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国斌 易斌 鲁开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76-879,共4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重要调节因子。大量研究显示mTOR信号途径调控异常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文中就mTOR基因及其靶基因,以及涉及的相关信号途径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信号途径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介导细胞自噬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浩然 乔旭旭 毕明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5期32-35,共4页
自噬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分化有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和细胞自噬关系密切,其可通过调控细胞自噬而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mTOR抑制剂(靶向抑制信号通路)的开发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重要领域,这将会... 自噬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化和分化有关。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和细胞自噬关系密切,其可通过调控细胞自噬而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mTOR抑制剂(靶向抑制信号通路)的开发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重要领域,这将会是潜在的肿瘤治疗方法。本文就自噬通路中mTOR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以及mTOR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肿瘤的研究及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噬 肿瘤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木 王春梅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193-194,196,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局部,尤其是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42肽段形...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包括大脑局部,尤其是海马和皮层神经元退行性病变、细胞内神经原纤维缠结和细胞外老年斑沉淀,老年斑的主要成分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的42肽段形式(Aβ1-42),研究显示,Aβ的沉积可以增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传导,同时,mTOR信号通路异常与AD的发病机制又有着密切关系,调控这一通路有可能成为防治AD的新思路。本文对近年来mTOR与AD发病机制相关的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阿尔茨海默病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液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RNA表达量与IgA肾病患者肾脏纤维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汪裕伟 曹玉涵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建立诊断IgA肾病和肾脏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筛选IgA肾病和肾脏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98例肾脏穿刺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RT-PCR检测尿液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资... 目的:建立诊断IgA肾病和肾脏纤维化的无创性检测方法,筛选IgA肾病和肾脏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择98例肾脏穿刺活检证实的IgA肾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RT-PCR检测尿液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和病理资料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尿液mTOR表达量对IgA肾病和肾脏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IgA肾病患者尿液中mTOR表达量降低(P<0.05),且肾脏中-重度纤维化患者尿液中mTOR表达量较无-轻度纤维化患者降低(P<0.05)。mTOR表达量与血肌酐、尿素氮、24 h尿蛋白、胱抑素C、肾小球评分和肾小管损伤评分呈负相关,与eGFR呈正相关。ROC曲线提示尿液mTOR表达量可诊断IgA肾病,其灵敏度为86.7%,特异度为88.1%;尿液mTOR表达量可进一步区分IgA肾病不同纤维化程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4%和94.4%。结论:尿液mTOR表达量可作为IgA肾病和肾脏纤维化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肾脏纤维化 尿液mRNA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在帕金森病中的作用
5
作者 边维 李梦一 +4 位作者 余心悦 周鹏 崔怀瑞 戚双双 孙臣友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控细胞生长、增殖、运动、存活和自噬等生物学活动,作为细胞代谢和生存的关键调节剂,现已成为帕金森病(PD)的新型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PD模型中恢复受干扰...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调控细胞生长、增殖、运动、存活和自噬等生物学活动,作为细胞代谢和生存的关键调节剂,现已成为帕金森病(PD)的新型治疗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PD模型中恢复受干扰的mTOR信号转导可以预防神经元的死亡。然而,在PD中通过mTOR介导产生作用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将mTOR信号通路与PD关系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进一步讨论mTOR信号通路在PD中的潜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金森病 霉素 Α-突触核蛋白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对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6
作者 马瑞洁 谭雅芹 周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检测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异常活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对T细胞... 目的:检测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异常活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对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环境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外源性IGF1、LY294002、雷帕霉素评估IGF-PI3K/mTOR信号通路在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构建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情况。结果:与单独培养的T细胞比较,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能促进TNF-α的分泌(P<0.05),而对IL-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而IGF1-PI3K/mTOR通路可减少共培养环境中IL-2和TNF-α水平(P<0.05)。结论: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可调控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免疫炎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T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素和催乳激素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点调控乳蛋白的合成
7
作者 Burgos S.A. 张养东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1-231,共1页
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奶牛乳腺内乳蛋白的翻译过程,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素和激素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信号路径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氨基酸混合物(AA)、能量底物(葡萄糖和醋酸盐)和... 研究结果表明,营养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奶牛乳腺内乳蛋白的翻译过程,但其分子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因此,本试验旨在研究营养素和激素通过哺乳动物雷帕霉素(mTOR)信号路径对乳蛋白合成的影响。氨基酸混合物(AA)、能量底物(葡萄糖和醋酸盐)和激素混合物(皮质醇、胰岛素和催乳素)分别或混合添加到培养乳腺腺泡(泌乳奶牛乳腺中分离)的培养媒介中,同时测定乳蛋白合成和mTOR信号路径元件的磷酸化状态。结果表明,AA单独添加时比能量底物或激素混合物单独添加时,乳蛋白的合成提高50%。乳蛋白的合成不受葡萄糖或催乳素的影响。AA能刺激乳蛋白的合成,催乳素同时添加能够进一步增强乳蛋白的合成,但葡萄糖同时添加不能增强这种作用。催乳素能够诱导蛋白激酶B的磷酸化状态,并且AA或葡萄糖同时作为底物时能够增强这种磷酸化状态。AA和催乳素在刺激乳蛋白的合成和进一步提高乳蛋白合成的同时,也提高了mTOR底物(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1、真核起始因子4E(eIF4E)结合蛋白-1(4E-BP1)和4E-BP1的分化异变体)的磷酸化状态。结果暗示营养素和激素可能通过mTOR信号路径调控乳蛋白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合成 哺乳动物霉素靶点 乳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素通过调控黏着斑激酶及下游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细胞周期蛋白D1和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研究
8
作者 李珍 高寒 +4 位作者 赵永康 王梓萱 王婧筱 王伽伯 宋鑫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2401-2407,共7页
目的探究淫羊藿素(icaritin,ICA)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uh7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并在体外培养;设置200、100、50、20、10、5、2、1、0.5μmol/L不同浓度的ICA给药干预72小时之后,采用0.5%结晶紫染色分析ICA对Huh7肝癌细胞... 目的探究淫羊藿素(icaritin,ICA)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Huh7肝癌细胞为研究对象并在体外培养;设置200、100、50、20、10、5、2、1、0.5μmol/L不同浓度的ICA给药干预72小时之后,采用0.5%结晶紫染色分析ICA对Huh7肝癌细胞生存的影响;将Huh7肝癌细胞给与ICA高(10μmol/L)、中(5μmol/L)、低(2.5μmol/L)三个浓度,每个浓度设置三个复孔,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ICA对Huh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Huh7肝癌细胞给与ICA IC 50值浓度,对照孔及ICA给药孔分别在0、6、12、24小时在倒置显微镜下拍照,通过细胞划痕分析ICA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并且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周期进行分析。另外,通过蛋白印迹对增殖相关蛋白,如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rylated focal adhesion kinase,p-FAK)、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protein kinase,p-ER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protein kinase B,p-Akt)和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等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ICA可以明显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并且使肝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在G1期发生阻滞(P<0.05)。另外,研究发现ICA可以下调p-FAK及其下游调节蛋白p-ERK、cyclin D1以及p-Akt、p-mTOR、p-S6的表达水平。结论ICA可能通过调控FAK及下游ERK/cyclin D1和Akt/mTOR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淫羊藿素 黏着斑激酶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细胞周期蛋白D1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牛慧彦 何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6期64-65,共2页
将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对肺腺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示雷帕霉素可将肺腺癌细胞... 将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肺腺癌A549细胞。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雷帕霉素对肺腺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流式细胞仪检测示雷帕霉素可将肺腺癌细胞阻滞于G1期,S期合成减少;同时细胞凋亡率随着雷帕霉素浓度增加而增加。认为雷帕霉素能有效地抑制肺腺癌细胞A549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A549细胞系 细胞周期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在肿瘤治疗方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晓元 郝荣华 +3 位作者 刘飞 陈勉 朱希强 凌沛学 《食品与药品》 CAS 2018年第1期65-70,共6页
雷帕霉素(RAPA)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增多,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在体外、体内均表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RAPA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受体,影响其转导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 雷帕霉素(RAPA)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增多,单独应用或联合用药在体外、体内均表现显著的抗肿瘤效果。RAPA通过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受体,影响其转导的多种信号通路,从而发挥抗血管生成、阻滞细胞周期和促进细胞凋亡等多种作用,对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等过程产生影响。本文综述RAPA在不同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其在生物医药领域进一步应用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素 西罗莫司 肿瘤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促进哮喘调节性T细胞分化及功能的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华良 周燕 王利民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21-626,共6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哮喘调节性T细胞体外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哮喘模型。采用超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收集哮喘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脾CD4^(+)CD25^(-)T细胞,进一步分为三组,其中模型对照组予转化生长因子β(TGF-...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哮喘调节性T细胞体外分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卵蛋白致敏、激发制备哮喘模型。采用超高速流式细胞分选仪收集哮喘小鼠和正常小鼠的脾CD4^(+)CD25^(-)T细胞,进一步分为三组,其中模型对照组予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IL)-2,雷帕霉素组予TGF-β、IL-2的同时用雷帕霉素(终浓度为500 nmol/L)干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水平和CD4(+)CD25^(-)T细胞增殖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测定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mTORC)1/2通路相关蛋白S6、Akt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雷帕霉素组调节性T细胞比例增加,CD4(+)CD25^(-) T细胞增殖水平降低,mTORC1/2信号通路下游S6、Akt磷酸化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分化及功能,其在一定程度上与抑制mTORCl/2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霉素 调节性T细胞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分化 增殖 体外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治疗儿童心脏横纹肌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丁培成 莫绪明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52-56,共5页
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从一种链霉菌代谢物中提取的三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雷帕霉素具有丰富的生物功能,如抗真菌、免疫调节、抗增殖、神经保护和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者们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兴趣[1⁃2]。研究证实,雷... 雷帕霉素(rapamycin,RAPA)是从一种链霉菌代谢物中提取的三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雷帕霉素具有丰富的生物功能,如抗真菌、免疫调节、抗增殖、神经保护和延缓衰老等多种作用,极大地激发了学者们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兴趣[1⁃2]。研究证实,雷帕霉素首先结合于胞内受体免疫亲和蛋白FKBP12,形成FKBP12⁃RAPA复合体,然后再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FRB结构域结合,进而抑制mTOR活性,mTOR参与众多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这是雷帕霉素呈现广泛生物学活性的机制所在[3⁃4]。mTOR是一种非典型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能通过接受整合细胞信号,发挥调节稳态作用,主要包括调节细胞生长、增殖与代谢。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以mTOR为靶点,对加速增殖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被批准作为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临床使用[5]。如今,研发的第二代半合成雷帕霉素衍生物,具有更高效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如替西罗霉素(temsirolimus)和依维莫司(everolim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霉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依维莫司 FKBP1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神经保护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睾丸中的作用
13
作者 吴安鹏 史道华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420-423,共4页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是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家族的一员,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参与调节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多项生理功能,在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是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家族的一员,是一种高度保守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参与调节蛋白质合成、能量代谢和氧化应激等多项生理功能,在细胞增殖、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中心调控的作用。近年许多研究证实在哺乳动物睾丸中m TOR信号通路可以促进支持细胞(sertoli cell)增殖与分化;m TOR信号通路不仅调控血-睾屏障(blood-testis barrier)的形成,而且m TORC1与m TORC2分别调节血-睾屏障的开放与闭合;在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过程中,m TOR信号通路调控精原干细胞的增殖分化与自我更新,且调控着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因此,m TOR信号通路在哺乳动物睾丸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综述m TOR信号通路在睾丸中对支持细胞增殖分化、血-睾屏障形成和精子发生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信号传导 精子发生 塞尔托利细胞 血睾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观察
14
作者 刘佐君 刘宝华 孟凡彪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2期25-28,共4页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传代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获得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细胞同步化,将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100 mmol/L的雷帕霉素和DMS... 目的观察雷帕霉素对衰老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的调控作用。方法通过传代诱导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复制性衰老,获得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50%的马血清刺激诱导细胞同步化,将细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加入100 mmol/L的雷帕霉素和DMSO培养24 h。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生物节律关键基因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BMAL1)、节律周期蛋白2(PER2)、蓝光受体蛋白1(CRY1)、孤儿核受体α(Rev-erbα)、孤核受体α(Rorα)mRNA表达,利用JTK-CYCLE软件分析各基因的节律周期,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BMAL1、PER2、CRY1蛋白表达。结果观察组PER2、CRY1、Rev-erbα、RorαmRNA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BMAL1、CRY1、Rev-erbα、Ror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4 h,PER2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8 h。观察组BMAL1、CRY1、Ror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4 h,Rev-erbα基因的节律周期为27.5 h,PER2的节律周期为24 h。观察组CRY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PER2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BMAL1 mRNA及蛋白表达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雷帕霉素可以提高衰老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生物节律关键基因BMAL1、PER2、CRY1、Rev-erbα、RorαmRNA的表达,缩短PER2的节律周期,对紊乱的节律钟功能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节律 霉素 生物节律关键基因 芳烃受体核转位蛋白3 节律周期蛋白2 蓝光受体蛋白1 孤儿核受体α 孤核受体α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鼠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早产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15
作者 朱力逢 严彩满 +2 位作者 王潜 苏志文 崔其亮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7年第4期233-237,252,共6页
目的探讨哺乳期高水平蛋白质供给对早产大鼠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足月组及早产组仔鼠均母乳喂养,母鼠哺乳期予以高蛋白饲料或标准蛋白饲料,分为早产高蛋白组、早产标准蛋白组、足月高蛋白组和足月标准蛋白... 目的探讨哺乳期高水平蛋白质供给对早产大鼠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SPF级SD大鼠,足月组及早产组仔鼠均母乳喂养,母鼠哺乳期予以高蛋白饲料或标准蛋白饲料,分为早产高蛋白组、早产标准蛋白组、足月高蛋白组和足月标准蛋白组,每组16只仔鼠。从第22天起哺乳期结束,各组仔鼠均予标准蛋白饲料喂养。仔鼠喂养至6周或8周,采用Morris水迷宫行定位航行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定位航行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脑组织海马区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 TOR)阳性细胞表达。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周龄:随训练天数的延长,各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第4天,早产标准蛋白组的逃避潜伏期高于足月标准蛋白组[(40.5±11.9)与(28.3±10.2)秒],海马CA1区m TOR阳性细胞数量低于足月标准蛋白组[(35.2±2.9)与(45.7±6.5)个](P值均﹤0.05)。虽然早产高蛋白组的逃避潜伏期低于早产标准蛋白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4±12.8)与(40.5±11.9)秒,P﹥0.05]。早产高蛋白组与足月高蛋白组的逃避潜伏期[(34.4±12.8)与(28.1±16.4)秒]、m TOR阳性细胞数量[(36.1±3.7)与(39.4±1.7)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8周龄:第4天的逃避潜伏期,早产高蛋白组与标准蛋白组比较[(29.6±13.5)与(25.2±11.0)秒],早产高蛋白组与足月高蛋白组比较[(29.6±13.5)与(23.8±11.6)秒],早产标准蛋白组与足月标准蛋白组比较[(25.2±11.0)与(23.5±10.4)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海马CA1区m TOR阳性细胞数量,早产高蛋白组低于足月高蛋白组[(36.9±3.6)与(44.1±7.2)个],早产标准蛋白组低于足月标准蛋白组[(39.6±2.8)与(53.0±5.9)个](P值均﹤0.05);同胎龄中,不同蛋白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母鼠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干预,可促进早产大鼠的早期学习能力改善,但高蛋白营养对早产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可能需要长时间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大鼠 蛋白供给 学习能力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mTOR、p70s6k、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浩然 何世杰 +3 位作者 张秀义 景卫革 孙亚东 王嘉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5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核糖体40 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及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NSCLC组织标本82例份为...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核糖体40 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及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NSCLC组织标本82例份为肺癌组,肺癌同侧远端肺泡组织标本46例份为肺泡组,正常支气管黏膜标本50例份为支气管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p-m TOR、p70s6k及PTEN。分析PTEN、p70s6k及p-m TOR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p-m TOR、p70s6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肺泡组及支气管组(P均<0.05)。肺癌组PTEN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肺泡组及支气管组(P均<0.05)。p-m TOR表达与NSCLC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PTEN表达与NSCLC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NSCLC组织PTEN与p-m TOR、p70s6k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8,-0.478;P均<0.01);pm TOR、p70s6k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11,P<0.01)。结论 NSCLC存在p-m TOR、p70s6k高表达及PTEN低表达,p-m TOR、p70s6k可能协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PTEN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核糖体40 S小亚基S6蛋白激酶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跑台运动后大鼠骨骼肌PKB和mTOR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贺道远 曾凡星 叶鸣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坡度5°上坡跑,速度20 m/min、60 min/次的跑台运动后12 h,采用ELISA方法测定腓肠肌IGF-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KB、mTOR蛋白的... 目的:探讨急性耐力运动对骨骼肌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进行坡度5°上坡跑,速度20 m/min、60 min/次的跑台运动后12 h,采用ELISA方法测定腓肠肌IGF-1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测定PKB、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1次急性跑台运动后大鼠骨骼肌IGF-1、PKB、mTOR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结论:急性耐力运动后骨骼肌mTOR信号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翻译调控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mTOR) 实验研究 动物实验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mTOR、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国斌 单广夷 孔垂泽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其底物激酶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癌组织、正常肾脏组织中m TOR及P70S6K蛋白表达,并观察两者...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其底物激酶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癌组织、正常肾脏组织中m TOR及P70S6K蛋白表达,并观察两者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 TOR蛋白在肾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23±0.125、0.667±0.106,两者比较,P<0.01;P70S6K在肾癌、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08±0.258、0.489±0.21,两者比较,P<0.01。m TOR、P70S6K蛋白阳性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肾癌组织中m TOR与P70S6K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02)。结论肾癌组织中m TOR、P70S6K蛋白表达升高,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灸治疗后帕金森病大鼠黑质p-mtor、p-4EBP1及α-syn表达变化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述菊 王琪 +3 位作者 马骏 余沛豪 王中明 王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3期29-31,共3页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对帕金森病大鼠黑质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p-4EBP1)及α-突触核蛋白(α-syn)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病艾灸组,每组15只。帕金森病组、帕金森病艾灸组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法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浓度不含鱼藤酮的葵花油乳液,正常组不做处理。正常组、假手术组、帕金森病组不予艾灸;帕金森病艾灸组造模成功后选取足三里(双侧)、关元、风府穴施予艾灸治疗,1次/d,每次10 min,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然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黑质p-mtor、p-4EBP1,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黑质α-syn。结果帕金森病组大鼠行为学评分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升高(P均<0.01);帕金森病艾灸组大鼠行为学评分较帕金森病组显著降低(P<0.01)。与正常组、假手术组相比,帕金森病组大鼠黑质p-mtor、p-4EBP1、α-syn表达量明显升高(P均<0.01);与帕金森病组相比,帕金森病艾灸组大鼠黑质p-mtor、p-4EBP1、α-syn表达量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艾灸足三里、关元、风府穴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了雷帕霉素靶蛋白/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通路的过度活化,遏止α-syn的过度表达,从而减轻过度表达的α-syn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金森病 霉素蛋白/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通路 磷酸化霉素蛋白 磷酸化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酮戊二酸对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20
作者 邢孔萍 倪冬姣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12-14,共3页
酮戊二酸(α-KG)是戊二酸的两种带酮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及谷氨酸脱氨基的酮酸产物。因此,其在葡萄糖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参与肌肉蛋白质代谢主要与哺乳动物雷帕霉... 酮戊二酸(α-KG)是戊二酸的两种带酮基衍生物中的一种,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及谷氨酸脱氨基的酮酸产物。因此,其在葡萄糖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的调控方面具有特殊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参与肌肉蛋白质代谢主要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G-蛋白偶联受体(GPR)的激活密切相关。本文就α-KG的生理功能及其在体内的基本代谢过程,调控肌肉代谢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推广α-KG在饲料生产中的使用及深入研究α-KG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酮戊二酸 蛋白质合成 哺乳动物霉素蛋白 G蛋白偶联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