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7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转移的机制
1
作者 吴雷 杜凤麟 +3 位作者 赵明娜 任逸喆 张先洲 娄加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46-857,共12页
目的·分析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N,PTPR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轮心内注射筛选出具有高骨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株,并利... 目的·分析N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N,PTPRN)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肿瘤转移中的功能及分子机制。方法·通过多轮心内注射筛选出具有高骨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株,并利用RNA测序结合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与转移相关的关键基因PTPRN。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进一步评估PTPRN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并基于TCGA数据分析PTPRN的共表达关系,筛选并分析与其共表达的关键基因。在A549-BM细胞中转染siPTPRN后,采用Transwell实验评估其对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活性。在A549-BM细胞中转染siPTPRN,并在小鼠模型中进行心内注射实验,以评估其对肺腺癌体内转移能力的影响。结合多种数据库交叉分析,预测BCL6为PTPRN的上游转录因子,并通过siBCL6转染实验验证BCL6对PTPRN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RNA测序及GO/KEGG富集分析显示,PTPRN在具有高转移能力的A549-BM细胞中显著上调,并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受体相互作用等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的通路。TCGA数据库分析进一步证实,PTPRN在肺腺癌患者中高表达,并与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基于TCGA数据的共表达分析结合GO/KEGG富集分析显示,与PTPRN相关的基因主要富集于神经信号转导、内分泌调控、细胞通信及ECM-受体相互作用等生物过程。体外实验结果显示,siPTPRN转染后,A549-BM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同时EMT相关蛋白表达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性降低。体内实验结果表明,敲低PTPRN可显著抑制A549-BM细胞的体内转移能力,进一步验证了其促进肺腺癌转移的作用。siBCL6转染实验结果显示,BCL6敲低可上调PTPRN表达。结论·PTPRN在肺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通过促进EMT及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肺腺癌细胞的迁移与转移;PTPRN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TPRN可增强肺腺癌细胞的侵袭性及转移能力;BCL6可能作为PTPRN的上游转录调控因子,影响其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型蛋白磷酸酶受体 肺腺癌 转移 上皮-间充质转化 PI3K-AKT通路 BC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鸡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ID1)的克隆及组织表达谱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聂晓庆 林亚秋 +5 位作者 徐亚欧 赵燕英 吕明 左璐璐 张小玉 李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2-1111,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 本研究旨在阐明藏鸡PID1基因在不同组织与时序表达谱,并研究PID1基因表达与肌内脂肪含量(IMF)的关系。利用RT-PCR技术克隆藏鸡PID1基因,用相关软件预测PID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采用荧光定量PCR研究PID1基因在藏鸡不同组织、不同日龄的表达谱,并分析其与IMF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克隆得到藏鸡PID1基因序列长度为654bp(GenBank登录号:KT000001),共编码217个氨基酸,是具有PTB结构域的不稳定亲水酸性蛋白质;有14个磷酸化位点、4个O-糖基化位点、1个N-糖基化位点、7种保守特异性蛋白激酶结合位点、3个二硫键;预测其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26.73%,β折叠占20.74%,无规则卷曲占52.53%,属于混合型蛋白且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藏鸡的不同组织中均存在表达,且在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最高(P<0.01);时序表达谱结果显示,PID1基因在1日龄公藏鸡胸肌中表达水平最高。在210日龄的公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的表达水平(P<0.01),在119日龄母鸡腿肌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表达水平(P<0.01)。在119和154日龄公鸡脂肪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在210日龄母鸡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ID1mRNA的表达量与藏鸡胸肌的IMF含量存在显著相关(P<0.05)。结果提示,PID1基因可能是影响藏鸡IMF沉积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鸡 磷酸互作结构域1 克隆 组织表达 时序表达 肌内脂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基因对肉质性状的调控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小玲 黄志清 +3 位作者 贾刚 郭秀兰 唐仁勇 吴秀群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1-594,共4页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 磷酸酪氨酸互作结构域1(phosphotyrosine interaction domain containing 1,PID1)基因是最近发现的与脂肪代谢相关的新基因。在不同动物的不同组织中均能检测到PID1基因的表达。PID1基因表达过量能促进前体脂肪细胞的增殖,影响肉质性状相关候选基因[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和解偶联蛋白(UCP)基因]的表达。因此,深入探讨PID1基因在畜禽肉品质上的调控作用及其影响机制,将为改善畜禽肉品质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概述了PID1基因的发现和表达规律、PID1蛋白的结构、PID1基因与肉质性状候选基因的关系及其在畜禽肉质调控中的可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互作结构域1 脂肪代谢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 解偶联蛋白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c家族蛋白酪氨酸激酶Itk PH结构域与OS-9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月恒 张文红 +2 位作者 张晓光 刘新平 药立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9-503,共5页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ItkPH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 ,以了解Itk的功能及其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位置与作用 .Itk的PH结构域扩增后克隆入酵母双杂交系统的pLexA载体 ,转化酵母细胞EGY4 8(p8op lacZ) ,经检测PH结构域无自激活作用 ,且... 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ItkPH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分子 ,以了解Itk的功能及其在T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位置与作用 .Itk的PH结构域扩增后克隆入酵母双杂交系统的pLexA载体 ,转化酵母细胞EGY4 8(p8op lacZ) ,经检测PH结构域无自激活作用 ,且对酵母细胞无毒性作用 .用PH结构域作为“钓饵”蛋白 ,在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筛选构建于AD载体的T细胞cDNA文库 .将PH结构域及筛库所得基因片段分别进行融合表达 ,用于体外结合实验 ,进一步证实二者的相互作用 .经营养缺陷选择、诱导筛选和鉴定确证 ,筛库所得的插段约 15 0 0bp的文库质粒为一真阳性克隆 .经blast比较分析为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os 9基因 .体外结合实验也表明 ,ItkPH结构域可与该基因表达产物结合 .Itk的PH结构域可与OS 9蛋白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c家族蛋白 激酶 ITK PH结构域 OS-9蛋白 酵母双杂交系统 融合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淑娟 文良志 +1 位作者 张新 谢渭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28-1133,共6页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作为一种基础调节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迁移等多个生命过程。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改变可影响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作为一种基础调节机制参与调节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迁移等多个生命过程。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改变可影响肝脏炎症、肝纤维化、肝癌等多种肝脏疾病。含SH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SHP-1)属于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是维持体内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关键因子。近年来SHP-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主要就SHP-1在肝脏疾病中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SH2结构域的蛋白磷酸酶类 磷酸 肝脏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SF_(JM)对T细胞IL-2R表达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海滨 金伯泉 +5 位作者 许辉 赵宁 刘雪松 黄传书 朱勇 李恩善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42-345,共4页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研究了TLSF_(JM)对T细胞IL-2R表达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TLSF_(JM)对PHA或PA活化的人PBMC以及小鼠CTLL-2 IL-2R表达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在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研究了TLSF_(JM)对T细胞IL-2R表达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TLSF_(JM)对PHA或PA活化的人PBMC以及小鼠CTLL-2 IL-2R表达和蛋白酪氨酸磷酸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在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IL-1、IL-2和IL-6的产生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制因子 蛋白 磷酸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与核因子-κB在糖尿病牙周炎牙周组织破坏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昊 李伟 +4 位作者 丁一 郭斌 谢红慧 付敏 王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小鼠牙周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TPN2)、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方法将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牙周炎组(P组)及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 目的观察糖尿病牙周炎条件下小鼠牙周组织中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PTPN2)、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与牙周组织破坏的关系。方法将4周龄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单纯牙周炎组(P组)及糖尿病牙周炎组(DP组),每组6只。采用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P组建立牙周炎模型,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结合高脂高糖食物与口内接种牙龈卟啉单胞菌法在DP组建立糖尿病牙周炎模型。各组动物于P、DP组末次细菌接种4周后处死,通过体视显微镜观察牙槽骨形态和附着丧失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牙周附着丧失的高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牙周组织中PTPN2与NF-κB的表达强度。结果 P、DP组牙槽骨的附着丧失面积和牙周附着丧失高度均高于N组(P<0.05),PTPN2的表达量低于N组(P<0.05),而NF-κB的表达量则高于N组(P<0.01)。结论在糖尿病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NF-κB可能有促进作用,而PTPN2可能有抑制作用;PTPN2的表达减少可能导致NF-κB表达增强而加重牙周组织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牙周炎 非受体型蛋白磷酸酶2 核因子-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P-2酪氨酸磷酸酶在DNA损伤性放化疗引发的小鼠骨髓毒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梅 李菲菲 +3 位作者 郑红 倪芳 瞿成奎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0-484,共5页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放、化疗引发的骨髓毒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从野生型(Wild-type,WT)、SHP-2杂合突变型(SHP-2+/-)及SHP-2纯合突变型(SHP-2-/-)胚胎鼠(9.0~9.5d)的卵黄囊中获取造血祖细胞,用细胞因... 目的研究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放、化疗引发的骨髓毒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分别从野生型(Wild-type,WT)、SHP-2杂合突变型(SHP-2+/-)及SHP-2纯合突变型(SHP-2-/-)胚胎鼠(9.0~9.5d)的卵黄囊中获取造血祖细胞,用细胞因子IL-3(Interleukin-3,0.5ng/ml)、SCF(stem cell factor,0.5ng/ml)将造血祖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为粒-巨噬造血细胞系(granulocyte-macrophage,GM)。60Coγ射线及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CDDP)处理后,台盼蓝染色法观察比较三种GM细胞增殖抑制率的差异;集落形成实验(Colony-forming Units,CFU)分析比较卵黄囊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能力的差异;血细胞计数法检测比较WT小鼠和SHP-2+/-小鼠在照射或化疗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Erk在WT及SHP-2-/-造血细胞中的表达与磷酸化水平。结果在CDDP或60Coγ射线导致的细胞损伤反应中,SHP-2-/-造血细胞的生存能力较SHP-2+/-和WT造血细胞增强;相比WT小鼠,SHP-2+/-组小鼠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量降低程度减轻;SHP-2-/-造血祖细胞克隆集落形成能力较SHP-2+/-组及WT组增强;提示SHP-2-/-突变可以减轻CDDP或60Coγ导致的骨髓毒性。Western Blot显示在CDDP损伤反应中,SHP-2-/-抑制Erk的磷酸化。结论SHP-2参与调控放、化疗导致的骨髓毒性,其分子机制可能与SHP-2对Erk活化调节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激酶 骨髓/药物作用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乳腺癌细胞移动及粘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凤玫 刘厚奇 +3 位作者 刘善荣 汤淑萍 杨玲 冯根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23-527,共5页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在乳腺癌细胞MCF 7的移动及粘附中的作用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将野生型SHP 2与突变型SHP 2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片段构成重组质粒 (SHP 2 GFP、SHP 2C >S GFP) .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入MCF 7中 ,表达... 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 2在乳腺癌细胞MCF 7的移动及粘附中的作用 .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分别将野生型SHP 2与突变型SHP 2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基因片段构成重组质粒 (SHP 2 GFP、SHP 2C >S GFP) .脂质体转染法分别转入MCF 7中 ,表达成功后筛选并建立SHP 2 GFP和SHP 2C >S GFP细胞株 .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移动情况 ,免疫印迹法检测粘附分子E 钙粘蛋白和金属蛋白酶MMP 1及MMP 9的表达 .实验后建立SHP 2 GFP及SHP 2C >S GFP细胞株 ,同时观察到SHP 2C >S GFP细胞的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从梭形状态变成圆形状态 .荧光显微镜发现 ,MCF 7细胞和SHP 2 GFP、SHP 2C >S GFP转染的细胞在 3h、6h、9h的移动情况分别是MCF 7为 10 %、2 3%、5 4% ,SHP 2 GFP为 15 %、4 9%、98% ,SHP 2C >S GFP为 4 %、11%、30 % .免疫印迹结果表明 ,SHP 2C >S GFP细胞的E 钙粘蛋白表达比SHP 2 GFP细胞明显升高 (P <0 0 5 ) .MMP 1及MMP 9的表达量在SHP 2 GFP细胞中有所增强 (P <0 0 5 ) .实验表明 ,SHP 2可能通过调节粘附分子和基质金属磷酸酶而在细胞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 乳腺癌 细胞移动 癌细胞粘附 E-钙粘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多糖SJB的结构分析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夏玮 张文清 罗国安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205-2208,共4页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获得均一多糖SJB,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 通过DEAE-纤维素和凝胶过滤柱色谱对桑叶碱提粗多糖进行分级分离,获得均一多糖SJB,进行结构鉴定.采用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PTP1B体外模型对SJB进行降血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SJ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4×104,由鼠李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的酸性杂多糖;主链由1,2-、1,2,4-连接的鼠李糖和1,4-、1,3,4-连接的半乳糖醛酸组成;侧链包括末端、1,5-、1,3,5-连接的阿拉伯糖;末端、1,4-连接的葡萄糖以及末端、1,3-、1,4-、1,6-连接的半乳糖,主要通过鼠李糖的O4位和半乳糖醛酸的O3位与主链相连.该多糖为首次从桑叶中获得的酸性杂多糖.20μg/mL SJB对PTP1B的抑制率为3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多糖 结构鉴定 蛋白磷酸酯酶PTP1B抑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对去血清培养诱导的293T细胞凋亡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秀丽 董红岩 +5 位作者 杨金霞 张明爽 张卓然 吴博 徐长庆 张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48-551,共4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对去血清培养诱导人胚肾293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pIRES-GFP空载体、pIRES-GFP-SHP-2(WT)野生型及pIRES-GFP-SHP-2C459S突变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MTT测定去血清培养对293T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对去血清培养诱导人胚肾293T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将pIRES-GFP空载体、pIRES-GFP-SHP-2(WT)野生型及pIRES-GFP-SHP-2C459S突变体通过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MTT测定去血清培养对293T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去血清培养293T细胞3 d后,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caspase-3表达。结果:去血清培养293T细胞3 d,转染pIRES-GFP-SHP-2(WT)野生型组的293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pIRES-GFP-SHP-2C459S突变体组;而2转染组超微结构均发生早期凋亡,但并无明显差异;caspase-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HP-2(WT)野生型组的caspase-3表达率明显低于SHP-2C459S突变体组。结论:SHP-2可能参与到去血清培养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通路中并通过caspase-3依赖途径,对细胞的生存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同源2结构域蛋白磷酸酶2 293T细胞 细胞凋亡 半胱天冬蛋白酶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酪氨酸羟化酶全长及催化结构域序列表达产物酶活性比较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英 杨慧 +1 位作者 于培兰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采用人的全长酪氨酸羟化酶 c DNA为模板 ,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 PCR扩增反应 ,获得编码 N-端缺失 14 1个氨基酸的催化结构域 c DNA片段 ,将其插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 p GEX-4 T-1中 ,构建表达质粒 p GEXTHc,同时构建其全长片... 采用人的全长酪氨酸羟化酶 c DNA为模板 ,设计特定的引物进行 PCR扩增反应 ,获得编码 N-端缺失 14 1个氨基酸的催化结构域 c DNA片段 ,将其插入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融合表达载体 p GEX-4 T-1中 ,构建表达质粒 p GEXTHc,同时构建其全长片段的表达质粒 p GEXTHa。两者分别转化大肠杆菌 BL2 1,以 IPTG诱导可高效表达 ,产物以可溶形式存在 ,经亲和层析纯化后以蛋白酶裂解 ,再经亲和层析分离得到较纯的酶蛋白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 HPLC-ECD)检测酶活性 ,结果证明催化结构域活性高于全酶 ,是全酶活性的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化酶 催化结构域 野生型酶 融合蛋白表达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在肺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玲娟 程洪强 +1 位作者 柯越海 王临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2-86,共5页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是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事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是由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基因编码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参与多条信号通路的活化。SHP2在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耐药等方面都...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修饰是细胞信号传导的主要事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是由非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1基因编码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参与多条信号通路的活化。SHP2在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转移以及耐药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肿瘤防治的一个潜在靶点分子。本文就SHP2与肺癌的发生、侵袭转移及耐药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蛋白质磷酸 非受体11型 肿瘤转移 耐药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磷酸酶蛋白受体σ在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慧 徐海伟 +2 位作者 余涛 刘瑶 阴正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4,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是促进视皮层可塑性终止的关键因子,而最新发现酪氨酸磷酸酶蛋白受体盯(PTPa)是CSPGs发挥抑制性作用的受体,但PTPσ及其下游分子是否参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 背景研究表明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CSPGs)是促进视皮层可塑性终止的关键因子,而最新发现酪氨酸磷酸酶蛋白受体盯(PTPa)是CSPGs发挥抑制性作用的受体,但PTPσ及其下游分子是否参与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的再激活尚不明确。目的观察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后PTPσ、神经元周围网络(PNNs)及其下游分子N—cadherin和B—catenin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健康SPF级LongEvans大鼠54只,按出生后周龄分为出生后1、3、5、7、9周组,各组分别有6、6、6、24、12只大鼠,其中出生后7周组12只大鼠双眼上下睑缝合14d建立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视皮层中PTPσ、PNNs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PCR)法分别观察PTPσ、N—cadherin和B—cateninmRNA随大鼠发育以及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后的表达变化。结果出生后9周组大鼠视皮层PTPcr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出生后7周组和同龄双眼形觉剥夺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65、3.526,P〈0.01)。大鼠视皮层中PTPσ的阳性表达定位于细胞膜、细胞质及轴突,出生后9周组大鼠视皮层Ⅱ-Ⅲ层、Ⅳ层及V~Ⅵ层PTPσ阳性细胞密度明显高于正常出生后7周组大鼠(t=24.593、23.444、13.556,P〈0.01)及双眼形觉剥夺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4.111、43.000、16.556,P〈0.01)。出生后9周组大鼠视皮层Ⅳ层、V~Ⅵ层PNNs阳性细胞密度值较出生后7周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26,P〈0.01;t=1.370,P〈0.05),而Ⅱ~Ⅲ层PNNs阳性细胞密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9,P〉0.05)。双眼形觉剥夺组大鼠视皮层Ⅱ-Ⅲ层、Ⅳ层PNNs阳性细胞密度较出生后9周组大鼠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56、4.185,P〈0.01),但V~Ⅵ层的PNNs阳性细胞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37,P〉0.05)。与出生后1周组大鼠比较,出生后3、5、7、9周组大鼠视皮层组织中的N—cadherin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32、28.988、27.083、28.908,P〈0.01),出生后7周组大鼠N—cadherinmRNA表达量升高,与出生后3、5、9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48、1.904、1.825,P〈0.01)。出生后9周组和同龄双眼形觉剥夺组比较,N—cadherin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2,P〉0.05)。出生后1周组大鼠视皮层β—catenin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18、3.534、2.645、4.652,P〈0.01),双眼形觉剥夺组B—cateninmRNA表达量较出生后9周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570,P〈0.01)。结论PTP盯、PNNs及其下游通路分子β—catenin参与了成年大鼠视皮层可塑性再激活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皮层 磷酸酶蛋白受体σ 可塑性 双眼形觉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磷酸酯酶抑制剂对tau蛋白磷酸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新文 吴惠亮 +2 位作者 曹伟丽 马丽娟 王建枝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134-1137,共4页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大鼠海马直接注射酪氨酸磷酸酯酶 (PTP)抑制剂钒酸钠 (PVN)或糖原合酶激酶 (GSK - 3)抑制剂氯化锂 (LiCl) ,2 4h后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tau蛋... 目的 :探讨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对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方法 :大鼠海马直接注射酪氨酸磷酸酯酶 (PTP)抑制剂钒酸钠 (PVN)或糖原合酶激酶 (GSK - 3)抑制剂氯化锂 (LiCl) ,2 4h后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PVN可以明显降低大鼠海马tau蛋白PHF - 1位点磷酸化水平 ,且比LiCl的作用强 (P <0 0 1) ,与LiCl联用使非磷酸化位点tau - 1明显增强 (P <0 0 5 ) ,总tau蛋白 (R111d)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5 )。结论 :PTP抑制剂明显降低大鼠海马tau蛋白磷酸化 ,其机制可能与GSK - 3失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磷酸 TAU蛋白质类 磷酰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磷酸化在精子获能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璇 金一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486-2491,共6页
在精子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并使卵母细胞受精之前,获能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先决条件。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进一步成熟的复杂现象,其赋予精子以增强活性的能力,使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透明带(ZP)相互作用,进行顶体反应并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 在精子细胞发生顶体反应并使卵母细胞受精之前,获能是一个重要的生理先决条件。获能是精子在雌性生殖道中进一步成熟的复杂现象,其赋予精子以增强活性的能力,使精子能够与卵母细胞透明带(ZP)相互作用,进行顶体反应并与卵母细胞质膜融合,进而完成受精过程。然而精子获能的分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还未完全明确,但获能后的精子会有诸多结构及生化方面的变化,如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精子膜胆固醇外流、活性氧的产生及精子膜超极化。蛋白质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等一些重要的现象,这是精子到达、结合、穿透和融合卵母细胞所必需的过程。因此蛋白磷酸化是获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尤其是在酪氨酸残基处的磷酸化是获能过程中发生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且酪氨酸磷酸化可能是细胞中信号转导途径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指标。作者主要针对蛋白磷酸化、精子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发现、作用和定位,以及影响获能过程中酪氨酸磷酸化的几个因素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获能 分子机制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b2在SHP-2酪氨酸磷酸酶激活突变所致小鼠髓系异常增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吉 汪心怡 +4 位作者 陈卓 李菲菲 郑红 瞿成奎 汪思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3-1008,共6页
目的:观察SHP-2信号通路中关键接头蛋白Gab2对SHP-2激活突变引发的小鼠髓系异常增殖是否具有调控作用。方法:用Gab2-/-和SHP-2D61G/+模型小鼠建立4种基因型(SHP-2+/+、Gab2-/-、SHP-2D61G/+和SHP-2D61G/+/Gab2-/-)小鼠,解剖分析其脾大小... 目的:观察SHP-2信号通路中关键接头蛋白Gab2对SHP-2激活突变引发的小鼠髓系异常增殖是否具有调控作用。方法:用Gab2-/-和SHP-2D61G/+模型小鼠建立4种基因型(SHP-2+/+、Gab2-/-、SHP-2D61G/+和SHP-2D61G/+/Gab2-/-)小鼠,解剖分析其脾大小,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及骨髓髓系细胞表面标志分子Mac-1和Gr-1并计数Mac-1和Gr-1阳性髓系细胞比例,骨髓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小鼠造血干细胞或祖细胞对细胞因子反应性,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沉淀实验检测骨髓来源肥大细胞经IL-3刺激后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活化水平,以及Gab2与SHP-2蛋白的结合情况。结果:敲除Gab2后显著减轻SHP-2激活突变导致的小鼠髓系增殖表型,主要表现在:脾指数减小,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小鼠髓系来源的Mac-1和Gr-1阳性细胞比例降低。与SHP-2D61G/+小鼠相比,经IL-3刺激后,骨髓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显著降低;骨髓来源肥大细胞内p-ERK和p-Akt表达明显下调,SHP-2D61G/+/Gab2-/-小鼠肥大细胞内无Gab2与SHP-2结合。结论:敲除Gab2可以明显减轻SHP-2D61G/+激活突变导致的小鼠髓系异常增殖,这种减轻作用可能与SHP-2无法与Gab2结合而导致下游信号途径ERK和Akt活化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P-2磷酸 基因激活突变 Gab2 髓系增殖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勒泰黄芪提取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海清 窦君 +1 位作者 杨春燕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31-1034,共4页
本文探讨了阿勒泰黄芪不同提取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提取物中的黄酮和皂苷含量;通过体外酶促动力学方法检测了不同提取物对PTP1B的影响,并确定了抑制类型;并采用氧化酶法检测了阿勒泰黄芪... 本文探讨了阿勒泰黄芪不同提取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的抑制作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提取物中的黄酮和皂苷含量;通过体外酶促动力学方法检测了不同提取物对PTP1B的影响,并确定了抑制类型;并采用氧化酶法检测了阿勒泰黄芪提取物对细胞利用葡萄糖能力的作用。结果表明,阿勒泰黄芪8种提取物(E1~8)中黄酮含量分别为5.09、10.46、3.58、3.23、53.91、21.77、5.76和7.49 mg/mL,其中E1、E2、E6、E7、E8皂苷含量分别为16.53、27.45、21.90、10.21和8.96 mg/mL;各提取物对PTP1B活性均表现出抑制作用,其中E1、E2、E7、E8的IC50分别为34.8、4.7、7.35和7.15μg/mL,E1、E7和E8是竞争性抑制,E2是混合型竞争性抑制。E1、E2、E5、E7和E8较明显的提高了CHO-K1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提示皂苷可能是阿勒泰黄芪抑制PTP1B活性的主要物质,通过PTP1B途径有效了提高细胞利用葡萄糖的能力。本研究为阿勒泰黄芪开发为防治糖尿病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药物或保健品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勒泰黄芪 2型糖尿病 蛋白磷酸酶1B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酸免疫识别的机制和功能及酪氨酸磷酸化修饰调控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盛铎 徐平龙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46,共12页
核酸天然免疫识别是一种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免疫应答机制,负责监测和响应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进而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命运决定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类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在核... 核酸天然免疫识别是一种普遍存在且高度保守的免疫应答机制,负责监测和响应病原体入侵或组织损伤,进而在宿主防御、自身免疫反应、细胞命运决定以及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酪氨酸磷酸化作为一类主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机制,在核酸识别通路中发挥重要调控功能。其中,介导核酸免疫识别通路的核心成员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以及TANK结合激酶1(TBK1)等蛋白均受到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引发的活性调控,进而影响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宿主的抗病毒防御和抗肿瘤免疫能力。本文综述了酪氨酸激酶和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在核酸免疫识别中的调控作用及研究现状,讨论了靶向酪氨酸磷酸化在抗肿瘤免疫中的功能和潜在应用,以期为理解并拓展全新的抗肿瘤手段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免疫 肿瘤免疫 磷酸 激酶 信号转导 蛋白质修饰 环鸟苷-腺苷合成酶-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调控宿主抗结核作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段淑娟 王伟 +1 位作者 逄宇 李凌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89,共6页
尽管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药物毒性及耐药菌株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以期更好地治疗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host-directed therapy,HDT)可利用小分... 尽管现有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药物敏感结核病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药物毒性及耐药菌株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研究者们开始寻找新的药物和治疗策略,以期更好地治疗结核病。宿主导向治疗(host-directed therapy,HDT)可利用小分子化合物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进而保护组织并清除病原体。HDT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宿主的抗结核免疫功能,同时缩短传统抗生素治疗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被视为治疗结核病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主要参与激活细胞信号转导,从而调节细胞生长、增殖、死亡等一系列生理生化过程。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是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靶向过表达细胞通路,也可通过诱导自噬并激活其他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活性。研究发现,TKI也可以在巨噬细胞中调节信号转导过程,降低胞内结核分枝杆菌的载量,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因此,TKI可作为HDT的潜在候选药物,应用于临床辅助治疗结核病。笔者将从PTK及信号转导入手,针对潜在的HDT治疗结核病的靶向药物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HDT疗法更好地应用于现有药物及研发新药,从而辅助治疗结核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结核药 宿主与病原体相互作用 蛋白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