳 张林宝 张喆 陈海刚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2-352,共11页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常用于动物和人类疾病治疗,导致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广泛检出。绿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因其灵敏度较高而常用作毒性评估的模式生物。然而,目前关于SMX对绿藻的毒性研究普遍以传统毒性测试... 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X)常用于动物和人类疾病治疗,导致其在多种环境介质中广泛检出。绿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因其灵敏度较高而常用作毒性评估的模式生物。然而,目前关于SMX对绿藻的毒性研究普遍以传统毒性测试为主,缺乏对其生物大分子水平毒性效应的深入认识。本研究结合藻类生长抑制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分析深入探究SMX对绿藻生物大分子水平的毒性作用机制。藻类生长抑制实验结果表明,SMX对3株绿藻的EC 50(置信度95%)依次为斜生栅藻(8.53 mg·L^(-1))<四尾栅藻(14.30 mg·L^(-1))<尖细栅藻(90.45 mg·L^(-1))。基于FTIR分析发现,SMX暴露引起绿藻生物大分子发生变化且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脂质水平上,脂质发生过氧化、改变脂肪酸烷基链长度,进而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和通透性。蛋白质水平上,酰胺Ⅰ和酰胺Ⅱ的变化揭示蛋白质二级结构发生变化。DNA水平上,DNA构型发生变化,由常见的B-DNA型转换为能抵御外界干扰A-DNA型。3株绿藻在生物大分子水平对SMX暴露的响应差异可能与其细胞壁结构组成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甲噁唑 微藻 毒理学机制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生物大分子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坏血酸改性Mn_(3)O_(4)活化过硫酸氢盐降解磺胺甲恶唑
13
作者 陈婧 宋炳皞 +6 位作者 朱雷 陈宏 张杰 姜恒 于翰博 储琨 刘紫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66,共9页
采用水热-超声法制备抗坏血酸(AA)改性的Mn_(3)O_(4)(AA-MO),并通过XRD、FTIR、SEM、TEM和XPS等技术手段表征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将AA-MO用于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磺胺甲恶唑(SMX),结果表明,AA-MO/PMS体系在2.0~10.0的pH值范围内催... 采用水热-超声法制备抗坏血酸(AA)改性的Mn_(3)O_(4)(AA-MO),并通过XRD、FTIR、SEM、TEM和XPS等技术手段表征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将AA-MO用于活化过硫酸氢盐(PMS)降解磺胺甲恶唑(SMX),结果表明,AA-MO/PMS体系在2.0~10.0的pH值范围内催化效能先升后降,在中性和偏中性环境中具有最佳降解效果.PMS浓度和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大均能有效促进SMX的降解.稳定性实验显示,在3次循环使用后AA-MO相比MO具有更稳定的催化效能.自由基淬灭结果表明硫酸根自由基(SO_(4)^(·-))在降解反应中起主导作用.AA-MO与PMS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产生自由基降解SMX,AA的抗氧化性维持了复合催化剂的高催化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测定了降解过程中可能的6种中间产物.SMX通过开环、S-N键断裂、羟基化以及氧化作用等3种路径被降解.通过ECOSAR软件计算物质的毒性阈值并进行毒理分析,需要关注产物P2、P5和P7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Mn_(3)O_(4) 过硫酸氢盐 磺胺 催化降解 高级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对固相反硝化脱氮影响及机制
14
作者 张艳杰 王欢 +6 位作者 董伟羊 闫国凯 常洋 王海燕 凌宇 魏有芳 田梓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681-6690,共10页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存在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和甲氧苄啶(TMP)是否会影响植物碳源固相反硝化(SPD)技术的脱氮效果,以及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建立了3个连续流玉米芯SPD(CC-SPD)反应器,对比了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并通过宏基因组方法分析了影...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存在的抗生素磺胺甲恶唑(SMX)和甲氧苄啶(TMP)是否会影响植物碳源固相反硝化(SPD)技术的脱氮效果,以及影响机制尚不明晰.建立了3个连续流玉米芯SPD(CC-SPD)反应器,对比了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并通过宏基因组方法分析了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3个反应器平均出水NO_(3)^(–)-N浓度分别为(4.09±0.38)mg/L(RS)、(5.01±0.44)mg/L(RT)和(3.53±0.35)mg/L(RC).50μg/L SMX/TMP对CC-SPD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并无显著影响;(2)SMX/TMP会显著改变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但是3个反应器主导的细菌门均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a;(3)代谢是微生物群落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会增加环境信息处理和细胞过程功能的相对丰度来适应SMX/TMP;(4)50μg/L SMX/TMP并未显著影响与电子供体生成相关的酶和反硝化基因的相对丰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硝化 磺胺(Sulfamethoxazole SMX) 氧苄啶(Trimethoprim TMP) 玉米芯 电子供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辅助煤基炭膜活化过硫酸氢盐去除水体中的磺胺甲噁唑
15
作者 潘宗林 徐静 +4 位作者 马焕然 李怀北 范新飞 宋成文 王同华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7,48,共9页
本工作构建了电化学辅助煤基炭膜活化过硫酸氢盐(E-CM-PMS)体系,用于水体中磺胺甲噁唑(SMX)的去除.表征了煤基炭膜的形貌与结构,系统考察了运行条件对SMX去除效率的影响,探究了SMX降解机理以及该体系在不同水质背景下去除SMX的适用性.... 本工作构建了电化学辅助煤基炭膜活化过硫酸氢盐(E-CM-PMS)体系,用于水体中磺胺甲噁唑(SMX)的去除.表征了煤基炭膜的形貌与结构,系统考察了运行条件对SMX去除效率的影响,探究了SMX降解机理以及该体系在不同水质背景下去除SMX的适用性.研究表明,在外加1.5 V电压下,煤基炭膜对PMS的活化效率显著增强,从而提升了系统对SMX的去除效率.在PMS添加量为0.2 g/L,流速为0.4 mL/min,pH为6.52时,该系统对SMX的去除率高达97%,并且在不同水质背景下均表现出较优的去除性能.机理分析表明SMX的高效去除归功于非自由基(电子转移和^(1)O_(2))和自由基(·OH、SO_(4)^(·-))机理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炭膜 电化学活化 过硫酸氢盐 磺胺甲噁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胺强化Fe(Ⅲ)-NTA络合物活化过二硫酸盐降解磺胺甲恶唑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真然 彭藴斓 +1 位作者 刘义青 付永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3-1172,共10页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 针对Fe(Ⅱ)/过二硫酸盐(Peroxydisulfate,PDS)高级氧化技术存在的pH值应用范围窄、铁泥产量大等缺陷,研究构建Fe(Ⅲ)-氨三乙酸(Nitrilotriacetic Acid,NTA)/羟胺(Hydroxylamine,HAm)/PDS体系,以在中性条件下高效降解水中新污染物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研究结果显示,Fe(Ⅲ)-NTA/HAm/PDS体系在pH=7条件下对SMX的降解率可达91%,该体系降解SMX的主要活性物种为·SO_(4)^(-)和·OH。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的降解效率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增加Fe(Ⅲ)、PDS的用量会加速SMX降解。NTA的引入可将Fe(Ⅱ)/PDS体系的pH值应用范围由酸性拓展至弱碱性,与此同时,向体系内加入HAm可有效减少铁泥的产量。根据检测到的降解产物,提出SMX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可能的降解途径包括断键反应、羟基化反应、氨基氧化反应。双酚AF、双氯芬酸、土霉素等其他新污染物也能在Fe(Ⅲ)-NTA/HAm/PDS体系中被高效去除,表明该体系在新污染物的降解领域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磺胺 羟胺 Fe(Ⅲ)-NTA络合物 过二硫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Z型MIL-100(Fe)/BiOBr异质结的构建及光芬顿降解磺胺甲恶唑的性能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雨佳 王天予 +1 位作者 王茀学 王崇臣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81-495,共15页
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可控制备了系列直接Z型MIL-100(Fe)/Bi OBr异质结。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镜(S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MIL-100(Fe)... 通过原位共沉淀法可控制备了系列直接Z型MIL-100(Fe)/Bi OBr异质结。使用粉末X射线衍射(PXRD)、傅里叶红外变换(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镜(SEM)、高倍透射电镜(HRTEM)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MIL-100(Fe)/Bi OBr异质结晶体结构、微观形貌、光学性能、化学组成进行表征。以低功率发光二级管可见光为光源,探究了MIL-100(Fe)/Bi OBr异质结光芬顿降解磺胺甲恶唑(SMX)性能。最佳反应体系MB-7/Vis/H_(2)O_(2)(MB-7是MIL-100(Fe)质量为Bi OBr质量的70%时制备的样品)在光源照射70 min后可降解99.8%SMX(5 mg·L^(-1))。同时,还考察了H_(2)O_(2)浓度、催化剂投加量、p H值以及无机阴离子对MB-7/Vis/H_(2)O_(2)降解SMX影响。MB-7/Vis/H_(2)O_(2)能够在经过5轮循环降解实验后保持95%以上的SMX降解效率,表明其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通过光致发光(PL)光谱、光电化学测试、活性物质捕获实验以及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光芬顿降解SMX机理进行了揭示。增强的光芬顿活性的机制主要来自于异质结的构建加速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进而促进了活性物质产生以及Fe^(3+)/Fe^(2+)的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芬顿 异质结 MIL-100(Fe) BiOBr 磺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甲恶唑的振动光谱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少岩 张静 +1 位作者 于倩 刘春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2,共8页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一种磺胺类广谱抗生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MX初始构型进行结构优化,得出该分子最稳定结构构型.同时,给出了SMX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空间结构参... 磺胺甲恶唑(Sulfamethoxazole,SMX)是一种磺胺类广谱抗生素.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水平上对SMX初始构型进行结构优化,得出该分子最稳定结构构型.同时,给出了SMX的键长、键角和二面角等空间结构参数值,确定该分子空间构型为非平面结构.相同基组水平下进行频率计算,通过频率校正因子0.9630修正并绘制了SMX分子的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图.发现光谱谱段主要分布在3600-2800 cm-1和1700-300 cm-1频率段,并且理论计算值和实验测定值有较好吻合,表明DFT计算方法是可取和可信的.借助GaussView 6.0软件和计算得到的势能分布结果对频率范围内每一个振动模式进行了指认归属.此外,采用Multiwfn和VMD程序计算并分析SMX分子的静电势和前线分子轨道,预测了该分子的反应活性位点.该结果为SMX分子的振动光谱检测提供基础数据,为其结构鉴定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振动光谱 密度泛函理论 静电势 前线分子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醛和丁香醇介导漆酶高效降解磺胺甲恶唑 被引量:1
19
作者 马骏 黄大伟 朱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为探讨不同漆酶介体系统(LMS)对磺胺甲恶唑(SMX)的降解效果。采用了多种漆酶介体体系,重点研究了天然介体如丁香醛和丁香醇与漆酶的结合降解效果,并与其他常见介体如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进行对比。同时... 为探讨不同漆酶介体系统(LMS)对磺胺甲恶唑(SMX)的降解效果。采用了多种漆酶介体体系,重点研究了天然介体如丁香醛和丁香醇与漆酶的结合降解效果,并与其他常见介体如2,2’-联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进行对比。同时,分析了漆酶的初始浓度、介体的起始浓度、pH以及温度等因素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使用丁香醛或丁香醇为介体时,降解效果明显优于其他介体。其中,当漆酶初始浓度为0.5 mg/mL、丁香醇起始浓度为0.5 mmol/L、温度为30°C、pH=5时,丁香醇在15 min内能降解92.4%的SMX,而240 min后提高至96.4%。天然介体丁香醛、丁香醇与漆酶的结合对SMX的降解表现出高效性和环境友好性,为水体中SMX污染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 漆酶 丁香醛 丁香醇 抗生素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改性污泥生物炭活化过氧乙酸降解磺胺甲噁唑
20
作者 高璐瑶 刘邦海 +2 位作者 代鑫 陈景光 金春姬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2-141,共10页
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原料,在800℃下限氧热解制备污泥生物炭,使用氢氧化钠改性得到碱改性污泥生物炭(N-SDBC),并作为催化剂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磺胺甲噁唑(SMX)。通过SEM、FTIR、BET以及酸碱电位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氧化剂浓... 以城市污水厂污泥为原料,在800℃下限氧热解制备污泥生物炭,使用氢氧化钠改性得到碱改性污泥生物炭(N-SDBC),并作为催化剂活化过氧乙酸(PAA)降解磺胺甲噁唑(SMX)。通过SEM、FTIR、BET以及酸碱电位法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考察了氧化剂浓度、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水体中常见阴离子和腐殖酸对SMX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AA浓度为1.0 mmol/L,N-SDBC质量浓度为1.5 g/L,初始pH为3.0的条件下,90 min内SMX的降解率达到83.8%;水体中的共存阴离子和腐殖酸对SMX降解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猝灭实验和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OH和^(1)O_(2)是体系中主要的活性氧物种,且N-SDBC/PAA体系在降解SMX时存在电子转移机制。经过4次再生循环实验,N-SDBC活化PAA降解SMX的去除率保持在70%以上,说明N-SDBC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乙酸 污泥生物炭 碱改性 磺胺甲噁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