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介导巨噬细胞功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华成俊 陈玉善 +3 位作者 王婷婷 宗永华 靳博远 李世龙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42-845,共4页
机体的细胞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以此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并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做出相应响应。如今,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已经进化出了一种高度适应性的复合体,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用来感知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1]... 机体的细胞始终处于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以此来满足自身对能量的需求,并对营养的摄取和利用做出相应响应。如今,绝大多数真核生物已经进化出了一种高度适应性的复合体,即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用来感知细胞的三磷酸腺苷(ATP)水平[1]。该通路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理反应,当能量不足时,一磷酸腺苷或二磷酸腺苷会与AMPK结合,然后激活该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腺苷三磷酸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地区595例老年人外周血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浓度变化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
2
作者 王蕾 王健 王小飞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425-426,共2页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外周血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测定,探讨外周血AMPK浓度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关系。方法按照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595例入选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试验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又按年龄分为60~69...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外周血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测定,探讨外周血AMPK浓度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关系。方法按照代谢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将595例入选者分为代谢综合征组(试验组)和非代谢综合征组(对照组),又按年龄分为60~69岁、70~79岁、≥80岁3个年龄段。2组均空腹8h抽取静脉血检测AMPK浓度,对试验组患者给予降压、降糖、调脂治疗及生活指导,1年后再次进行AMPK的测定,了解干预治疗前后AMPK浓度的变化。结果试验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收缩压、舒张压和TG高于对照组,HDL-C和AMPK浓度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3个年龄段之间AMPK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治疗1年后FPG[(6.3±1.1)mmol/Lvs(6.8±1.2)mmol/L]、收缩压[(136.3±12.3)mm Hg vs(145.3±13.6)mm Hg]、舒张压[(80.3±8.6)mm Hg vs(89.9±9.1)mm Hg]和TG[(2.2±0.4)mmol/L vs(2.5±0.3)mmol/L]较治疗前下降,HDL-C[(1.0±0.3)mmol/L vs(0.8±0.1)mmol/L]和AMPK浓度[(4.7±0.2)nmol/L vs(4.1±0.2)nmol/L]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外周血AMPK浓度下降,经干预治疗后血压、血糖、血脂有改善,AMPK浓度增加,AMPK与代谢综合征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疾病 胆固醇 HDL 蛋白激酶 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自由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骼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易感性差异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婧瑜 漆正堂 +3 位作者 崔迪 贺杰 肖立萍 丁树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倾向(DIO)及肥胖抵抗倾向(DIO-R)两种小鼠的血糖、血脂变化,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活性水平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易感性差异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5周... 目的:通过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倾向(DIO)及肥胖抵抗倾向(DIO-R)两种小鼠的血糖、血脂变化,探讨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活性水平在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肥胖易感性差异中的作用。方法: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对照组和高脂饮食组。喂养5周后,将高脂饮食组体重增加最大的10只判定为肥胖倾向小鼠,体重增加最小的10只判定为肥胖抵抗倾向小鼠。小鼠摘眼球取血后,检测血糖、血脂浓度。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骨骼肌组织磷酸化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AMPKα2)、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化合物1α(PGC-1α)、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ERRα)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蛋白表达。结果:(1)高脂饮食喂养5周后,DIO小鼠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DIO-R小鼠(P<0.05)。(2)与普通饮食对照组小鼠相比,DIO小鼠和DIO-R小鼠血糖、血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DIO小鼠与DIO-R小鼠之间血脂四项无显著性差异。(3)高脂饮食喂养5周后,DIO小鼠骨骼肌pAMPKα2蛋白表达水平较普通饮食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1)对同一批小鼠采用同样高脂饮食喂养5周后,DIO和DIO-R小鼠体重增长显著不同,而血糖和血脂变化无明显差异。(2)在高脂饮食刺激下,小鼠骨骼肌AMPKα2活性差异可能导致骨骼肌内脂肪酸氧化水平不同,诱导出现DIO和D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肥胖倾向 肥胖抵抗倾向 α2型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棕榈酸急性、慢性刺激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婧瑜 周萍 丁树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40-445,共6页
目的:探讨棕榈酸急性、慢性刺激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成熟的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棕榈酸急性(5-30 mins)或慢性(16 h)刺激对AMP... 目的:探讨棕榈酸急性、慢性刺激对小鼠骨骼肌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并诱导分化成熟的C2C12小鼠骨骼肌细胞为研究对象,观察棕榈酸急性(5-30 mins)或慢性(16 h)刺激对AMPK蛋白活性的影响。小鼠骨骼肌细胞AMP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测定采用免疫印迹法。结果:(1)棕榈酸急性刺激下,C2C12细胞AMPK蛋白活性水平成时间-浓度依赖性增加。其中当300μM棕榈酸刺激15分钟时,与对照组相比,AMPK蛋白活性水平显著增加(P<0.05);(2)与对照组相比,16 h棕榈酸慢性刺激可诱导C2C12细胞AMPK蛋白活性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棕榈酸急性、慢性刺激均能诱导骨骼肌细胞AMPK活性增加,可以为一次性或持续性高脂膳食引起的血浆游离饱和脂肪酸过多造成的骨骼肌胰岛素抵抗的在体研究,提供简便实用的骨骼肌细胞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棕榈酸 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C2C1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和AMPK活性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延超 朱荣 +1 位作者 许寿生 王瑞元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9-144,共6页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 为探讨一次大强度耐力运动过程中,AMPK活性变化对骨骼肌蛋白质降解的作用。将36只SD大鼠进行一次跑台运动,坡度5%,运动强度25 m/min,运动时间60 min。取样为运动前、运动0.5、1 h,运动后1、2、6 h等6个点。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MP、ATP质量摩尔浓度;采用同位素技术测定腓肠肌中AMPK活性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腓肠肌中MuRF1、MAFbx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发现:(1)运动0.5 h到运动后即刻,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与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升高(P〈0.05),运动后1、2、6 h组,腓肠肌AMP质量摩尔浓度及AMP、ATP质量摩尔浓度比值与安静组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ATP质量摩尔浓度各组变化不大,差异没有显著性。(2)AMPK活性在运动0.5 h后开始升高,运动后2 h达到最高,运动后6 h开始下降但还高于对照组。(3)与安静组比较,运动0.5 h组、运动1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差异没有显著性;运动后1 h、2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别升高1.98、3.57和1.95、2.55倍;运动后6 h组MuRF1 mRNA、MAFbx mRNA表达量与安静组比较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果说明:一次性大强度耐力运动后1~6 h,骨骼肌蛋白质降解可能增强,其原因可能是AMPK活化,促进MAFbx mRNA、MuRF1 mRNA基因表达,促进骨骼肌蛋白质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泛素蛋白连接酶 蛋白质降解 大鼠 腺苷一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川芎嗪通过激活AMPK对HT22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剑敏 董俊丽 +1 位作者 唐静宜 陈凡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73-2176,共4页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在离体水平对糖氧剥夺(OGD)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磷酸川芎嗪(5、10、15μg/mL)预处理HT22细胞24 h,OGD处理4 h,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5μg/mL磷酸川芎嗪组、10μg/mL磷酸川芎嗪组及15μg/mL... 目的观察磷酸川芎嗪在离体水平对糖氧剥夺(OGD)诱导HT2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磷酸川芎嗪(5、10、15μg/mL)预处理HT22细胞24 h,OGD处理4 h,HT2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5μg/mL磷酸川芎嗪组、10μg/mL磷酸川芎嗪组及15μg/mL磷酸川芎嗪组。CCK-8法检测HT22细胞存活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形态改变,利用荧光酶标仪检测各组细胞2-脱氧荧光葡萄糖(2-NBDG)的摄取能力,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p-AMPK蛋白表达。结果从细胞形态学上,磷酸川芎嗪对OGD损伤HT22细胞具有保护用;15μg/mL磷酸川芎嗪保护OGD诱导损伤的活性最大。对2-NBDG摄取量的影响,与剂量呈正相关。AMPK磷酸化随磷酸川芎嗪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磷酸川芎嗪可能通过激活AMPK对HT22细胞在氧糖剥夺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川芎嗪 氧糖剥夺 HT22细胞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2-脱氧荧光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荷渐增式训练对老年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AMPK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艳华 卜凡 +1 位作者 舒彬 杨忠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2-617,共6页
目的探讨负荷渐增式训练对老年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YC组,n=12)、老年对照组(OC组,n=12)与老年运动组(OT组,n=12)。OT组进行负荷渐... 目的探讨负荷渐增式训练对老年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分为3组:青年对照组(YC组,n=12)、老年对照组(OC组,n=12)与老年运动组(OT组,n=12)。OT组进行负荷渐增式训练,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离CD45-/CD31-/Sca1-/VCAM(CD106)+细胞群体,分选细胞通过desmin、Myod肌原性染色以及成肌分化诱导培养进行肌卫星细胞鉴定,免疫组化结合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肌卫星细胞p-AMPK水平。结果YC组骨骼肌卫星细胞AMPK及p-AMP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OC组(P<0.05);OT组与OC组AMPK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而OT组p-AMPK表达水平显著高于OC组(P<0.05)。结论负荷渐增式训练可促进老年小鼠骨骼肌卫星细胞AMPK磷酸化,改善老年小鼠骨骼肌能量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卫星细胞 负荷渐增式训练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抵抗素在肝脏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焱 何娟 +6 位作者 李芳萍 刘珊英 罗招凡 黎峰 刘丹 徐明彤 严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0-193,共4页
目的探讨抵抗素在肝脏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载有抵抗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尾静脉注射构建高抵抗素血症小鼠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取肝脏组织切片行PAS糖原染色半定量观察肝糖代谢变化;以Western blot... 目的探讨抵抗素在肝脏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载有抵抗素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尾静脉注射构建高抵抗素血症小鼠模型,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及病毒对照组,取肝脏组织切片行PAS糖原染色半定量观察肝糖代谢变化;以Western blot检测肝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磷酸化,以磷酸化AMPK/总AMPK的比值代表AMPK激活程度;以实时PCR检测肝组织糖异生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酶(G6Pase)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重组腺病毒注射d5获得血中抵抗素高表达构建了高抵抗素血症动物模型,糖原染色示高抵抗素血症小鼠肝糖原含量较正常对照及病毒对照组降低(P<0.05);高抵抗素血症组肝AMPK磷酸化水平较正常对照及病毒对照组下降,磷酸化AMPK/总AMPK比值分别为0.78±0.06vs0.93±0.13,0.89±0.05(P<0.05)。高抵抗素血症小鼠G6Pase和PEPCK的mRNA表达升高,G6Pase分别为2.136±0.857vs1.353±0.49,1.250±0.77;PEPCK分别为3.54±0.90vs2.75±0.78,2.63±0.67(P<0.05)。结论抵抗素可能通过抑制肝脏AMPK活性,增加肝糖异生关键酶的表达而影响机体肝糖代谢,降低肝糖储量,参与肝脏胰岛素抵抗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胰岛素抵抗 抵抗素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正常对照组 重组腺病毒 磷酸化水平 mRNA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茱萸提取物对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与脂肪分解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小可 赵丹丹 +4 位作者 于娜 方心 张毅 莫芳芳 高思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8-241,共4页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提取物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及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脂肪分解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0.04、0.2、1g/L浓度山茱萸提取物干预24h后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比色法测... 目的观察山茱萸环烯醚萜苷类提取物对3T3-L1成熟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及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脂肪分解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0.04、0.2、1g/L浓度山茱萸提取物干预24h后对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比色法测定干预2d后ISO 30min诱导脂肪细胞脂肪分解的甘油释放量;Real-time PCR法检测干预2d后脂肪细胞AMPK、GLUT4和HSL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对AMPK、ACC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1g/L山茱萸提取物干预成熟脂肪细胞24h后可增加葡萄糖消耗,干预2d后可明显抑制不同浓度ISO诱导的脂肪分解,0.2、0.04g/L提取物可抑制低浓度ISO诱导的脂肪分解;各浓度提取物干预2d可不同程度上调AMPK、GLUT4mRNA水平,下调HSL mRNA表达,1g/L浓度时AMPK、ACC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山茱萸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AMPK基因表达的相关途径增加3T3-L1脂肪细胞葡萄糖消耗并抑制ISO诱导的脂肪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茱萸 环烯醚萜苷 成熟脂肪细胞 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木黄酮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机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文敏 张岭 +6 位作者 李林子 张丽婧 胡志航 陈建国 刘冬英 刘臻 王茵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19-224,共6页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是否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处理3T3-L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在3T3-L1前脂肪细... 目的:研究染料木黄酮是否通过雌激素受体介导影响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处理3T3-L1细胞,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在3T3-L1前脂肪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染料木黄酮和ICI182780(一种雌激素受体抑制剂)混合物及不同浓度雌二醇,油红染色观察分化结果,测定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含量;染料木黄酮、染料木黄酮和ICI182780混合物及不同浓度雌二醇处理诱导成熟后的脂肪细胞,测定培养液甘油含量;分别用染料木黄酮(30μmol/L)、染料木黄酮(30μmol/L)和ICI182780混合物干预细胞成脂分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p-ERK、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p-AMPK、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 sensitive lipase,HSL)、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蛋白表达量。结果:3T3-L1细胞存活率随染料木黄酮浓度的升高而降低,50-200μmol/L染料木黄酮能抑制细胞生长(P〈0.01);染料木黄酮能负向调节成脂分化后细胞胞浆内TG含量,在0-50μmol/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关系,高剂量雌二醇(100 nmol/L)能下调TG含量;染料木黄酮能促进成熟脂肪细胞脂解,提高细胞培养液甘油浓度;染料木黄酮(30μmol/L)能上调p-AMPK、HSL蛋白表达,下调FAS蛋白表达(P〈0.01),对ERK、p-ERK、AMPK表达量无明显影响(P〉0.05)。ICI182780(1μmol/L)能部分阻断染料木黄酮(30μmol/L)对p-AMPK的调节作用(P〈0.05)。结论:染料木黄酮能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其机制可能是染料木黄酮一方面下调FAS蛋白表达,抑制脂肪合成,另一方面激活AMPK-HSL途径促进脂肪分解;染料木黄酮还可能通过非雌激素受体途径抑制3T3-L1细胞成脂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木黄酮 3T3-L1细胞 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肪酸合成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藜芦醇调节SIRT1/AMPK通路抑制大鼠多囊卵巢综合征颗粒细胞内自噬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邓煜 马智 +3 位作者 胡俊 文一迪 曲慧颖 桂文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0-704,共5页
目的:探讨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颗粒细胞内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对SIRT1/AMPK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OS的SD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5、10、20、40μmol/L... 目的:探讨植物提取物白藜芦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颗粒细胞内自噬的影响,并探讨其对SIRT1/AMPK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PCOS的SD大鼠卵巢颗粒细胞,用不同浓度白藜芦醇(5、10、20、40μmol/L)处理不同时间(24、48、72 h),MTT法观察卵巢颗粒细胞增殖率的变化;电镜观察细胞内自噬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T1,SIRT1)、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磷酸化的AMPK(pAMPK)、Beclin1和p62的表达变化,并检测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作用后,细胞内上述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能明显促进颗粒细胞增殖(P<0.05),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电镜结果表明白藜芦醇能降低细胞内的自噬体数量(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白藜芦醇可以增强卵巢颗粒细胞内SIRT1和p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抑制细胞内Beclin1的表达(P<0.05),增加p62的表达;联合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作用后,颗粒细胞内的SIRT1和pAMP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eclin1表达明显增加(P<0.05),p62却明显降低(P<0.05)。结论:白藜芦醇能抑制PCOS卵巢颗粒细胞内自噬水平并促进其增殖,这与白藜芦醇激活SITR1/AMPK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颗粒细胞 自噬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单磷酸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肌肉能量代谢对肉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继强 朱立贤 +4 位作者 仝林 李航 郝剑刚 张皓琪 张一敏 《肉类研究》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肉色、嫩度、保水性等肉的品质特性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而肌肉能量代谢会影响肌肉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并最终影响肉的食用品质。磷酸肌酸系统、糖酵解途径和氧化磷酸化是肌肉中ATP主要来源,并在宰后不同时期发挥主... 肉色、嫩度、保水性等肉的品质特性一直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而肌肉能量代谢会影响肌肉的生长、发育、成熟过程,并最终影响肉的食用品质。磷酸肌酸系统、糖酵解途径和氧化磷酸化是肌肉中ATP主要来源,并在宰后不同时期发挥主要作用。动物屠宰放血后,肌肉内环境发生变化,不同的供能方式会影响能量代谢过程,从而影响肌肉转化为“肉”的过程。本文综述宰后肌肉能量代谢过程及其对肉品质的影响,并阐述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和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s,SIRTs)家族对代谢过程的影响,以期为通过能量代谢过程调控肉品质的形成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糖酵解途径 磷酸肌酸体系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