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2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共混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娜娜 乔子航 +2 位作者 杨艳凤 李杉杉 周存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83,共7页
为了制备水溶且耐高温的环氧树脂,提升其贮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以环氧树脂E20和E44为原料,通过原位共混磷酸化合成工艺对混合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出耐高温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 为了制备水溶且耐高温的环氧树脂,提升其贮存稳定性和使用安全性,减少环境污染,以环氧树脂E20和E44为原料,通过原位共混磷酸化合成工艺对混合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制备出耐高温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并对其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波谱仪、热重分析仪等对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最佳工艺条件为:m(E20)∶m(E44)=5∶5,环氧树脂环氧值与磷酸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50min,m(H_(2)O)∶m(H_(3)PO_(4))=2.3∶1。制备的磷酸化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粒径小,质量分数为1%的改性环氧树脂乳液平均粒径为11.8nm,以4000r/min转速分离30min稳定不分层;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耐高温性能优良,初始分解温度为297.4℃,400℃时质量残留率为72.20%,600℃时质量残留率高达36.68%;临界胶束浓度为0.5%,表面张力为38.86mN/m,显示了良好的表面活性;改性水溶性环氧树脂乳液的黏温特性良好,黏度敏感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环氧树脂 耐高温 原位共混 磷酸化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γ-谷氨酰转肽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
2
作者 张莉 傅蕴婷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867-1872,共6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病患者血清磷酸化Tau蛋白-181(P-Tau181)、γ-谷氨酰转肽酶(GGT)、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将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按照PSQI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PSQI≥10分)与睡眠正常组(PSQI<10分)。比较两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水平,分析血清P-Tau181、GGT、SIRT1对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156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中睡眠障碍52例,占比33.33%,PSQI评分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睡眠障碍组的血清P-Tau181、GGT、SIRT1高于睡眠正常组(P<0.05)。P-Tau181、GGT、SIRT1与PSQI评分呈正相关(P<0.05)。P-Tau181、GGT、SIRT1单一及联合预测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42、0.749、0.843。结论P-Tau181、GGT、SIRT1异常表达与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睡眠障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睡眠障碍 磷酸化Tau蛋白-181 Γ-谷氨酰转肽酶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波动通过调控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对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的影响
3
作者 吴赛赛 王振宇 +5 位作者 摆玉蔷 侯成立 饶伟丽 李欣 张志胜 张德权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9-147,共9页
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蛋白激酶A和S-亚硝基谷胱甘肽,分析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影响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修饰高表达模型,探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在调节磷酸丙糖异构酶活... 本研究通过外源添加蛋白激酶A和S-亚硝基谷胱甘肽,分析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影响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通过构建不同温度条件下磷酸丙糖异构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修饰高表达模型,探究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在调节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4℃体外条件下,对照组样品在孵育6 h的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磷酸化水平和亚硝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恒温+修饰组,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共同作用提高了磷酸丙糖异构酶活性。与恒温+修饰组相比,幅度波动+修饰组磷酸化对酶活性的作用减弱,频率波动+修饰组亚硝基化对酶活性的作用增强。幅度波动+修饰组和频率波动+修饰组样品孵育6 h的β-折叠相对含量显著高于恒温+修饰组,无规卷曲相对含量显著低于恒温+修饰组。温度波动延缓磷酸丙糖异构酶结构的解聚。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发现,3个处理组孵育12 h的磷酸丙糖异构酶形态小于0 h,温度波动不改变磷酸丙糖异构酶的最终解聚形态。综上,在4℃体外孵育条件下,磷酸化水平和亚硝基化水平的提高延缓了磷酸丙糖异构酶的活性下降,温度幅度或频率波动影响磷酸化和亚硝基化对酶活性的调节作用,使其在孵育早期的活性提高,抑制其结构从有序向无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丙糖异构酶 温度波动 活性 磷酸化 亚硝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磷酸化和泛素化对宰后不同时间牛肉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赵欣然 任驰 +4 位作者 摆玉蔷 冷冬梅 侯成立 李欣 张德权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78-1486,共9页
为阐明牛肉全蛋白磷酸化、泛素化水平对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牛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解析宰后0.5 h、4 h、12 h、1 d、3 d、5 d时肉品质、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泛素化水平、腺苷三磷酸(ATP)含量、环腺苷酸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和E3泛素... 为阐明牛肉全蛋白磷酸化、泛素化水平对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牛背最长肌为试验材料,解析宰后0.5 h、4 h、12 h、1 d、3 d、5 d时肉品质、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泛素化水平、腺苷三磷酸(ATP)含量、环腺苷酸依赖蛋白激酶(PKA)活性和E3泛素连接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L*、a*和b*值在宰后早期0.5~12 h显著低于宰后1 d(P<0.05),宰后12 h的剪切力和宰后3 d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随宰后时间延长,全蛋白磷酸化水平、PKA活性和E3泛素连接酶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宰后1 d时全蛋白泛素化水平和ATP含量显著低于宰后0.5~12 h(P<0.05)。全蛋白磷酸化和泛素化水平与剪切力、PKA活性与全蛋白磷酸化水平、ATP含量与全蛋白泛素化水平显著正相关(P<0.05),全蛋白泛素化水平与肉色、蒸煮损失、肌肉萎缩F-box蛋白(MAFbx)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宰后时间、PKA活性、MAFbx和ATP含量等因素通过影响宰后牛肉中蛋白质磷酸化和泛素化而调控牛肉品质。本研究可为生鲜肉精准减损保鲜技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品质 磷酸化 泛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离富集磷酸化/糖基化蛋白质/肽的磁固相萃取新材料
5
作者 鲁艳 张森 +4 位作者 张锋 葛鸿延 庄琬月 乔俊琴 练鸿振 《分析测试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蛋白质磷酸化和糖基化是蛋白质两种主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质在细胞的各个生命周期内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它们在实际生物样品中含量低、基质干扰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 蛋白质磷酸化和糖基化是蛋白质两种主要的翻译后修饰过程。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质在细胞的各个生命周期内起着关键的作用,对于临床疾病的早期诊断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它们在实际生物样品中含量低、基质干扰大,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决定性的步骤之一。磁固相萃取(MSPE)是以磁性纳米颗粒为吸附剂的固相萃取技术(SPE),较之常规SPE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材料易于回收利用等优势,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肽段等分析前的分离富集。该文对近5年文献中用于磷酸化和糖基化蛋白质分离富集的MSPE材料进行系统的归纳和评述,并对此类分离富集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蛋白质 糖基化蛋白质 磁固相萃取 磁性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结合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
6
作者 张泸丹 王新陆 +1 位作者 朱明军 赵齐飞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86-1794,共9页
线粒体广泛参与细胞凋亡、新陈代谢、免疫反应、信号传导等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大多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中枢。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是线粒体产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供能的关键环节,... 线粒体广泛参与细胞凋亡、新陈代谢、免疫反应、信号传导等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是大多真核细胞能量代谢的中枢。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是线粒体产生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供能的关键环节,线粒体通过电子传递链提供势能,在线粒体内膜产生质子梯度与复合物ATP酶反应生成ATP。缺血、缺氧等导致线粒体损伤,OXPHOS失衡,心肌能量缺乏、氧化应激损伤、细胞凋亡等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中医药改善心血管疾病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线粒体OXPHOS,减轻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基于此,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线粒体OXPHO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干预作用,以期为临床心血管病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心血管疾病 能量代谢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牛睾丸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学及其磷酸化修饰组学联合分析
7
作者 黄愉淋 王晨阳 +3 位作者 刘栩炀 张鹏飞 付强 张明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1-274,共14页
【目的】综合分析水牛睾丸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学及其磷酸化修饰组学,探究水牛精子发生过程中蛋白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为解析水牛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性成熟期水牛睾丸组织中分离生精细胞,采用液相色谱—... 【目的】综合分析水牛睾丸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学及其磷酸化修饰组学,探究水牛精子发生过程中蛋白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调控机制,为解析水牛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性成熟期水牛睾丸组织中分离生精细胞,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MS)构建水牛生精细胞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表达谱。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数据进行联合分析,筛选出关键蛋白及其磷酸化修饰位点。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PI)和激酶—底物互作网络。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验证筛选出的关键蛋白。【结果】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中分别鉴定出1785和129个蛋白,共同鉴定到78个蛋白质。蛋白质组中的高丰度蛋白包括热休克蛋白和微管蛋白等。GO功能注释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NA剪接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中均被显著富集(P<0.05),剪接体是磷酸化蛋白富集最多的信号通路。蛋白质组结构域富集分析结果表明,RNA识别基序结构域的富集程度最高。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在蛋白质组PPI和磷酸化蛋白质组激酶—底物互作网络中均发挥关键作用。蛋白质组和磷酸化蛋白质组共同鉴定到的78个蛋白中,有17个蛋白与精子发生密切相关。Western blotting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表明,LMNA蛋白及其磷酸化形式LMNA(pS392)均能被成功鉴定,LMNA主要分布于曲细精管基底膜附近,而LMNA(pS392)主要分布于曲细精管管腔附近。【结论】水牛睾丸生精细胞高表达热休克蛋白可能与水牛适应湿热气候有关,高表达微管蛋白可能与生精细胞在曲细精管内的迁移密切相关。RNA剪接和磷酸化修饰可能通过影响蛋白的功能和分布来调控精子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精细胞 蛋白质组 磷酸化蛋白质组 RNA剪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stin蛋白S210位点磷酸化抑制与F-actin结合调控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
8
作者 古美美 许园园 +4 位作者 李素梅 任冰玉 李炯 张忠其 张吉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5-341,共7页
目的探讨Spastin蛋白磷酸化修饰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Co-IP及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分析Spastin与微丝(F-actin)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二者的结合是否受磷酸化修饰的调控;将Spastin及其磷酸化突变体转染至... 目的探讨Spastin蛋白磷酸化修饰对海马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的作用和机制。方法用Co-IP及免疫荧光共定位的方法,分析Spastin与微丝(F-actin)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及二者的结合是否受磷酸化修饰的调控;将Spastin及其磷酸化突变体转染至培养的COS1细胞和大鼠海马神经元,用免疫荧光检测F-actin和突起生长情况。结果Co-IP的结果显示Spastin蛋白与微丝存在相互作用,Spastin蛋白S210位点去磷酸化后二者结合增强,磷酸化修饰后二者的结合减弱,与Spastin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过表达Spastin促进微丝聚合,S210位点去磷酸化进一步促进微丝聚合,S210位点磷酸化则抑制微丝的聚合作用,与Spastin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神经元突起分析的结果显示,过表达Spastin促进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S210位点去磷酸化后此功能进一步增强,S210位点磷酸化则抑制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与Spastin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astin蛋白S210位点磷酸化修饰通过抑制Spastin与F-actin结合重塑微丝骨架调控神经元突起生长和分支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STIN 磷酸化 微丝 突起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宰后成熟期驼肉糖酵解潜力及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
9
作者 朱向巍 吕浩迪 +3 位作者 郑增拓 李媛媛 航盖 明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26-233,共8页
该研究以乌拉特戈壁红驼肉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4℃条件贮藏0、1和3 d时驼肉糖酵解指标及相关酶的活性;进一步,采用磷酸化4D-Label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不同成熟期驼肉差异磷酸化蛋白质,进而解析其潜在的功能信息,旨在阐明宰后... 该研究以乌拉特戈壁红驼肉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4℃条件贮藏0、1和3 d时驼肉糖酵解指标及相关酶的活性;进一步,采用磷酸化4D-Label free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不同成熟期驼肉差异磷酸化蛋白质,进而解析其潜在的功能信息,旨在阐明宰后不同成熟时期驼肉糖酵解变化规律及氧化磷酸化对糖酵解的影响机制,同时为改善驼肉品质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宰后成熟时间的延长,驼肉pH值呈下降趋势,在第3天时降至5.65;蒸煮损失先上升后下降,而剪切力逐渐上升,成熟第3天达到了93.22 N。驼肉糖酵解潜力逐渐降低,成熟第3天时降到了(8.2±1.5)mmol/(g prot);糖酵解相关酶活性(如己糖激酶、乳酸脱氢酶活性等)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而丙酮酸激酶活性呈上升趋势。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结果表明,在不同成熟期驼肉中共检测到1840个磷酸化蛋白质,其中筛选到的差异蛋白质主要富集在磷酸原代谢、磷酸原的生物合成、磷酸肌酸代谢、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三磷酸腺苷结合等功能过程中;且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与糖酵解相关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己糖激酶活性与磷酸丙酮酸水合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表明,驼肉宰后糖酵解进程主要受能量代谢和氧化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驼肉品质变化及控制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驼肉 成熟时间 糖酵解潜力 磷酸化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磷酸化信号参与肺鳞状细胞癌代谢调节
10
作者 王亮 张善渊 +1 位作者 杨跃 马媛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7-445,共9页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代谢作为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生化过程,对肿瘤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的代谢特征...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氧化磷酸化(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OXPHOS)代谢作为细胞获取能量的主要生化过程,对肿瘤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旨在探究肺鳞状细胞癌(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USC)的代谢特征对肿瘤恶性特征的作用。通过分析基因表达谱数据库中LUSC、肺腺癌和正常肺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物组测序数据,发现OXPHOS信号通路以及ATP合成相关分子在LUSC组织中显著富集。基于OXPHOS信号强度评分,将LUSC分为OXPHOS high和OXPHOS low两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126个转录因子在LUSC肿瘤组织和OXPHOS high组中均呈现高表达水平,其中肿瘤干细胞相关信号(例如SOX2、SOX9、POU2F1、CDX1、ARID3A、EZH2和KLF5等)在OXPHOS high细胞亚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5)。使用OXPHO拮抗剂处理LUSC细胞后,H520和SKMES-1细胞的球体形成率这一重要的干性特征受到显著抑制(P<0.05)。对于LUSC单细胞转录物组细胞间通讯数据的分析表明,OXPHOS high发出及接受的信号强于OXPHOS low细胞亚群,且成纤维细胞对于OXPHOS high-LUSC细胞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将LUSC细胞系H520和SKMES-1与人肺成纤维样细胞系共培养,肿瘤细胞球体形成率显著提高(P<0.05)。同时,共培养的H520和SKMES-1细胞的ATP、NADH活性酶和活性氧(ROS)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研究结果证实,OXPHOS通路是参与LUSC代谢的关键信号,与肿瘤干性细胞特性以及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信号调节相关,有望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状细胞癌 代谢 氧化磷酸化 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CN2介导EGFR磷酸化对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的影响
11
作者 夏亚琼 朱悦 +3 位作者 蒋呈呈 谭鸿平 张雁 刘玲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174-2182,共9页
目的探讨脂钙蛋白2(lipocalin2,LCN2)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酸化对人输卵管炎性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取人输卵管上皮细胞,LPS干预建立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 目的探讨脂钙蛋白2(lipocalin2,LCN2)调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磷酸化对人输卵管炎性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取人输卵管上皮细胞,LPS干预建立细胞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实验(Model+si-LCN2或Model+oe-LCN2)组和阴性对照(Model+si-NC或Model+oe-NC)组。探究细胞活性、细胞凋亡、细胞炎症水平、EGFRmRNA、LCN2、EGFR、p-EGFR、p-EGFR/EGF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与Model组相比,Model+si-LCN2组细胞活性提升、细胞凋亡率减低,炎症因子表达下降(P<0.05);免疫共沉淀证实LCN2与EGFR存在靶向关系。与Model组相比,Model+oe-LCN2组p-EGFR、p-EGFR/EGFR水平升高(P<0.05),EGFR改变不大(P>0.05)。结论抑制LCN2所介导的EGFR磷酸化,可提高细胞活性、减轻细胞凋亡及细胞炎症,从而改善LPS诱导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钙蛋白2 人输卵管上皮细胞炎性损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dgehog信号通路磷酸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张鑫 王飞 +1 位作者 崔冰洁 杜静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533,共8页
Hedgehog (HH)信号通路参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诸多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生、干细胞更新、组织再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等。HH信号通路中关键组分的过度激活和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磷酸化修饰在正常细胞的... Hedgehog (HH)信号通路参与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诸多发育过程,包括胚胎发生、干细胞更新、组织再生、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耐药等。HH信号通路中关键组分的过度激活和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磷酸化修饰在正常细胞的蛋白质活性与功能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磷酸化-去磷酸化级联反应失调与肿瘤密切相关。HH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也与蛋白质磷酸化修饰有关,其调控的复杂机制还需进一步探索。本文对恶性肿瘤中HH信号通路以及蛋白磷酸化修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磷酸化修饰对HH信号通路活性的调控作用及其对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影响,以期为靶向磷酸酶/去磷酸酶药物的深入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HEDGEHOG信号通路 蛋白磷酸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叶多糖的磷酸化修饰、结构表征及体外抗氧化与降糖活性研究
13
作者 王蓉 王俊龙 +1 位作者 李杭霏 李紫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7-815,917,共10页
为了研究山药叶多糖及其磷酸化衍生物的结构特征与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本文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山药叶多糖(Dioscorea opposita Thunb.leaf polysaccharides,DOLP),通过磷酸盐法制备3种不同磷酸根含量的磷酸化多糖衍生物(DOLP-P1、DOLP... 为了研究山药叶多糖及其磷酸化衍生物的结构特征与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本文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山药叶多糖(Dioscorea opposita Thunb.leaf polysaccharides,DOLP),通过磷酸盐法制备3种不同磷酸根含量的磷酸化多糖衍生物(DOLP-P1、DOLP-P2、DOLP-P3),采用现代光谱、色谱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探究其体外抗氧化和降糖活性。结果表明,DOLP及其磷酸化衍生物主要由岩藻糖、鼠李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组成,且具备三螺旋结构。红外光谱在1066 cm^(-1)与916 cm^(-1)处出现P=O和P-O-C磷酸化特征吸收峰,证实了磷酸化修饰的成功。DOLP经磷酸化修饰后结晶度降低且表面形貌发生明显变化。体外抗氧化、降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磷酸化山药叶多糖具有良好生物活性,体外抗氧化与降糖能力表现为:DOLP-P1>DOLP-P2>DOLP-P3>DOLP。其中,DOLP-P1对DPPH、羟基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0.4103、1.132、1.620 mg/mL;对α-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分别为3.990、1.026 mg/mL。本研究表明磷酸化修饰能够提升山药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与降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叶多糖 磷酸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降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海参肽螯合锌对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14
作者 董诺 翟瑞意 +5 位作者 胡冰 李雨函 马堃 赵爽 韩玲钰 李婷婷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70-78,共9页
探究磷酸化修饰对海参肽螯合锌离子能力及其对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孵育磷酸化海参肽,螯合不同浓度的锌离子,制备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通过测定并分析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锌... 探究磷酸化修饰对海参肽螯合锌离子能力及其对鲅鱼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通过孵育磷酸化海参肽,螯合不同浓度的锌离子,制备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通过测定并分析分子质量分布、氨基酸组成、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锌螯合能力、分子粒径、多肽二级结构和表面疏水性等,对产物进行表征。将磷酸化海参肽及其锌螯合物添加到鲅鱼鱼糜中,进一步探讨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对鲅鱼鱼糜凝胶质构特性、微观结构和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磷酸化海参肽与5 mmol/L硫酸锌溶液的质量比为1:1时,结构性质发生明显改变,产物的锌螯合能力明显增强。将产物添加到鲅鱼鱼糜中,使鱼糜凝胶的弹性、硬度、咀嚼度、黏性、黏聚性均达到最大值(0.98、7 979.10 N、4 479.42 mJ、8 032.10 N·s/m^(2)、0.92)并起到提鲜效果。且在锌离子的作用下,肌球蛋白重链通过交联作用形成较大聚集体,凝胶微观结构均匀、致密。因此,将磷酸化海参肽-锌螯合物添加到鱼糜中可有效改善鲅鱼鱼糜的凝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离子 磷酸化海参肽 鲅鱼鱼糜 微观结构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准噶尔山楂多糖理化性质及降糖活性
15
作者 江升旗 柴雨阳 +3 位作者 王俊龙 边鹏 时文盼 蔺永刚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564-1572,1624,共10页
通过磷酸钠法、氯乙酸法分别对准噶尔山楂多糖(CSP)进行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了磷酸化准噶尔山楂多糖(P-CSP)和羧甲基化准噶尔山楂多糖(CM-CSP)。采用FTIR、NMR、XRD、SEM、TGA对CSP、P-CSP、CM-CSP进行了表征,通过CSP、P-CSP和CM-... 通过磷酸钠法、氯乙酸法分别对准噶尔山楂多糖(CSP)进行磷酸化、羧甲基化修饰,制备了磷酸化准噶尔山楂多糖(P-CSP)和羧甲基化准噶尔山楂多糖(CM-CSP)。采用FTIR、NMR、XRD、SEM、TGA对CSP、P-CSP、CM-CSP进行了表征,通过CSP、P-CSP和CM-CSP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及对胰岛素抵抗人源癌细胞(IR-HepG2)葡萄糖消耗量、肝糖原含量进行了测定,考察了其体外和体内降糖活性。结果表明,与CSP相比,P-CSP、CM-CSP的黏度[(1988.00±27.25)、(1638.00±31.35) mPa·s]降低,水溶性[(132.38±0.41)、(136.47±0.25) g/L]、相对分子质量(19.74 kDa)增加,表面形貌发生改变,热稳定性提高;但单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和葡萄糖)组成、三螺旋结构未发生变化;CSP、P-CSP、CM-CSP对α-淀粉酶最大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3.78、1.94、3.82 g/L,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_(50)分别为3.82、1.98、2.12 g/L;质量浓度2.0 g/L的CSP、P-CSP、CM-CSP的葡萄糖消耗量分别为6.61、8.23、7.62 mmol,肝糖原含量分别为6.31、7.14、6.52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化 羧甲基化 准噶尔山楂多糖 理化性质 降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化、磷酸化薰衣草多糖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
16
作者 边鹏 杜刚 +3 位作者 柴雨阳 王俊龙 蔺永刚 时文盼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86-1294,共9页
采用氯乙酸法、磷酸钠法对薰衣草多糖(LAP)分别进行羧甲基化、磷酸化修饰,制备了羧甲基化薰衣草多糖(CM-LAP)、磷酸化薰衣草多糖(P-LAP)。采用GPC、SEM、XRD、NMR、FTIR、TGA对LAP、CM-LAP和P-LAP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物性。通过1,1-二苯... 采用氯乙酸法、磷酸钠法对薰衣草多糖(LAP)分别进行羧甲基化、磷酸化修饰,制备了羧甲基化薰衣草多糖(CM-LAP)、磷酸化薰衣草多糖(P-LAP)。采用GPC、SEM、XRD、NMR、FTIR、TGA对LAP、CM-LAP和P-LAP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物性。通过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考察了LAP、CM-LAP和P-LAP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并探究了LAP、CM-LAP、P-LAP对H_(2)O_(2)诱导肝细胞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LAP相比,CM-LAP和P-LAP黏度降低,溶解度提高,表面形貌发生改变,热稳定性和500℃残炭率提高;相对分子质量、三螺旋结构和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组成中的6种主要单糖(岩藻糖、甘露糖、阿拉伯糖、木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分数发生了改变。CM-LAP、P-LAP比LAP具有更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对DPPH自由基的最大半抑制质量浓度(IC_(50))分别为1.28和0.98和2.84 g/L;LAP、CM-LAP、P-LAP能够降低H_(2)O_(2)诱导损伤的肝细胞丙二醛(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力,MDA含量由6.768 nmol/mg pro(pro代表蛋白质,下同)分别降至4.029、3.517、3.772 nmol/mg pro,SOD活力由6.086 U/mg pro分别提高至6.991、7.474、7.192 U/mg pro,GSH-Px活力由7.019 U/mg pro分别提高至8.017、8.591、8.227 U/mg p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化 磷酸化 薰衣草多糖 理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中药现代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磷酸化调控其抗病毒活性
17
作者 汪婷婷 徐昌志 +1 位作者 朱林 刘萱 《生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32,共9页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是宿主应对RNA病毒产生先天性免疫信号途径中的重要接头蛋白,主要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MAVS的表达和功能受转录和翻译后修饰两种机制的调控,其中,磷酸化和泛素化在调节MAVS的转运、功能...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AVS)是宿主应对RNA病毒产生先天性免疫信号途径中的重要接头蛋白,主要在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方面起重要调控作用。MAVS的表达和功能受转录和翻译后修饰两种机制的调控,其中,磷酸化和泛素化在调节MAVS的转运、功能和稳定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MAVS磷酸化对细胞产生IFN-β和TNF-α的水平影响,利用串联质谱技术发现了7个尚未被报道的MAVS磷酸化位点,包括pS193、pS226、pS238、pS246、pS249、pT252和pT370。随后,将上述磷酸化位点突变为丙氨酸(A)构建磷酸化缺陷突变体,发现MAVS T370A突变可显著抑制MAVS信号通路下游IFN-β和核调节因子-κB(NF-κB)报告基因的转录活性,进而下调IFN-β和TNF-α的表达,抑制细胞抗病毒反应。结果提示,T370位点作为尚未报道的MAVS磷酸化位点,在宿主先天免疫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解析介导T370位点磷酸化的激酶,对揭示先天性免疫稳态维持和宿主抗病毒分子机制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 先天性免疫 炎症反应 IFN-Β 核调节因子-κB 磷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3调节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炎症反应促进成骨
18
作者 张雪颖 孟鑫 +3 位作者 刘志臻 张康 冀洪海 孙敏敏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8,共13页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 目的探究人参皂苷Rb3(Rb3)在牙周炎症环境中对成骨的促进作用,并阐述其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培养人牙周膜干细胞(hPDLSCs),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细胞干性鉴定。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钙黄绿素乙酰氧基甲酯(Calcein-AM)与碘化丙啶(PI)检测Rb3对hPDLSCs活力的影响。体外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10μg/mL脂多糖(LPS)组、10μg/mL LPS+100μmol/L Rb3组和10μg/mL LPS+200μmol/L Rb3组。碱性磷酸酶(ALP)染色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的ALP活性。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成骨诱导后各组hPDLSCs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的表达情况。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各组hPDLSCs内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相关蛋白表达情况。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结扎组、结扎+Rb3组。对左侧磨牙-上颌骨组织行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检测;检测完成后,将左侧磨牙-上颌骨制作牙周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炎细胞浸润、附着丧失情况。马松(Masson)染色检测牙龈胶原纤维的破坏情况。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UNX2蛋白、p-ERK蛋白表达情况。qRT-PCR法检测大鼠牙龈组织中TGF-β的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清IL-6蛋白表达情况。大鼠心脏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占比。采用GraphPad Prism 10.1.2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b3对hPDLSCs活性无影响。hPDLSCs成骨诱导后的qRT-PCR与ALP染色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炎症性hPDLSCs内IL-6、IL-8基因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同时促进炎症性hPDLSCs成骨分化。Western blot结果显示Rb3抑制炎症性hPDLSCs p-ERK蛋白表达。micro-CT、Masson染色、HE染色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牙槽骨的形成,同时抑制牙周纤维组织破坏、附着丧失及炎症细胞浸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外周血Treg细胞分化。ELISA与qRT-PCR结果显示Rb3可抑制牙周炎大鼠IL-6蛋白表达,促进TGF-β基因表达。免疫荧光结果显示Rb3可促进牙周炎大鼠RUNX2蛋白表达,抑制p-ERK蛋白表达。结论Rb3可能通过调控p-ERK通路减轻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炎症反应,并促进hPDLSCs成骨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3 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成骨分化 牙周炎 牙槽骨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皮苷通过氧化磷酸化途径缓解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鑫 聂桐 +1 位作者 李阿群 马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2-1313,共12页
旨在研究橙皮苷(Hesperidin, HDN)对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18只雄性C57BL/6(体重20~23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橙皮苷(HFD+HDN)组(300 mg·kg^(-1)),每组... 旨在研究橙皮苷(Hesperidin, HDN)对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将18只雄性C57BL/6(体重20~23 g)小鼠,随机分为对照(control)组、高脂饮食(HFD)组、高脂饮食+橙皮苷(HFD+HDN)组(300 mg·kg^(-1)),每组6只。control组小鼠饲喂常规饲料(脂肪含量10%、碳水化合物含量70%、蛋白质含量20%);HFD组小鼠饲喂高脂饲料(脂肪含量60%、碳水化合物含量20%、蛋白质含量20%);HFD+HDN组在饲喂高脂饲料的同时每天灌胃给药HDN 300 mg·kg^(-1)。16周后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钠(60 mg·kg^(-1))麻醉小鼠后进行眼球采血,采血完毕后对小鼠进行脱颈处死并解剖取肝组织;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液中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使用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水平;采集肝组织进行转录组学测序,筛选出HFD组和HFD+HDN组的差异表达基因集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P<0.05作为显著性富集的阈值,据此筛选出HDN干预后影响最显著的一条信号通路;从筛选出的信号通路上挑选显著变化的基因并采取q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的方法验证转录组学结果;检测mtDNA相对含量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相对表达量;检测肝组织ATP含量。结果显示:与HFD组相比,HDN干预改善了高脂饲喂引起的肝损伤,显著降低了小鼠血液中ALT以及AST活性(P<0.01);显著降低小鼠肝MDA含量(P<0.01);显著升高T-AOC、T-SOD以及GSH-Px水平(P<0.05),KEGG富集分析,筛选出氧化磷酸化(OXPHOS)途径是最显著上调的信号通路(P<0.000 1);与HFD组相比,HDN干预后肝组织Cox8b、Cox6a2、Gm10231、mt-Atp8、mt-Nd4l、Gm11237、Ndufb8、Ndufb10的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Atp6v0d2、Cox6c2的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Cox6a2、Ndufb8、Ndufb10的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Atp6v0d2d蛋白表达量表达量显著降低(P<0.001),与转录组学结果一致;与HFD组相比,HDN干预后TOMM20相对表达量、mtDNA相对含量、ATP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果提示,HDN通过调节OXPHOS途径降低高脂饲喂诱导的小鼠肝氧化应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橙皮苷 高脂 转录组测序 KEGG富集分析 氧化磷酸化途径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乳汁外泌体蛋白质及其磷酸化修饰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昌梅 胡一帆 +3 位作者 陈文彦 刘丹 施杰 杨刚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97-1710,共14页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结构,其粒径范围在30~150 nm,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乳汁等多种生物流体。由于外泌体内部含核酸、脂质、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载体。乳汁来源... 目的外泌体是一种由不同类型细胞分泌到胞外的囊泡结构,其粒径范围在30~150 nm,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乳汁等多种生物流体。由于外泌体内部含核酸、脂质、蛋白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因此被认为是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药物载体。乳汁来源的外泌体获取成本低、生物相容性高且免疫原性低,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递送等领域以治疗相关疾病。目前对于乳汁外泌体磷酸化的研究尚未报道。本文旨在对不同来源乳汁外泌体进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以期寻找其中具有特殊功能的通路与蛋白质,为探索寻找更加丰富多样的疾病治疗手段提供思路。方法利用多肽和磷酸化多肽富集技术,分离牛乳、猪乳、羊乳来源外泌体与乳清中样品进行全蛋白质组学与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分析,并结合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分析不同来源乳汁外泌体蛋白质信号通路相关信息。结果从上述3种不同物种乳汁外泌体中鉴定到4191种蛋白质,1640种磷酸化修饰蛋白质以及4064个磷酸化修饰肽段,其中不同物种外泌体蛋白质及其磷酸化修饰的种类均明显高于乳清,且不同物种样品中蛋白质种类差异较大,表明外泌体中蛋白质种类与其来源细胞种类和状态密切相关。结果显示,牛乳来源外泌体蛋白质在吞噬作用(由Fcγ受体介导)通路的富集,羊乳外泌体蛋白质显著富集于神经与免疫相关通路,猪乳外泌体所含蛋白质参与多个生命活动的正/负调控。结论本研究将为不同来源外泌体在疾病靶向治疗和载药方面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汁外泌体 质谱 蛋白质组学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