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豆分离蛋白的磷酸化改性 被引量:41
1
作者 田少君 李小阳 +1 位作者 曾艳菊 刘冬梅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6-49,共4页
采用三氯氧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 ,磷酸化条件为 :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 4 % ,反应pH值为 10~ 11,加入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物质的量比为 1∶30 0 0。测定了改性前后 ,大豆分离蛋白的水溶性 ,水溶液的粘度 ,以及凝胶性 ,发... 采用三氯氧磷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 ,磷酸化条件为 :大豆分离蛋白浓度为 4 % ,反应pH值为 10~ 11,加入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物质的量比为 1∶30 0 0。测定了改性前后 ,大豆分离蛋白的水溶性 ,水溶液的粘度 ,以及凝胶性 ,发现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有了很大的改善。改性后大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由 4 .5漂移到了 3.0左右。用31P核磁共振谱 ,证实了三氯氧磷与大豆分离蛋白反应的实质主要是赖氨酸及精氨酸残基进行氨基磷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氯氧磷 大豆分离蛋白 磷酸化改性 凝胶性 等电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的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改性工艺 被引量:9
2
作者 戚亭 陈雪忠 +4 位作者 刘志东 刘宝林 黄洪亮 曲映红 汪雯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4-210,共7页
采用三聚磷酸钠对南极磷虾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考察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实施的可能性;以磷酸化程度为考核指标,考查蛋白浓度、三聚磷酸钠添加量、pH值等因素对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法优化... 采用三聚磷酸钠对南极磷虾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考察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实施的可能性;以磷酸化程度为考核指标,考查蛋白浓度、三聚磷酸钠添加量、pH值等因素对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程度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获得南极磷虾蛋白磷酸化改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蛋白质质量浓度为22 g/L、三聚磷酸钠添加量为6.55 g/100g蛋白、反应pH值为9.04、反应时间1.55 h、反应温度39.90℃,在该条件下磷酸化水平41.91 mg/g。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三聚磷酸钠对南极磷虾蛋白的磷酸化改性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 蛋白 磷酸化改性 三聚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5
3
作者 于丽娜 杜德红 +7 位作者 彭娅萍 杨伟强 李勇 顾博 孙杰 张初署 毕洁 王明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为了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制备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蛋白浓度8%、p H值8. 2、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 13. 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 1%、时间60min、温... 为了优化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制备工艺条件,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响应面Box-Benhnken进行实验设计。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蛋白浓度8%、p H值8. 2、甘油百分含量(占蛋白) 13. 4%、黄原胶百分含量(占蛋白) 1%、时间60min、温度69℃、超声波功率270W、超声波频率28kHz、多肽溶液的浓度61mg/mL;此工艺条件下,膜厚度、吸水率和透光率理论预测值分别为86μm、41. 9%和53. 6%,验证实验值分别为88±2μm、43. 1±1. 2%和52. 4±1. 5%,两者的差值分别为2. 33%、2. 86%和2. 24%,说明响应面二次模型的拟合良好;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的抗拉强度9. 62MPa、断裂延伸率101. 68%、溶解性47. 69%、水蒸气透过率6. 95g·m-2·h-1等功能性质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7. 70mg·mL^(-1)、羟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5. 98mg·mL^(-1)、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活性IC50值4. 20mg·mL^(-1)、铁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3. 79mg·mL^(-1)、铜离子螯合力活性IC50值13. 61mg·mL^(-1)、脂质过氧化抑制活性IC50值8. 62mg·mL^(-1)、铁还原力IC50值13. 93mg·mL^(-1)、钼还原力IC50值5. 49mg·mL^(-1)等抗氧化活性较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膜有所改善。本研究结果为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在蛋白膜方面的应用提供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改性花生分离蛋白-多肽膜 制备工艺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改性提高松仁分离蛋白乳化性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振宇 景秋菊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68,共3页
松仁分离蛋白是从红松松籽仁中提取出的一种蛋白质产品。本实验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化学改性,利用三聚磷酸钠(STP)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处理,改性后松仁蛋白的乳化能力显著增加,并确定了最佳的改性条件为STP浓度6.0%,提取时间为0.5h,... 松仁分离蛋白是从红松松籽仁中提取出的一种蛋白质产品。本实验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化学改性,利用三聚磷酸钠(STP)对松仁蛋白进行磷酸化处理,改性后松仁蛋白的乳化能力显著增加,并确定了最佳的改性条件为STP浓度6.0%,提取时间为0.5h,提取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仁分离蛋白 磷酸化改性 乳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醇溶蛋白磷酸化改性工艺及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利兵 赵妍嫣 姜绍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18-321,共4页
小麦醇溶蛋白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和品质改良剂,为了探讨其在增稠剂方面的应用,采用多聚磷酸钠对小麦醇溶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以粘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研究磷酸化改性后小麦醇溶蛋白的... 小麦醇溶蛋白是一种新型的食品添加剂和品质改良剂,为了探讨其在增稠剂方面的应用,采用多聚磷酸钠对小麦醇溶蛋白进行磷酸化改性,以粘度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研究磷酸化改性后小麦醇溶蛋白的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最佳改性工艺为聚磷酸钠添加量与底物小麦醇溶蛋白添加量之比为1:2,反应时间1.0h,反应温度25℃以及pH9.5,改性后的蛋白粘度、溶解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起泡性及其稳定性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醇溶蛋白 磷酸化改性 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面筋蛋白去酰胺与磷酸化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玲玲 李永祥 《农产品加工》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去酰胺与磷酸化复合改性,研究改性的最优条件及改性前后小麦面筋蛋白的功能和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p H值9,反应时间30 min,多聚磷酸钠添加量25%,改性后小麦面筋蛋白的功能性质... 对小麦面筋蛋白进行去酰胺与磷酸化复合改性,研究改性的最优条件及改性前后小麦面筋蛋白的功能和结构性质。结果表明,复合改性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45℃,反应p H值9,反应时间30 min,多聚磷酸钠添加量25%,改性后小麦面筋蛋白的功能性质有较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面筋蛋白 去酰胺改性 磷酸化改性 功能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蛋白磷酸化改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马庆保 汪一红 +6 位作者 刘志东 黄洪亮 曲映红 刘健 戚亭 燕梦雅 王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期99-101,共3页
食品蛋白的磷酸化改性是食品蛋白质改性的有效方式,能够改善食品蛋白质的功能特性,扩大食品蛋白质应用领域。综述了食品蛋白磷酸化改性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改性产物的安全性,并对今后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食品蛋白 磷酸化改性 功能特性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