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翼状胬肉中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细胞周期蛋白D1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彦利 安美霞 +4 位作者 许汉春 鲁志卿 轩亚玲 蔡丽 王丽莉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ribosomal S6 protein phosphorylation,P-S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在翼... 目的研究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ribosomal S6 protein phosphorylation,P-S6)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翼状胬肉组织31例,正常结膜组织1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进行P-S6和CyclinD1的检测及比较。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6例翼状胬肉组织中P-S6蛋白/S6蛋白表达(1.196±0.101)显著高于正常结膜组织(0.295±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翼状胬肉中P-S6、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25/25),正常结膜组织中P-S6阳性表达率为18.2%(2/11)、CyclinD1阳性表达率为9.1%(1/11),正常结膜组织与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5)。翼状胬肉组织中P-S6与CyclinD1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2,P<0.05)。结论 mTORC1信号通路在翼状胬肉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CyclinD1的表达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 翼状胬肉 细胞周期蛋白D1 核糖体s6蛋白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mTOR、p70s6k、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许浩然 何世杰 +3 位作者 张秀义 景卫革 孙亚东 王嘉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5期46-49,共4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核糖体40 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及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NSCLC组织标本82例份为...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p-m TOR)、核糖体40 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及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NSCLC组织标本82例份为肺癌组,肺癌同侧远端肺泡组织标本46例份为肺泡组,正常支气管黏膜标本50例份为支气管组。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p-m TOR、p70s6k及PTEN。分析PTEN、p70s6k及p-m TOR表达与NSCLC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p-m TOR、p70s6k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肺泡组及支气管组(P均<0.05)。肺癌组PTEN阳性表达率均低于肺泡组及支气管组(P均<0.05)。p-m TOR表达与NSCLC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PTEN表达与NSCLC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NSCLC组织PTEN与p-m TOR、p70s6k阳性表达呈负相关(r=-0.38,-0.478;P均<0.01);pm TOR、p70s6k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311,P<0.01)。结论 NSCLC存在p-m TOR、p70s6k高表达及PTEN低表达,p-m TOR、p70s6k可能协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PTEN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蛋白 核糖体40 s小亚基s6蛋白激酶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癌组织中mTOR、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国斌 单广夷 孔垂泽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39期49-50,共2页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其底物激酶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癌组织、正常肾脏组织中m TOR及P70S6K蛋白表达,并观察两者... 目的观察肾癌组织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及其底物激酶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癌组织、正常肾脏组织中m TOR及P70S6K蛋白表达,并观察两者表达与肾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m TOR蛋白在肾癌、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223±0.125、0.667±0.106,两者比较,P<0.01;P70S6K在肾癌、正常肾组织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108±0.258、0.489±0.21,两者比较,P<0.01。m TOR、P70S6K蛋白阳性表达与肾癌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有关(P均<0.05)。肾癌组织中m TOR与P70S6K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78,P=0.002)。结论肾癌组织中m TOR、P70S6K蛋白表达升高,m 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能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蛋白s6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TOR/p70S6K信号通路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炎症反应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洋峰 蒋薇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NP)炎症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96只全雄SPF大鼠,随机分为ANP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ANP模型组经胰胆管逆行方...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信号通路在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NP)炎症反应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96只全雄SPF大鼠,随机分为ANP模型组、雷帕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其中ANP模型组经胰胆管逆行方向注射1 m L/kg的5%牛磺胆酸钠;雷帕霉素组在ANP模型组基础上,腹腔注射0.5 mg/kg的雷帕霉素。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各组分别于造模后3、6、12、24 h,随机取8只大鼠分别收集血清,检测血清淀粉酶(AMY)、TNF-α、IL-6、IL-10水平;采集胰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m TOR和p70S6K蛋白的表达,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各时间点,雷帕霉素组大鼠血清中AMY、TNF-α和IL-6水平低于ANP模型组(P均<0.01),IL-10高于ANP模型组(P均<0.01);雷帕霉素组及ANP模型组各指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雷帕霉素组胰腺组织中p-m TOR与p70S6K蛋白的表达量低于ANP模型组(P均<0.01),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雷帕霉素组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低于ANP模型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1)。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雷帕霉素组大鼠胰腺组织病变程度较ANP模型组轻。结论 p-m TOR/p70S6K通路活性降低可改善ANP大鼠炎症反应及减轻胰腺组织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 雷帕霉素 炎性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黄芩苷抑制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
5
作者 王咸春 曹国森 +1 位作者 朱正道 郑小妹 《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讨汉黄芩苷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使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LX-2细胞建立肝星状细胞活化模型,使用2~32μmol/L的汉黄芩苷分别处理TGF-β1诱导的LX-2细胞,MTT法检测... 目的:探讨汉黄芩苷对人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星状细胞LX-2,使用5μg/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LX-2细胞建立肝星状细胞活化模型,使用2~32μmol/L的汉黄芩苷分别处理TGF-β1诱导的LX-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确定最佳给药浓度。将LX-2细胞分为对照组、TGF-β1组、汉黄芩苷药物组(浓度分别为4.0、8.0、16.0μmol/L)、汉黄芩苷+PI3K激活剂组(16.0μmol/L汉黄芩苷+P740Y-P),分别检测LX-2细胞凋亡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Ⅰ型胶原、Ⅱ型胶原及磷酸化磷酸肌醇3-激酶(p-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p70S6K)蛋白表达。结果:4~32μmol/L的汉黄芩苷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LX-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比较,TGF-β1组α-SMA、Ⅰ型胶原、Ⅱ型胶原、p-PI3K、p-AKT、p-mTOR、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TGF-β1组比较,汉黄芩苷浓度为4.0、8.0、16.0μmol/L处理的LX-2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α-SMA、Ⅰ型胶原、Ⅱ型胶原、p-PI3K、p-AKT、p-mTOR、p-p70S6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且呈药物浓度依赖性;P740Y-P可部分逆转汉黄芩苷对TGF-β1诱导LX-2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结论:汉黄芩苷通过抑制PI3K/AKT/mTOR/p70S6K通路,抑制人肝星状细胞活化与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苷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信号通路 肝星状细胞 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mTOR、p70s6k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许浩然 吕艳超 +3 位作者 韩双双 王丽红 岳洪娟 王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及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作为肺癌组,取患者肺癌同侧远端的肺泡正常组织46例份作为对照...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 TOR)及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p70s6k)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2例,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作为肺癌组,取患者肺癌同侧远端的肺泡正常组织46例份作为对照组1,正常支气管黏膜组织50例份为对照组2。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组组织中的p-m TOR及p70s6k蛋白,并分析其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肺癌组、对照组1、对照组2 p-m TOR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8.29%、17.39%、32.0%,p70s6k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5.37%、21.74%、32.00%,肺癌组与对照组1、对照组2相比,P均<0.01。非小细胞肺癌低分化p-m TOR蛋白表达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P<0.01)。肺癌组织中p-m TOR和p70s6k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1,P=0.003 2)。结论p-m TOR、p70s6k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肺癌的指标或抗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 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组织中p-4EBP1、p-S6K1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志永 阚云珍 +3 位作者 赵利敏 马学莉 谢秋凤 关春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p-4EBP1和p-S6K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份食管癌组织及20份正常食管组织中p-4EBP1及p-S6K1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4EBP1和p-S6K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1%和66.7%,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 目的探讨p-4EBP1和p-S6K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份食管癌组织及20份正常食管组织中p-4EBP1及p-S6K1表达。结果食管癌组织中p-4EBP1和p-S6K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1%和66.7%,正常食管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5.0%和35.0%,P均<0.05;二者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r=0.381)。结论 p-4EBP1和p-S6K1在食管癌发生、发展中起促进作用;二者可作为食管癌诊断、靶向治疗及预后判断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核糖体s6蛋白激酶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p-mTOR及p-P70 S6K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8
作者 邹玲 张菊新 李丹丹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及磷酸化40S核糖体蛋白6S激酶(p-P70 S6K)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49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组)、1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B组)、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C组)、10... 目的探讨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及磷酸化40S核糖体蛋白6S激酶(p-P70 S6K)在良恶性子宫内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49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A组)、11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B组)、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C组)、10例子宫内膜增生期组织(D组)。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四组中的p-mTOR、p-P70 S6K。结果A组p-mTOR、p-P70 S6K的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B、C、D组(P均<0.05)。子宫内膜腺癌病理分期不同,其p-mTOR、p-P70 S6K表达亦不同(P<0.05)。结论p-mTOR、p-P70S6K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的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40s核糖体蛋白6s激酶 子宫肿瘤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柏酮对肺癌细胞核糖体合成、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廉振颖 阎星羽 +3 位作者 朱霞琳 李莲莲 刁玉涛 刘红艳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黄柏酮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A549细胞,将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黄柏酮组,分别加入DMSO溶剂、50μmol/L黄柏酮继续培养。用尿嘧啶核苷类似物(EU)标记法检测细胞... 目的探讨黄柏酮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A549细胞,将对数生长期A549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黄柏酮组,分别加入DMSO溶剂、50μmol/L黄柏酮继续培养。用尿嘧啶核苷类似物(EU)标记法检测细胞核糖体RNA(rRNA)合成,用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EdU)标记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rRNA(5.8S rRNA、18S rRNA、28S rRNA、45S pre-rRNA)表达,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磷酸化的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磷酸化的S6核糖体蛋白235/236[p-RPS6(235/236)]、p-RPS6(240/244)蛋白表达。结果黄柏酮组荧光信号强度与对照组荧光信号强度的比值为0.684±0.008(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柏桐组EdU阳性细胞率低,5.8S rRNA、18S rRNA、28S rRNA、前体45S rRNA相对表达量低,p-mTOR、p-RPS6(235/236)、p-RPS6(240/244)蛋白相对表达量低(P均<0.05)。结论黄柏酮可抑制肺癌细胞核糖体合成及增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RPS6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黄柏酮 核糖体合成 细胞增殖 雷帕霉素靶蛋白/s6核糖体蛋白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闫斌 马铎 +1 位作者 于跃利 韩丽红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4-217,共4页
研究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0例乳腺癌组织为观察组,对照组为癌旁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p-mTOR、p... 研究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在包头市肿瘤医院进行手术切除的60例乳腺癌组织为观察组,对照组为癌旁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及40例癌旁组织中p-mTOR、p-4EBP1及p-S6K1的表达情况。p-mTOR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71.7%和42.5%;p-4EBP1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26.7%和10.0%;p-S6K1在观察组和对照组阳性率分别为45.0%和12.5%;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结果表明,p-mTOR、p-4EBP1及p-S6K1在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是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磷酸化的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 磷酸化核糖体40s小亚基s6蛋白激酶1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CD3^(+)T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锦 华海应 +5 位作者 高华强 朱文艳 周晔 王志清 张艳 何广胜 《西部中医药》 2022年第9期4-9,共6页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CD3^(+)T淋巴细胞内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phosphorylated ribo... 目的:探讨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对难治/复发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骨髓CD3^(+)T淋巴细胞内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mTOR)、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phosphorylated ribosomal protein S6,p-S6)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影响,解析其治疗难治/复发AA的机制。方法:采集初发AA 13例、难治/复发AA 15例及对照组14例研究者的骨髓液,分别加入补肾健脾化瘀中药、雷帕霉素进行孵育,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药物处理前后各组CD3^(+)T淋巴细胞胞质内p-mTOR、p-S6与IFN-γ表达水平。结果:药物处理前,复发/难治AA患者CD3^(+)T淋巴细胞p-mTOR、p-S6、IFN-γ表达均高于初发AA与对照组(P<0.01);初发AA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mTOR、p-S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AA患者IFN-γ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药物处理后,复发/难治AA组中,补肾健脾化瘀中药及雷帕霉素均能降低CD3^(+)T淋巴细胞p-mTOR、p-S6与IFN-γ表达(P<0.01),雷帕霉素与补肾健脾化瘀中药组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发AA与对照组中,雷帕霉素、补肾健脾化瘀中药不能明显降低CD3^(+)T淋巴细胞p-mTOR、p-S6表达(P>0.05);初发AA组中,雷帕霉素、补肾健脾化瘀中药能降低CD3^(+)T淋巴细胞IFN-γ表达(P<0.01);对照组中,雷帕霉素、补肾健脾化瘀中药不能降低CD3^(+)T淋巴细胞IFN-γ表达(P>0.05)。结论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通过抑制难治/复发AA患者CD3^(+)T淋巴细胞内p-mTOR、p-S6、IFN-γ表达,进而抑制T淋巴细胞的异常激活,改善骨髓造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难治/复发 磷酸化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 干扰素γ 补肾健脾化瘀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SK4、p6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艳红 张哲 +1 位作者 王哲 王景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0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p6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活检标本72例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RSK4、p63蛋白表达,染色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核糖体S6蛋白激酶4(RSK4)、p63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食管鳞癌活检标本72例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癌组织中RSK4、p63蛋白表达,染色结果采用半定量分析。选取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1、TE-10及正常食管细胞Het-1A,分别采用q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RSK4、p63 mRNA及蛋白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及Cox风险回归模型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SK4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2.5%(45/72),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3.3%(60/72)。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E-11、TE-10)中RSK4、p63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高于正常食管细胞Het-1A(P均<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显示,RSK4阳性表达与食管癌患者预后不良相关(P<0.05),且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均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因素(P均<0.05);p6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无关(P均>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RSK4阳性表达、pT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食管癌患者生存有关(P均<0.05)。结论RSK4与p63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异常表达,RSK4可作为潜在食管癌分期的分子标志物及预后评估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核糖体s6蛋白激酶4 P63基因 生存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辐射诱导IEC-6细胞MAPK信号转导途径的激活(英文)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舟 王小华 +5 位作者 Igisu Hideki 林远 楼淑芬 Matsuoka Masato 程天民 余争平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45,共9页
研究检测了γ辐射对IEC 6肠上皮细胞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APKS)的激活效应。 6Gyγ辐射未引起ERK蛋白磷酸化的显著改变 ,而辐照射后 30minJNK与 p38MAPK蛋白磷酸化显著增强 ,ERK、JNK和p38MAPK的总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受照... 研究检测了γ辐射对IEC 6肠上皮细胞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APKS)的激活效应。 6Gyγ辐射未引起ERK蛋白磷酸化的显著改变 ,而辐照射后 30minJNK与 p38MAPK蛋白磷酸化显著增强 ,ERK、JNK和p38MAPK的总蛋白表达水平未见明显的变化。受照后 12h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螯合细胞内Ca2 +可几乎完全抑制γ辐照引起的JNK与 p38MAPK的蛋白磷酸化 ,而清除细胞外Ca2 +却无此作用。p38MAPK的激活与γ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显著相关 ,而ERK则无明显的关联。实验结果表明 ,γ辐射是一种强的JNK与 p38MAPK激活因素 ,并且细胞内储存Ca2 +的释放在γ辐射诱导的I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辐射 ERK JNK P38MAPK IEC-6细胞 蛋白激酶 蛋白磷酸化 激活效应 辐射诱导 信号转导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育牛黄对肉瘤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化侠 魏寅翼 +2 位作者 李蕾 胡晓旭 万学英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酶育牛黄(CBCG)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抑瘤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昆明种小鼠50只,建立肉瘤S180荷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各10只。CBC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1、0.5 g/kg的CBCG灌胃,NCB组给予1 g/kg的天然牛黄灌胃,... 目的观察酶育牛黄(CBCG)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并探讨其抑瘤的分子机制。方法取昆明种小鼠50只,建立肉瘤S180荷瘤模型,随机分为5组,各10只。CBC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1、0.5 g/kg的CBCG灌胃,NCB组给予1 g/kg的天然牛黄灌胃,模型组给予0.1 g/L淀粉溶液灌胃。连续给药10 d后,处死小鼠剥取肿瘤,称重计算除模型组外各组小鼠抑瘤率。提取各组肿瘤组织蛋白,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I3K/AKT通路的PTEN、AKT、P-AKT(Thr308)、P-AKT(Ser473)及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表达量。结果随着CBCG剂量增加,抑瘤率逐渐增高(P均<0.05)。NCB组抑瘤率与CBCG高剂量组抑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组相比,CBCG高、中、低剂量组PTEN、BAX表达增加,P-AKT(Thr308)/AKT、P-AKT(Ser473)/AKT值及Bcl-2表达降低(P均<0.05)。结论 CBCG在体内具有抑制肉瘤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从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育牛黄 人工牛黄 s180细胞 抑瘤率 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 B细胞淋巴瘤-2 Bcl-2相关X蛋白 磷酸化的丝苏氨酸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对人肺癌细胞株增殖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庄莹 曾波航 曾木圣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6-9,共4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肺癌细胞株的生长影响及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S6K1)的表达在雷帕霉素抑制肺癌细胞增长中的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0、0.1、1.0、10.0、100.0 nmol/L)的雷帕霉素处理人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试验判断雷帕霉素的...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人肺癌细胞株的生长影响及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P-S6K1)的表达在雷帕霉素抑制肺癌细胞增长中的意义。方法:用不同浓度(0、0.1、1.0、10.0、100.0 nmol/L)的雷帕霉素处理人肺癌细胞株,药物敏感试验判断雷帕霉素的敏感株和不敏感株,MTT法检测其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观察人肺癌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分子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比较P-S6K1在用药前后的表达。结果:4个浓度(0.1、1.0、10.0、100.0 nmol/L)的雷帕霉素持续作用72 h,除H1299细胞株外,对HLAMP、A549和PAa细胞株的抑制率相应增加(P<0.05),100.0 nmol/L时的抑制率达到最大(P<0.05),A值的变化与抑制率一致。位于mTOR上下游的AKT、S6K1、4E-BP1、eIF4E蛋白在所有细胞株中均有表达,P-S6K1在敏感株中呈高表达,在不敏感株中未检测到。在HLAMP和A549中P-S6K1用药后6、12、18和24 h较用药前有所降低。结论:雷帕霉素能抑制人肺癌细胞生长,P-S6K1在一定程度上可代表肺癌细胞株对雷帕霉素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核糖体蛋白s6激酶 肺癌 雷帕霉素 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