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学标志物甲胎蛋白、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联合诊断肝癌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宋红亮 王建国 +4 位作者 张会 吴勇锋 汪恺 王晓波 徐骁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 目的:探讨血清生物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质(PIVKA-Ⅱ)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三个数据库,收集2002年以来发表的AFP、PIVKA-Ⅱ和GPC-3单独或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利用诊断准确性研究的质量评价(QUADAS)检查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Meta DiSc软件、Review Manager 5.4软件和Stata 15.1软件对AFP、PIVKA-Ⅱ和GPC-3单用和联合使用诊断肝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32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AUC值最高,为0.88(95%CI:0.85~0.91),其次是GPC-3和AFP;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AUC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PIVKA-Ⅱ联合GPC-3诊断的AUC值最高,为0.90(95%CI:0.87~0.92)。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和GPC-3的敏感度相对较高(分别为0.75和0.76),但GPC-3的特异度不如PIVKA-Ⅱ和AFP(AFP、PIVKA-Ⅱ和GPC-3分别为0.87、0.88和0.81);多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敏感度较单个标志物诊断时有所提高,但特异度无明显提高。单个标志物用于诊断肝癌时,PIVKA-Ⅱ的诊断比值比(DOR)最高,为22(95%CI:13~36),其次是GPC-3和AFP;两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的DOR均高于单个标志物,其中AFP联合GPC-3诊断的DOR最高,为25(95%CI:9~67);三个标志物联合用于诊断肝癌时的DOR明显降低,为10(95%CI:7~45)。结论:单个标志物用于肝癌诊断时,PIVKA-Ⅱ的诊断价值更高。两种标志物联合能显著提高肝癌诊断的敏感度,三种标志物联合未能进一步提高诊断价值。结合临床实际,推荐AFP联合PIVKA-Ⅱ用于肝癌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清学标志物 甲胎蛋白 维生素K缺失或拮抗剂Ⅱ诱导的蛋白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诊断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对肝癌细胞SK-Hep-1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冰 林山 王烈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4-477,483,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EGFP-N2-GPC3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SK-Hep-1。RT-PCR检测GPC3-SK-Hep-1细胞中GPC3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SK-Hep-1细胞的增殖并计算黏附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K-Hep-1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pEGFP-N2-GPC3成功转染SK-Hep-1细胞,转染后GPC3-Hep-1细胞明显表达GPC3mRNA。GPC3转染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K-Hep-1的增殖(P<0.01);GPC3转染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细胞显著下降[(10.21±0.62)%vs(15.51±0.95)%,P<0.01];GPC3转染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131.7±7.44)vs(69.6±5.25),P<0.01;(220±12.8)vs(130±8.2),P<0.01]。结论:GPC3基因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能力,但显著增强后者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SK-Hep-1肝癌细胞 侵袭 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慧灵 邓秋华 +2 位作者 黄丽燕 唐海玲 成向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两种最常见肺癌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肺鳞癌和腺癌病人共48名,肝癌对照病人10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应用Kaplan-Me...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两种最常见肺癌病理类型鳞癌和腺癌中的不同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肺鳞癌和腺癌病人共48名,肝癌对照病人10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肺癌中的GPC3蛋白总表达率29.2%(14/48)。GPC3在肺癌旁组织中不表达。GPC3蛋白在肺鳞癌中的阳性率为54.5%(12/22),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7%(2/26),肺鳞癌中的GPC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肺腺癌(P<0.01)。在阳性表达的肺癌样本中,肺鳞癌与肺腺癌有淋巴结转移者和低分化组GPC-3均表达更显著。肺癌与肝癌的GPC3蛋白表达特点不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PC3蛋白与预后无关。结论 GPC3蛋白肺鳞癌患者表达更高,提示其可作为潜在候选标记物检测肺鳞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肺鳞癌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洪生 杜智 +4 位作者 高英堂 薛春祥 张勤 朱争艳 王伟丽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13-217,共5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及AFP的表达,评价GPC3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PC3在...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GPC3及AFP的表达,评价GPC3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GPC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表达[75%(45/60)],明显高于AFP表达[35%(21/60)](P<0.005);而在距肿瘤不同距离的癌旁组织中未见表达。GPC3主要表达在肝癌细胞的细胞浆和细胞膜。根据阳性细胞比例及染色强弱,其表达模式可分为弥漫强阳性表达(27例)、弥漫弱阳性表达(8例)、局灶强阳性表达(2例)和局灶弱阳性表达(8例)。统计学分析表明GPC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AFP值、HBsAg定性、是否合并肝硬化及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分级、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无关。结论:GPC3更特异地广泛存在于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对比AFP的免疫组化结果,GPC3对肝细胞肝癌有更显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可能成为新的肝癌病理诊断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结合因子1对肝细胞癌患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婷 关贵文 +2 位作者 张婧 鲁凤民 陈香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GSE14520,最终纳入214例有随访信息的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35例HCC及配对癌旁样本选取自2009年—2013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常规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检测GPC3和AUF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在HCC细胞系中敲减或者过表达AUF1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C3表达;利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和RNA稳定性检测研究AUF1调控GPC3表达的机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方法应用于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在TCGA和LCI数据库中,肝癌组织GPC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TCGA数据库中,GPC3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和AUF1蛋白均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27/35)和74.3%(26/3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敲减AUF1明显降低了GPC3表达(P值均<0.05),而过表达AUF1则上调GPC3表达(P<0.05)。AUF1蛋白可与GPC3 mRNA结合,敲减AUF1导致GPC3 mRNA稳定性降低。结论AUF1是调控GPC3基因转录后修饰的重要调节因子,AUF1和GPC3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AU结合因子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的原核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程华 方向东 +2 位作者 吴萌 史蕾 崔硕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77-181,共5页
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个肝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方法克隆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GEX-2T载体,构建了pGEX-2T-gpc3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获得... 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是一个肝癌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为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方法克隆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GEX-2T载体,构建了pGEX-2T-gpc3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经IPTG诱导,获得高效表达。经纯化后获得分子量为58 kD的蛋白。以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通过免疫BALB/c小鼠,经过细胞融合和筛选获得1株抗该重组蛋白的单克隆抗体1F3。Western blot分析显示,该抗体具有较好的特性,可用于GPC3蛋白的功能和应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3 蛋白表达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应用前景 被引量:3
7
作者 李程 张惠文 容鹏飞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是一种锚附着在细胞膜表面的癌胚蛋白质,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GPC3可以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肝癌病人的血清GPC3水平对于预后评估存在重要价值。此外,肝癌细胞中GPC3具有免疫反应性,可以作为治疗靶点,有关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试验已经展开。本文简述了GPC3的结构及其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回顾了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结果,并总结了GPC3相关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新的抗GPC3抗体正在研发,它们与其它靶向药物联用的临床试验正在展开;有关GPC3靶向的TRAB、GPC3疫苗和GPC3基于嵌合抗原受体(CAR)-T疗法的研究正在进行。我们认为,靶向GPC3治疗肝细胞癌的方案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期待更多的研究聚焦于此,为靶向GPC3疗法提供更充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靶向治疗 T细胞重定向抗体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在细胞中的表达
8
作者 程华 方向东 +3 位作者 崔硕 吴萌 张昭军 李泽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6-150,共5页
构建载体表达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用以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技术扩增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3XFLAG-CMV-14载体,构建p CMV-gpc3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将该载体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利用Wester... 构建载体表达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蛋白,用以获得抗GPC3单克隆抗体。用PCR技术扩增GPC3基因,利用酶切位点将该序列插入p3XFLAG-CMV-14载体,构建p CMV-gpc3表达载体。通过脂质体将该载体转染至HEK293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最终结果。收集稳定表达的细胞,破碎,通过亲和层析柱,获得纯度较高的GPC3蛋白。成功构建p CMV-gpc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至HEK293细胞后,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的单克隆细胞系;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目的蛋白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真核表达 脂质体转染 亲和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二区成像中通过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早期诊断肝癌转移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佳 李勇 +3 位作者 占美晓 忻勇杰 赵炜 陆骊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的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在近红外二区(NIR-Ⅱ)成像早期诊断肝癌转移灶中的优势。方法制备硫化银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GPC-3表达,检测各肝癌细胞系转移能力。采... 目的探讨靶向肝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GPC)-3的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在近红外二区(NIR-Ⅱ)成像早期诊断肝癌转移灶中的优势。方法制备硫化银纳米探针Ag2S@BSA-TJ12P1。通过体外细胞实验验证GPC-3表达,检测各肝癌细胞系转移能力。采用激光共聚焦成像验证硫化银纳米探针选择性摄取至肝癌细胞系情况。采用肝癌高转移细胞系建立裸鼠肝癌原位转移模型,通过NIR-Ⅱ在体成像观察微小转移灶。结果Ag2S@BSA-TJ12P1被激发后,可在1080 nm处发出NIR-Ⅱ荧光。细胞实验显示,肝癌GPC-3在肝癌细胞系中均有高表达,Ag2S@BSA-TJ12P1可被HepG2、MHCC97-H、HCC-LM3细胞特异性摄取。NIR-Ⅱ成像系统对裸鼠微小转移灶作出早期诊断。结论Ag2S@BSA-TJ12P1可通过在体靶向肝癌GPC-3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成像,对肝癌微小转移灶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纳米探针 近红外二区成像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Glypican-3阳性表达的价值
10
作者 李尧森 戴慧 +2 位作者 冯蒙蒙 刘原庆 苗焕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0,58,共8页
目的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阳性表达。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 目的研究基于钆塞酸二钠(gadolinium ethoxybenzyl 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DTPA)MRI影像组学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阳性表达。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26名HCC患者[GPC3阳性(77例)及阴性(49例)]的临床指标、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的影像资料,临床指标包括年龄、性别、乙肝感染情况,乙肝核心抗体、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患者接受了肝切除术或穿刺活检术并且术前1个月内进行了Gd-EOB-DTPA MRI检查。在MRI影像横轴位五个序列[动脉期(arterial phase,AP)、门脉期(portal venous phase,PVP)、过渡期(transitional phase,TP)、肝胆特异期(hepatobiliary phase,HBP)和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上手动勾画出病灶的三维体积感兴趣区,提取病灶影像组学特征。经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进行特征筛选,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特征降维,构建临床指标、单序列、多序列的逻辑回归模型,将临床指标联合多序列影像组学的特征子集构建综合模型(诺图),对HCC的GPC3阳性表达进行预测。校准曲线对综合模型进行验证,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临床实用性。结果临床指标中AFP和乙肝感染情况与GPC3阳性表达独立相关,临床指标模型在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值为0.827(95%CI:0.742~0.913),在测试集的AUC值为0.779(95%CI:0.632~0.925)。磁共振单序列AP、PVP、TP、HBP及T2WI序列模型具有中等的预测性能,各序列在训练集的AUC值分别为0.804(95%CI:0.713~0.894)、0.801(95%CI:0.711~0.892)、0.796(95%CI:0.706~0.887)、0.761(95%CI:0.660~0.863)及0.733(95%CI:0.620~0.845);各序列在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724(95%CI:0.555~0.894)、0.755(95%CI:0.597~0.912)、0.770(95%CI:0.619~0.920)、0.782(95%CI:0.610~0.947)及0.730(95%CI:0.561~0.900)。磁共振多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值0.930(95%CI:0.879~0.981),在测试集的AUC值0.870(95%CI:0.751~0.989)。综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在训练集的AUC值为0.958(95%CI:0.919~0.997),在测试集的AUC值为0.903(95%CI:0.808~0.998),敏感度为86.4%,特异度为86.7%。校准曲线表明综合模型GPC3预测与实际状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表明综合模型临床实用性良好。结论术前基于临床指标联合多序列MRI影像组学的综合模型可以无创而有效地预测HCC的GPC3阳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蚕孤雌生殖相关蛋白PGL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11
作者 张文平 吕正兵 +3 位作者 龙晓辉 聂作明 夏佳音 张耀洲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89-896,共8页
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有性生殖蚕卵与孤雌生殖蚕卵的差异蛋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获得大量小肽的序列特征。与已构建的家蚕cDNA文库及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一个在家蚕孤雌生... 应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有性生殖蚕卵与孤雌生殖蚕卵的差异蛋白,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分析获得大量小肽的序列特征。与已构建的家蚕cDNA文库及蛋白质数据库进行比对,确定一个在家蚕孤雌生殖过程中表达量显著上调的差异蛋白为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phosphatidylinositol glycan,PGL)。为了探讨PGL蛋白在家蚕孤雌生殖发生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扩增目的基因5′端片段,获得PGL蛋白基因的全长cDNA,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cDNA全长1038bp,编码34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39.516kD,等电点为5.845,包含1个保守的GPI8结构域,信号肽概率为0.997,可能为分泌型蛋白,预测蛋白功能域包含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N糖基化、蛋白激酶C磷酸化等多个功能位点。依据PGL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功能推测其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家蚕孤雌生殖发生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孤雌生殖 差异表达蛋白 二维凝胶电泳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组合的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法在临床的初步应用
12
作者 谢春梅 张轩煜 +1 位作者 王从容 徐伟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3-300,共8页
目的:探讨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双夹心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癌(HCC)血清学的临床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本课题前期研制的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夹心化学发光法诊断试剂检测HCC、肝... 目的:探讨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双夹心化学发光免疫诊断试剂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肝细胞癌(HCC)血清学的临床诊断价值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本课题前期研制的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夹心化学发光法诊断试剂检测HCC、肝内胆管癌、胃癌、肺癌、乳腺癌、正常人群等患者血清GPC3水平,同时用GPC3免疫组织化学(IHC)检测上述疾病患者的肿瘤组织,同时分析甲胎蛋白(AFP)和本实验方法对HCC的诊断效能,进一步分析GPC3表达于不同细胞结构部位与血清水平关系.结果: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试剂盒检测HCC组GPC3血清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21倍,P值均小于0.01),与GPC3 IHC结果相一致.联合GPC3和AF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GPC3和AFP的AUC分别为0.899和0.821,P值均小于0.05)的诊断价值.GPC3主要表达于胞膜和混合表达(胞膜和胞质),且所有胞膜和混合表达阳性患者血清样本的GPC3均高水平表达.结论:非抗体结合蛋白-抗体GPC3双夹心化学发光试剂盒具有良好的诊断特异性及准确性,有可能用于HCC的鉴别诊断,且对分析GPC3胞膜型HCC的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提供更多诊断价值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 肝细胞癌 化学发光法 诊断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7的诱导表达增强靶向GPC3 CAR-T细胞的增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13
作者 龚福生 陈珊珊 +1 位作者 郑秋红 刘沁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IL-7的诱导表达对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的增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无缝克隆将GPC3 CAR序列片段插入GV400载体的Bam HⅠ/Eco RⅠ位置,构建第二代CAR慢病毒载体... 目的:探讨IL-7的诱导表达对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的增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无缝克隆将GPC3 CAR序列片段插入GV400载体的Bam HⅠ/Eco RⅠ位置,构建第二代CAR慢病毒载体GPC3-BBZ及GPC3-BBZ-NFAT-IL-7,以293T细胞包装相应的慢病毒载体后,感染人T细胞制备CAR-T细胞。实验分为未转导T细胞(NT)组、GPC3-BBZ CAR-T细胞组、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AR-T细胞中CAR的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经GPC3蛋白激活的CAR-T细胞中IL-7 m 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检测CAR-T细胞在GPC3抗原刺激下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CAR-T细胞在受到肿瘤细胞刺激后IL-7、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应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技术检测CAR-T细胞对人肝癌Huh-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GPC3-BBZ和GPC3-BBZ-NFAT-IL-7,制备出靶向GPC3的CAR-T细胞。经GPC3抗原激活后,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可有效表达IL-7 mRNA(P<0.01),其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与GPC3-BBZ CAR-T细胞相比,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与GPC3阳性靶细胞Huh-7细胞共培养后,分泌更高水平的IL-7、IFN-γ和TNF-α(P<0.01或P<0.001)。RTCA结果显示,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对GPC3阳性Huh-7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GPC3-BBZ CAR-T细胞(P<0.05)。结论:成功制备可诱导表达IL-7的靶向GPC3的CAR-T细胞,IL-7的诱导表达增强靶向GPC3 CAR-T细胞的免疫活性,在体外展现出较强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CAR-T细胞 IL-7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付顺军 李绍强 +2 位作者 林杰 彭宝岗 梁力建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351-2357,共7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9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11例肝硬化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59例HC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1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11例肝硬化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肝血管瘤旁)中GPC3的表达。应用Kap lan-M e ier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GPC3 mRNA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3.1%(49/59),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5.6%(21/59)(2=27.53,P<0.01)。GPC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为78.0%(46/59),也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的阳性率32.2%(19/59)(2=24.97,P<0.01)。而GPC3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肝硬化和正常肝组织中不表达。Kap lan-M e ier生存分析显示在HCC组织中GPC3(+)组病人的1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GPC3(-)组(33.6%vs72.7%,P<0.05);癌旁组织GPC3(+)组病人的1年无瘤生存率也低于GPC3(-)组(23.5%vs40.1%,P<0.05);随着GPC3在HCC组织中表达强度的增加,患者的无瘤生存率也明显降低。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肿瘤AFP阳性[优势比(OR)]=0.372,95%置信区间(CI):0.140-0.900,P<0.05]、肿瘤大小(OR=5.215,95%C:I 1.737-15.656,P<0.01)、癌旁组织GPC3表达(OR=0.226,95%CI:0.085-0.599,P<0.01)、肿瘤GPC3表达的强度(OR=1.946,95%C:I 1.080-3.507,P<0.05)是影响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GPC3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组织、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不表达。癌旁组织GPC3表达、肿瘤GPC3表达的强度是影响HCC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对患者1年总体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肝细胞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9及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薇 陈靖 +2 位作者 游佳 朱月永 郑琦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92-395,共4页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7例为肝癌组,60例健康志愿者入选对... 目的探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病理学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97例为肝癌组,60例健康志愿者入选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肝组织取材标本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并分析表达变化与肝癌临床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的MMP-9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47.42%、(1.95±1.61)分,远远大于对照组的0(P<0.05)。肝癌组的glypican-3阳性率和表达评分分别为59.79%、(2.21±1.7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0.83±1.23)分(P<0.05)。肝癌组的MMP-9及glypican-3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肝癌分化情况、有无肝癌癌栓,不具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结论 MMP-9可用做为肝癌患者早期检测指标,glypican-3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也有一定的检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 临床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GPC3和GP73两种方法的比较及与临床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洁 汪顺才 +5 位作者 朱梦琪 马久明 周华 虞腊青 杨永峰 经继生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7-710,共4页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 采用ELISA法检测70例标本(肝癌组39例、肝硬化组31例)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的水平,qRT-PCR法检测相同标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肝癌组血清中GPC3和GP73表达量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 001);两组间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清中GPC3、GP73含量均有正相关性(P<0.01)。血清中GPC3和GP73的水平均能预测原发性肝癌,且GPC3和GP73的水平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BMC中GPC3 mRNA和GP73 mRNA的表达水平不能很好的区分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提示ELISA法检测血清中GPC3和GP73的表达水平是临床预测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ELISA法 qRT—PCR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GPC3与PEG10 mRNA检测对肝细胞癌转移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洁 王之青 +2 位作者 于嘉屏 李继强 葛海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目的研究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遗传印迹基因(PEG10)mRNA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HCC患者分为HCC转移组(n=18)和HCC未转移组(n=12),另选取1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以SYBRGreenⅠ作为荧光信号,采用实... 目的研究外周血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与遗传印迹基因(PEG10)mRNA检测对肝细胞癌(HCC)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HCC患者分为HCC转移组(n=18)和HCC未转移组(n=12),另选取11例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以SYBRGreenⅠ作为荧光信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 RT-PCR)检测三组患者外周血GPC-3 mRNA和PEG10 mRNA表达,应用ROC曲线和诊断性能专用指标评价两者预测诊断及排除诊断的价值。结果HCC转移组GPC-3 mRNA和PEG10 mRNA表达显著高于HCC未转移组和肝硬化组(P<0.05);HCC未转移组与肝硬化组GPC-3 mRNA和PEG10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项检测GPC-3 mRNA和PEG10 mRNA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66.7%和72.2%,特异度均为91.7%,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8和0.812;两基因检测平行试验的灵敏度为90.7%,特异度为84.0%,阴性似然比为0.11,诊断准确率为83.3%;系列试验的灵敏度为60.5%,特异度为98.7%,阳性似然比为45.5,诊断准确率为73.3%。结论检测外周血GPC-3mRNA和PEG10 mRNA对估计肝癌有无血行播散和肝外转移有一定的价值,且PEG10 mRNA优于GPC-3 mRNA。两者联合系列试验有助于HCC外周血转移的预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转移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 遗传印迹基因 ROC曲线 联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ginase-1联合Glypican-3在肝细胞肝癌和非肝脏来源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周新刚 张亮 +4 位作者 王鹏 滕晓英 孙磊 马志园 刘红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1-846,共6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 目的观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非肝脏来源肿瘤组织中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的表达及在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56例HCC、5例胆管细胞癌、20例肝脏转移癌和18例其他部位恶性肿瘤,应用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Arg-1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6%(146/156)和0(0/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少(r=-0.264,P=0.001);GPC-3在HCC及非肝脏来源肿瘤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4%(141/156)和14.0%(6/43),在HCC中的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r=0.179,P=0.026)。Arg-1和GPC-3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6%、100%、100%、81.1%和90.4%、86.0%、96.0%、71.2%。结论 Arg-1是敏感和特异的肝细胞标志物,对鉴别肝脏源性和非肝脏源性肿瘤有显著优势;GPC-3是诊断HCC特异性较高的标志物,尤其在低分化HCC的鉴别诊断中更有优势;联合应用Arg-1和GPC-3,对于HCC与肝脏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肝癌 精氨酸酶-1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治疗新靶点GPC3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夏丽洁 张富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6-1489,共4页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 3,GPC3)在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PC3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从而提示GPC3对肝癌诊断具有明显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该文综述GPC3的结...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 3,GPC3)在调控细胞生长和分化方面起重要作用,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GPC3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高表达,从而提示GPC3对肝癌诊断具有明显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作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该文综述GPC3的结构功能及基于GPC3靶点的肝癌免疫治疗进展,并讨论其作为未来肝癌治疗靶点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肝细胞癌 抗肿瘤 肿瘤标志物 免疫治疗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PC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莉 惠宁 +1 位作者 满晓波 唐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探讨GPC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2004年1月-2005年10月手术获得的3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2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量,并结合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利用Western blo... 目的探讨GPC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2004年1月-2005年10月手术获得的35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及2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GPC3 mRNA的表达量,并结合卵巢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4例卵巢癌组织和3例正常卵巢组织中GPC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GPC3 mRNA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0.05),部分卵巢癌组织无GPC3 mRNA表达。GPC3 mRNA的表达量与卵巢癌临床分期有关,在Ⅲ、Ⅳ期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Ⅰ、Ⅱ期(P〈0.05)。GPC3 mRNA与CA125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GPC3蛋白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是卵巢癌组织中的2-3倍。结论GPC3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其与CA125联合应用有可能提高卵巢癌的阳性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基因表达 蛋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