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楼剑洲 王晓健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6-380,共5页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1)广泛表达于多种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PEBP1可以与Raf-1结合,从而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并参与对G蛋白偶联受体、NF-κB和GSK3β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1)广泛表达于多种生物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学功能。PEBP1可以与Raf-1结合,从而抑制MAPK信号转导通路,并参与对G蛋白偶联受体、NF-κB和GSK3β等多条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EBP1在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PEBP1通过TNF-α,FasL(Fas ligand)和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等死亡配体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同时PEBP1作为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在肿瘤组织中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减少,因而PEBP1也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标志物。此外,PEBP1通过调控MAPK和NF-κB等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分化以及细胞分裂和基因组稳定性。本文就PEBP1在肿瘤研究中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1 肿瘤 转移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芳芳 宋士军 张若楠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8,共5页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中。在同一物种的多种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PEBP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EBP通过...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binding protein,PEBP)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多功能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不同物种中。在同一物种的多种组织和不同类型细胞中均有表达。PEBP在多条信号转导通路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PEBP通过与Raf-1相互作用抑制MAPK信号通路的活性,因此也被称为Raf-1激酶抑制蛋白(RKIP);同时,PEBP还参与了PKC、G蛋白偶联受体和NF-κB信号通路的调控。在临床医学研究中发现,PEBP作为海马胆碱神经刺激肽(HCNP)的前体蛋白在阿尔采末病(AD)的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PEBP可以抑制肿瘤转移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也被认为是一种肿瘤转移的抑制基因。新近研究表明,PEBP参与细胞周期的纺锤体检查点的调控,PEBP的缺失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在直肠结肠癌,PEBP基因启动子区的高甲基化可导致其不表达,这可能是癌症转移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乙醇胺结合蛋白 信号转导 阿尔采末病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魏秋华 吴宁 李锦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21-1124,共4页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是一类结构高度保守、生物功能多样的碱性胞质蛋白,可与膜磷脂、阿片、核苷酸等多种物质结合。该家族蛋白可作为信号转导过程中的调节器以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前体蛋白,在神经元保护、生物膜的构建与重塑... 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是一类结构高度保守、生物功能多样的碱性胞质蛋白,可与膜磷脂、阿片、核苷酸等多种物质结合。该家族蛋白可作为信号转导过程中的调节器以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刺激肽(HCNP)前体蛋白,在神经元保护、生物膜的构建与重塑、阿尔采末症、糖尿病肾病、癌症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乙醇胺结合蛋白 结构 生理功能 病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精浆液中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的纯化及其一级结构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安丽萍 杜瑞丽 +5 位作者 徐广宇 韩笑 詹金卓 前田利长 大久保岩男 杜培革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96-1200,共5页
目的:从猪精浆中纯化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猪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sus PEBP4),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饱和硫酸铵盐析、Q-Sepharose、Matrex Gel RedA、SP-XL-Sepharose和FPLC Mono-S(A)柱层... 目的:从猪精浆中纯化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家族的一个新成员——猪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4(sus PEBP4),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利用饱和硫酸铵盐析、Q-Sepharose、Matrex Gel RedA、SP-XL-Sepharose和FPLC Mono-S(A)柱层析从500mL猪精浆中纯化susPEBP4,自动氨基酸测序仪进行N-末端氨基酸测序及内部序列分析。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与人、牛和狗的序列同源性。结果:经SDS-PAGE电泳分离鉴定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为25000的单一区带的sus PEBP4。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显示,其与人、牛和狗之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75.2%~81.8%之间。结论:从猪精浆中制备了电泳纯的PEBPs家族的新成员sus PEBP4,明确了其一级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其与其他生物体氨基酸同源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乙醇胺结合蛋白4 纯化 猪精浆 氨基酸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T1和STAT2在磷脂酰乙醇胺诱导肝癌HepG2细胞生长抑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利英 黄辰 +5 位作者 李宗芳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王爱英 胡晓岩 倪磊 于林 宋土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E)诱导肝癌HepG2细胞生长抑制中STAT1和STAT2的作用。方法实验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材料,分别设置了空白对照组、0.125、0.25、0.5和1 mmol/L PE处理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STAT1和ST... 目的探讨磷脂酰乙醇胺(PE)诱导肝癌HepG2细胞生长抑制中STAT1和STAT2的作用。方法实验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为材料,分别设置了空白对照组、0.125、0.25、0.5和1 mmol/L PE处理组。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STAT1和STAT2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E各处理组对HepG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并可诱导STAT1和STAT2高表达,而AG490可以部分逆转PE的效应。结论 STAT1和STAT2参与了PE诱导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乙醇胺 STAT1 STAT2 肝癌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血清蛋白对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单层膜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国庆 郝长春 +2 位作者 赫剑真 张蕾 孙润广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38-2247,共10页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气/液界面上对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单层膜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亚相的pH值和BSA浓度,获得了不同条件下DSPE单层膜的等温线、吸附曲线和压缩循环曲... 利用Langmuir-Blodgett(LB)技术结合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牛血清蛋白(BSA)在气/液界面上对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DSPE)单层膜结构的影响.通过改变亚相的pH值和BSA浓度,获得了不同条件下DSPE单层膜的等温线、吸附曲线和压缩循环曲线等.实验结果表明,亚相中BSA的存在对DSPE单层膜的压缩性、稳定性以及相变行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DSPE单层膜对BSA分子的吸附量存在一定的阈值,且该阈值的大小与亚相pH值相关.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亚相pH=3时,BSA的疏水残基几乎全部暴露在外面,2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强;而pH=7时,BSA仅有少量的疏水残基暴露在外面,2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弱.原子力显微镜观测到的单层膜形态变化特点与曲线分析结果一致.该研究为了解牛血清蛋白与磷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血清蛋白 二硬脂磷脂乙醇胺 表面压力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体系酶法制备溶血磷脂酰乙醇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薇薇 纵伟 张康逸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探索了磷脂酶A1在水相体系中酶解制备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的可行性,并进行了酶解条件对LPE相对含量的影响研究。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磷脂酰乙醇胺(PE)的纯度为80%,液料比10∶1,酶解温度35℃,酶添加量0.04 m L/g,Ca Cl2添加量0.010 g/m... 探索了磷脂酶A1在水相体系中酶解制备溶血磷脂酰乙醇胺(LPE)的可行性,并进行了酶解条件对LPE相对含量的影响研究。得到最佳酶解条件为:磷脂酰乙醇胺(PE)的纯度为80%,液料比10∶1,酶解温度35℃,酶添加量0.04 m L/g,Ca Cl2添加量0.010 g/m L,酶解时间30 min。在最佳酶解条件下,得到酶解产物中的LPE相对含量为4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乙醇胺 溶血磷脂乙醇胺 磷脂酶A1 酶解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结合因子1对肝细胞癌患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婷 关贵文 +2 位作者 张婧 鲁凤民 陈香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6-1120,共5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AU结合因子1(AUF1)对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TCGA-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美国Bead研究所基因数据分析中心,最终纳入371例不同病因的HCC组织及50例癌旁组织;LCI-HCC基因表达数据下载自GSE14520,最终纳入214例有随访信息的乙型肝炎相关HCC患者。35例HCC及配对癌旁样本选取自2009年—2013年在河南省肿瘤医院接受常规根治性手术的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检测GPC3和AUF1蛋白在HCC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在HCC细胞系中敲减或者过表达AUF1后,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PC3表达;利用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实验和RNA稳定性检测研究AUF1调控GPC3表达的机制。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方法应用于术后患者的生存分析,并使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在TCGA和LCI数据库中,肝癌组织GPC3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值均<0.05);TCGA数据库中,GPC3高表达与肝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C3和AUF1蛋白均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1%(27/35)和74.3%(26/35)。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肝癌细胞系HepG2和Huh-7中敲减AUF1明显降低了GPC3表达(P值均<0.05),而过表达AUF1则上调GPC3表达(P<0.05)。AUF1蛋白可与GPC3 mRNA结合,敲减AUF1导致GPC3 mRNA稳定性降低。结论AUF1是调控GPC3基因转录后修饰的重要调节因子,AUF1和GPC3蛋白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参与肝癌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AU结合因子1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nexin B1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活性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芳 张毅 +4 位作者 颜宏利 高远舰 刘凡 贺艳 孙树汉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4-46,共3页
目的 :研究 annexin B1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活性。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annexin B1蛋白 ,经离子交换层析得纯品 ;选用 U937细胞 ,以过氧化氢诱导凋亡 ,制备小鼠洗涤血小板 ,凝血酶激活 ;以异硫氰酸荧光黄 (FITC)标记的 annexin B1... 目的 :研究 annexin B1与磷脂酰丝氨酸的结合活性。方法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 annexin B1蛋白 ,经离子交换层析得纯品 ;选用 U937细胞 ,以过氧化氢诱导凋亡 ,制备小鼠洗涤血小板 ,凝血酶激活 ;以异硫氰酸荧光黄 (FITC)标记的 annexin B1检测凋亡细胞和活化血小板。结果 :FITC标记的 annexin B1既能与凋亡细胞特异性结合 ,又能与活化血小板特异性结合 ,结合活性接近 annexin 。结论 :研究表明 annexin B1可结合于凋亡细胞和活化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酰丝氨酸 (PS) ,而非其他膜成分 ,也进一步阐明 annex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NEXIN B1 磷脂丝氨酸 结合活性 血小板活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对肝癌细胞SK-Hep-1黏附和侵袭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冰 林山 王烈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74-477,483,共5页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 目的:肝细胞癌中高表达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基因(glypican-3,GPC3),而在非肿瘤肝组织、肝细胞腺瘤、胆管癌、肝内胆管细胞癌、胆囊癌等细胞中低表达甚至不表达;本研究利用携带GPC3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探讨GPC3基因对SK-Hep-1肝癌细胞增殖、黏附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pEGFP-N2-GPC3通过脂质体方法转染人肝癌细胞SK-Hep-1。RT-PCR检测GPC3-SK-Hep-1细胞中GPC3mRNA的表达;MTT法检测SK-Hep-1细胞的增殖并计算黏附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K-Hep-1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结果:pEGFP-N2-GPC3成功转染SK-Hep-1细胞,转染后GPC3-Hep-1细胞明显表达GPC3mRNA。GPC3转染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K-Hep-1的增殖(P<0.01);GPC3转染细胞的黏附能力较对照细胞显著下降[(10.21±0.62)%vs(15.51±0.95)%,P<0.01];GPC3转染细胞的迁徙和侵袭能力较对照细胞明显增强[(131.7±7.44)vs(69.6±5.25),P<0.01;(220±12.8)vs(130±8.2),P<0.01]。结论:GPC3基因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能力,但显著增强后者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肌醇蛋白聚糖-3 SK-Hep-1肝癌细胞 侵袭 黏附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核核糖核蛋白D1在胃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1
作者 殷丽霞 杨晶晶 +3 位作者 牛民主 耿志军 李江艳 李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 目的探讨小核核糖核蛋白D1(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对胃癌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ALCAN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SNRPD1在泛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预后的关系。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0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胃癌和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RPD1的表达。采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NRPD1稳定高表达和低表达的BGC-823胃癌细胞模型,采用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分析SNRPD1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印记法检测信号通路。结果UALCAN和GEPI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P<0.001)等多种恶性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癌胚抗原(P<0.001)、糖类抗原19-9(P<0.001)、G分期(P=0.042)、T分期(P=0.002)和N分期(P=0.027)呈正相关。SNRPD1高表达对胃癌远期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0.001),是胃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基因本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结果显示,SNRPD1生物学功能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有关。CCK-8法和细胞克隆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NRPD1可显著促进胃癌细胞增殖(P<0.001,P<0.001);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显示,上调SNRPD1使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6、G 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的表达显著增加(P<0.001,P=0.002),而干扰SNRPD1则结果相反(P=0.004,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SNRPD1加快胃癌细胞G 1/S期转变(P<0.001)。过表达SNRPD1可促进胃癌细胞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P=0.043,P<0.001),而干扰SNRPD1则抑制其表达(P均<0.001)。使用PI3K/Akt信号通路激动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干预后,显著促进了SNRPD1干扰组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2)。结论SNRPD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其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并调控细胞周期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远期预后 小核核糖核蛋白D1 细胞周期 磷脂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对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12
作者 马瑞洁 谭雅芹 周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7-400,共4页
目的:检测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异常活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对T细胞... 目的:检测在口腔扁平苔藓中异常活化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酰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the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对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环境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外源性IGF1、LY294002、雷帕霉素评估IGF-PI3K/mTOR信号通路在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构建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nent assay,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分泌情况。结果:与单独培养的T细胞比较,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能促进TNF-α的分泌(P<0.05),而对IL-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而IGF1-PI3K/mTOR通路可减少共培养环境中IL-2和TNF-α水平(P<0.05)。结论:IGF1-PI3K/mTOR信号通路可调控T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共培养模型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参与了口腔扁平苔藓免疫炎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T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磷脂肌醇3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通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剑 李立 +7 位作者 王晓川 张升宁 李来邦 莽源祎 高扬 陈永林 任刚 李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46-851,共6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 目的探讨亚低温预处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4组:假手术(Sham)组、HIRI组、亚低温处理(MH)组和MH+LY294002处理(MH+LY)组,每组10只,分别于肝缺血再灌注3、6、12、24 h后收集大鼠的血清及肝组织标本。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Akt(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UNEL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肝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丙二醛(MDA)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ALT、AST活性。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 HIRI组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5. 217、5. 456,P值均<0. 01);经亚低温处理后大鼠肝组织中p-PI3K、p-Akt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 434、14. 116,P值均<0. 01)。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再灌注后3、6、12、24 h的血清AST、ALT活性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01)。TUNEL染色结果显示,HIRI组大鼠的细胞凋亡百分比[(42. 25±3. 50)%]明显高于Sham组[(3. 21±0. 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10. 187,P <0. 01);相比于HIRI组,MH组明显下调了细胞凋亡百分比(12. 42±1.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7. 784,P <0. 01),且HIRI组与MH+LY组的细胞凋亡百分比[(38. 19±2. 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 059,P> 0. 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ham组相比,HIRI组中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2. 101,P <0. 05),促凋亡蛋白Bax、fas和fasl表达明显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1. 016、4. 735、10. 201,P值均<0. 01),亚低温处理之后可明显下调HIRI对凋亡相关蛋白的调控作用。氧化指标检测结果显示,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而MDA在HIRI组、MH组和MH+LY组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ha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 05); MH组大鼠肝组织中SOD、GSH-Px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IR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894、2. 731,P值均<0. 05),但MD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HIR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 888,P <0. 05)。此外,亚低温+LY294002处理明显下调了MH组对肝组织中SOD、MDA和GSH-Px表达的调控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2. 999、2. 944、2. 620,P值均<0. 05)。结论亚低温对HIRI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发挥下调肝细胞凋亡和增强体内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疾病 再灌注损伤 1-磷脂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类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连接蛋白4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玉 潘理会 +1 位作者 刘海旺 李春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79-1283,共5页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 (Cx4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2月行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中~高分化者24例,低分化者36例;无淋巴结转... 目的 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 (Cx43)和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7月-2013年2月行手术切除癌组织的胃癌患者60例,其中中~高分化者24例,低分化者36例;无淋巴结转移者25例,有淋巴结转移者35例;Ⅰ/Ⅱ期者28例,Ⅲ/Ⅳ者32例;癌组织穿透浆膜者48例,未穿透浆膜者12例.收集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60份和距癌边缘10 cm以上的正常胃组织25份.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Cx43、PI3K的表达情况和二者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x4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 (20/60),低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100.0% (2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48,P=0.00).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6.7% (52/60),高于在正常胃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0.0%(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50,P=0.00).胃癌组织中Cx43、PI3K的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胃癌组织中Cx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3±0.07),低于正常胃组织的(0.71±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6,P=0.00).胃癌组织中PI3K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0),高于正常胃组织的(0.3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P=0.00).Cx43 mRNA、PI3K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胃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Cx43与PI3K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5,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Cx43低表达,PI3K高表达,Cx43的表达与PI3K的表达呈负相关.细胞间信号传导和细胞内信号传导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胃癌发生、发展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间隙连接蛋白 1-磷脂肌醇3-激酶 信号传导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4
15
作者 方顺淼 葛兴利 +1 位作者 李运田 杜大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 目的探讨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诊断价值及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的12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住院的非冠心病患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血浆Lp-PLA2和H-FABP水平,随访12个月,记录MACE,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浆Lp-PLA2、H-FABP水平高于术后和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7.50%vs 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术后Lp-PLA2和H-FABP是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P<0.01),且上述指标均与MACE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结论 Lp-PLA2和H-FABP反映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程度,对老年AMI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对MACE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2-乙甘油磷酸胆碱酯酶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 心肌梗死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糖基磷脂酰肌醇(GPI)-B7-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被引量:3
16
作者 熊茂林 宋畅 +4 位作者 罗荣城 罗超权 李民友 李秀英 朱振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4-158,共5页
目的在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高效表达糖基磷脂酰肌醇GPI-B7-1(B7-1即CD80)融合蛋白,获得大量融合蛋白以研究GPI-B7-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31/GPI-B7-1,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其转染CHO细胞,G418加... 目的在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中高效表达糖基磷脂酰肌醇GPI-B7-1(B7-1即CD80)融合蛋白,获得大量融合蛋白以研究GPI-B7-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31/GPI-B7-1,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其转染CHO细胞,G418加压筛选抗性克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膜上GPI-B7-1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SDS-PAGE、Westernblot分析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细胞经G418筛选后,流式细胞分析证实为GPI锚定蛋白,SDS-PAGE在60kD左右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在Westernblot在60kD左右有一条强的棕色条带,说明GPI-B7-1在CHO中得到表达。结论在CHO细胞中高效表达GPI-B7-1融合蛋白,可获得大量融合蛋白,对进一步研究GPI-B7-1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基磷脂肌醇类 基因 B7-1 CHO细胞 真核表达 印迹法 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通路参与TGF-β_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转分化过程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勇 张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HKC细胞株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TGFβ1+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组,选取...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通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体外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HKC细胞株细胞分成正常对照组、TGFβ1组及TGFβ1+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组,选取不同时相,免疫印迹(Westernblot)测定总Akt、磷酸化Akt(pAk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的变化;Akt磷酸化水平用磷酸化Akt和总Akt水平的比值表示。结果:正常体外培养的HKC有微量的pAkt、αSMA表达,加入10ng/mlTGFβ1刺激0.5h后pAkt水平显著升高,1h升至顶峰后逐渐减弱;αSMA在10ng/ml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升高。同时加用Wortmannin10nmol/L组pAkt、αSMA表达明显抑制。结论:PI3K/Akt信号系统参与TGFβ1介导的EMT过程,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HKC的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磷脂肌醇3激酶 Akt/蛋白激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H3高乙酰化对心脏相关转录因子Islet-1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仲苏 孔娟娟 +2 位作者 孙慧超 朱静 田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02-506,共5页
目的: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对心脏发育早期相关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Insulin gene enhancerprotein 1,Islet-1)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祖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 目的: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对心脏发育早期相关转录因子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Insulin gene enhancerprotein 1,Islet-1)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心肌祖细胞,分别用不同浓度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辛二酰苯胺异羟肟酸(Suberoylanilide hydroxamic acid,SAHA)干预(0、0.5、1.0、2.0、4.0μmol/L),噻唑蓝(Methyl thiazoyl tetrazolium,MTT)比色实验检测SAHA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SAHA的合适干预浓度,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心肌祖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Real-time PCR检测Islet-1的mRNA表达水平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Real-timePCR技术检测Islet-1启动子区组蛋白H3的乙酰化水平。结果:SAHA 0.5、1.0μmol/L处理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有所提高,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SAHA 2.0μ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率相当(P>0.05)。SAHA 4.0μmol/L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SAHA 2.0μmol/L处理48 h后心肌祖细胞H3乙酰化水平与对照组比升高7.23倍(P<0.05)。Islet-1的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提高了4.68倍(P<0.05),Islet-1启动子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是对照组的2.08倍(P<0.05)。结论:在心肌祖细胞中,组蛋白H3高乙酰化水平促进Islet-1表达,Islet-1受到组蛋白H3乙酰化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基因增强结合蛋白1 辛二苯胺异羟肟酸 蛋白H3 表观遗传 心肌祖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伐他汀对溶血磷脂酰胆碱致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表达的影响
19
作者 李健哲 陈颇静 +4 位作者 蔡志春 黎敏 王晨静 吴建华 方云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M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ICMA)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氟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待细胞生长到融合状态时加入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hosphatidylcholine,LPC)5mg/L作用0、12、24、48h,观察LPC对ICAM和MMP-9表达的影响。不同浓度(10^-7 -10^-5mol/L)的氟伐他汀预先孵育20min,然后加入LPC(5nvdL)作用24h,用免疫细胞染色法检测核因子-κBp65(NF-κBp65)、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ett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蛋白和用RT-PCR检测MMP-9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LPC能明显增加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相关分析表明,NF-κBp65与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呈直线相关关系。而预先应用不同浓度的氟伐他汀干预后,上述效应明显减弱,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LPC通过激活NF-κBp65而导致内皮细胞ICAM-1、VCAM-1和MMP-9的表达增强,而氟伐他汀对上述效应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伐他汀 溶血磷脂胆碱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细胞间粘附分子-1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核因子-ΚBP65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并诱导MGC-803细胞自噬 被引量:19
20
作者 乔丹 李英顺 +8 位作者 邢健 孙沛林 王莹 张莹莹 陈丽艳 任香善 林贞花 金京春 朴英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13-618,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对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0、 5、 15、 25、 50)μmol/L BAI处理胃癌MGC-803细胞24、 48、 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吖啶橙(AO)染色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 目的研究黄芩素(BAI)对胃癌细胞系MGC-803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使用(0、 5、 15、 25、 50)μmol/L BAI处理胃癌MGC-803细胞24、 48、 72 h,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吖啶橙(AO)染色结合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和P62的表达确定MGC-803细胞的自噬情况,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LC3、 P62、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磷酸化的PI3K(p-PI3K)、蛋白激酶B(AKT)、 p-AKT的蛋白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BAI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BAI处理的MGC-803细胞内酸性溶酶体显著增加, LC3表达增强;BAI处理后可显著降低PI3K和AKT蛋白的磷酸化, LC3-Ⅱ/LC3-Ⅰ比值增加、上调P62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素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MGC-803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 胃肿瘤 自噬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 磷脂肌醇3激酶(PI3K) 蛋白激酶B(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