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3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b3调节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炎症反应促进成骨
1
作者 张雪颖 孟鑫 +3 位作者 刘志臻 张康 冀洪海 孙敏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8,共13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Rb3对hPDLSCs活力的影响。体外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10μg/mL脂多糖(LPS)组、10μg/mL LPS+100μmol/L Rb3组和10μg/mL LPS+200μmol/L Rb3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的ALP活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PDLSCs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相关蛋白表达情况。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结扎+Rb3组。对左侧磨牙-上颌骨组织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左侧磨牙-上颌骨制作牙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附着丧失情况。马松(Masson)染色检测牙龈胶原纤维的破坏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UNX2蛋白、p-ERK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法检测大鼠牙龈组织中TGF-β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IL-6蛋白表达情况。大鼠心脏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占比。采用GraphPad Prism 10.1.2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b3对hPDLSCs活性无影响。hPDLSCs成骨诱导后的qRT-PCR与ALP染色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炎症性hPDLSCs内IL-6、IL-8基因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同时促进炎症性hPDLSCs成骨分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b3抑制炎症性hPDLSCs p-ERK蛋白表达。micro-CT、Masson染色、HE染色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形成,同时抑制牙周纤维组织破坏、附着丧失及炎症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分化。ELISA与qRT-PCR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牙周炎大鼠IL-6蛋白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RUNX2蛋白表达,抑制p-ERK蛋白表达。结论Rb3可能通过调控p-ERK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并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成骨分化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检测 被引量:7
2
作者 乔玉环 侯艺芳 +3 位作者 郭瑞霞 王利 陈志华 文政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73-275,共3页
目的:检测人子宫内膜癌(EMC)、增生期内膜和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活化情况,并探讨其与EM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EMC组织(患者年龄<45岁15例,≥45岁30例;病理学分级... 目的:检测人子宫内膜癌(EMC)、增生期内膜和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活化情况,并探讨其与EM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5例EMC组织(患者年龄<45岁15例,≥45岁30例;病理学分级:Ⅰ级18例,Ⅱ级17例,Ⅲ级10例;临床分期:Ⅰ期23例,Ⅱ期16例,Ⅲ期6例;有淋巴结转移5例,无淋巴结转移40例;肌层浸润深度<1/2者21例,≥1/2者24例)、2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10例增生期内膜组织中p-ERK的表达,分析其蛋白表达与EMC的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深度以及患者年龄的关系。结果:EMC组织中p-ERK阳性表达率(77.78%)高于非典型增生内膜(35.00%)和增生期内膜(10.00%)组织的阳性表达率(χ2=20.926,P<0.05)。且EMC组织中p-ERK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均>0.05)。结论:ERK的激活与EMC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抑制炎性疼痛诱导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表达上调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晓辉 吴宁 +2 位作者 苏瑞斌 张宏 李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9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是否与影响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生理... 目的:观察胍丁胺对福尔马林致炎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研究其镇痛作用是否与影响脊髓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表达有关。方法:雄性SD大鼠,180~22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福尔马林组和胍丁胺160mg/kg组,每组20只。每组12只右侧足底皮下注射5%的福尔马林50μL致痛,每5min为一个时间段,测定60min内大鼠的痛级均数。另外每组8只足底注射福尔马林后8min取L4,5脊髓,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脊髓切片中pERK的表达情况。结果:大鼠单侧足底注射5%福尔马林50μL后出现明显的两期伤害性行为反应。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反应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能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痛觉过敏。福尔马林对大鼠单侧足底注射8min后,引起注射侧L4,5脊髓背角pERK表达量升高,160mg/kg胍丁胺(i.p.)明显抑制福尔马林引起的pERK表达量的升高。结论:胍丁胺对福尔马林引起的疼痛及痛觉过敏行为有明确的抑制作用,炎性疼痛引起脊髓pERK蛋白表达升高可能参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形成,pERK可能参与了胍丁胺镇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疼痛 痛觉过敏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1蛋白激酶、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 石燕 +2 位作者 蒋成英 孙琼 戴广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4-428,481,共6页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 目的探讨Raf-1蛋白激酶(Raf-1)、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pMEK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在肝癌中的表达与肝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6000法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Raf-1、pMEK1、pERK1/2蛋白的表达差异性与肝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Raf-1、pMEK1和pERK1/2在肝癌中的过表达率分别为38.3%、46.7%和38.3%,三者过表达率呈正相关(P<0.05)。Raf-1、pMEK1和pERK1/2过表达与性别、年龄、甲胎蛋白、乙肝表面抗原表达状态、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存在癌栓、肿瘤大小等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Raf-1过表达与肝癌预后相关(P<0.05)。结论 Raf-1的过表达是肝癌预后不良的显著标记,可能为肝癌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Raf-1蛋白激酶 磷酸化丝裂原细胞激酶1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表达
5
作者 王跃 吕文伟 李燕芳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33-636,共4页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p-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RCCC临...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RCCC)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2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30例正常肾组织中TGF-β1和p-ERK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RC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①RCCC组织中TGF-β1和p-ERK阳性率分别为70.2%和78.1%,均高于正常肾组织22.6%和16.7%(P均<0.05),2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43,P<0.05)。②TGF-β1和P-ERK的表达与RCCC组织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结论:TGF-β1和p-ERK可能在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被引量:5
6
作者 安风仙 王晓 +5 位作者 刘雯 高彦丽 马金龙 徐兴欣 陈世明 杨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ERK1/2和MMP-9在30例慢性宫颈炎、4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58例宫颈鳞癌患者组织中的定性表达情况。结果 P-ERK1/2和MMP-9在慢性宫颈炎、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和0、28.9%和24.4%及77.6%和65.5%,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393,P=0.003;χ2=40.968,P=0.005)。宫颈鳞癌患者中,P-ERK1/2和MMP-9在临床Ⅱ~Ⅲ期组、G3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肿瘤直径>4 cm组的阳性率分别明显高于临床Ⅰ期组(P=0.015,P=0.002)、G1~G2组(P=0.013,P=0.017)、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7,P=0.021)和肿瘤直径≤4cm组(P=0.008,P=0.004)。P-ERK1/2与MMP-9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χ2=8.955,P=0.006)。结论 P-ERK1/2和MMP-9的阳性率随宫颈病理改变的程度加深而增加。P-ERK1/2和MMP-9在宫颈鳞癌中过表达可能促进了宫颈鳞癌的浸润及其淋巴结转移,二者在宫颈鳞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 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宫颈鳞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的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江凤林 冯俊 郑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7-312,共6页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 Asulfonate,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 目的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激活角度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sodium tanshinoneⅡ Asulfonate,STS)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大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考马斯亮蓝法测定心肌细胞蛋白含量、[3H]-亮氨酸参入法测定蛋白合成速率作为心肌肥大指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和Western blot测定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结果(1)AngⅡ(1μmol·L-1)处理24h,心肌细胞[3H]-亮氨酸参入率、蛋白含量明显增加,STS能明显抑制AngⅡ介导心肌细胞[3H]-亮氨酸参入率、蛋白含量的增加;(2)AngⅡ刺激心肌细胞可见胞核内出现磷酸化ERK1/2荧光染色,丹参酮ⅡA可阻断AngⅡ引起的ERK1/2活化、入核过程;(3)用AngⅡ(1μmol·L-1)处理心肌细胞5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即开始增加,10min左右时最明显。以AngⅡ(1μmol·L-1)处理心肌细胞10min,磷酸化ERK1/2蛋白(p-ERK1/2)表达为标准,预先以STS(2,10,50μmol·L-1)处理心肌细胞30min,发现STS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4)预先以不同浓度STS处理心肌细胞30min,发现STS对AngⅡ诱导的心肌细胞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结论STS可以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其机制与抑制磷酸化ERK1/2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酮ⅡA磺酸钠 血管紧张素 心肌肥厚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和P^(21ras)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增强(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景丽 张建忠 +1 位作者 王一理 郭风英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95-900,共6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ERK激活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对比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21ras表达。结果实验期间,Wi... 目的探讨高血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ERK激活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ting技术,对比观察肾血管性高血压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细小动脉平滑肌细胞中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和P21ras表达。结果实验期间,Wistar肾血管性高血压组动脉血压从(104±18)mmHg升高到实验结束时的(198±33)mmHg,自发性高血压大鼠16周龄时的血压为(163±23)mmHg。肾血管性高血压组肾小球发生了明显的纤维化(P<0.05),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小球纤维化等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肾血管性高血压组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磷酸化ERK1/2染色阳性率分别为7.09%、14.57%、29.44%和13.6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磷酸化ERK1/2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6.09%、24.17%、32.44%和18.6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肾血管性高血压组和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入球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弓形动脉平滑肌细胞中P21ras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bloting检测可见高血压组和16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肾组织磷酸化ERK1/2和P21ras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大鼠两肾一夹型高血压和自发性高血压时,P21ras基因表达增加使部分血管平滑肌细胞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系统激活,导致部分小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平滑肌细胞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P^21RAS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永玲 郭勇 +3 位作者 侯慧芳 孙银平 刘国庆 黄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3839-3841,共3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术前3...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后再狭窄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动物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低、高剂量组术前3d分别用5mg/(kg·d)和10mg/(kg·d)辛伐他汀灌胃,术后14d处死所有实验动物,各取2~4cm左侧颈总动脉用于实验。HE染色观察左颈总动脉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血管bFGF、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手术组血管中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显著,排列紊乱,向管腔及内弹力板方向增生扩展,管腔严重狭窄;低剂量组血管内膜相对光滑,中膜VSMC排列趋于规整,管腔狭窄程度较轻;高剂量组血管内膜比较光滑,中膜VSMC增殖程度显著降低,VSMC排列规整,管腔狭窄程度明显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颈总动脉bFGF、p-ERK1/2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与手术组比较,低剂量组bFGF、p-ERK1/2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高剂量组则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bFGF和p-ERK1/2蛋白的表达达到抑制VSMC增殖,减轻血管再狭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辛伐他汀 再狭窄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磷酸化细胞信号调节 激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平 景丽 +4 位作者 马秀萍 葛新红 郭风英 王国勇 张建忠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89-993,共5页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具有复杂的病理表现和发生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参与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DR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具有复杂的病理表现和发生机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参与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作用,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目的 探讨DR与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的关系.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PF级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将枸橼酸缓冲液配置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照60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内注射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血糖>16.7 mmol/L视为建模成功;对照组以同样的方法注射枸橼酸缓冲液.分别于造模后4周和12周处死大鼠并分离视网膜,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视网膜的组织形态学观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磷酸化ERK1/2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174、13.771,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平均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饮水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670、18.725,P<0.05).与对照组大鼠比较,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变薄,外丛状层水肿,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层、内核层及视细胞层细胞数量减少.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见,造模后4周和12周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中GFAP阳性细胞数增加,相对表达量(A值)分别为3 197.1±13.1和7 202.0±56.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 152.8±16.1和2 337.0±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27、16.417,P<0.05).造模后12周,糖尿病组视网膜磷酸化ERK1/2相对表达量(A值)为2 850.6±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 274.6±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71,P<0.05).结论 ERKl/2信号通路参与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的早期DR,可能与RGCs和视细胞的凋亡及Müller细胞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Sprague-Dewley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对亚砷酸钠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
11
作者 陈峣 于漫 +4 位作者 李昕 尉玉婷 刘旭丹 王欢欢 王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及其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NaAsO_(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aAsO_(2)暴露HT-22细胞,建立体外NaAsO_(2)暴露模型。... 目的探讨活性氧(ROS)及其介导的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在亚砷酸钠(NaAsO_(2))诱导的小鼠海马神经元HT-22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aAsO_(2)暴露HT-22细胞,建立体外NaAsO_(2)暴露模型。将细胞分为对照组,4、6、8、10μmol/L NaAsO_(2)暴露组,N-乙酰半胱氨酸(NAC,5 mmol/L)独立干预组,NAC(5 mmol/L)与NaAsO_(2)(10μmol/L)联合干预组。二氯荧光素检测ROS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ERK/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凋亡相关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4、6、8、10μmol/L NaAsO_(2)暴露组细胞中ROS水平显著升高,细胞核中p-ERK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中p-CREB、Bcl-2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8、10μmol/L NaAsO_(2)暴露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与10μmol/L NaAsO_(2)暴露组相比,NAC与NaAsO_(2)联合干预组细胞中ROS水平显著降低,细胞核中p-ERK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细胞中p-CREB、Bcl-2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NaAsO_(2)暴露激活细胞氧化应激反应,通过阻碍p-ERK核易位过程抑制CREB信号通路,从而诱发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调节激酶 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 凋亡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在正常小鼠脑内的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正华 黄文晋 +4 位作者 王百忍 宋乐 王曦 段小莉 鞠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9-414,共6页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是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现已知在正常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内有其活化形式即磷酸化的ERK1/2(pERK1/2)分子的存在,但其在小鼠脑内的分布目前还没有全面的观察。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ABC法)研究了pERK1/2样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在脱臼处死的正常小鼠全脑内的分布。结果发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有广泛的表达,阳性产物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亦见于个别白质内的胶质细胞,脑膜及室管膜细胞也有表达。强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岛皮质、视听皮质、边缘前皮质、扣带前皮质、海马垂直部、弓状核、蓝斑和小脑Purkinje细胞;中等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感觉运动皮质、外侧隔区、内侧杏仁核、皮质杏仁核和外侧杏仁核、丘脑室旁核前部、视交叉上核、穹隆下器、终板血管器、前腹侧视前核和下丘脑背内侧核;弱阳性表达的核团主要有:视上核、下丘脑室旁核大细胞部、下丘脑后区、顶盖前区、室周灰质腹外侧柱、A5区、孤束核和延髓腹外侧网状结构等。本文结果观察到pERK1/2在正常小鼠脑内广泛存在,提示pERK1/2作为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可能参与许多脑区在正常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揭示其分布特点为了解其在脑内的多样性功能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细胞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 小鼠 免疫细胞化学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祖才 王学峰 +2 位作者 雷显泽 徐忠祥 徐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24-1127,共4页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参与癫痫的发生,但其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文中旨在观察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磷酸化ERK1/2(p-ERK1/2)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Wis... 目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参与癫痫的发生,但其与抗癫痫药物之间的关系不明确,文中旨在观察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磷酸化ERK1/2(p-ERK1/2)的影响。方法取24 h内新生Wistar大鼠,雌雄不拘,迅速断头取脑。建立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将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丙戊酸钠组,量效实验中,于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前30 min时加入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50 mg/L、75 mg/L、100 mg/L),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测定p-ERK1/2在不同浓度时的表达;时效实验中,分别于癫痫样放电前30 min,放电后0 min、30 min、2 h和6 h加入50mg/L丙戊酸钠,采用Wester blot观察p-ERK1/2的变化。结果量效实验中,不同浓度的丙戊酸钠均能降低ERK1/2的磷酸化水平,且无显著性差异。时效实验中,于放电前30 min时加入丙戊酸钠对ERK1/2的磷酸化水平抑制最明显,与以后各时间点间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ERK1/2被过度持久的激活,在早期小剂量有效浓度的丙戊酸钠能显著抑制此反应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神经元 癫痫样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加重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性损伤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建忠 景丽 +2 位作者 郭风英 马轶 王一理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2339-23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比研究Streptozotocin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时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 目的探讨高血糖加重脑缺血性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方法和Western blot技术,对比研究Streptozotocin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脑缺血时神经元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磷酸化和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结果糖尿病组脑缺血30min和再灌注1、3、6h后,扣带皮质和海马CA3区ERK1/2阳性细胞数和神经元凋亡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5)。ERK1/2抑制剂U0126可明显减少ERK1/2的磷酸化和凋亡神经元的数量。Western blot分析可见,在缺血脑组织中磷酸化ERK1/2明显增高,再灌注3和6h糖尿病组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缺血组(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与MAPK家族激活有关,特别是ERK1/2参与了脑细胞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高血糖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细胞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RNA与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兰兰 惠延年 曾光伟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3-526,共4页
目的探讨miRNA和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P-ERK)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手术切除获取Rb组织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低分化、中分化... 目的探讨miRNA和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 regulated kinase,P-ERK)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表达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手术切除获取Rb组织标本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Rb组织,肿瘤外的正常视网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正常视网膜组织和不同分化程度Rb组织中mi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视网膜组织和不同分化程度Rb组织中P-ER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Rb组织中miRNA基因表达(低分化0.214±0.140、中分化0.246±0.200、高分化0.256±0.180)、P-ERK蛋白表达(低分化0.367±0.270、中分化0.562±0.190、高分化0.609±0.110)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视网膜组织(miRNA:0.200±0.190、P-ERK蛋白:0.211±0.2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iRNA、P-ERK蛋白表达与Rb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miRNA和P-ERK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miRNA和P-ERK蛋白在Rb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视网膜组织,并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 磷酸化信号调节激酶 微小RNA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加压素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戴红艳 葛志明 李永红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观察UⅡ诱导的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 目的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可能涉及的信号转导通路。方法用胸腺嘧啶掺入法(3H-TdR)观察UⅡ诱导的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及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特异性的抑制剂PD98059对UⅡ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UⅡ诱导后ERK1/2的磷酸化,及Urantide、PD98059对ERK1/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UⅡ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且这一作用可以完全及部分被Urantide、PD98059抑制;UⅡ可以时间依赖性地诱导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ERK1/2的磷酸化,且这一作用可以完全被Urantide、PD98059抑制。结论UⅡ可以诱导SHR大鼠血管外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且该过程部分由ERK1/2信号通路所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Ⅱ 成纤维细胞 增殖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亚硝酸根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17
作者 贾义 宋萍萍 苏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09-611,共3页
目的探讨过氧亚硝酸根(peroxynitrite,ONOO^-)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共同作用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ONOO^-导致白... 目的探讨过氧亚硝酸根(peroxynitrite,ONOO^-)和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共同作用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ONOO^-导致白内障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的HLEC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未经ONOO^-和b FGF处理)、b FGF单独处理组、b FGF+ONOO^-处理组[b FGF预处理1 h后加入不同浓度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处理1 h]和ONOO^-+b FGF处理组[不同浓度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预处理1 h后加入b FGF处理1 h]。检测各组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 b FGF单独处理组和b FGF+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处理组中磷酸化ERK相对表达值分别为5.17±0.35、4.42±0.12、3.91±0.15和0.49±0.08,与对照组(1.00±0.0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02.83,P<0.001),结果显示ONOO^-可以抑制由b FGF诱导的ERK磷酸化水平的增加(F=310.34,P<0.05)。ONOO^-(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b FGF处理组中磷酸化ERK相对表达值分别为3.36±0.04、3.32±0.06和2.92±0.08,与对照组(1.00±0.02)相比,所有处理组的ERK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增加(F=518.94,P<0.001);50μmol·L^(-1)和100μmol·L^(-1)ONOO^-处理细胞后经b FGF处理,ERK磷酸化水平较b FGF单独处理组(3.04±0.05)显著增加(F=35.53,P<0.05),而200μmol·L^(-1)ONOO^-处理组与bF GF单独处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NOO^-诱导的白内障的发生可能与ERK磷酸化的紊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 过氧亚硝酸根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颖异 吕星 +1 位作者 谭雅兰 韩永光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43-1048,1055,共7页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存在发现晚、5年生存率低的特点,手术切除仍然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大鼠肉瘤蛋白(Ras)/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蛋白(Raf)/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 胃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存在发现晚、5年生存率低的特点,手术切除仍然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大鼠肉瘤蛋白(Ras)/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蛋白(Raf)/丝裂原活化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在调控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胃癌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很多学者探索调控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治疗胃癌的作用机制,在信号转导机制研究、靶向抑制剂筛选、中医药治疗等方面取得大量成果,实验验证在胃癌的治疗中干预其信号传递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肉瘤蛋白/迅速加速性纤维肉瘤蛋白/丝裂原活化的细胞信号调节激酶/细胞信号调节激酶(Ras/Raf/MEK/ERK)信号通路 胃癌 基因突变 抑制剂 靶向治疗 中药 研究进展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性抗肿瘤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存琳 陈虹 +2 位作者 马晓骊 王欣 黄秉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74-678,797-798,共7页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 目的探讨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介导进入肿瘤细胞的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的转运及对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融合蛋白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的转运和代谢特点,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引起的细胞内ERK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结果融合蛋白可在细胞内累积,向细胞核周围聚集,并与细胞早期内体和晚期溶酶体共定位;融合蛋白能快速触发细胞内ERK发生磷酸化,磷酸化水平在10 min时最强,之后逐渐回落至刺激前水平,活化ERK的能力较表皮生长因子弱。结论融合蛋白EGF-E4orf4在细胞内经内体-溶酶体途径发生缓慢降解;在MDA-MB-231和BGC823细胞中,融合蛋白的作用特点存在明显差异,可能是导致融合蛋白对二者抑瘤率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蛋白-表皮生长因子-腺病毒早期转录区4第4编码蛋白 内体-溶酶体途径 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对十字孢碱诱导肝星形细胞凋亡的调控(英文)
20
作者 范江虹 申竑 +2 位作者 Frank J.Burzynski Gerald Y.Minuk 巩跃文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参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过程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形细胞增殖并发生表型转化,从静止状态向肌纤维母细胞样转化。后者的归宿可为凋亡,也可重归静止状态。目前转化肌纤维... 目的:肝星形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参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展过程的主要细胞。在肝纤维化过程中,肝星形细胞增殖并发生表型转化,从静止状态向肌纤维母细胞样转化。后者的归宿可为凋亡,也可重归静止状态。目前转化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的凋亡机制尚未明确。本文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s)磷酸化状态对十字孢碱诱导HSCs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和流式细胞术检测4种肝星形细胞株(CFSC-8B,-2G,-3H和-5H)的ERKs表达水平和细胞凋亡状态。结果:4种肝星形细胞株各具有形态特异性,并与其内α-SMA表达水平相符,其中CFSC-8B细胞株α-SMA表达水平为最高。虽然ERK1/2总蛋白表达水平在4种细胞株相似,但磷酸化ERK1/2在CFSC-8B和CFSC-2G两个细胞株中表达明显高于CFSC-3H和CFSC-5H细胞株。进一步采用CFSC-8B细胞(ERK1/2高磷酸化水平)和CFSC-5H细胞(ERK1/2低磷酸化水平),通过十字孢碱诱导细胞凋亡。结果显示CFSC-8B细胞对十字孢碱诱导的细胞凋亡敏感性明显增加。同时,十字孢碱还可进一步增加这2株细胞内ERK1/2的磷酸化程度。结论:HSCs中ERK1/2的磷酸化程度决定细胞对十字孢碱所致细胞凋亡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信号调节激酶 肝星形细胞 十字孢碱 凋亡 流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