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向抗疲劳、壮阳和调节免疫力等类别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PDE5is),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为提高市场监管和筛查效率,亟需建立相关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该研究基...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向抗疲劳、壮阳和调节免疫力等类别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PDE5is),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为提高市场监管和筛查效率,亟需建立相关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该研究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以自制金溶胶为增强试剂,盐酸氯化钠溶液为匹配剂,使用乙腈和硫酸溶液进行样品前处理,建立了液体保健食品中90种非法添加PDE5is的筛查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出限为1~10μg/mL,为快速检测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5-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PDE5)抑制剂他达拉非对伴有感音神经性聋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听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38例患者(60耳)给予PDE5抑制剂(选用他达拉非Tadalafil Eli Lilly Nederland B.V生产,国药准字H20170286)10...目的观察5-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PDE5)抑制剂他达拉非对伴有感音神经性聋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听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38例患者(60耳)给予PDE5抑制剂(选用他达拉非Tadalafil Eli Lilly Nederland B.V生产,国药准字H20170286)10 mg口服,性生活前1 h服用,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用纯音测听测试患者的听力。结果PDE5抑制剂在治疗伴有感音神经性聋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前后6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3.33%,轻度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中度聋患者92.3%治疗有效,重度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极重度聋患者有50%治疗有效。38例感应神经性聋患者服用PDE5抑制剂前后纯音测听频率均值比较治疗前(64.5±5.2)dB HL,治疗后(42.3±3.4)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E5抑制剂在改善勃起功能障碍伴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勃起功能的同时,对感音神经性聋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改善轻度、中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功能、耳鸣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PDE5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或保护感音神经性聋的一种潜在的药物。展开更多
文摘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向抗疲劳、壮阳和调节免疫力等类别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磷酸二酯酶5型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type 5 inhibitors,PDE5is),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为提高市场监管和筛查效率,亟需建立相关现场快速检测方法。该研究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以自制金溶胶为增强试剂,盐酸氯化钠溶液为匹配剂,使用乙腈和硫酸溶液进行样品前处理,建立了液体保健食品中90种非法添加PDE5is的筛查方法。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检出限为1~10μg/mL,为快速检测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文摘目的观察5-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PDE5)抑制剂他达拉非对伴有感音神经性聋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听功能疗效的影响。方法38例患者(60耳)给予PDE5抑制剂(选用他达拉非Tadalafil Eli Lilly Nederland B.V生产,国药准字H20170286)10 mg口服,性生活前1 h服用,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用纯音测听测试患者的听力。结果PDE5抑制剂在治疗伴有感音神经性聋的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前后6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治疗总有效率高达83.33%,轻度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中度聋患者92.3%治疗有效,重度聋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极重度聋患者有50%治疗有效。38例感应神经性聋患者服用PDE5抑制剂前后纯音测听频率均值比较治疗前(64.5±5.2)dB HL,治疗后(42.3±3.4)dB H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E5抑制剂在改善勃起功能障碍伴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勃起功能的同时,对感音神经性聋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在改善轻度、中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听功能、耳鸣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PDE5抑制剂可能成为治疗或保护感音神经性聋的一种潜在的药物。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High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 (863 Prograsm)China National Key Hi-Tech Innovation Project for the R&D of Novel Drugs (No.2009ZX09301-001,No.2009ZX091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