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机肥对不同母质菜田土壤磷解吸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荣萍 廖新荣 +2 位作者 李淑仪 丁效东 薛石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4-742,共9页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华南3种典型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玄武岩母质发育、花岗岩母质发育、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在经过两种有机肥(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预培养30 d和60 d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解吸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 通过室内恒温培养试验研究了华南3种典型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玄武岩母质发育、花岗岩母质发育、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在经过两种有机肥(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预培养30 d和60 d后其土壤有效磷含量及磷解吸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鸡粪堆肥和商品有机肥后,3种母质发育菜田土壤其有效磷含量均显著增加,且添加鸡粪堆肥处理的土壤其有效磷含量的增加量大于添加商品有机肥处理;3种母质发育土壤在添加两种有机肥处理后其磷解吸动力曲线均是先快速解吸然后缓慢达到平衡的过程;磷解吸量不仅与各处理的土壤初始有效磷含量密切有关,而且与土壤成土母质类型、施入有机肥种类相关;3种母质发育的菜田土壤在经过两种有机肥处理后其磷解吸动力曲线用5种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发现Elovich方程、抛物线方程和幂函数方程能够取得较好的拟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母质发育土壤 有机肥 磷解吸动力学 方程拟合 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中磷解吸动力学特征及过渡态理论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明 吕家珑 +2 位作者 张一平 马志刚 苏仕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98-102,共5页
在2℃、12 ℃、22 ℃、32 ℃和42℃5 个温度条件下,应用动力学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陕西省具代表性的4 种土壤对所吸附磷的解吸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磷解吸的一级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其磷解吸活化能(Ed... 在2℃、12 ℃、22 ℃、32 ℃和42℃5 个温度条件下,应用动力学和过渡态理论研究了陕西省具代表性的4 种土壤对所吸附磷的解吸反应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磷解吸的一级反应速度常数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其磷解吸活化能(Ed) 与磷解吸活化焓( △H+ +d ) 为黄褐土> 黄绵土> 黑垆土> 土娄土,而磷解吸自由能( △G+ +d ) 和活化熵( △S+ +d ) 则刚好相反。所以,土壤中磷解吸是吸热反应,4 种土壤中的磷解吸难易程度,即其克服反应势垒需要的热能为黄褐土> 黄绵土> 黑垆土> 土娄土,而反应满足条件后进行速度顺序为黄褐土> 土娄土> 黑垆土> 黄绵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特征 磷解吸动力学 过渡态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主要耕地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特征
3
作者 刘平 马琳杰 +2 位作者 李丽君 邹慧芳 霍晓兰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 山西省主要耕作土壤对磷养分的吸附解吸特征鲜有报道。以山西省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三大主要耕作土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过程及其特征参数。结果表明,3种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外源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增大,但解吸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3种土壤不同土层对磷的吸附过程均与Langmuir方程拟合良好,从等温吸附特征参数来看,土壤最大吸附量的最大值为793.65 mg/kg,出现在褐土40~60 cm土层中;土壤最大缓冲量以潮土0~20 cm土层最小,为16.31 mg/kg;而黄绵土40~60 cm土层K值最大,为0.494。3种土壤相同土层对磷的解吸量均表现为褐土>潮土>黄绵土。另外,褐土、潮土和黄绵土的需磷量分别为7.10、3.22和5.65 mg/kg。总之,褐土对磷有较强吸附能力,且吸附的磷易被解吸;潮土对磷吸附能力相对较弱,但供磷能力较强;黄绵土相较褐土与潮土对磷解吸能力较弱。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需根据当地土壤对磷吸附解吸特性合理制定磷肥施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 褐土 潮土 黄绵土 山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主要农业区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性 被引量:40
4
作者 郭晓冬 张雪琴 杨玲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1997年第2期7-12,共6页
实测的等温吸附曲线与常用的Freundlich、Langmuir及Temkin的吸附模式均很吻合,全部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由吸附曲线得到的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值(k·xm)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较西部高,覆盖黑垆土... 实测的等温吸附曲线与常用的Freundlich、Langmuir及Temkin的吸附模式均很吻合,全部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由吸附曲线得到的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值(k·xm)差异较大,东部地区较西部高,覆盖黑垆土>黄绵土>黑麻土>灌漠土。影响土壤吸磷的因素主要是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代换量(CEC),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对磷的吸附结合能越小,而吸磷量增加;土壤吸附磷的解吸曲线不同层次与土壤吸附磷的结合方式不同有关。水溶性磷加入土壤后,首先形成二钙磷,其次是Al-P,再次是八钙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磷解吸 吸附特性值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和风干过程对水稻土磷吸附、解吸及有效磷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5
5
作者 章永松 林咸永 倪吾钟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0-44,共5页
在室内研究了淹水和风干过程对两种水稻土磷吸附、解吸及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过程明显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磷解吸和有效磷,而淹水后的风干过程则可显著减少土壤磷吸附,提高磷解吸量和有效磷含量。微生物对磷的矿化或活... 在室内研究了淹水和风干过程对两种水稻土磷吸附、解吸及有效磷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过程明显增加土壤对磷的吸附,降低磷解吸和有效磷,而淹水后的风干过程则可显著减少土壤磷吸附,提高磷解吸量和有效磷含量。微生物对磷的矿化或活化作用是淹水土壤风干过程提高土壤有效磷的主要原因之一。建议在评价磷对水稻的有效性时应采用新鲜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 风干 吸附 磷解吸 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邵兴华 张建忠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11期85-87,共3页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 对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红壤的磷吸附解吸特性及环境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耕作年限的红壤对磷的吸附量均随磷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且新开垦地土壤对磷的吸附速度高于多年耕作地土壤;土壤磷的解吸受土壤吸附磷量的制约,在土壤磷液浓度相等的条件下,土壤磷的吸附量越大则磷解吸量相应增加,而土壤磷最大吸附量越高,则磷的解吸量反而越少。Langmuir方程可以很好地拟合磷吸附过程。多年耕作地土壤磷吸附饱和度比环境敏感临界指标(25%)小1.5个百分点,表明经长期耕作的农田土壤磷已经接近流失的临界值,施磷肥要量出而入;而新开垦的耕地磷吸附饱和度仅为9.6%,为了达到高产目的仍需要多施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吸附 磷解吸 饱和度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性土壤在连续液流条件下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薛泉宏 尉庆丰 薛喜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42-150,共9页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按速率可分为快、中、慢三种反应类型;(2)描述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均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分别为一级... 采用连续液流法研究了黄土性土壤吸附、解吸磷酸根的动力学性质。结果表明:(1)供试土壤对磷酸根的吸附、解吸按速率可分为快、中、慢三种反应类型;(2)描述吸附、解吸反应的最优模型均为Elovich方程,最差模型分别为一级反应方程及双常数方程,拟合差的模型对反应速率变化“敏感”,可用于反应类型划分和机理研究;(3)粘粒含量及代换量对吸附速率有显著影响,游离铁对吸附速率、CaCO_3对较低温度下的吸附及较高温度下的解吸速率也有明显影响,速效磷含量是控制解吸速率的重要因子;(4)升高温度吸附加速,但对解吸速率无明显影响;(5)不同土类及同一剖面不同层次的吸附、解吸速率,反应时间及吸附、解吸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化学动力学 吸附动力学 磷解吸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晓东 高文俊 +3 位作者 郝鲜俊 徐明岗 张杰 孟会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689,共13页
【目的】石灰性复垦土壤磷素含量极低且易被其他离子吸附固定,严重影响作物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石灰性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煤矿复垦土壤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4... 【目的】石灰性复垦土壤磷素含量极低且易被其他离子吸附固定,严重影响作物的吸收与利用。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石灰性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为加速培肥煤矿复垦土壤提供技术和理论依据。【方法】在山西省孝义市采煤塌陷区进行了4年的定位培肥试验,共设置了6个处理:不施肥、施鸡粪、施猪粪、施牛粪和氮钾肥、施氮磷钾肥。采集各处理土壤样品进行吸附动力学试验,测定复垦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最大缓冲容量、吸附饱和度、解吸率,并分析影响磷吸附解吸的关键因素。【结果】采用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可以极好地拟合复垦土壤对磷的吸附(R^(2)=0.924~0.992)。复垦年限和施肥处理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复垦土壤磷吸附解吸产生显著影响。随复垦年限的增加,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而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和解吸率显著增加。与复垦第1年相比,复垦第4年各施肥处理的土壤磷最大吸附量降低了12%~26%,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增加了218%~885%,土壤磷解吸率增加了86%~118%。与两个化肥处理相比,3种有机肥处理下土壤磷最大吸附量显著降低了30%,最大缓冲容量降低了31%,土壤磷吸附饱和度增加了34%,磷解吸率增加了16%~24%。而且不同有机肥处理间也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对磷吸附的影响表现为猪粪>鸡粪>牛粪,对磷解吸的影响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全磷和有机质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的主要因素,贡献率分别为74%和13%(P<0.01)。【结论】施肥可以降低采煤塌陷复垦土壤对磷的吸附,增加磷的解吸能力,同一磷水平下有机肥的影响效果显著好于化肥。土壤对磷的吸附–解吸主要受土壤全磷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在增加土壤磷有效性方面,鸡粪的效果优于猪粪和牛粪。随着施肥年限的增加磷吸附饱和度逐渐增加,建议持续监测土壤磷吸附–解吸特性,以警惕有机肥长期施用引起的环境磷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矿区复垦土壤 素最大吸附量 吸附饱和度 磷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磷素吸附解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胡华英 曹升 +4 位作者 杨靖宇 张虹 殷丹阳 周垂帆 何宗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5,共8页
为了改善磷素吸附作用,提高磷在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的利用率,又防止解吸过度引起土壤磷素淋溶造成资源浪费,以杉木树叶和树干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4种生物炭:300℃杉叶炭(BL300)、600℃杉叶炭(BL600)、300℃木屑炭(BW300)和60... 为了改善磷素吸附作用,提高磷在杉木人工林土壤中的利用率,又防止解吸过度引起土壤磷素淋溶造成资源浪费,以杉木树叶和树干为原料,分别在300℃和600℃下制备4种生物炭:300℃杉叶炭(BL300)、600℃杉叶炭(BL600)、300℃木屑炭(BW300)和600℃木屑炭(BW600),分别向土壤中加入0%、2%、4%、8%比例的生物炭,完成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制备原料和温度对生物炭的成分和性质有决定性的作用,杉叶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有效磷等的含量显著高于木屑生物炭,且高温炭大于低温炭,其中BL600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及有效磷含量最高;Langmuir模型能很好地拟合生物炭添加后红壤磷素的吸附过程,在低磷浓度时生物炭添加对土壤磷素吸附作用的影响不大,高磷浓度时则促进吸附作用;其中杉叶炭促进土壤磷素吸附的作用大于木屑炭,高温炭大于低温炭,2%和4%的生物炭添加量促进土壤磷素吸附,但8%的添加量会降低土壤对磷的吸附作用;生物炭添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磷素的解吸率,其中木屑炭降低的作用大于杉叶炭;因此建议在磷浓度较高的杉木林人工土壤中添加中低量的BL600,在磷浓度较低的杉木林人工土壤中添加大量的BL600,土壤富磷时能够增强吸附作用,减小土壤磷素淋溶风险,土壤缺磷时增加解吸率来提高土壤磷素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土壤 生物炭 吸附 磷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改土物料对白浆土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10
10
作者 匡恩俊 刘峰 朱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2-776,共5页
向白浆土各层次土壤施入不同改土物料,比较不同处理土壤对P的吸附解吸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对P的吸附量均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土壤吸附P量大小顺序为淀积层>混拌层>白浆层>黑土层;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 向白浆土各层次土壤施入不同改土物料,比较不同处理土壤对P的吸附解吸情况。结果表明:各土层土壤对P的吸附量均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土层间土壤吸附P量大小顺序为淀积层>混拌层>白浆层>黑土层;随着平衡液浓度的增大,P吸附的增加率递减;施Ca加大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增加220.16%,白浆层增加54.50%,淀积层增加52.36%;而施有机肥减弱了土壤对P的吸附,其中黑土层降低70.16%,白浆层降低45.50%,淀积层降低55.27%。Ca有降低土壤P解吸率的趋势,有机肥能大幅度地提高其解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浆土 改土物料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电解质浓度对磷酸根在可变电荷土壤表面吸附和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程程 姜军 徐仁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57-562,共6页
研究了离子强度对2种可变电荷土壤中磷酸根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分别大于3.7和4.0时,红壤和砖红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H分别小于3.7和4.0时,红壤和砖红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呈相反的变化趋... 研究了离子强度对2种可变电荷土壤中磷酸根吸附和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分别大于3.7和4.0时,红壤和砖红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pH分别小于3.7和4.0时,红壤和砖红壤对磷酸根的吸附量随离子强度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电解质主要通过改变离子专性吸附面上的电位来影响磷酸根的吸附。Zeta电位的测定结果表明,当pH大于土壤胶体的等电点(IEP)时,吸附面上电位为负值,且随离子强度增加数值减小,对磷酸根的排斥力减小,土壤表面对磷酸根的吸附量增加;当pH小于IEP时,吸附面上的电位为正值,它随离子强度增加而减小,不利于磷酸根的吸附。解吸实验的结果表明,吸附于可变电荷土壤表面的磷酸根在去离子水中的解吸量高于0.1 mol L-1NaNO3体系中的解吸量。这同样由于电解质浓度对土壤表面吸附面上的电位的影响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变电荷土壤 吸附与解吸 离子强度 双电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和添加有机物料对3种酸性土壤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马良 徐仁扣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研究了pH和添加有机物料对红壤、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pH对红壤中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很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铁、铝氧化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 研究了pH和添加有机物料对红壤、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磷吸附-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砖红壤和水稻土中磷的吸附量和解吸量均随pH的升高而降低,pH对红壤中磷吸附和解吸的影响很小。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铁、铝氧化物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是影响磷吸附的主要因素。红壤的CEC和有机质含量很低,铁、铝氧化物含量高,因而对磷的吸附量最高。砖红壤和水稻土CEC较高,土壤表面对磷的排斥作用较大,而且较高含量的有机质覆盖了土壤表面的磷吸附位,因此这2种土壤对磷的吸附量低于红壤。添加稻草并进行恒温培养可使红壤和水稻土对磷的吸附量显著减少,但对砖红壤中磷吸附的影响较小。添加稻草使土壤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中吸附性磷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解吸 PH 铁、铝氧化物 酸性土壤 有机物料 砖红壤 红壤 红壤性水稻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酸性水稻土磷的解吸与吸附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新明 李华兴 刘远金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2期267-270,共4页
利用广东省主要母质发育的酸性水稻上对土壤吸附磷的解吸与磷吸附参数的关系进 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一供试水稻上的磷解吸量与相应吸附量呈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与相 应的平衡溶液浓度则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还表明,起始磷溶液浓... 利用广东省主要母质发育的酸性水稻上对土壤吸附磷的解吸与磷吸附参数的关系进 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一供试水稻上的磷解吸量与相应吸附量呈极显著的指数关系,与相 应的平衡溶液浓度则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研究还表明,起始磷溶液浓度从 10 mg·kg-1至 50 mg·kg-1,供试土壤的磷解吸量与相应的最大磷吸附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同一起始浓度下的磷 解吸量与相应磷吸附饱和度呈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吸与吸附 酸性水稻土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燕玲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4-5,16,共3页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水平和土壤理... 磷素是植物生长必需的三大营养元素之一,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对植物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综述了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影响因素,包括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施肥水平和土壤理化性质,旨在为实际生产中磷肥的合理施用、高效利用和防止环境污染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磷解吸 农田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碳化时间对园林废弃物生物炭氮磷吸附解吸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田雪 周文君 +2 位作者 郑卫国 高育慧 曹华英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5期41-47,共7页
为探索碳化时间对生物炭氮磷吸附解吸的影响,以园林废弃树枝和树叶为原料,在碳化时间为2、3、4、5 h下制备的生物炭为吸附剂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氮磷溶液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树枝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基本保持在0.4 ... 为探索碳化时间对生物炭氮磷吸附解吸的影响,以园林废弃树枝和树叶为原料,在碳化时间为2、3、4、5 h下制备的生物炭为吸附剂对不同浓度梯度的氮磷溶液进行吸附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树枝生物炭对磷的吸附量基本保持在0.4 mg·g^-1左右,但随着磷浓度的升高,各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均有所增强,其中碳化时间为3 h和4 h的树枝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增长更为明显;树叶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随碳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大,且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当碳化时间为5 h时,树枝生物炭和树叶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效果最佳;树叶生物炭对氮磷的吸附能力高于树枝生物炭。(2)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树枝生物炭对磷的解吸率基本保持在46%~66%之间;树叶生物炭则随着碳化时间的延长对磷的解吸能力而降低,而碳化时间则对生物炭的铵态氮解吸效果无显著影响;树枝生物炭和树叶生物炭对铵态氮的解吸率分别在31.58%~56.68%和12.77%~28.29%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废弃枝叶 碳化时间 生物炭 吸附 磷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施磷黑土中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琼 陈延华 +6 位作者 张乃于 秦贞涵 金玉文 朱平 彭畅 Colinet Gilles 张淑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569-1581,共13页
【目的】比较长期不施磷与施磷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解吸特征,为黑土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供试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始于1990年。2018年选择其中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有机肥(NP... 【目的】比较长期不施磷与施磷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解吸特征,为黑土区磷素管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供试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位于吉林省公主岭市,始于1990年。2018年选择其中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和氮磷钾+有机肥(NPK+M)4个处理小区,采集0—20、20—40和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分析了土壤理化性质,采用恒温平衡法测定了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征,并由此计算得到磷最大吸附量(Q)、吸附亲和力常数(K_(Q))、最大缓冲容量(MBC)、磷吸附饱和度(DPS)、最大解吸量(D_(m))和解吸率(D_(r))。【结果】随着平衡溶液中磷浓度的增加,磷的吸附量与解吸量均呈先快速增加后逐渐趋于平衡的过程。与不施磷处理(CK和NK)土壤相比,施磷处理(NPK、NPK+M)减少了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的解吸量。与不施磷处理相比,施磷处理在0—60 cm剖面上的Q和MBC值分别降低了4.94%~63.46%和15.90%~75.18%,Dr值增加了8.52%~474.0%,以NPK+M处理变化量最大。施磷处理比不施磷处理在0—60 cm土壤剖面上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分别增加了34.40%~145.5%和12.77%~50.07%,游离态铁铝氧化物(Fe_(d)+Al_(d))含量降低了5.14%~11.35%。冗余分析表明,不施磷处理土壤的有机质、Fe_(d)+Al_(d)和全磷,以及施磷处理中的Fe_(d)+Al_(d)、络合态铁铝氧化物(Fe_(d)+Al_(d))、pH和有机质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参数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解释了不施磷和施磷处理全部变异的77.59%和90.62%。土壤有效磷(Olsen-P)与磷吸附饱和度(DPS)相关关系表明,所研究的黑土DPS环境界限值为8%左右,NPK+M处理中3个土层的DPS值(由Mehlich-3浸提的磷、铁和铝计算)为7.77%~25.96%,DPS值(由Olsen-P和Q计算)为17.24%~24.75%,均高于此环境界限值,具有磷素流失的风险。【结论】长期施磷降低了黑土对外源磷的吸附量,增加了磷解吸量。长期不施磷肥,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主要受有机质、游离态铁铝氧化物的影响。而长期施肥,特别是有机肥与化肥配合处理,土壤中游离态和络合态铁铝氧化物、有机质及pH是影响磷吸附解吸特征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 长期施肥 吸附–解吸 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改性生物炭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和有效性
17
作者 苏杨 冼卓慧 张俊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82-1793,共12页
【目的】受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普通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差。本研究尝试通过铁改性提升生物炭的磷吸附能力,以增强磷的固储能力,减轻土壤磷流失带来的环境风险。【方法】供试生物炭包括核桃壳炭(WSB)、水稻秸秆炭(RSB)和木质炭(WB)。... 【目的】受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普通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差。本研究尝试通过铁改性提升生物炭的磷吸附能力,以增强磷的固储能力,减轻土壤磷流失带来的环境风险。【方法】供试生物炭包括核桃壳炭(WSB)、水稻秸秆炭(RSB)和木质炭(WB)。将10 g生物炭浸泡于1 mol/L HCl中1 h,用蒸馏水洗涤至滤液呈中性后烘干,然后加入到1 mol/L的FeCl3溶液中,设置铁与生物炭的质量比分别为0.28、0.56、0.84,经静置、过滤、烘干、煅烧后,得到铁改性生物炭,分别记为WSB-0.28、WSB-0.56、WSB-0.84、RSB-0.28、RSB-0.56、RSB-0.84、WB-0.28、WB-0.56、WB-0.84。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积、孔径测试仪和元素分析仪分别对改性生物炭进行表征测定,并分别以2%、4%、6%的比例(质量比)添加至土壤中进行磷的吸附解吸试验,选取磷调控能力较好的生物炭进行矮牵牛栽培试验。【结果】Fe2O3成功地负载到3种生物炭表面,改性后生物炭的吸附位点显著增多,特别是WSB-0.28对磷的吸附能力显著高于WSB。土壤对磷吸附量随铁改性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加,在相同添加量下,土壤磷吸附量排序为铁改性水稻秸秆炭>铁改性木质炭>铁改性核桃壳炭(WSB-0.28除外),而铁改性木质炭对土壤磷的解吸量和解吸率高于其他生物炭。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富磷铁改性核桃壳炭可增加矮牵牛幼苗根、叶生物量,并提升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开花量。【结论】铁改性可提升生物炭对磷的吸附能力,增强土壤固磷作用,提高土壤磷素供给,促进植物生长。因此,铁改性生物炭可作为一种新型炭基缓释肥料应用于城市绿地土壤中,固磷增效,减轻土壤磷流失的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改性生物炭 矮牵牛 土壤 吸附 磷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条件下生物炭对磷吸附解吸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文静 杨艳芳 +1 位作者 陈星 张平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46-50,共5页
将350℃和600℃2种不同裂解温度下的芦苇秸秆生物炭作洗涤和未洗涤处理后,与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土壤进行网隔培养,培养的水分处理分为:淹水、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共得到12个样品。对培养后生物炭进行磷素吸附-解吸实验,采用Langm... 将350℃和600℃2种不同裂解温度下的芦苇秸秆生物炭作洗涤和未洗涤处理后,与巢湖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土壤进行网隔培养,培养的水分处理分为:淹水、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共得到12个样品。对培养后生物炭进行磷素吸附-解吸实验,采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模型分析处理3种水分培养后的生物质炭对磷的吸附-解吸差异。结果表明:吸附量均随磷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淹水的吸附量远远大于75%田间持水量。Langmuir和Freundich方程均能很好地描述12种不同处理的生物质炭对磷的等温吸附过程。淹水的各个拟合参数均高于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解吸量均随添加磷浓度的增大而增大,解吸率随添加磷浓度的增加而减少。淹水的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高于干湿交替和75%田间持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分培养 吸附与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对供磷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嘉欣 李智 +5 位作者 郭明月 朱文昊 张朝春 刘龙 叶新新 郜红建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18,共9页
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磷库的变化及磷吸附-解吸的能力,旨在为设施蔬菜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蔬菜典型生产区种植5、28年土壤以及临近的水稻土和自然条件下原状背景土的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土... 研究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蔬菜土壤养分和磷库的变化及磷吸附-解吸的能力,旨在为设施蔬菜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集蔬菜典型生产区种植5、28年土壤以及临近的水稻土和自然条件下原状背景土的0~20、20~4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利用Hedley磷分级法分析土壤磷库变化。选取安徽省和县的2种典型土壤,探究土壤磷的吸附-解吸特性以及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设施蔬菜土壤的养分含量显著高于水稻土与背景土,但pH值显著低于后者。种植28年设施蔬菜表层(0~20 cm)土壤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为4.16 g/kg、380.22 mg/kg,与种植5年的土壤相比分别提高232%、138%,且NaHCO_(3)-P、NaOH-P、HCl-P逐渐成为主要的磷库,而NaOH-Po组分含量显著下降。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的吸附能力下降而解吸能力增加,亚表层(20~40 cm)土壤有效磷含量增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C/P、N/P、pH值、有机质含量、有效磷含量是决定土壤最大缓冲容量(MBC)的主要因子;土壤磷吸附能力与C/P、N/P、NaOH-Po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C/N、pH值、有机质含量、微生物量磷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有效态磷(Olsen-P)含量及其他磷组分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解吸能力与之相反。因此设施蔬菜土壤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磷吸附能力下降,解吸能力增加,导致土壤供磷能力提高;但同时促进磷向深层土壤移动,增加磷面源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 长期施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组分 土壤吸附-解吸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壤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中土壤磷素肥力的演变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伯仁 李冬初 黄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101,141,共7页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全磷、有效磷年份变化和剖面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性能、土壤需磷指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效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M)和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 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土壤全磷、有效磷年份变化和剖面磷组分、土壤对磷吸附解吸性能、土壤需磷指数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学磷肥和化肥加有机肥,均可提高土壤全磷、有效磷数量。施用有机肥料(M)和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土壤中的磷组分变化以Ca-P和Al-P积累为主要表现形式,化学磷肥能够提高土壤的全磷含量,其无机磷组分变化以Al-P增幅为最大,在所有处理中均表现为土壤O-P相对稳定。随着施肥时间延长,土壤磷组分以有效性较高Ca-P和Al-P增加为特征。施肥对土壤的耕层磷组分影响最为显著,对深层土壤影响相对为弱,长期施用磷肥和有机肥料促使磷的下移,增加深层磷的含量。施用有机肥料(M)和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土壤,对外源磷的吸附强度明显小于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处理(CK),有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吸附磷的再利用,其中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中解吸磷可占吸附磷的47.72%,单施有机肥处理(M)占42.89%,而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CK)中解吸磷数量占吸附磷数量一般小于8%。有机肥料加化学肥料处理(NPKM)和单施有机肥处理(M)的PFI显著低于施用化学肥料(N,NPK,NPKS)和不施用肥料对照处理(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旱地 长期施肥 组分 吸附与解吸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