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及其活性位点突变体蛋白的制备及体外酶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峰 黄鹏 +4 位作者 刘主 卢韵碧 魏尔清 张纬萍 唐淳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6-162,共7页
目的:制备和纯化重组人NAMPT和NAMPT(H247A)蛋白,并对其体外酶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以pcDNA3.1-hnampt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两端分别为BamHⅠ和NdeⅠ酶切位点的hnampt片断,将该片断与pET-11a(+)表达型载体连接,通过点突变获得pET-11a(+... 目的:制备和纯化重组人NAMPT和NAMPT(H247A)蛋白,并对其体外酶活性进行检测。方法:以pcDNA3.1-hnampt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两端分别为BamHⅠ和NdeⅠ酶切位点的hnampt片断,将该片断与pET-11a(+)表达型载体连接,通过点突变获得pET-11a(+)-hnampt(H247A),以测序鉴定构建质粒。将野生型和突变型分别转化至BL21star大肠杆菌,以IPTG诱导蛋白表达,以镍柱和分子筛纯化目标蛋白,以SDS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目标蛋白,以核磁共振的方法检测两个重组蛋白在体外酶活性。结果:测序结果表明,pET-11a(+)-hnampt(野生型)及pET-11a(+)-hnampt(H247A)(突变型)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突变位点正确。两种蛋白均在BL21star大肠杆菌获得表达,裂解后为可溶性蛋白,通过镍柱、分子筛获得纯化蛋白,SDS凝胶电泳和质谱鉴定证明重组蛋白为分子量约56 kD的NAMPT。核磁共振体外酶活性检测发现野生型NAMPT具有酶活性,而NAMPT(H247A)的酶活性降低了约5~10倍。结论:成功获得了有体外酶活性的人NAMPT蛋白和酶活性较低的人NAMPT(H247A)蛋白,为NAMPT蛋白作用研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波谱学 大肠杆菌 磷酸转移酶类/遗传学 点突变 质粒 遗传载体 重组蛋白质 NAMPT 蛋白纯化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抑制弓形虫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余莉 李霞 +3 位作者 郜玉峰 罗庆礼 乔增培 沈继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对目的基因的表达调节作用。方法以弓形虫嘌呤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次黄嘌呤、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XGPRT)编码基因为靶标,合成3对siRNA,以电穿孔的方式将不同的浓度的siRNA转染弓形虫。采用荧光定量PCR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检测弓形虫HXGPRT mRNA及酶合成量。结果在针对HXGPRT编码基因设计的3对21nt的siRNA中,有1对(siRNA415)能明显降低HXGPRT mRNA水平及酶合成量。在转染后24h,4μmol/LsiRNA415电转弓形虫的HXGPRT mRNA水平及[3H]-次黄嘌呤摄入量分别降为模拟电转弓形虫的0.36±0.04及0.51±0.03倍(P<0.05)。结论21nt的siRNA在弓形虫体内能有效抑制目的基因的表达。siRNA在弓形虫体内的应用将为阐明未知基因的功能和抗弓形虫药物的筛选提供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类/代谢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RNA 小分子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及其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小方 吴明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9-114,共6页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哺乳动物细胞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限速酶;Nampt也是一种细胞因子,如作为一种新的具有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模拟胰岛素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化、延缓中性粒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和免疫应...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是哺乳动物细胞合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限速酶;Nampt也是一种细胞因子,如作为一种新的具有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模拟胰岛素作用的脂肪细胞因子,调控B细胞分化、延缓中性粒细胞凋亡、参与炎症和免疫应答。本文就Nampt的结构、功能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肿瘤 磷酸 核糖 烟酰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崔冬雪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可以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胆汁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代谢,在许多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惊厥药等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转移酶(UGT)是体内最重要的Ⅱ相代谢酶,它可以参与许多内源性物质如胆红素、甾体激素、甲状腺激素、胆汁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等的代谢,在许多药物如阿片类药物、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抗惊厥药等的代谢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UGT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UGT特别是其基因多态性及其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也可以揭示内源性物质代谢紊乱的机制。本文就UGT的分类、组织分布、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基因多态性及其所介导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醛酸 转移 药物相互作用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2B7三个功能性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活性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袁玲敏 陈静 曾苏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4-283,共10页
目的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71S(A71S,211G>T),UGT2B7*2(H268Y,802C>T)和UGT2B7*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方法应用... 目的构建人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酶(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71S(A71S,211G>T),UGT2B7*2(H268Y,802C>T)和UGT2B7*5(D398N,1192G>A),以进一步研究该酶野生型和其突变体在对底物作用过程中的功能差异。方法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将构建的pFastBac-UGT2B7*71S,pFastBac-UGT2B7*2和pFastBac-UGT2B7*5重组质粒转化E.coli DH10Bac大肠杆菌,通过转座作用获得各自的重组粘粒(bac-mid),然后将其转染草地夜蛾(Sf)9细胞后,产生重组杆状病毒。这些病毒再感染Sf9细胞,即可获得野生型UGT2B7*1及其突变体的重组酶。野生型及突变体酶的活性以7-羟基-4-三氟甲基香豆素(7-HFC)为底物,用荧光法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利用杆状病毒/昆虫细胞系统,成功地构建人UGT2B7重组酶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UGT2B7*1对7-HFC的Km值为(0.331±0.018)mmol·L-1,Vmax值为(2.14±0.04)μmol·min-1·g-1蛋白;UGT2B7*71S对7-HFC的Km值为(0.260±0.026)mmol·L-1,Vmax值为(1.36±0.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2对7-HFC的Km值为(0.53±0.06)mmol·L-1,Vmax值为(9.5±0.5)μmol·min-1·g-1蛋白;UGT2B7*5对7-HFC的Km值为(0.59±0.05)mmol·L-1,Vmax值为(7.52±0.28)μmol·min-1·g-1蛋白。结论应用细菌/杆状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UGT2B7的3个功能性突变体,这些突变体可进一步用于对其他底物的代谢活性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转移 突变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葛健 夏瑞祥 +5 位作者 卜丽佳 左艳 左莉 周青 汪渊 曾庆曙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研究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成人ALL患者和健康汉族人中仅检测到6例TPMT3C杂合子,没有检到TPMT2、TPMT3A和TPMT3B。成人ALL患者TPMT总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1.28%)与健康汉族人群(1.30%)相近。结论TPMT3C可能是中国成人ALL和健康汉族人群最主要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预先检测TPMT基因型对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中国成人ALL患者有临床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急性/遗传学 甲基转移 巯嘌呤 多态现象(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7
作者 杨蕴刘 饶娆 +1 位作者 沈健 冯磊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目的:为了获得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表达的两重组菌。方法:以大肠杆菌C600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引物设计和PCR扩增,克隆获得编码Neu5Ac醛缩酶基因(nanA)的片段;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然后将nan... 目的:为了获得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基因表达的两重组菌。方法:以大肠杆菌C600染色体DNA为模板,通过引物设计和PCR扩增,克隆获得编码Neu5Ac醛缩酶基因(nanA)的片段;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然后将nanA基因片段组入到pDR540载体的Ptac启动子下游,所得重组菌E.coliDH5α/pRY3的nanA基因在tac启动子控制下呈组成型表达。结果:DNA序列测定证明,该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 ing frame,ORF)大小为894 bp,编码298个氨基酸组成的酶蛋白;SDS-PAGE显示,纯化的目的蛋白为33 kD的单一条带。以pET28b构建的nanA基因重组质粒pRY1转化E.coliBL21(DE3),在得到的转化子E.coliBL21(DE3)/pRY1中,nanA基因受lac启动子控制,无需IPTG或乳糖所诱导。在N-乙酰-D-神经氨酸醛缩酶固定化酶的催化下合成N-乙酰-D-神经氨酸的合成效率为78.3%,结晶回收率为90.2%,总回收率为70.6%。全波长扫描分析表明:本实验室结晶品与Sigma公司商品的全波长扫描图谱有相同的特征。结论:所构建的诱导型产酶菌株E.coliBL21(DE3)/pRY1和组成型表达菌株E.coliDH5α/pRY3都可较多量的产酶。合成的结晶品具有N-乙酰-D-神经氨酸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神经氨酸/遗传学 果糖-二磷酸醛缩 大肠杆菌/遗传学 聚合链反应 克隆 分子 重组 遗传 转染 遗传载体 基因表达 重组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脂饲料对细鳞鱼稚鱼刷状缘膜水解酶发育的影响
8
作者 张辉 牟振波 +1 位作者 刘敏 徐革峰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32,共4页
试验评价了蛋白质含量为48%时,脂肪含量分别为15%、20%、25%、30%的饲料对开口后20~60 d的细鳞鱼稚鱼肠道水解酶-γ-谷氨酰肽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水解酶活性,并强于生物饵料,促进... 试验评价了蛋白质含量为48%时,脂肪含量分别为15%、20%、25%、30%的饲料对开口后20~60 d的细鳞鱼稚鱼肠道水解酶-γ-谷氨酰肽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度的饲料脂肪含量可以提高水解酶活性,并强于生物饵料,促进了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饲料脂肪为20%~30%的水平时,水解酶的活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鳞鱼 谷氨酰肽转移 碱性磷酸 刷状缘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连接激酶基因敲降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幼萍 丁燕 +7 位作者 王继荣 曾玲晖 林红霞 朱杨丽 吴宏卫 王若燕 张建民 应荣彪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9,共7页
目的:建立整合素相关激酶( ILK)基因敲降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 mda7)过表达慢病毒包装表达系统。方法:针对人ILK基因序列,设计基因敲降靶点序列(A、B、C),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paⅠ和XhoⅠ双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将ILK插... 目的:建立整合素相关激酶( ILK)基因敲降和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 mda7)过表达慢病毒包装表达系统。方法:针对人ILK基因序列,设计基因敲降靶点序列(A、B、C),通过限制性内切酶HpaⅠ和XhoⅠ双酶切、T4 DNA连接酶连接,将ILK插入慢病毒载体pSicoR-eGFP,构建siILK-pSicoR-eGFP重组质粒;根据人mda7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mda7全长,并插入慢病毒载体pLVX-Puro,构建mda7-pLVX-Puro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通过脂质体将慢病毒四质粒系统共转染人胚肾细胞系293 T细胞,进行慢病毒包装并测定病毒滴度、观察感染效率。各组病毒载体转染PC-3细胞后,用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ILK基因和mda7 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通过MTT法和Transwell实验考察ILK和mda7对PC-3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ILK基因敲降及mda7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四质粒系统共转染293 T细胞后可见大量绿色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浓缩病毒后293 T细胞的感染效率在90%以上,并能高效率感染PC-3前列腺癌细胞。 ILK-A-pSicoR-eGFP和ILK-B-pSicoR-eGFP组ILK干扰效果最佳(P<0.05),mda7的表达水平远高于对照组(P<0.05),且持续稳定表达至少1个月。 ILK和mda7对PC-3细胞的增殖在96 h内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其迁移亦有显著抑制(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并鉴定人ILK 基因敲降和mda7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可为探讨ILK和mda7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生物学功能提供良好工具,也为探索安全、高效的肿瘤治疗途径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素 磷酸转移 前列腺肿瘤 白细胞介素 基因 肿瘤抑制 慢病毒属 遗传学 遗传载体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启动子肿瘤靶向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基因抗大肠癌细胞HT-29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斌 何超 +2 位作者 劳伟峰 黄学锋 方炳良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探讨在端粒酶(hTERT)启动子驱动下TRA IL基因在大肠癌细胞HT-29的表达及其杀细胞作用。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系统将hTERT启动子驱动的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 IL)基因转入大肠癌细胞HT-29,流式细胞仪检测GFP/TRA IL的表达和HT-29... 目的:探讨在端粒酶(hTERT)启动子驱动下TRA IL基因在大肠癌细胞HT-29的表达及其杀细胞作用。方法:通过腺病毒载体系统将hTERT启动子驱动的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 IL)基因转入大肠癌细胞HT-29,流式细胞仪检测GFP/TRA IL的表达和HT-29细胞凋亡率。结果:端粒酶启动子驱动的GFP/TRA IL基因和CMV启动子驱动的GFP(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HT-29内的表达率分别达31.4%和67.0%;GFP/TRA IL基因对HT-2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分别达74.2%和25.8%,与PBS和A d/CMV-GFP比差异都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端粒酶启动子驱动的GFP/TRA IL融合基因能在大肠癌细胞中有效表达;TRA IL基因对大肠癌细胞HT-29有明显的抑制生长和促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分析 端粒 末端转移/遗传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 蛋白质类/化学 结肠直肠肿瘤/病理学 基因疗法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Nudix水解酶9同源结构域的提取和纯化
11
作者 叶培武 余夏飞 +1 位作者 马骋 杨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1,共7页
目的:摸索人源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TRPM2)羧基端Nudix水解酶9(NUDT9)同源结构域(NUDT9-H)的蛋白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的Rosetta(DE3)大肠埃希菌菌株经超声破碎和离心后,将收集到的上清液与GST磁珠结合并... 目的:摸索人源瞬时受体电位M2型通道(TRPM2)羧基端Nudix水解酶9(NUDT9)同源结构域(NUDT9-H)的蛋白提取和纯化方法。方法: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诱导表达的Rosetta(DE3)大肠埃希菌菌株经超声破碎和离心后,将收集到的上清液与GST磁珠结合并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洗脱以抽提GST-NUDT9-H融合蛋白,浓缩离心后再经分子排阻色谱层析纯化,最后经凝血酶酶切并与GST磁珠结合即得NUDT9-H蛋白。结果:含有0.5%的十二烷基-β-D-麦芽糖苷(DDM)裂解溶液体系和0.025%的DDM分子排阻层析色谱溶液体系能够提高GST-NUDT9-H融合蛋白的稳定性,再按每2 mg融合蛋白加入1 U凝血酶切割24 h,即获得高纯度NUDT9-H蛋白。结论:NUDT9-H蛋白稳定性较差,提取和纯化体系中需添加DDM以稳定其构象从而提高目的蛋白的产量和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 磷酸类/药理学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分离和提纯 谷胱甘肽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嘌呤核苷酸减弱吗啡抑制的PC12细胞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婷 何海涛 +2 位作者 阚慕洁 张连芝 洪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外源性嘌呤核苷酸对吗啡致神经细胞核苷酸合成代谢降低的影响。方法: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单嘌呤核苷酸(AMP+GMP)组、三嘌呤核苷酸(ATP+GTP)组、吗啡+AMP+GMP组及吗啡+ATP+GTP组。应用RT-PCR法... 目的:探讨外源性嘌呤核苷酸对吗啡致神经细胞核苷酸合成代谢降低的影响。方法: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分为对照组、吗啡组、单嘌呤核苷酸(AMP+GMP)组、三嘌呤核苷酸(ATP+GTP)组、吗啡+AMP+GMP组及吗啡+ATP+GTP组。应用RT-PCR法检测各实验组腺苷激酶(AK)和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转录产物含量的变化。结果:吗啡组AK mRNA及HGPRT mRNA表达量(分别为1.330±0.108和1.407±0.141)与对照组(1.874±0.161和1.923±0.155)比较明显降低(P<0.01,P<0.05)。吗啡+AMP+GMP组AK mRNA表达量(1.626±0.171)与吗啡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GPRT mRNA表达量(1.796±0.168)高于吗啡组(P<0.05)。吗啡+ATP+GTP组AK mRNA表达量(1.107±0.164)低于对照组(P<0.01),HGPRT mRNA表达量(1.563±0.209)与吗啡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源性补充嘌呤核苷酸能改善吗啡所致的PC12细胞嘌呤核苷酸合成代谢关键酶基因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嘌呤核苷酸 吗啡 PC12细胞 腺苷激 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核心启动子驱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芳 鲁茁壮 +3 位作者 瞿成奎 胡泽斌 王立生 汪思应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构建并鉴定一种新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PCR的方法克隆腺病毒E1区基因(E1A,E1B55K)、E1B的启动子(E1Bp)以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启动子(hTERTp),以及2个目的基因:人GM-CSF和GFP(Gre... 目的构建并鉴定一种新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驱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方法采用PCR的方法克隆腺病毒E1区基因(E1A,E1B55K)、E1B的启动子(E1Bp)以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亚基启动子(hTERTp),以及2个目的基因:人GM-CSF和GFP(GreenFluorescenceProtein,GFP)。采用一系列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pShuttle-GFPSV55K穿梭质粒,应用此穿梭质粒与AdEasy-1腺病毒DNA在BJ5183细菌内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质粒,将其转染293细胞获得Ad-GFPSV55K重组腺病毒。PCR法鉴定重组腺病毒,噬斑形成实验测病毒滴度。结果经过酶切鉴定成功地构建了分别携带GM-CSF基因和GFP报告基因的腺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7×1010pfu/ml。结论成功获得由hTERT启动子驱动的条件复制型腺病毒载体,为肿瘤的基因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转移/遗传学 腺病毒科 发光蛋白质/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NAMPT蛋白静脉注射对正常小鼠生理生化指标及脑结构的影响
14
作者 袁绮艺 张纬萍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03-310,共8页
目的:观察较长时期静脉注射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蛋白对正常小鼠多种生理生化指标及脑结构的影响。方法:32 d内每3天经尾静脉给正常小鼠注射重组野生型NAMPT蛋白或酶活性大大降低的H247A突变型NAMPT蛋白10、30、100μg/kg,检... 目的:观察较长时期静脉注射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蛋白对正常小鼠多种生理生化指标及脑结构的影响。方法:32 d内每3天经尾静脉给正常小鼠注射重组野生型NAMPT蛋白或酶活性大大降低的H247A突变型NAMPT蛋白10、30、100μg/kg,检测其体重、血压、心率、血糖、血脂等生理生化指标,观察其脑内海马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的形态。结果:NAMPT野生型和突变型蛋白长期注射对正常小鼠体重、血压、心率、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无明显影响,对其海马CA1区神经、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均未见显著改变。结论:血NAMPT增高可能不是正常个体代谢性疾病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独立的致病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 药理学 重组蛋白质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学 小胶质细胞 细胞学 海马 解剖学和组织学 神经元 血压 心率 血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判别分析6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15
作者 袁爱力 刘为纹 +2 位作者 晋华源 罗元辉 门荣甫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76-79,共4页
本文对55例原发性肝癌及51例肝硬化同时进行AFP、AFP变异体(AFP-V)、α_1-抗胰蛋白酶(AAT,生化法),γ-谷酰转肽酶(GGT)、GGT同工酶(GGT-Ⅱ,圆盘电泳法)、醛缩酶同工酶(ALD-A,放免法)测定,在苹果Ⅱ微机上计算出Logist判别函数方程,将各... 本文对55例原发性肝癌及51例肝硬化同时进行AFP、AFP变异体(AFP-V)、α_1-抗胰蛋白酶(AAT,生化法),γ-谷酰转肽酶(GGT)、GGT同工酶(GGT-Ⅱ,圆盘电泳法)、醛缩酶同工酶(ALD-A,放免法)测定,在苹果Ⅱ微机上计算出Logist判别函数方程,将各项数据代入后进行分析,得出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总符合率。以诊断总符合率来看,Logist判别分析法最优,其他依序为AAT、GGT-Ⅱ、AFP、AFP-V、GGT、ALD-A。从对19例AFP阴性生肝癌的分析来看,以AAT、Logist判别分析及GGT的阳性率较高,从8例AFP阳性的肝硬化的分析来看,以GGT-Ⅱ、Logist差别分析、AFP-V及ALD-A有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硬化 Γ-谷氨酰转移 果糖二磷酸醛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关键词索引(2011年第25卷)
16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I0001-I0008,共8页
关键词 毒理学杂志 卷第 中国药理学 关键词索引 键词索引 再灌注损伤 再灌流损伤 毒性作用 皂苷 皂角苷 细胞色素 FasL CYP 蛋白激 磷酸转移 中文 429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词索引(2004,20卷)
17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i010-i018,共9页
关键词 天冬氨酸蛋白 基因 再灌注损伤 再灌流损伤 关键词索引 键词索引 白细胞介素 血管生成素 坏死因子 内皮缩血管肽 半胱氨酸 解毒药 胞间粘附分子 蛋白激 磷酸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