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生物信息学探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对胆管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严华悦 周汉旭 +3 位作者 王胜威 杨立春 刘子祥 贾建光 《海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928-937,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1,PCK1)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中胆管癌mRNA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 目的:本研究旨在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1(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 1,PCK1)在胆管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胆管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基于GEO数据库中胆管癌mRNA测序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通过STRING网站及Cytoscape软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互相作用网络(PPI网络),并筛选关键调控网络及基因。通过TCGA数据库及HPA数据库验证关键基因表达量及病理学特征。通过KEGG及GSEA富集分析探究差异基因相关功能及PCK1相关通路。细胞学实验中采用慢病毒转染胆管癌RBE细胞株以过表达PCK1,采用RT-qPCR及蛋白质印迹法验证转染效率。将实验分为阴性对照组(RBE组)、空转组(RBE-NC组)、过表达组(RBE-OE组)及PPARγ抑制剂组(RBE-OE+GW9662组)。采用集落形成实验及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划痕愈合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检测通路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PCK1可以作为胆管癌的关键调控基因,在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可能通过PPAR通路发挥作用。细胞学实验显示:RBE细胞经转染后,PC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CK1抑制RBE细胞体外增殖和迁移能力,同时PPARγ、PTEN蛋白表达升高,而p-mTOR/mTOR水平降低,而抑制剂组则可逆转上述趋势。结论:PCK1可以作为胆管癌的关键调控基因,并可能通路激活PPARγ/PTEN/mTOR信号通路抑制胆管癌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1 胆管癌 生物学行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葡萄糖-6-磷酸酶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栩晗 李国生 +4 位作者 朱华 黄澜 刘亚莉 马春梅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9-13,共5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G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 目的研究小檗碱对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肝脏葡萄糖激酶(GcK)、葡萄糖-6-磷酸酶(G6P)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小檗碱影响糖代谢的分子机制。方法以高脂高热量饲料喂养结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作2型糖尿病中国地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成模型组、小檗碱组、二甲双胍组,各药干预9周。同时设立对照组。观察小檗碱疗效及对肝脏GcK、G6P、PEPCK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小檗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血脂,增高肝脏GcK的mRNA表达,降低肝脏G6P、PEPCK mRNA的表达。结论小檗碱降低2型糖尿病血糖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肝脏GcK mRNA的表达和降低G6P、PEPCK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小檗碱 葡萄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基因变异的相关性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晓霞 郭晓蕙 +5 位作者 蒋蕾 鲜彤章 孙明晓 郭立新 孙亮 杨泽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TMT)进展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rs2071023位点的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超声测量颈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的IMT,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 目的探讨与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内中膜厚度(TMT)进展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rs2071023位点的变异的相关性。方法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21例超声测量颈动脉、股动脉和髂动脉的IMT,多聚酶链反应一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IMT进展的情况,随访5年后复查IMT。结果基线状态下rs2071023位点不同基因型(CC,CG,GG)各组年龄、IMT、BM[、FPG、HbAlc、血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后随访患者中有16例失访或指标不全,共105例患者,与基线比较随访5年后颈动脉IMT增厚(0.84 mm比0.92 mm,P=0.004)。按rs2071023基因型分组,结果发现CC基因型组颈动脉IMT在随访5年后增厚(0.86 mm比0.97 mm),不同基因型对IMT增厚的贡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基因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联素对大鼠肝细胞葡萄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龚明 李超林 +1 位作者 肖谦 黄昶荃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567-569,共3页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肝脏细胞葡萄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影响,及其在胰岛素抵抗中的意义。方法:以BRL肝脏细胞株为细胞模型,分别用10μg/ml、30μg/ml、50μg/ml脂联素处理细胞,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 目的:探讨脂联素对体外培养大鼠肝脏细胞葡萄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影响,及其在胰岛素抵抗中的意义。方法:以BRL肝脏细胞株为细胞模型,分别用10μg/ml、30μg/ml、50μg/ml脂联素处理细胞,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偶联比色法、乳酸脱氢酶偶联比色法检测大鼠肝脏细胞葡萄糖激酶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脂联素处理24h后活性明显降低,且随脂联素浓度升高作用越明显,P<0.05。葡萄糖激酶在脂联素处理24小时后,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5。结论:脂联素对葡萄糖激酶无明显的调节作用,而对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脂联素通过对肝细胞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活性的调节,降低肝脏葡萄糖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联素 葡萄糖激酶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基酶诱导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 被引量:1
5
作者 柏雪莲 魏庆宽 +3 位作者 李瑾 韩广东 崔勇 刘克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111-1113,1125,共4页
目的检测结核杆菌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清洁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小鼠用表达的PEPCK融合蛋白10μg加弗氏不完全... 目的检测结核杆菌磷酸烯醇型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选清洁级BALB/c小鼠6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只小鼠用表达的PEPCK融合蛋白10μg加弗氏不完全佐剂进行腹腔免疫注射,对照组小鼠仅用弗氏不完全佐剂注射。每隔2w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2w后,分别取小鼠脾脏、血清,流式细胞仪检测CD4+和CD8+T细胞,MTT法检测淋巴细胞对刺激的应答水平,ELISA检测血清各种细胞因子及抗PEPCK抗体。结果实验组小鼠的脾脏明显大于对照组小鼠的脾脏,且粘连严重,CD4+T细胞增殖明显(73.5±3.69),CD4+/CD8+比值显著升高(5.1±0.98)(P<0.01);且淋巴细胞的应答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小鼠;实验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12和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抗体滴度随免疫次数逐步增高。结论结核杆菌PEPCK能够有效的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尤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是很好的抗结核候选疫苗分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杆菌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pepck) 细胞免疫反应 体液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环磷酸腺苷和皮质激素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启动子的顺反式调节 被引量:3
6
作者 冯凯 王姮 +1 位作者 孙琦 肖新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9-642,共4页
目的观察体外环磷酸腺苷(cAMP)、皮质激素(DEX)和胰岛素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550bp启动子片段的顺反式作用。方法将重组的pGL2-PEPCK-Luc荧光素酶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与内对照质粒pSV-β-Galactosidase共同转染大鼠肝... 目的观察体外环磷酸腺苷(cAMP)、皮质激素(DEX)和胰岛素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550bp启动子片段的顺反式作用。方法将重组的pGL2-PEPCK-Luc荧光素酶表达质粒通过脂质体转染法与内对照质粒pSV-β-Galactosidase共同转染大鼠肝肿瘤细胞系CBRH7919,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观察胰岛素、cAMP和DEX对PEPCK启动子的调控作用。结果cAMP和DEX对PEPCK具有明显兴奋作用,两者同时刺激具有叠加效应。生理浓度下,胰岛素对基础状态及cAMP和DEX激活的PEPCK启动子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550bp(-600-+69)PEPCK调控序列在肝细胞内具有较完善的正负反馈调节机制,可以作为糖尿病基因治疗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磷酸腺苷 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498靶向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立恒 王蕊 +5 位作者 王芹 张智轶 安峰 张璇 王晓明 张凡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339-1345,共7页
目的探讨miR⁃498靶向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15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OSCC细胞系HSC⁃3、SCC⁃15、SCC⁃9中miR⁃498表达;将miR⁃498 mimics和anti⁃miR⁃498分别转染于SCC⁃15细胞,... 目的探讨miR⁃498靶向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CK1)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qRT⁃PCR检测150例OSCC患者肿瘤组织及OSCC细胞系HSC⁃3、SCC⁃15、SCC⁃9中miR⁃498表达;将miR⁃498 mimics和anti⁃miR⁃498分别转染于SCC⁃15细胞,qRT⁃PCR检测细胞中miR⁃498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CK1蛋白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与侵袭;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miR⁃498与PCK1的靶向关系;共转染miR⁃498和PCK1进一步验证miR⁃498和PCK1对SCC⁃15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结果与人正常口腔角质细胞HOK(1.03±0.14)比较,人OSCC细胞系HSC⁃3(2.05±0.21)、SCC⁃15(2.75±0.31)、SCC⁃9(2.31±0.28)中miR⁃498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F=53.639,P<0.001),且SCC⁃15细胞中miR⁃498的表达量最高,因此,选择SCC⁃15细胞进行后续研究。与对照组和miR⁃NC组比较,miR⁃498 mimics组SCC⁃15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著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498组SCC⁃15细胞迁移与侵袭数目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miR⁃498 mimics组(0.23±0.02)SCC⁃15细胞中PC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51±0.08)和miR⁃NC组(0.49±0.06,P<0.05);anti⁃miR⁃498组(1.03±0.05)SCC⁃15细胞中PCK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51±0.08)和anti⁃miR⁃NC组(0.48±0.07,P<0.05)。miR⁃498靶向负调控PCK1表达,上调PCK1表达可逆转过表达miR⁃498对SCC⁃15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论miR⁃498通过靶向抑制PCK1表达促进SCC⁃15细胞增殖、迁移、侵袭,抑制细胞凋亡,可能为OSCC的临床诊治提供新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498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1 口腔鳞状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8
作者 盛美蕾 张晓 +3 位作者 张纬 张燕飞 王盈 戴一凡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9-832,837,共5页
目的制备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单克隆抗体(m 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构建含PEPCK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PEPCK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PEPCK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 目的制备牛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单克隆抗体(m Ab),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初步鉴定。方法构建含PEPCK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转化大肠杆菌,并进行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PEPCK重组蛋白进行纯化,以PEPCK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筛选阳性克隆,获得稳定分泌抗牛PEPCK m Ab的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沉淀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获得稳定分泌抗牛PEPCK m Ab的杂交瘤细胞株。Western blot法、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沉淀结果表明,该抗体能与牛PEPCK蛋白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获得抗牛PEPCK m 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丁高峰 郭雷鸣 陆寓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腮腺、38例原发性腮腺PA瘤体中心(0 cm)及瘤旁组织中(分别离瘤体中心0.5、1.0、1.5和2.0 cm)... 目的探讨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CK)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在腮腺多形性腺瘤(PA)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腮腺、38例原发性腮腺PA瘤体中心(0 cm)及瘤旁组织中(分别离瘤体中心0.5、1.0、1.5和2.0 cm)PCK和PAI-1的表达。结果 PCK在正常腮腺中均有表达,也表达在全部瘤旁样本;PAI-1在正常腮腺样本有4例表达,在PA组织及瘤旁组织中,除18例距瘤体中心2.0 cm的样本外,其余均有PAI-1的表达。PCK在各组样本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的表达在瘤体与正常组织间和瘤旁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腮腺PA发生过程中,PAI-1中表达上调并出现从胞质到胞核的转位现象;PCK的表达也表现出核转位现象。PAI-1和PCK,尤其是PAI-1在PA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为临床上判定手术安全边缘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腮腺多形性腺瘤 腮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化对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基因转录作用的影响
10
作者 吴梧桐 Richa.,A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2,共6页
使用6~26月龄Ficher344禁食雄性大鼠肝脏研究了老化对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GTP)(PEPCK.EC.4.1.1.3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6~26月龄大鼠肝脏提取物中的PEPCK活力约下降50%,且与... 使用6~26月龄Ficher344禁食雄性大鼠肝脏研究了老化对磷酸烯醇型丙酮酸激酶(GTP)(PEPCK.EC.4.1.1.32)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6~26月龄大鼠肝脏提取物中的PEPCK活力约下降50%,且与年龄相关的PEPCK活性的下降与PEPCKmRNA水平的下降相平行。因此,PEPCK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因用于进行转译作用的mRNA的转录作用下降,且6月龄到26月龄大鼠肝脏的PEPCKmRNA的稳定性与半衰期是近似的。进一步实验发现26月龄大鼠肝脏PEPCK的核转录作用比6月龄大鼠肝脏PEPCK的核转录作用减少40%。因此,禁食大鼠肝脏PEPCKmRNA水平与年龄相关的下降,是由于PEPCK基因转录作用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化 磷酸烯醇 丙酮酸激酶 基因转录 pep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羟激酶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敏资 侯和胜 +2 位作者 姚南瑜 徐志明 李建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96-600,共5页
于1986-1990年,在大连凌水养殖四场采集海带,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海带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外界条件下活性的变化予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海带体内唯一重要的催化CO2暗固定的酶;此酶活性由海带基部、中部至顶端... 于1986-1990年,在大连凌水养殖四场采集海带,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在海带不同部位、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外界条件下活性的变化予以研究。结果表明,该酶是海带体内唯一重要的催化CO2暗固定的酶;此酶活性由海带基部、中部至顶端逐渐减弱;酶活性在用正常水温预处理藻体时最高;正常盐度时酶的活性高于非正常盐度的酶活性;增加NH4+浓度可提高酶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磷酸烯醇 丙酮酸-激酶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bulbifer sp.A4B-17菌株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与烯醇化酶研究
12
作者 刘曹彤 陆依琳 +1 位作者 徐慧 彭学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5-50,共6页
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ate,4HBA)应用广泛,在工业领域上被当作前体合成各种芳香族化合物,其中包括液晶材料、农药等;在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上被当作防腐剂。微泡菌属(Microbulbifer sp.)A4B-17是一种能将葡萄糖合成4HBA的海洋细菌... 对羟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ate,4HBA)应用广泛,在工业领域上被当作前体合成各种芳香族化合物,其中包括液晶材料、农药等;在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上被当作防腐剂。微泡菌属(Microbulbifer sp.)A4B-17是一种能将葡萄糖合成4HBA的海洋细菌,为了提高4HBA的合成效率对合成莽草酸途径前体的2个关键酶:GM004356编码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和GM0031333编码的烯醇化酶(Enolase)进行研究。通过构建蛋白系统进化树发现,PEPCK与Microbulbifer sp.GL-2的PEPCK相似度为95.15%,Enolase与Microbulbifer variabilis的Enolase相似度为98.13%。利用低温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对2个酶进行高效表达,提取和纯化后,采用BCA法蛋白定量计算后得到纯化后的PEPCK和Enolase分别占各自粗酶液的1.304%和1.123%。酶活采用PK/LDH(丙酮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偶联检测法检测NADPH的减少量。根据米氏常数双倒数法求得PEPCK和Enolase的Km值分别为0.041 mmol/L和0.056 mmol/L,PEPCK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Enolase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以上结果为高效生产4HBA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 磷酸烯醇丙酮酸 烯醇化酶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PEPCK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
13
作者 宗琳皓 吴彤 +1 位作者 徐僡 高志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2-28,共7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普遍存在于开花植物中,是将草酰乙酸(OAA)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关键酶,参与植物体多条代谢途径。PEPCK由PEPCK基因编码,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数据,鉴定编码水稻PEPCK蛋白的基因家族成员,并围绕水稻...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普遍存在于开花植物中,是将草酰乙酸(OAA)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关键酶,参与植物体多条代谢途径。PEPCK由PEPCK基因编码,本研究通过全基因组数据,鉴定编码水稻PEPCK蛋白的基因家族成员,并围绕水稻PEPCK基因家族的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组织特异性表达、胁迫下表达以及进化关系等方面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水稻全基因组共有4个PEPCK基因,其中一个成员(O_(s)03_(g)0255500)含有2条转录本,并且家族成员分布在水稻3号、4号以及10号染色体上,具有相似的保守基序;顺势作用元件分析以及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该基因家族在水稻光合作用碳反应、种子萌发、防御与应激、抵御干旱胁迫等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不同碳代谢类型植物的PEPCK基因家族蛋白进行系统发育树构建,并对禾本科植物PEPCK基因家族进行共线性分析,结果显示,植物PEPCK基因在不同碳代谢类型植物中较为保守,且其进化在禾本科不同物种间经历相似途径。本研究为明确水稻PEPCK基因家族各成员的功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特征 共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盐度可诱导鲈鱼胞浆型PEPCK基因表达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钱云霞 杨孙孝 +2 位作者 童丽娟 宋娟娟 钱伦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1-658,共8页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催化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糖异生途径的第1个限速酶.本研究用SMART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分离克隆了PEPC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215bp,包含1个123bp的5′非翻译区和217bp的3′非翻译区...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催化草酰乙酸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是糖异生途径的第1个限速酶.本研究用SMARTRACE技术从鲈鱼肝脏中分离克隆了PEPCK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全长2215bp,包含1个123bp的5′非翻译区和217bp的3′非翻译区,开放阅读框为1875bp,编码1个由624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该蛋白理论分子量为69.1kD,等电点为5.87.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与其它动物的胞浆型PEPCK相似性很高,与黑鲷为94.2%,与大西洋鲑为86.4%,与人为75.9%,而与该鱼线粒体型PEPCK氨基酸同源性只有70.6%.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蛋白首先与其它动物的cPEPCK聚成一支,然后再与鱼类的mPEPCK成簇,认为该PEPCK属于胞浆型.同时用RT-PCR分析了PEPCK基因在10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只有在肝脏、消化道和肾脏有较高的表达.将鲈鱼从盐度为25的海水转入盐度为12的海水48h后,肝脏和肾脏的PEPCK基因表达有增加.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克隆的为鲈鱼胞浆型PEPCK,低盐度可诱导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鲈鱼 克隆 表达分析 低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R型微囊藻毒素对鲢鱼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育强 张开岳 +4 位作者 张勇 蒋骄云 冯龙 许世杰 曲宪成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24-128,144,共6页
在前期经LR型微囊藻毒素(MC-LR)处理后建立鲢鱼肝脏组织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的基础上,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经MC-LR处理后差异表达明显的鲢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然后通过半定量分析了经MC-LR投与... 在前期经LR型微囊藻毒素(MC-LR)处理后建立鲢鱼肝脏组织抑制差减杂交文库的基础上,利用RACE方法克隆了经MC-LR处理后差异表达明显的鲢鱼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cDNA全长,并对其进行了序列分析,然后通过半定量分析了经MC-LR投与1、5、10 h鲢鱼肝脏组织PEPCK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鲢鱼PEPCK基因cDNA全长2 605 bp,包括101 bp的5'端非翻译区、564 bp的3'端非翻译区、1 91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36个氨基酸。将鲢鱼PEPCK基因cDNA核酸及氨基酸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其他几种鱼类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表明鲢鱼PEPCK与翘嘴红鲌的同源性最高,其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达到97%和99%;其次为斑马鱼,同源性均达到90%以上;与星斑川鲽的同源性最差,但核酸及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也分别达到77%和84%,说明鱼类PEPCK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具有很高的保守性。鲢鱼PEPCK具有与草酰乙酯结合的特有结构域以及与GTP三磷酸链结合的激酶1和激酶2基序。另外,鲢鱼投予MC-LR后,肝脏组织PEPCK经过1、5、10 h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升高,说明鲢鱼投予MC-LR 1 h内该基因即被诱导表达,且在10 h内皆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这与微囊藻毒素作用有关,推测与微囊藻毒素解毒过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抑制差减杂交 快速扩增CDNA末端 LR微囊藻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C-1α辅助激活人PEPCK基因转录 被引量:1
16
作者 何圣清 陈燕铭 +5 位作者 王曼曼 舒冏 梁华 任琢琢 曾龙驿 翁建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1-196,共6页
【目的】构建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hPCK-luc,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在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介导下对人PEPCK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 【目的】构建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hPCK-luc,并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在转录因子肝细胞核因子4α(HNF4α)介导下对人PEPCK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方法】从人全血基因组DNA中克隆PEPCK启动子基因片段,并重组进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asic,将pcDNA3.1-PGC-1α、pcDNA3.0-HNF4α表达质粒与PGL3-hPCK-luc按不同组合共转染进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或正常人肝细胞株LO2细胞,培养48h后检测细胞裂解液中荧光素酶活性。【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及测序证明扩增的人PEPCK启动子片段成功插入载体质粒中。转染后人PEPCK启动子基因荧光素酶活性较空白对照组增加60倍(P<0.05);共转染质粒进HepG2细胞或LO2细胞后,HNF4α均可以增强人PEPCK启动子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在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组的2.69倍(P<0.05),而在LO2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是对照组的3.64倍(P<0.05);PGC-1α可以明显增强HNF4α对人PEPCK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在HepG2细胞,荧光素酶活性是PGL3-HPCK-luc+HNF4α组的2.01倍(P<0.05),而在LO2细胞中,荧光素酶活性是PGL3-HPCK-luc+HNF4α组的2.82倍(P<0.05)。而与单一转染组相比,共转染pcDNA3.1-PGC-1α与pcDNA3.0-HNF4α显著增加了PEPC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人PEPCK启动子基因报告质粒成功构建,且转录因子HNF4α可以激活人PEPCK启动子活性,辅助激活因子PGC-1α可以进一步加强HNF4α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异生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辅助激活因子1α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对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鼠肝脏PTP1B、PEPCK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明军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研究运动对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鼠肝脏PTP1B、PEPCK表达的影响,揭示运动改善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肝脏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重组RBP4腹腔注射建立胰岛素抵抗鼠模型,设RBP4+运动组(RE)、RBP4+安静组(RC)和正常安静对照组(C),R... 目的:研究运动对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鼠肝脏PTP1B、PEPCK表达的影响,揭示运动改善RBP4诱导的胰岛素抵抗肝脏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给予重组RBP4腹腔注射建立胰岛素抵抗鼠模型,设RBP4+运动组(RE)、RBP4+安静组(RC)和正常安静对照组(C),RE组进行8周游泳训练。ELISA、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RBP4、胰岛素,评估胰岛素敏感指数;免疫组化检测肝脏PTP1B、PEPCK表达,测定肝糖原含量、PEPCK活性。结果:RBP4注射组血清RBP4显著高于C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低于C组;RE组血清RBP4显著低于RC组,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高于RC组,肝脏PTP1表达、BPEPCK表达和活性显著低于RC组,大鼠肝糖原含量显著高于RC组。结论:运动能够纠正RBP4诱导的肝脏PTP1B表达、PEPCK表达和PEPCK活性增加,增加肝糖原含量,抑制内源性葡萄糖的产生,改善胰岛素抵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CK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表达质粒的构建
18
作者 冯凯 王姮 +1 位作者 孙琦 肖新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2-565,共4页
目的构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表达质粒,为评价PEPCK启动子对下游基因的转录调节创造条件。方法从载体质粒pPEPCK-int中截取大小为550bp的大鼠PEPCK启动子片段,借助过渡载体质粒PBS-PEPCK,将PEPCK启... 目的构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调控的报告基因表达质粒,为评价PEPCK启动子对下游基因的转录调节创造条件。方法从载体质粒pPEPCK-int中截取大小为550bp的大鼠PEPCK启动子片段,借助过渡载体质粒PBS-PEPCK,将PEPCK启动子片段插入pGL2-Basic-Luc报告质粒。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明pGL2-PEPCK-Luc荧光素酶表达质粒构建成功,并能够在体外表达荧光素酶。结论pGL2-PEPCK-Luc质粒可作为体外研究PEPCK启动子转录调节的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基因调控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蛋白对犊牛肝细胞PEPCK mRNA表达及其活性的影响
19
作者 陈承祯 陈健 +4 位作者 谢光洪 刘国文 徐闯 张嘉保 王哲 《中国草食动物》 CAS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取单层培养36h生长良好的犊牛肝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2.5、5、10、50、100ng/mL的牛重组牛瘦蛋白(leptin),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孔),再培养12h后分别提取RNA和制备细胞上清液。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NPY对肝细... 取单层培养36h生长良好的犊牛肝细胞,采用单因素重复试验,分别添加0、2.5、5、10、50、100ng/mL的牛重组牛瘦蛋白(leptin),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孔),再培养12h后分别提取RNA和制备细胞上清液。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外源NPY对肝细胞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同时用比色法检测其对肝细胞PEPCK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leptin显著抑制了肝细胞PEPCK mRNA表达,降低了PEPCK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蛋白 肝细胞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LEPTIN pep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PCK不同启动子调控报告基因表达效率的比较
20
作者 王学斌 冯洁 +2 位作者 杨玉琴 谢建云 陈国宏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构建两种不同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调控报告基因表达质粒,比较该启动子在各种细胞系中的表达效率。方法采用PCR克隆大鼠PEPCK启动子1323 bp和560 bp两条片段,将两个PEPCK启动子片段插入pGL4.26-Luc2报告质粒中... 目的构建两种不同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基因启动子调控报告基因表达质粒,比较该启动子在各种细胞系中的表达效率。方法采用PCR克隆大鼠PEPCK启动子1323 bp和560 bp两条片段,将两个PEPCK启动子片段插入pGL4.26-Luc2报告质粒中,将重组质粒转染到肝脏细胞系和脂肪细胞系,以非脂肪或肝脏细胞系做对照,比较PEPCK驱动荧光素酶表达效率。结果通过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明pGL4.26-PEPCK-Luc2荧光素酶表达质粒构建成功,且能够在体外表达荧光素酶。结论两种同片段的PEPCK启动子在各细胞系中的表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质粒 表达效率 磷酸烯醇丙酮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